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国华 廖晓凌 +1 位作者 林杰 张晓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47-124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性神经病 发病机制 血管 代谢性 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永娜 李拥军 +3 位作者 赵伟 张辉 杨蓉 苏便苓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1326-1328,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LVRM)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内的首次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64例,测定发病72小时的血清IL-6浓度以及第14天的超声心动图。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与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室重构(LVRM)的关系,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2小时内的首次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64例,测定发病72小时的血清IL-6浓度以及第14天的超声心动图。按照IL-6浓度分为低IL-6组(IL-6<10 ng/L)、高IL-6组(IL-6≥10 ng/L),比较两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室壁瘤及总的LVRM的发生率。结果高IL-6组较低IL-6组LVEF降低(52.29±11.45)%比(58.11±9.83)%(P<0.05),而LVEDV、LVESV、室壁瘤发生率、左室重构发生率均升高(P<0.05)。相关分析:IL-6与LVEDV、LVESV、室壁瘤及左室重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72小时血清IL-6浓度与梗死后心室重构发生率呈正相关,是预测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室重构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与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马丽苹 王晓鹏 高义 《临床误诊误治》 2015年第7期112-115,共4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近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关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予以适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脑卒中相关基础疾病等,其中药物干预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 缺血性脑卒中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发病率近来呈逐年上升趋势。关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予以适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脑卒中相关基础疾病等,其中药物干预包括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减轻体重等,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死率、致残率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心肌桥致T波伪改善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坤青 王彦山 +2 位作者 盛吉章 王莉 李拥军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8期1639-1639,F0003,共2页
患者,男,47岁,平素身体健康,以"心前区憋闷感10天"于2012年2月29日入院。入院前患者多与活动相关的心前区憋闷伴气促,多持续数分钟即可缓解,近10天来频繁发作,休息后症状可缓解。体格检查示心、肺、肝、胆、胰、脾、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绞痛 不稳定型 体表电位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RS记分系统对急性与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估测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楠 郭晓彦 崔炜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14期644-645,共2页
QRS记分系统可用于临床估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但由于陈旧心肌梗塞患者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心室重构,因此可能会对QRS记分系统估测左室射血分数产生影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RS记分系统 左室射血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6
作者 张国华 王志红 +1 位作者 郭书英 张晓炜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46-647,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微创技术 引流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心肌病亚型及发病机制新认识 被引量:10
7
作者 房加雄 齐跃 +6 位作者 于慧春 田泽君 刘子泉 吕琪 胡远兵 王杰思 李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17-320,共4页
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 应激性心肌病是较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病事件,心理、躯体应激、疾病、药物等多种病因均可诱发。早在古时圣经时代、古罗马时期,20世纪40及60年代,学者就已用伤心综合征、“悲伤心脏”描述心理应激与死亡关系,到80年代初Cebelin等报道了无冠心病突然死亡的应激性心肌病病例。该病发病时左心室收缩常呈现特征性章鱼瓶形态,90年代日本学者Sato等首先用章鱼瓶心肌病描述本病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Takotsubo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针剂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巧英 齐华阁 闫风芹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2期91-92,共2页
不稳定性心绞痛(UA)常为难治性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脏性猝死,部分需冠脉搭桥或冠脉介入性治疗方能奏效。我院于1993年1月~1995年6月采用川芎嗪针剂静脉点滴治疗UA患者44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 不稳定性心绞痛(UA)常为难治性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或心脏性猝死,部分需冠脉搭桥或冠脉介入性治疗方能奏效。我院于1993年1月~1995年6月采用川芎嗪针剂静脉点滴治疗UA患者44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44例UA诊断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均经常规抗心绞痛和抗血栓(阿斯匹林、肝素等)治疗10天以上,心绞痛未控制,心电图仍有ST段偏移的患者。男33例,女11例,年龄38~78岁。恶化劳累型心绞痛21例,初发型11例,自发型8例,变异型4例。 1.2 方法 采用单盲、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应用川芎嗪(北京第四制药厂生产)每月120~160mg静脉滴注,2周1疗程。于治疗前后每周描记两份相同导联心电图、观察酶学变化除外AMI。计算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偏移总和(ΣST↓mm),T波倒置总和(ΣT↓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川芎嗪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液P53基因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王和英 张晓博 +1 位作者 郭丽萍 靳洪涛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4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痰液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及意义
10
作者 王和英 张晓博 +1 位作者 郭丽萍 靳洪涛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20期946-946,共1页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指白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反应。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3bR,也称第一...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是指白细胞免疫系统的细胞免疫反应。1981年Siegel等提出红细胞具有多种免疫功能,也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3bR,也称第一补体受体,CR_1是红细胞进行免疫粘附,抗原递呈及裂解补体C3b的关键部位,是其发挥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1997年我们检测了3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的红细胞膜C3bR花环形成率(RBCC3bRR),红细胞膜吸附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循环中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含量(CIC),以探讨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红细胞免疫功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