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DNA 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及拷贝数与皮肌炎发病风险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檀紫瑞 张晶晶 +2 位作者 贾园园 彭晨星 赵宇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5,共6页
目的探究线粒体DNA(mtDNA)的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mtDNA拷贝数与皮肌炎(DM)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录74例DM患者和92例健康受试者,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将mtDNA的D-loop区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对... 目的探究线粒体DNA(mtDNA)的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mtDNA拷贝数与皮肌炎(DM)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录74例DM患者和92例健康受试者,从外周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将mtDNA的D-loop区目的片段进行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应用高灵敏度活性氧(ROS)检测套件,测定血清ROS水平;采用流式免疫荧光微球技术测定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5、IL-13、干扰素(IFN)-γ、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表达水平,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细胞因子与DM风险相关SNPs的潜在相关性;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分析,测量mtDNA的相对拷贝数。结果DM患者组存在2个与其发病风险有关的多态性变异位点(16304T/C、16519T/C),线粒体D-loop区的等位基因16304C(χ^(2)=4.937,P=0.026)和16519C(χ^(2)=4.405,P=0.036)与DM患者发病风险有关;DM风险相关等位基因16304C与IL-4低表达相关(P=0.016)。DM患者中的mtDNA拷贝数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线粒体D-loop区SNPs可能是DM风险的潜在生物标志物,SNPs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因子参与DM的发生。DM的mtDNA拷贝数呈现高表达,mtDNA拷贝数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引发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D-LOOP区 SNPS 细胞因子 ROS mtDNA拷贝数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 D-loop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忱思 郭占军 +2 位作者 彭晨星 赖瑞雪 张晓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2546-2551,共6页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40~60岁为RA的高发年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肿瘤、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具有预测价值,但是,其与RA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尚未见...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40~60岁为RA的高发年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肿瘤、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年龄具有预测价值,但是,其与RA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mtDNA D-loop区SNP与RA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8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RA患者外周血中mtDNA,通过PCR扩增和基因循环测序,分析mtDNA D-loop区的SNP位点。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RA患者发病年龄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法进行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病年龄的风险因素。结果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SNP位点16519,携带低频率等位基因T基因型的患者发病年龄早于携带高频率等位基因C基因型的患者(χ^2=5.395,P=0.020)。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SNP位点16519是RA发病年龄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50,95%CI(1.047,2.925),P=0.033〕。结论RA的发病年龄可能与mtDNA D-loop区SNP有关,对于mtDNA D-loop区SNP序列的分析有助于早期识别发生RA的高风险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线粒体DNA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类风湿关节炎 发病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0
3
作者 李春 王秀茹 +52 位作者 唐熠达 安媛 周云杉 郭时伟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金婷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体重指数(BMI)]及RA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数目,皮下结节数目,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家医院的960例RA患者,其中女性779人,男性181人,女∶男=4.3∶1,平均年龄(52.7±13.9)岁(11.0~86.0岁)。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34/960),其中合并超重和肥胖者占35.1%(377/960)、吸烟者占12.3%(118/960)、高血压者占17.0%(163/960)、糖尿病者占7.7%(74/960)、高胆固醇血症者占0.4%(4/960)、脑血管病者占3.0%(29/960)。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高[(64.7±9.3)岁vs.(52.3±14.0)岁,P<0.001]、皮下结节数目多(14.7%vs.3.1%,P=0.005)、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17.6%vs.7.0%,P=0.03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使用比例低(5.9%vs.22.6%,P=0.021)、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高(29.4%vs.7.0%,P<0.001;38.2%vs.16.2%,P=0.001),而受检时关节畸形数目、RF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BMI与冠心病发生无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RA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为RA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使用HCQ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现况调查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秀茹 苏茵 +49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小峰 王彩虹 王莉枝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王轶 王晓元 靳洪涛 刘金婷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刘湘源 孙琳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韩淑玲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穆荣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患者应用TNF抑制剂的费用,分析我国TNF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有全国范围内的21家大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 095位RA患者完成问卷,其中112位患者应用了TNF抑制剂(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或etanercept,商品名益赛普)进行治疗,占总研究人群的10.2%(其中益赛普81例,占7.4%;类克26例,占2.4%;两种制剂都用过者5例,占0.5%)。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均为38.1%,益赛普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分别占38.5%和25.0%。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分别为1.1、0.5、0.1,益赛普的相应评分分别为1.3、1.0、0.3。