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NA-155与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华 化罗明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0-814,共5页
微小RNA(miRNA)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155(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影响参... 微小RNA(miRNA)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155(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参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病机制。近来研究表明,miR-155通过影响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作为癌基因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miR-155对恶性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把能够下调miR-155表达的药物如反义寡核苷酸与经典的细胞毒性治疗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恶性血液病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iR-155对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作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55 恶性血液病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笑 王艳 +4 位作者 郭玉洁 牛志云 马莉 周旭泉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 目的:观察去甲基化药物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CMML并应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指标、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共有25例CMML患者接受去甲基化药物治疗,18例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7例以阿扎胞苷为基础治疗。其中20例获得应答,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患者均以地西他滨为基础治疗,5例CR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中位随访16.4(9.4-20.5)个月后,4例CR患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25例CMM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7.4个月(95%CI:12.437-22.363)。按照MDAPS、CPSS、CPSS-mol、MMM预后积分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仅发现MDAPS预后积分系统不同危险度分层与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ML患者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皮肤过敏和肝功能损伤。所有患者给予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去甲基化药物对CMML患者治疗有效,且安全性良好。CR多发生于治疗的前4个疗程,对于无应答的患者,可应用去甲基化药物联合小剂量化疗。去甲基化药物可以延缓病情但并不能阻止CMML的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去甲基化药物 完全缓解 总生存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在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薛春娥 沈庆慧 +2 位作者 王艳 张敬宇 林凤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了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分别检测37例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血清EPO的水平及铁蛋白的含量... 目的:了解血清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在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化学发光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分别检测37例初诊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血清EPO的水平及铁蛋白的含量。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组、治疗1个月组及治疗2个月组血清EPO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组的sEP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组,随着贫血情况的纠正血清EPO水平逐渐降低,而治疗3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sEP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铁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各组的血清铁蛋白含量均较治疗前组增高,而治疗后各组间血清铁蛋白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logEPO与血红蛋白呈显著负相关,而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含量,仅在治疗前与血红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449,P=0.005),治疗后各组及正常对照组的铁蛋白含量与血红蛋白均无相关性;3重度贫血组的血清EPO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贫血组,随着贫血的加重血清EPO水平逐渐升高。结论:EPO参与了红系造血过程,能反映贫血程度,其对贫血的敏感性高于血清铁蛋白,对缺铁性贫血患者评估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促红细胞生成素 铁蛋白 诊断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细胞的乳腺癌耐药蛋白基因表达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任金海 杜行严 +4 位作者 郭晓楠 王颖 张静楠 林凤茹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基因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以 β2 微球蛋白 (β2 MG)作阳性对照 ,检测了 72例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 15名正常对照者...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基因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本研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 ,以 β2 微球蛋白 (β2 MG)作阳性对照 ,检测了 72例A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 15名正常对照者白细胞的BCRPmRNA的表达 ,将BCRP/ β2 MG≥ 0 .5定为BCRP基因表达阳性。结果显示 :初治组BCRP基因表达的阳性率为 37.6 % ,BCRP基因表达阳性与BCRP基因表达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 (CR1)率分别为 31.6 %和 79.3% (P =0 .0 0 1) ;临床耐药组 (NR组 )与化疗敏感组 (CR组 )BCRP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0 .96 2± 0 .4 2 6和 0 .315± 0 .2 96 (P =0 .0 0 0 1) ;复发 /难治组BCR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治组 (P =0 0 0 2 5 ) ;正常对照组及长期生存组BCRP基因表达的水平较低 ;BCRP基因表达与FAB分型有关。结论 :BCRPmRNA过度表达可导致临床化疗耐药 ,是AL患者 (除M3 外 )预后的重要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乳腺癌耐药蛋白 化疗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SHIP1基因的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小军 罗建民 +5 位作者 杨琳 温树鹏 姚丽 杜行严 杨敬慈 董作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1-703,共3页
