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单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卢佳配 温树鹏 +7 位作者 王福旭 李淑慧 牛志云 王颖 周子玮 徐铮 王真真 张学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8-1243,共6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复发的生存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及复发的防治,探讨免疫重建、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等与移植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6月行allo-HSCT后复发的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同胞HLA全合移植(MSD)20例,亲缘单倍体移植(HID)26例,非血缘HLA全合移植(MUD)1例,对可能影响复发后总生存率(PROS)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植入,移植后Ⅱ-Ⅳ和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分别为40.4%和10.6%,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率为31.9%。HID组Ⅱ-Ⅳ度aGVHD、Ⅲ/Ⅳ度aGVHD发生率分别为42.3%、11.5%,全合(MD)组分别为38.1%、9.5%(P=0.579,P=1.000),两组cGVHD发生率分别为34.6%、28.6%(P=0.659)。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190 cells/μl的患者比≤190 cells/μl的患者PROS高(P=0.021)。全部患者移植后1、3年PROS分别为68.1%、28.4%,HID组分别为78.9%、40.3%,MD组分别为54.4%、14%(P=0.0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是影响PROS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allo-HSCT后复发患者行单倍体移植疗效比全相合移植好,移植后30 d NK细胞绝对值计数高可提高PROS,移植后发生Ⅱ-Ⅳ度aGVHD、复发时间<3个月对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具有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复发 预后 NK细胞 人类白细胞抗原丢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雅丽 郝静楠 +2 位作者 孙萌萌 邢晓英 乔淑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30-1237,共8页
目的:了解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HLH的认识,减少临床HLH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75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 目的:了解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以提高对HLH的认识,减少临床HLH的误诊和漏诊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本院收治的75例成人继发性HLH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病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末次出院时间。结果:75例患者中,感染相关HLH最常见(45.33%),其次为淋巴瘤相关HLH(17.33%)。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97.67%),实验室指标中NK细胞活性(98.31%降低)、sCD25浓度(93.22%升高)、血清铁蛋白(94.44%升高)在诊断中灵敏度更高。将不同病因HLH患者初诊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性别、淋巴结肿大、骨髓形态是否可见噬血现象对原发病的诊断更有价值(均P<0.05)。将不同病因HLH患者的治疗方案与临床转归进行比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采用激素+环孢素治疗临床缓解率最高(83.3%)(P<0.05)。患者总体12个月的生存率为26.7%,其中感染相关HLH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最低(14.7%),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HLH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最高(63.6%)。结论:成人继发性HLH病因和临床特点多样,预后凶险,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异质性,早期明确病因对HLH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提高对HL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病因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中心25例获得性血友病A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郭玉洁 韩欢 +3 位作者 李笑 牛志云 张敬宇 王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9-1833,共5页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5例AH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所有患者中11例存在继发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5例,妊娠相关3例,类天疱疮1例,Graves病1例,... 目的:基于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收治的25例AHA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所有患者中11例存在继发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5例,妊娠相关3例,类天疱疮1例,Graves病1例,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1例。出血部位包括皮肤、黏膜、肌肉、关节腔及脑组织。23例患者接受醋酸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CP方案)治疗,1例因存在股骨头坏死选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方案,1例因应用醋酸泼尼松后出现消化道出血改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完全缓解(CR)23例,部分缓解(PR)2例,CR后复发8例。10例患者(包括2例PR及8例CR后复发)均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8例达CR,2例达PR(均为CR后复发患者),PR患者均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硼替佐米(RB方案)治疗,1例于4周期后达CR,另1例于6周期后达CR。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10例患者达CR后有4例接受利妥昔单抗单药维持治疗有效未复发,维持治疗时间为1.5-2年;未维持治疗的6例患者中4例出现CR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5个月。应用CP方案的患者有8例出现普通感染,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有2例发生了重症肺炎。25例患者至随访结束均存活。结论:AHA以皮肤瘀斑、黏膜出血、肌肉血肿最常见,亦可发生关节出血、脑出血。一线治疗首选CP方案。对于激素有禁忌或上述治疗无效以及有效后复发的患者可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且建议维持治疗,以减少复发风险,同时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感染事件的发生。