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费用分别为24 525.0、69 300.0、96 800.0元,益赛普的费用分别为7 394.8、9 158.6、54 910.9元。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患者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5.6、0、158.9元,益赛普分别为2 158.4、288.5、180.1元。出现过敏和感染的比例在应用益赛普者均为3.5%,在应用类克者均为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TNF抑制剂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约有10%应用过TNF抑制剂,其病情随应用TNF抑制剂的疗程延长而减轻,治疗总费用随用药疗程延长而增加,但间接经济损失随疗程延长而减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和感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 问卷调查 药费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田 王秀茹 +47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关节炎 类风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氟米特联合贝利尤单抗对狼疮性肾炎患者活动指数及肾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郭建 刘静 +1 位作者 靳欣 靳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贝利尤单抗对狼疮性肾炎(LN)活动指数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2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贝利尤单抗+来氟米特治疗)与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每组41例...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贝利尤单抗对狼疮性肾炎(LN)活动指数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82例L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贝利尤单抗+来氟米特治疗)与对照组(来氟米特治疗),每组41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24 h尿蛋白]、疾病活动程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实验室指标[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联合组BUN、sCr、UA、24 h尿蛋白水平、SLEDAI评分、抗ds-DNA、CRP、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6%vs.85.37%,P=0.04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来氟米特与贝利尤单抗联合治疗LN,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疾病活动程度,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能力,改善肾功能,且比较安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氟米特 贝利尤单抗 狼疮性肾炎 临床疗效 疾病活动指数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唾液腺蛋白1抗体联合抗腮腺分泌蛋白抗体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玉淑 齐晅 +3 位作者 丁萌 王炜 郭惠芳 高丽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5-852,共8页
目的:探讨抗唾液腺蛋白1(salivary protein 1, SP1)抗体联合抗腮腺分泌蛋白(parotid secretory protein, PSP)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 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 目的:探讨抗唾液腺蛋白1(salivary protein 1, SP1)抗体联合抗腮腺分泌蛋白(parotid secretory protein, PSP)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j9gren’s syndrome, 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的原发性SS(primary SS, pSS)患者60例,其他自身免疫病伴有口干和(或)眼干症状的患者30例为疾病对照组,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留取血清备用,同时记录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其它辅助检查。采用201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作为pSS诊断金标准。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型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诊断pSS的准确性,并比较pSS组中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之间年龄(F=1.406,P=0.495)、性别(χ~2=2.105,P=0.3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SP1抗体(H=16.73,P<0.001)和抗PSP抗体(H=26.09,P<0.001)在3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发现,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表达水平在pSS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PSP抗体表达水平在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在pSS组、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中,抗SP1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8.33%vs. 40.00%vs.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PS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00%vs. 56.17%vs.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SP1抗体、抗PSP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8(P<0.001)、0.720 (P<0.001),敏感性分别为58.33%(35/60)和75.00%(45/60),特异性分别为70.00%(42/60)和63.33%(38/6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04%(35/53)和67.16%(45/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55%(42/77)和71.70%(38/53)。13例pSS患者中抗干燥综合征A (Sj9gren’s syndrome A, SSA,包括SSA52和SSA60)抗体和抗干燥综合征B (Sj9gren’s syndrome B, SSB)抗体均阴性,其中11例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均阳性,1例抗SP1抗体单独阳性,1例抗PSP抗体单独阳性。在pSS患者中,分别对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阳性与阴性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抗SP1抗体阳性较阴性患者病程短(Z=-2.277,P=0.023);抗PSP抗体阳性较阴性患者比较:年龄相对较轻(t=2.598,P<0.05),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阳性率较高(P=0.002), IgG水平相对较高(t=3.806,P=0.003);对pSS患者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801,P<0.001)。结论:抗SP1抗体和抗PSP抗体在SS诊断中价值均较高,其中抗SP1抗体有助于pSS的早期诊断;两种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阴性pSS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抗唾液腺蛋白抗体 抗腮腺分泌蛋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炎症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齐晅 田玉 +2 位作者 孙超 高丽霞 郭惠芳(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7-911,共5页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炎症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小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NOD小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M组)、艾拉莫德1组(I1组)、艾拉莫德2组(I2组),12只/组,12只C57BL/6...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炎症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阐明艾拉莫德对干燥综合征小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NOD小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M组)、艾拉莫德1组(I1组)、艾拉莫德2组(I2组),12只/组,12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C组)。