目的观察SHIP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封闭K562细胞株BCR-ABL基因的表达,探讨BCR-ABL基因表达对SHIP1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及白血... 目的观察SHIP1基因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并通过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封闭K562细胞株BCR-ABL基因的表达,探讨BCR-ABL基因表达对SHIP1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CML患者骨髓、正常人外周血白细胞及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SHIP1基因表达的差异。另取K562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干扰成分);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非特异性siRNA);特异性siRNA处理组(加入特异性siRNA封闭BCR/ABL融合基因),应用RQ-PCR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3组中BCR/ABL、SHIP1基因的mRNA及其相应蛋白P210(BCR/ABL编码)、P145(SHIP1基因编码)的表达,并比较各组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CML患者骨髓白细胞和K562细胞中SHIP1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的外周血白细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中BCR-ABL基因mRNA和P210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SHIP1基因mRNA和P145蛋白表达水平随BCR-ABL表达下降而增加;非特异性siRNA处理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ML患者SHIP1基因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特异性siRNA能够抑制BCR-ABL基因的表达;BCR-ABL基因能抑制SHIP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BCR/ABL基因 SHIP1基因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福旭 张学军 +3 位作者 潘崚 乔淑凯 郭晓玲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862-865,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是一种外周T细胞淋巴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现象,如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是NHL中的少见类型。为了研究AITL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1例37岁男性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测、单个核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检测、Coombs试验、血清学检测、CT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等。结果查明,患者有广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颈部淋巴结活检表明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降低,Coombs实验阳性,骨髓红系增生低下,提示并发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和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经过CHOP-E方案化疗后,合并的AIHA和PRCA以及AITL浸润症状均消失。结论:成功地确诊了合并有AIHA和PRCA的AITL,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检测意义大,CHOP-E化疗方案对此种AITL有一定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纯红系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82例患者VEGF与MMP-2、MMP-9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琳 董作仁 +4 位作者 温树鹏 潘崚 张学军 罗建民 徐世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在AML中的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MP-2mRNA、MMP-9mRNA、VEGF mRNA的表达,用明胶... 为了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相互关系及二者在AML中的意义,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MP-2mRNA、MMP-9mRNA、VEGF mRNA的表达,用明胶酶谱的方法测定原代MNC和HL-60细胞分泌的MMP-2、MMP-9的活性,应用ELISA方法检测AML患者血清中VEGF蛋白的水平,分析VEGF和MMP-2、MMP-9mRN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AML患者MMP-2mRNA、MMP-9mRNA与VEGF mRNA的表达和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无相关性;VEGF阳性组发生髓外浸润率明显高于阴性组;VEGF上调HL-60细胞中bcl-2的表达。结论: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和VEGF具有正相关性,VEGF可以上调部分AML患者中MMP-2,MMP-9的表达,VEGF可能与MMP-2,MMP-9共同参与了白血病髓外浸润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VEGF MMP-2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抑制剂5-aza-2′-deoxycytidine对K562细胞SHP-1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罗建民 李燕 +6 位作者 杨琳 刘小军 温树鹏 王福旭 张敬宇 张学军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 本研究探讨5-氮杂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K562细胞中抑癌基因SHP-1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生物学影响,为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提供实验依据。采用MSP方法检测SHP-1基因甲基化状态,MTT法检测不同剂量(0.5,1,2μmol/L)5-aza-CdR作用K562细胞1,3,5天时对K56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分析5-aza-CdR作用1,3,5天时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实时定量PCR(F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5-aza-CdR处理前后SHP-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STAT5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K562细胞中存在SHP-1基因的甲基化,5-aza-CdR作用使K562细胞中SHP-1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而p-JAK2蛋白表达随之呈下降趋势;5-aza-CdR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并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JAK2特异性抑制剂AG490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5-aza-CdR可使K562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天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3%,24.2%,37.7%。2μmol/L的5-aza-CdR处理24小时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G2/M期细胞逐渐减少,细胞阻滞在G0/G1期。5-aza-CdR作用1,3,5天时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0.7%,23.4%,19.3%。