对于难治复发患者还可考虑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硼替佐米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血友病A FⅧ抑制物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急性白血病患者 不同健康心理控制源类型与创伤后成长间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齐东燕 高俊香 +3 位作者 张婧婧 胡英芳 田金满 张素英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7,51,共5页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现状,探讨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不同健康心理控制源(health locus of control, HLC)与PTG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患者PTG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6月至...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现状,探讨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不同健康心理控制源(health locus of control, HLC)与PTG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患者PTG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AL患者2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正性信息注意偏向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等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AL患者PTG总分为[62(49.5,70.00)]分,与健康权威人士控制(powerful others HLC,P-HLC)、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均呈正相关(均P<0.01),与健康机遇控制(chance HLC,C-HLC)呈负相关(P<0.05);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P-HLC与PTG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I-HLC与PTG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正性信息注意偏向在不同HLC与PTG间发挥的作用机制不同,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HLC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施护,从而提升P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创伤后成长 健康心理控制源 正性信息注意偏向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 被引量:98
5
作者 丹海俊 王燕 +3 位作者 丹海永 卢宝金 李涛 胡兵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患者首先行灰阶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有无彩色...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可疑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患者首先行灰阶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有无彩色血流及其分布;然后在纵切面进行实时弹性成像,将弹性图分为Ⅰ~Ⅴ级。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结果:Ⅰ、Ⅱ级共6例患者,均为良性;Ⅲ级9例(6例良性,3例恶性);Ⅳ、Ⅴ级共36例(34例恶性,2例良性)。以弹性分级Ⅳ~Ⅴ级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其灵敏度为91.89%,特异度85.71%,准确率90.20%,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80.00%,明显高于灰阶和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χ2=16.252,P<0.001)。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常规超声发现可疑恶性的甲状腺单发实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KCNQ1O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贾振薇 李焱 +3 位作者 崔桂荣 赵洪波 李沛颖 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LncRNA KCNQ1O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AML患者,其中4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和20例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AML患者及30例性... 目的:探讨LncRNA KCNQ1OT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8例AML患者,其中4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和20例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AML患者及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对照组)的外周血液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LncRNA KCNQ1OT1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KCNQ1OT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较完全缓解者及缺铁性贫血患者均明显增高(F=14.67,P<0.001),而LncRNA KCNQ1OT1在20例AML-CR组患者与30例对照组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KCNQ1OT1的表达与患者的NCCN风险分级及生存状态相关;高表达LncRNA KCNQ1OT1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LncRNA KCNQ1OT1参与调节AML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AML患者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LncRNA KCNQ1OT1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对U937/ADR细胞系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芳 成志勇 +4 位作者 梁文同 陈浩 王素云 姚丽 潘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白血病细胞U937阿霉素(ADR)耐药细胞系U937/ADR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大剂量(IC50)ADR短时间诱导方法,构建U937/ADR细胞系。以低浓度HNK(IC20)与不同化疗药物联合作用于U937/ADR细胞系,检测其对不同...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对白血病细胞U937阿霉素(ADR)耐药细胞系U937/ADR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大剂量(IC50)ADR短时间诱导方法,构建U937/ADR细胞系。以低浓度HNK(IC20)与不同化疗药物联合作用于U937/ADR细胞系,检测其对不同化疗药物耐药逆转倍数。罗丹明123检测药物外排功能;荧光定量PCR(F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HNK对U937/ADR细胞系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其蛋白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ELISA法检测NF-κB亚单位p65(NF-κBp65)的DNA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系U937/ADR,对ADR耐药指数为亲代U937细胞的11倍。6.5μg/mLHNK可以逆转U937/ADR对ADR的耐药,逆转倍数为2.20倍。HNK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下调U937/ADR细胞NF-κB、MDR1mRNA和P-gp表达,抑制NF-κBp65的活性。结论HNK能有效逆转U937/ADR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5活性、下调MDR1和P-g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多药耐药 U937/ADR 核转录因子-ΚB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的多药耐药 被引量:15
8