I1组小鼠每天给予羧甲基纤维素+10 mg/kg艾拉莫德灌胃治疗,I2组小鼠每天给予羧甲基纤维素+30 mg/kg艾拉莫德灌胃治疗,C组和M组小鼠每天给予等量羧甲基纤维素灌胃,共8周。8周末,测定各组小鼠饮水量、唾液分泌量、颌下腺指数和脾脏指数,HE染色测定颌下腺病理形态学变化。ELISA测定颌下腺组织IL-6、TNF-α、IFN-γ水平。Western blot测定下颌腺组织NF-κB/p50、NF-κB/p65、IκBα蛋白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M组小鼠每日饮水量升高(P<0.05),唾液分泌量降低(P<0.05),颌下腺指数降低(P<0.05),脾脏指数升高(P<0.05),颌下腺组织IL-6、TNF-α、IFN-γ水平升高(P<0.05),下颌腺组织NF-κB/p50、NF-κB/p65蛋白水平升高(P<0.05),IκBα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M组相比,I组小鼠每日饮水量降低(P<0.05),唾液分泌量升高(P<0.05),颌下腺指数升高(P<0.05),脾脏指数降低(P<0.05),颌下腺组织IL-6、TNF-α、IFN-γ水平降低(P<0.05),下颌腺组织NF-κB/p50、NF-κB/p65蛋白水平降低(P<0.05),IκBα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I1组相比,I2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艾拉莫德可抑制干燥综合征小鼠下颌腺的炎症反应和NF-κB信号通路激活,对干燥综合征小鼠下颌腺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干燥综合征 颌下腺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何晶晶 马隽 +1 位作者 任柄睿 刘爱京(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01-2805,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为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免疫细胞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以免疫细胞功能紊乱和自身抗体产生为基础的、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明确,最近研究表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作为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免疫细胞分化、自噬、炎性因子分泌及氧化应激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与狼疮发病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阻断mTOR有助于狼疮患者病情的控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mTOR信号通路与狼疮发病的关系以及抑制该通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关于mTOR信号通路在狼疮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希望为狼疮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MTOR信号通路 发病机制 免疫调节 自噬 氧化应激 雷帕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患者用药治疗现状的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现场调查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晓盈 彭嘉婧 +7 位作者 刘传慧 蔡小燕 张江林 梅轶芳 靳洪涛 王晓非 磨红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 目的:目的:评估骨关节炎在我国患病及用药现况,并进行疾病评估。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7年4—10月全国40家医院1 066例骨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患病情况、用药情况以及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 19.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 06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 6,平均年龄(61. 9±11. 0)岁,年龄分布于36~94岁。膝骨关节炎、髋骨关节炎、手骨关节炎患病人数分别是873例(81. 9%)、150例(14. 1%)、387例(36. 3%),其中合并两个部位的患者242例(22. 7%),3个部位均受累关节炎患者为51例(4. 8%)。56. 6%(603/1 066)患者应用过1种及以上非甾体抗炎药,28. 9%(308/1 066)患者应用1种及以上止痛药物。61. 2%(652/1 066)应用1种及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包括氨基葡萄糖(400/1 066,37. 5%)、硫酸软骨素(21/1 066,2. 0%)、双醋瑞因(63/1 066,5. 9%)或联合应用2种以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168/1 066,15. 8%)。92例(8. 6%)患者应用止痛药控制症状,未进一步使用抗炎及保护关节药物。232例(21. 8%)患者应用关节腔穿刺注射药物,应用玻璃酸钠或糖皮质激素分别为98例(9. 2%)和48例(4. 5%),而将二者联合应用达86例(8. 1%)。应用局部外用药物患者占26. 5%(283/1 066),理疗占15. 8%(168/1 066)。与膝关节受累患者相比,髋关节受累患者的病情明显更加严重,两组患者按照美国西部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评估疼痛(Z=-7. 625,P <0. 001)、僵硬感(Z=-6. 229,P <0. 001)、关节功能(Z=-6. 777,P <0. 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髋骨关节炎患者更多应用止痛药物(χ2=24. 838,P <0. 001)。结论:我国骨关节炎患者以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及改善病情骨关节炎药为主要治疗方式,但存在药物使用不规范情况;与膝骨关节炎相比,髋骨关节炎患者病情更为严重,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治疗药物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性骨质疏松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静霞 高丽霞 靳洪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8-893,共6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药物。SLE的骨损害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无菌性骨坏死和骨折,随着SLE生存期的延长,心血管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的主要药物。SLE的骨损害包括骨量减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无菌性骨坏死和骨折,随着SLE生存期的延长,心血管并发症和OP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同时OP对于心血管的发病也有促进作用,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并发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细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关于SLE的骨质疏松也存在不少争议,主要集中在OP的发病率和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关系两个方面。就OP发病率来讲,不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同。SLE的骨质疏松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炎性因素、免疫介导的因素、固有因素、代谢因素、药物因素和疾病本身的因素。SLE相关的骨质疏松的治疗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也非常重要,对诊断骨质疏松的SLE患者应及时给予双膦酸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骨质疏松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测量掌指关节软骨厚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超 李挺 +3 位作者 扶琼 郭惠芳 靳洪涛 彭晨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第2掌指关节(MCP2)软骨厚度(CTh)高频超声测量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不同操作者于不同时间、仪器、参数(频率、增益)及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软骨上方亮线(BL)条件下测量右侧MCP2的CTh,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影响第2掌指关节(MCP2)软骨厚度(CTh)高频超声测量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不同操作者于不同时间、仪器、参数(频率、增益)及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软骨上方亮线(BL)条件下测量右侧MCP2的CT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包含和不包含BL测量时,右侧MCP2的CTh分别为(0.50±0.09)mm和(0.38±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8,P<0.001),二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4%和5.78%。