结论:特异性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能使K562细胞中沉默的SHP-1基因重新表达,并可能通过JAK/STAT路径活化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抑制剂 5-氮杂脱氧胞苷 K562细胞 SHP-1基因 白血病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在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乔淑凯 郭晓楠 +2 位作者 任金海 王颖 徐世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5^(INK4B)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 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抑癌基因p15^(INK4B)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 reen I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对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骨髓进行DNMT1、DNMT3A、DNMT3B mRNA水平检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PCR)方法检测48例初治MDS患者和20例正常人p15^(INK4B)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低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MDS患者3种DNMTs mRNA表达显著高于低危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1);M1DS患者DNMTsmRNA表达水平与p15^(INK4B)基因甲基化程度呈正相关12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地西他滨治疗,另外15例高危MDS患者接受了IA/DA联合化疗,地西他滨组疗效与联合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MTs基因的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p15^(INK4B)等抑癌基因启动子CpG岛过甲基化失活,在MDS患者由低危向高危转变乃至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NM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甲基转移酶 地西他滨 基因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SHP-1与c-kit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颖 罗建民 +3 位作者 贾晓辉 王福旭 姚丽 杜行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867-871,共5页
为了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原癌基因c-kit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33名正常对照者单个核细胞的SHP-1、c-kitmRNA的表达... 为了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基因和原癌基因c-kit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AL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33名正常对照者单个核细胞的SHP-1、c-kit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SHP-1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缓解组、初治组、复发组,c-kit表达阳性率则相反,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SHP-1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比ALL细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c-kit在AML细胞中表达阳性率比ALL细胞中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SHP-1与c-kit表达成负相关(r=-0.502,P<0.05);30例初治AML患者SHP-1+与SHP-1-的完全缓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kit+与c-kit-的完全缓解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HP-1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抑癌基因,它负性调节c-kit基因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同时监测二者的表达可作为判断AL治疗转归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SHP-1 C-KIT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SKM-1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乔淑凯 王颖 +2 位作者 牛志云 田金满 王君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目的:观察青篙琥酯(ART)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系SKM-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RT处理SKM-1细胞后,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 目的:观察青篙琥酯(ART)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系SKM-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RT处理SKM-1细胞后,应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的变化,Fluo-3-Am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BAD、P-BAD、survivin和XIAP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ART能明显抑制SKM-1细胞增殖,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0.841;r=-0.786);抗氧化剂Trolox预处理能显著减轻ART对SKM-1细胞的抑制;caspase抑制剂Ac-REVD-CHO能部分减少ART对SKM-1细胞的抑制。ART处理SKM-1细胞24 h后,可诱导SKM-1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ART可诱导SKM-1细胞内钙离子和活性氧簇水平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RT显著下调SKM-1细胞P-BAD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水平,其下降程度与ART剂量呈高度负相关(r=-0.909;r=-0.849);相反,ART对SKM-1细胞BAD和XIAP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尽管BCL-2蛋白表达在ART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但BCL-2/BAX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与ART剂量呈高度负相关(r=-0.866)。结论:ART能明显抑制SKM-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ART抗MDS作用机制与其提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活性氧簇水平有关。此外,ART促SKM-1细胞凋亡作用主要与BCL-2/BAX比值下降、BAD磷酸化水平减低和survivin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青蒿琥酯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琳 董作仁 +2 位作者 潘崚 罗建民 徐世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42-445,共4页
为了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5例AML患者与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K、bcl-2mRNA的表达,并对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采用Westernblot检测MNC中MK基因的表... 为了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5例AML患者与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MK、bcl-2mRNA的表达,并对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采用Westernblot检测MNC中MK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初治组、复发组和化疗缓解组MK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331±0.436,0.374±0.463和0.067±0.190,正常人MK基因表达阴性;MK基因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患者的首次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63.16%和93.55%(P=0.01),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率(100%)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40%)(P=0.019);多药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MK基因的表达率分别为57.69%和25.64%(P<0.01);MK与bc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56,P<0.001)。