作者 成志勇 梁文同 +1 位作者 底胜峰(综述) 潘峻(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3-417,共5页
基因调控、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内药物有效浓度的降低、DNA损伤的修复障碍、基因的突变及异常表达、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等均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多... 基因调控、信号转导通路异常均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胞内药物有效浓度的降低、DNA损伤的修复障碍、基因的突变及异常表达、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等均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ten gene,PTEN)是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主要通过抑制PI3K/Akt/mTOR(mammalian targetof rapamycin,mTOR)等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细胞的增殖、凋亡及化疗耐药。因此,上调野生型PTEN的表达,或使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可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提高传统化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TEN) PI3K/Akt mTOR 肿瘤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G2 mRNA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贾晋松 徐世荣 +3 位作者 马劼 哈森 郭晓楠 王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4-259,共6页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cyclin G2、G1和P53的mRNA 表达,对cyclin G2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 为了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细胞周期蛋白G2(cyclin G2)的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7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细胞中的cyclin G2、G1和P53的mRNA 表达,对cyclin G2的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①AL患者中cyclin G2的阳性率及mRNA表达水平 (52.7%,0.552±0.498)明显低于正常人(100%,1.953±0.675)(P<0.01)。②在初治的AL患者中,cyclin G2 阳性表达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高于阴性者(分别为69.2%和40%;P<0.05)。③耐药组AL患者cyclin G2的 阳性率(43.6%)明显低于敏感组(68.6%)(P<0.05)。④对初治28例CR的AL患者进行随访14.3个月(11- 18.5个月),11例cyclin G2低表达患者中有10例复发(90.9%),而17例cyclin G2高表达患者中有7例复发 (41.2%),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yclinG2是影响AL患者CR的因素,其高表达可能是AL患 者良好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2 细胞周期蛋白G1 急性白血病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殖性疾病合并假性高血钾4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晓玲 王慈 +3 位作者 张改玲 牛志云 蔡圣鑫 潘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67-1868,共2页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 。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等疾病,以一系或多系血细胞的过度增多为临床表现 。近来国内外的病例报道显示,在这些患者中会出现假性高血钾的情况。本文报道4例出现假性高血钾的临床病例,分析患者发生假性高血钾的情况,并结合文献讨论假性高血钾发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疾病 假性高血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临床表现 病例报道 临床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素,Fas,bcl-2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凤茹 王颖 +6 位作者 王荣琦 杜行严 郭晓楠 任金海 郭晓玲 姚丽 姚尔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9-262,共4页
为了研究抗凋亡基因生存素和bcl 2及促凋亡基因Fas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RT PCR法分析生存素在 6 8例初治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bcl 2和bax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和... 为了研究抗凋亡基因生存素和bcl 2及促凋亡基因Fas和bax在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采用RT PCR法分析生存素在 6 8例初治AML病人骨髓细胞中表达的阳性率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bcl 2和bax在AML病人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和bcl 2 /bax比值。研究结果显示 :① 6 8例初治AML病人生存素mRNA阳性率为 70 .6 % (48/ 6 8) ,明显高于对照 (30 % ,6 / 2 0 ) (P <0 .0 0 5 ) ;②治疗前 ,AML病人骨髓细胞表达Fas和bcl 2明显高于对照 (P <0 .0 0 1) ,但bax表达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③生存素阳性AML病人表达Fas明显低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 (P <0 .0 1) ,bcl 2明显高于生存素阴性AML病人 (P <0 .0 0 1) ,bax表达无差异 (P >0 .0 1) ;④生存素阳性AML病人的CR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31/ 4 8,6 4 .6 %vs 18/ 2 0 ,90 % ,P <0 .0 5 ) ;⑤生存素阳性AML病人CR组Fas和bcl 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0 1) ,bax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而生存素阳性的NR组Fa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0 1) ,bcl 2则上升 (P <0 .0 0 1) ,bax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bcl 2 /bax比值NR组明显高于CR组 (P <0 .0 0 1)。结论 :①初治AML病人 70 .6 %表达生存素 ,生存素阳性者CR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bcl—2 FAS bax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潘玉夏 王鸿雁 +6 位作者 尚银涛 王兴哲 王茜 田金满 张敬宇 罗建民 杨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例SLE相关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SLE相关性TTP患者包括女1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2例SLE相关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SLE相关性TTP患者包括女11例,男1例,中位年龄34.5岁,其中5例为SLE治疗过程中出现的TTP,7例为两者同时诊断;全部患者均有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损害,10例有肾脏损害;5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 13)活性均重度减低(<5%),同时伴抑制物阳性;9例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均>1%;12例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联合其他药物(10例联合免疫抑制剂,1例联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1例同时加用美罗华);10例给予血浆置换,2例死亡;2例未行血浆置换患者均死亡;4例死亡患者全部伴有肾脏损害。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多次血涂片检查有助于SLE相关性TTP的早期诊断,尽早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肾脏损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RPMI-8226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浩 师亮 +3 位作者 成志勇 姚丽 杨营营 潘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368-371,共4页