相同仪器及参数条件下,不同操作者及不同时间,无论包含或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操作者相同参数条件下,采用不同仪器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一操作者相同仪器条件下,采用不同参数测量结果显示,仅相同频率、不同增益条件下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包含或不包含BL,不同操作者、时间、仪器、参数条件下测量结果间均存在相关性(P均<0.01)。包含BL的测量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在不同仪器条件下最小(r=0.619),不同增益条件下最大(r=0.820)。结论高频超声测量右侧MCP2的CTh时,包含BL较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更稳定。更换超声仪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增益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超声检查 掌指关节 软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耐受性的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邵苗 郭惠芳 +14 位作者 雷玲彦 赵清 丁艳杰 林进 吴锐 于峰 李玉翠 苗华丽 张莉芸 杜燕 焦瑞英 庞丽霞 龙丽 栗占国 李茹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2-1116,共5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 目的:比较大剂量环磷酰胺及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两种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耐受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全国17个省份24家医院就诊的1022例SLE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及伴随疾病等。根据静脉输注环磷酰胺的治疗方案分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组(short-interval low-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SILD IV-CYC,每次400 mg,每2周1次)和大剂量环磷酰胺组(high-do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HD IV-CYC,每次500 mg/m 2体表面积,每月1次),有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原因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另有260例患者因没有规律应用环磷酰胺未纳入两组治疗方案不良反应的比较。此外,377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14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的SLE患者随访到停用环磷酰胺,对其停药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591例停环磷酰胺的患者中,有199例(33.67%)SLE患者因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停药,238例(40.27%)SLE患者因为病情改善而停用环磷酰胺。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SLE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停用环磷酰胺的比例为38.79%(83/214),明显高于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的30.77%(116/377,P=0.048)。进一步比较506例接受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和256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感染(13.04%vs.22.27%,P=0.001)、胃肠道反应(17.39%vs.31.25%,P<0.001)、骨髓抑制(9.68%vs.19.92%,P<0.001)、月经异常(25.18%vs.39.72%,P=0.001)、脱发(13.44%vs.19.14%,P=0.039)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组。结论:短间期小剂量环磷酰胺方案(SILD方案)治疗SLE的耐受性明显优于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和VEGF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膝关节滑膜的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育冬 宋新梅 +1 位作者 靳洪涛 张绍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滑膜病理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于造模...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及其与滑膜病理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建立AA大鼠模型,于造模第28天取膝关节滑膜,常规HE染色,计算滑膜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IF-1α和VEGF在膝关节滑膜的表达。结果:AA组大鼠滑膜HIF-1α和VEGF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与滑膜病理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HIF-1α和VEGF在AA大鼠膝关节滑膜增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相互影响并促进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 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系统化护理运用于SLE合并妊娠患者围产期的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会 王炜 崔淑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233-233,共1页
目的探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围产期护理中全程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常规组(51例)。常规组为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SLE(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围产期护理中全程系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SLE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与常规组(51例)。常规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系统化护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并发症:观察组、常规组的感染率分别为5.88%、23.53%,活动性狼疮肾炎率分别为3.92%、25.49%,观察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常规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的产时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在SLE合并妊娠患者围产期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围产期 妊娠 全程系统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系统性硬化症和COVID-19大流行:世界硬皮病基金会对患者管理的初步建议》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洁涵 杨林 +5 位作者 汪晓平 何晶晶 彭晓欣 冯星 马隽 刘爱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18-2223,2229,共7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因常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且广泛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在疫情期间应受到关注,其一旦感染则面临着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世界硬皮病基金会(WSF)针对COVID-19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因常继发间质性肺疾病且广泛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而在疫情期间应受到关注,其一旦感染则面临着疾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因此世界硬皮病基金会(WSF)针对COVID-19大流行提出了SSc患者的管理建议,本文通过对该建议进行解读与评析,对目前SSc合并COVID-19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SSc患者在COVID-19大流行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系统性硬化症 间质性肺疾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