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铃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EGF、VEGF、bFGF和NO等血管内皮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静 栾静 +2 位作者 龙润 杨金国 冯庆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46-2549,共4页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金铃调胃... 目的: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金铃调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一组60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二组60例接受金铃调胃汤治疗。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EGF、VEGF、b FGF和NO的浓度变化。结果: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的疗效具有明显差异,观察一组有效率为93. 33%,观察一组有效率为76.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血清内VEGF含量明显降低,患者血清内EGF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不同疗法的药物治疗后,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EGF、b FGF和NO含量明显上升,患者血清EGF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观察一组患者相比,观察二组患者应用金铃调胃汤后血清内VEGF、b FGF和NO含量明显上升,患者血清内EGF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中EGF、VEGF、b FGF和NO的浓度在金铃调胃汤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 EGF、VEGF、b FGF和NO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情况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金铃调胃汤 EGF VEGF BFGF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T_2WI对脑梗死家犬VEGF质粒治疗效果的评价
2
作者 武柏林 汪国石 +6 位作者 刘怀军 王藏海 王立新 玉鉴 屈长强 池琛 黄勃源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1期841-844,共4页
目的 :拟用MRI追踪观察VEGF质粒对局灶性脑梗死家犬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犬 ,制成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 3、7和 8只 ) ,组内分 2个亚组 ,实验组给予人pcD2 /hVEGF1 2 1 重组质粒 60 0 μg ,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 目的 :拟用MRI追踪观察VEGF质粒对局灶性脑梗死家犬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18只健康成年家犬 ,制成模型后随机分成 3组 ( 3、7和 8只 ) ,组内分 2个亚组 ,实验组给予人pcD2 /hVEGF1 2 1 重组质粒 60 0 μg ,对照组给等量生理盐水。重复进行MR扫描 ,序列为T1 WI、T2 WI、3D TOFMRA、FLAIR、CET1 WI。处死后选择病变部位分别进行HE染色、CD3 4和VEGF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和电镜观察。用SPSS 10 .0方差分析法分析不同时间组间T2 r、MVC、VEGF免疫阳性细胞数的差异。结果 :术后 4h可见到病变区T2 WI高信号 ,病变部位T2 信号强度由 2 4h的 40 40 .0 0±468.66升高到 2周时的 480 6.80± 73 9.5 2。T2 r升高 ,2周时组间T2 r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6)。T2 r变化与MVC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r =0 .677,P <0 .0 1)。结论 :VEGF质粒的应用促进了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真核表达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脉冲序列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彭鹏 刘怀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6-1550,共5页
目的探讨MR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拟诊肝脏疾病患者分别行轴位、冠状位FIESTA T2*W及FSE T2W成像,对其中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患者(244个病灶)进行评价,包括病灶检出率、图像质量分级及定量分... 目的探讨MR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在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1例拟诊肝脏疾病患者分别行轴位、冠状位FIESTA T2*W及FSE T2W成像,对其中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患者(244个病灶)进行评价,包括病灶检出率、图像质量分级及定量分析。结果①FIESTA序列对富水性病灶的检出率略高于FSE序列(P>0.05),对实性病灶的检出率明显低于FSE序列(P<0.05);②在病灶对比和伪影方面,FSE序列优于FIESTA序列(P<0.05);FI-ESTA序列则在腹部脏器边界及间隙解剖显示和肝静脉及门静脉系统显示中有明显优势(P<0.05);③FIESTA序列的SNR高于FSE序列(P<0.001),而肝脾CNR则低于FSE序列(P<0.001);FIESTA序列的实性病灶CNR低于FSE序列(P<0.05),而富水性病灶CNR与FSE序列相近(P>0.05)。结论 FIESTA脉冲序列的优点:①具有很好的图像SNR;②能清楚显示腹部脏器边界及间隙解剖、门静脉肝静脉结构及受侵情况、胆管内外病灶范围;③成像速度快,几乎无运动伪影。缺点:①检出实性病灶的能力差,尤其对于实性小病灶;②易出现磁化率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肝脏疾病FIESTA脉冲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晓艳 刘怀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1-353,共3页
MR弥散成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成像是目前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惟一方法,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状况.是从细胞水平来研究脑疾病的一种基于平面回波技术的磁共振功... MR弥散成像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由此发展而来的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成像是目前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弥散测量与成像的惟一方法,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状况.是从细胞水平来研究脑疾病的一种基于平面回波技术的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近年来,DWI与DTI尝试用于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开拓并丰富了脑肿瘤诊断的思维,补充了常规MRI的不足。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术前评估肿瘤的恶性度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肿瘤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空洞症合并Charcot关节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彭鹏 刘怀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71-2571,共1页
患者女,47岁,左手麻木1个月,否认糖尿病及梅毒病史。查体:左肘关节显著肿胀,可触及囊性包块,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左上肢反射减退,肌张力减低,皮肤感觉迟钝;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正常。CT:左肘关节对应关系... 患者女,47岁,左手麻木1个月,否认糖尿病及梅毒病史。查体:左肘关节显著肿胀,可触及囊性包块,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左上肢反射减退,肌张力减低,皮肤感觉迟钝;右上肢及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正常。CT:左肘关节对应关系紊乱,关节间隙变窄,相邻骨结构密度增高,关节内及周围可见多发大小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空洞症 关节病 神经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