为了研究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术检测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 为了研究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用MTT法检测β-榄香烯对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增殖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术检测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凋亡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BCL-2、caspase-3、DR-4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表明:β-榄香烯对RPMI-8226骨髓瘤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80μmol/Lβ-榄香烯作用48小时可诱导骨髓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药物浓度而递增;β-榄香烯以时间依赖方式上调caspase-3、DR-4蛋白表达,并可下调BCL-2、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β-榄香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内、外凋亡通路激活、抗凋亡机制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与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庞艳彬 赵松颖 +5 位作者 薛华 郭慧敏 化罗明 范丽霞 罗建民 杜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计第1疗程地西他滨(DAC)治疗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对DAC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过DAC治疗的MDS和MDS继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35例。... 目的探计第1疗程地西他滨(DAC)治疗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对DAC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过DAC治疗的MDS和MDS继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35例。根据第1个疗程DAC治疗后28~35d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第1疗程DAC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对两组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中H-Lym组15例,L-Lym组20例,两组基线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中仅骨髓原始细胞≥10%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患者在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较诊断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Lym组则明显低于诊断时的水平(P<0.05)。H-Lym组总反应率(80.0%)明显高于L-Lym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的中位PFS为10个月,L-Lym组为7.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低是MDS疾病进展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1.2×10~9/L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淋巴细胞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变构人TRAIL联合柔红霉素对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学军 温丽 +6 位作者 王福旭 罗建民 潘崚 刘小军 杜行严 董作仁 杨世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23-1128,共6页
为了研究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ecombinanat mutant human TRAIL,rmhTRAIL)单用及与柔红霉素(DNR)联合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以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作对照,采用MTT法检测体... 为了研究重组变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recombinanat mutant human TRAIL,rmhTRAIL)单用及与柔红霉素(DNR)联合应用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的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以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作对照,采用MTT法检测体外培养的U937、K562白血病细胞株在rmhTRAIL单用和联合DNR作用下增殖的抑制效应;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DNR处理前后白血病细胞TRAIL死亡受体和诱杀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rmhTRAIL对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有较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DNR与TRAIL联合对抑制肿瘤细胞具有协同性,与各药单独使用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经DNR作用后,U937、K562细胞的死亡受体DR4、DR5水平上调,而两种诱杀受体DcR1、DcR2表达未受影响。结论在体外rm-hTRAIL单用或与DNR联用均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rmhTRAIL与DNR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有协同作用,其诱导机制可能与U937、K562细胞死亡受体DR4、DR5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hTRAIL U937细胞 K562细胞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ITP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丽娜 任金海 +3 位作者 王颖 王福旭 温树鹏 郭玉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ITP的机制。方法:将40只ITP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低剂量组(3 mg/kg)和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及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水平,分析孟鲁司特钠治疗ITP的机制。方法:将40只ITP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孟鲁司特钠低剂量组(3 mg/kg)和孟鲁司特钠高剂量组(12 mg/kg)。