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K,且MK阳性率的高低与AML病期相关,是影响AML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MK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期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去甲基化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SHP-1和c-kit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孟真 王东梅 +3 位作者 李英华 刘晓 郭素青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3-616,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 本研究旨在探讨SHP-1及C-ki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三氧化二砷(As2O3)去甲基化作用对SHP-1及C-kit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药物处理的HL-60细胞组与对照组SHP-1、C-kit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HL-60细胞中SHP-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原本不表达SHP-1 mRNA的HL-60细胞中,经过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后,SHP-1得到表达,而使原来高表达的C-kit mRNA的表达水平随之下降。当1.0μmol/L、2.5μmol/L、5.0μmol/L As2O3分别作用于白血病细胞株时,去甲基化作用增强,SHP-1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C-kit mRNA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经两两比较,二者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60细胞株中SHP-1 mRNA表达缺如,经去甲基化作用后表达恢复,说明SHP-1基因高度甲基化与白血病发生有关;在白血病形成中可能存在C-kit mRNA表达的异常增高。As2O3对SHP-1与C-kit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浓度越高,SHP-1平均表达水平越高,C-kit mRNA表达水平越低,在特定的浓度下,呈现时间依赖性;SHP-1 mRNA与C-kit 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白血病细胞中SHP-1表达降低或缺如削弱了对C-ki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而在白血病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SHP-1 C-KIT 白血病 去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mdr-1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晓玲 董作仁 +3 位作者 王福旭 杜行严 林凤茹 姚尔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是急性白血病 (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 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 ,本研究为探讨bcl 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 7...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 ,是急性白血病 (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 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 ,本研究为探讨bcl 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 70例初治AL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的bcl 2 ,bax ,mdr 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 ,bcl 2和bax基因在AL患者广泛表达 ,bcl 2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1.4 6vs 0 .71,P <0 .0 5 )。bcl 2和bax基因表达及bax bcl 2比值与AL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FAB分型和S +G2 M %均未发现相关。Bcl 2蛋白表达 (34.6 %vs 6 9.2 %,P <0 .0 5 ) ,bax bcl 2mRNA比值 (37.1%vs 82 .9%,P <0 .0 1)决定AL对化疗的敏感性 ,与ALCR率密切相关。bax bcl 2mRNA比值还是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bcl 2与bax基因表达和mdr 1表达两者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BCL-2基因 BAX基因 MDR-1基因 肿瘤细胞耐药机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硼替佐米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静楠 乔淑凯 +3 位作者 陈丹 邢丽娜 李扬 郭晓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7-1204,共8页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硼替佐米(BTZ)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e51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AC、BTZ单药和2药联合在体外对人MCL细胞株Jeko-1、Grante519细胞进行处理,采用CCK8法...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DAC)联合硼替佐米(BTZ)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e51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AC、BTZ单药和2药联合在体外对人MCL细胞株Jeko-1、Grante519细胞进行处理,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处理因素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从m RNA和蛋白水平检测上述药物对MCL细胞凋亡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PCDH8、NF-κB、Caspas3、BCL-2、CCND1和BAX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低浓度DAC能明显抑制Jeko-1、Grante51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0.892,r=0.812;r=0.886,r=0.784)。单药DAC处理后,在Jeko-1和Grante519细胞中均可观察到Caspase3、BAX和PCDH8表达水平的升高(均P<0.01),BCL-2、CCND1表达水平的降低(均P<0.05),但对NF-κB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高浓度BTZ能明显抑制Jeko-1和Grante51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r=0.854,r=0.763;r=0.927,r=0.742);单药BTZ能引起Jeko-1和Grante519细胞中Caspase3、BAX表达水平升高(P<0.01),NF-κB、BCL-2和CCDN1表达水平的降低(P<0.01),但对PCDH8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与单药处理组相比,DAC联合BTZ显著增加了对Jeko-1和Grante519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P<0.01),并显著提高Jeko-1和Grante519细胞PCDH8、Caspase3、BAX表达水平(P<0.01),明显降低NF-κB、BCL-2和CCND1表达水平(P<0.01)。结论:DAC与BTZ具有正协同作用,其对MCL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2药联合后加强了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并且下调BCL-2水平,上调BAX水平,从而引起下游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升高,以达到更高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地西他滨 硼替佐米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骨密质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GVH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乔淑凯 郭晓楠 +4 位作者 张雅丽 任金海 王颖 张静楠 李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72-1677,共6页