成功造模后第8天开始,连续14 d给药后,计算血小板数量(PLT)、胸腺、脾脏指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AOPP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的PLT、脾脏指数、CD8^+、IL-6、TNF-α、AOPP水平显著升高(P<0.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钠低、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CD8^+、IL-6、TNF-α、AOPP水平显著降低(P<0.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紊乱,消除AOPP积累,降低IL-6、TNF-α水平,对ITP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紫癜 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35调控Survivin和NF-κB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邢丽娜 田甜 +1 位作者 王颖 郭晓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探讨miR-335调控Survivin和NF-κB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U-DHL-4,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空转染组(转染空载体)和过表达组(转染miR-335)。转染48 h后采用RT-PCR... 目的:探讨miR-335调控Survivin和NF-κB表达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SU-DHL-4,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空转染组(转染空载体)和过表达组(转染miR-335)。转染48 h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miR-335水平和Survivin、NF-κ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空转染组miR-335表达水平、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组miR-335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Survivin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空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miR-335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Survivin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miR-335可通过调控Survivin表达,下调NF-κB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35 淋巴瘤 SURVIVIN NF-ΚB 侵袭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基因影响K562细胞周期的分子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成志勇 潘崚 +5 位作者 梁文同 焦婷 温省初 姚丽 魏晓璇 王素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对照载体腺病毒(Ad-GFP)转染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携带有野生型PTEN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Ad-PTEN-GFP)及对照载体腺病毒(Ad-GFP)转染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TEN、CyclinD1、CyclinD2、CDK4、P27Kip1 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Ad-GFP组比较,Ad-PTEN-GFP转染K562细胞后,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0%,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由54.9%增加至78.5%,G2/M期比例由30.2%降至13.6%,Cyclin D1、Cyclin D2、CDK4 mRNA及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P27Kip1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PTEN基因高表达可以促进K562细胞凋亡,并通过抑制Cyclin D1、Cyclin D2、CDK4及增加P27Kip1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 细胞周期 CYCLINS P27KI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乔淑凯 张学军 +3 位作者 王福旭 潘崚 姚丽 董作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43-646,共4页
为了提高对IgD型多发性骨髓瘤(IgD型MM)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伴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坏死的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就IgD型MM的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IgD型MM发病率低,但多见于男性和年轻人,... 为了提高对IgD型多发性骨髓瘤(IgD型MM)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和误诊,本文报道伴骨髓纤维化和骨髓坏死的IgDλ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就IgD型MM的特点、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IgD型MM发病率低,但多见于男性和年轻人,对常规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用常规实验室检测时,IgD型MM通常被误诊为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由于IgD型MM的蛋白含量较低,不易检测,易造成漏诊,免疫固定电泳对IgD型MM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提高这一少见类型的MM患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IgD型 分期 治疗 纤维化 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庞艳彬 范丽霞 +4 位作者 田明杰 赵松颖 化罗明 罗建民 杜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3-998,共6页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 目的:分析第一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无复发生存期的影响,探索预测AML复发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AML(均为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第1次巩固治疗前淋巴细胞计数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1.2×10~9/L),分析2组患者在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期(RFS)之间的差异。结果:132例AML患者中可评估的患者有65例。H-Lym组40例,在诱导治疗前患者的白细胞绝对值、年龄、染色体核型与L-Lym组(25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L-Lym计数和不良的染色体核型是无复发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P=0.008),L-Lym组患者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风险比(hazard ratio,HR)=3.01,(95%CI1.55-5.86,P=0.001)。在含有不良预后核型的多因素分析中,这种趋势仍然存在(HR=2.52,95%CI 1.28-4.98,P=0.008)。结论:第一次巩固治疗前高淋巴细胞的AML患者具有较长的无复发生存期,第一次巩固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是AML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淋巴细胞计数 巩固治疗 无复发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