目的:明确异基因骨密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B-MSCs)是否能有效防治急性GVHD,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骨密质碎片法从C57BL/6(H-2b)小鼠分离和扩增MSCs。通过构建小鼠allo-HSCT后GVHD模型:雌性供鼠C57BL/6(H-2b)→雄性... 目的:明确异基因骨密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CB-MSCs)是否能有效防治急性GVHD,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骨密质碎片法从C57BL/6(H-2b)小鼠分离和扩增MSCs。通过构建小鼠allo-HSCT后GVHD模型:雌性供鼠C57BL/6(H-2b)→雄性受鼠BALB/c(H-2d),然后观察CB-MSCs移植对GVHD的影响。本实验小鼠共分为4组:1单纯照射组;2GVHD组;3GVHD^+MSCs组;4正常对照组。在GVHD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体重变化和临床GVHD积分;应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FN-γ和IL-4)和趋化因子(CCL5、CXCL9和CXCL10)浓度;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比和CD3^+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和CCR7的表达。此外,我们还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了各组小鼠骨髓中T-bet和GATA-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B-MSCs能显著提高GVHD小鼠生存率、减少其体重缺失,并显著降低临床GVHD积分;CB-MSCs对GVHD的防治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TNF-α、IFN-γ、CCL5、CXCL9和CXCL10浓度,增加Treg细胞百分比,下调T细胞表面CXCR3、CCR5的表达和上调CCR7的表达有关。此外,诱导骨髓Th1/Th2平衡向抗炎的Th2极倾斜可能也是CB-MSCs对GVHD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结论:异基因CB-MSCs显著增加了GVHD小鼠生存率。其治疗机制可能与CB-MSCs能够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诱导Treg的生成,调控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以及纠正Th1/Th2的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调节性T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44单抗A3D8对HL-60细胞Cyclin D1 CDK4 p21ci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洪岭 董作仁 +2 位作者 罗建民 杨敬慈 张学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探讨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CM、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A3D8作用前后HL-60细胞CyclinD1、CDK4、p21cip1表达的变化。结果:A3D8作用使HL-60细胞发生G0/G... 目的:探讨CD44单克隆抗体A3D8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FCM、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A3D8作用前后HL-60细胞CyclinD1、CDK4、p21cip1表达的变化。结果:A3D8作用使HL-60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A3D8下调HL-60细胞CyclinD1及CDK4的表达,上调HL-60细胞p21cip1mRNA及P21蛋白表达。结论:A3D8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的分子机制可能与p21cip1表达上调及CyclinD1、CDK4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4 单克隆抗体 CYCLIN D1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成志勇 潘崚 +6 位作者 杨晓阳 王素云 薛芳 牛志云 温省初 梁文同 尚雪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及K562细胞系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空载体腺病毒(Ad-GFP)转染原代白血病细胞和K562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PTEN对人原代白血病细胞及K562细胞系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空载体腺病毒(Ad-GFP)转染原代白血病细胞和K562细胞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分布;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TUNEL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培养细胞集落并比较不同组间集落形成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TENmRNA水平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PTEN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以感染复数为200转染后,与Ad-GFP相比,Ad-PTEN-GFP转染人白血病K562细胞系后,细胞增殖受抑,凋亡率增加,最大生长抑制率为35.2%,最大凋亡率为30.0%。细胞周期显示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54.9±2.51)%vs(78.5±4.13)%],G2/M期比例降低[(30.2±1.91)%vs(13.6±1.02)%](均P<0.05)。结论过表达PTEN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K562细胞系 细胞周期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雅丽 任金海 +1 位作者 崔丽艳 张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7-652,共6页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处理HL-60细胞,应用MTS/PE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NBT实验测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相关抗原CD11b的表达,SYBR Gr...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As2O3处理HL-60细胞,应用MTS/PES方法检测细胞增殖,NBT实验测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分化相关抗原CD11b的表达,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C-FES、BCL-2、BAX、Survivin、P21和P27 mRNA水平变化。结果: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r=-0.967;r=-0.954);低浓度(0.1、0.5和1.0μmol/L)As2O3能明显促进细胞分化,NBT阳性率和CD11b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较高浓度As2O3(2.5和5.0μmol/L)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HL-60细胞经1.0和5.0μmol/L浓度As2O3处理后,C-FES 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但以1.0μmol/L组更为明显,证实C-FES 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成正比。此外,5.0μmol/L浓度As2O3显著下调了HL-60细胞BCL-2和Survivin的表达,相反明显上调了BAX、P21和P27的表达。结论:As2O3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分化成熟及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涉及C-FES以及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细胞分化 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郭玉洁 王艳 +4 位作者 王立华 左雅蓓 牛志云 林凤茹 张敬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 目的: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分子靶标。方法:总结14例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基因突变类型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14例CNL患者中男性(9例)多于女性(5例),中位年龄57岁。CSF3R突变检出率为92.86%(13/14),包括12例(85.71%)T318I突变和1例Y799X突变,另1例未检测到CSF3R突变;42.86%(6/14)患者检测到ASXL1突变,且均为无义突变,分别为R693X(4例)和E705X(2例);14.29%(2/14)患者检测出SETBP1突变,均为D868N,未发现ASXL1、SETBP1突变同时存在的患者,JAK2和CALR突变均未检出,所有患者染色体核型均为正常核型。中位生存期30(95%CI 13.19-46.80)个月,年龄是否大于60岁对总生存影响有统计学意义(21.83 vs 35.35个月,P=0.011)。结论:CNL诊断较困难,CSF3R T618I突变是其特异性突变,ASXL1突变及SETBP1突变对其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确诊时年龄大于60岁为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SF3R T618I突变 ASXL1突变 SETBP1突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