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娟 杨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HUA)肾损害患者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HUA肾损害患者8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非布司他片治... 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高尿酸血症(HUA)肾损害患者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HUA肾损害患者8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采用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非布司他片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治疗。2组疗程1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尿酸、肾功能、Cys C和β2-MG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HUA肾损害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BUN、Scr和24h Upro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BUN、Scr和24h Upr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Cys C和β2-M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HUA肾损害患者Cys C和β2-M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HUA肾损害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尿酸水平及降低Cys C和β2-MG水平,对患者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清颗粒 非布司他片 高尿酸血症 肾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闫喆 姚芳 +4 位作者 张丽萍 刘力强 郝军 傅淑霞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该途径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对该途径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Wnt4、β-catenin、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Wnt4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渗透浓度对照组Wnt4蛋白及mRNA、α-SMA蛋白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β-catenin总蛋白及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细胞质及核蛋白表达增强。Wnt4和β-catenin核蛋白表达在高糖诱导24h达高峰;厄贝沙坦下调Wnt4、α-SMA及β-catenin核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厄贝沙坦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而抑制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4 Β-连环蛋白 E-钙粘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上皮细胞转分化 厄贝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静 李绍梅 +4 位作者 薛雯 温文龙 杨林 杨万霞 王建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82-198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探讨PN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NGAL浓度的变化。方法:72例PNS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1)PNS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ATN)...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探讨PNS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时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NGAL浓度的变化。方法:72例PNS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1)PNS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15例,其中微小病变(MCD)合并ATN 10例,系膜增生(MsPGN)合并ATN 5例;(2)PNS不合并ATN组57例,其中MCD组24例,膜性肾病(MN)组23例和MsPGN组10例。1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及5例正常肾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NGAL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NGAL的表达。结果:(1)PNS患者血清NGAL水平及肾组织中NGAL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MN组较MCD组和MsPGN组血清NGAL水平明显升高(P<0.05)。(2)MCD合并ATN组和MsPGN合并ATN组血清NGAL水平及肾组织中NGAL表达较不合并ATN组显著升高(P<0.05)。(3)血清中NGAL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白蛋白和β2微球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中NGAL与肾组织NGAL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NGAL可能作为判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无创、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IgA肾病足细胞损伤中表达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丽萍 李绍梅 +2 位作者 裴华颖 杨林 傅淑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82-1184,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中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48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和MMP-9的变化。结果组织学...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足细胞损伤中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48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定量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ilms肿瘤蛋白(WT1)和MMP-9的变化。结果组织学分级Ⅰ~Ⅲ级组IgA肾病患者肾小球MMP-9表达量与足细胞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556,P〈0.05),Ⅳ—Ⅴ级组IgA肾病患者肾小球MMP-9表达量与足细胞WT1呈负相关性(r=-0.773,P〈0.01)。IgA肾病患者足细胞WT1表达与血压、尿蛋白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756,P〈0.01)。MMP-9在正常肾小球少量表达或无表达;随着新月体、增殖性病变加重表达也增加,肾小球MMP-9的表达与血压无相关性,但与尿蛋白呈正相关(r=0.812,P〈0.01),与血清肌酐呈负相关(r=-0.657,P〈0.01)。结论MMP-9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影响IgA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足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闫喆 姚芳 +3 位作者 杨林 邢玲玲 焦素敏 李绍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DN患者46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以10例肾肿瘤患者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肾组织中Wnt4、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hospho-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p-GSK-3β)、β-catenin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临床指标、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轻+中度DN组及对照组相比,重度组DN尿蛋白增多,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增高。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下降。DN轻+中度组肾小管上皮细胞Wnt4、p-GSK-3β、β-catenin表达较对照组增强;且三者表达与24 h尿蛋白、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呈正相关,与e GFR呈负相关。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可能参与DN患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间质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血症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原 杨林 +3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傅淑霞 张丽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385-2388,共4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59例IgA肾病患者按照牛津分型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组织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物WT1及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变化。结果 IgA肾病患者三酰甘油与肾组织WT1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1);与肾小管间质TNF-α、IL-6表达及系膜增生程度、尿β2微球蛋白呈正相关(r=0.672,P<0.01,r=0.713,P<0.01,r=0.519,P<0.05 r=0.543,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7,P<0.01)。结论 Ig AN脂代谢紊乱可能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加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高脂血症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GSK-3β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闫喆 姚芳 +4 位作者 史永红 郝军 傅淑霞 李绍梅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厄贝沙坦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厄贝沙坦对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分为正常糖组、甘露醇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厄贝沙坦干预组。采用免疫细胞化学观察磷酸化GSK-3β(p-GSK-3β)在肾小管细胞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GSK-3β、p-GSK-3β、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SK-3β和TGF-β1mRNA表达。结果高糖组较正常糖及甘露醇对照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高糖刺激细胞12hp-GSK-3β表达增强,24h达到高峰。厄贝沙坦能够下调高糖诱导的p-GSK-3β、α-SMA蛋白及TGF-β1mRNA表达,同时逆转E-cadherin下降水平。结论GSK-3β可能参与了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厄贝沙坦抑制该过程可能是通过调节GSK-3β的活性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E-钙粘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上皮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班膦酸钠可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骨密度减低 被引量:5
8
作者 傅淑霞 张丽萍 +4 位作者 杨林 裴华颖 李绍梅 曾文 王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 (GC)所致的骨密度减低的疗效和安全性 ,观察期 1年。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 16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 ,用强的松治疗半年后加用伊班膦酸钠 ,每 3个月 1mg ,每 3个月检测腰椎1~...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 (GC)所致的骨密度减低的疗效和安全性 ,观察期 1年。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 16例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 ,用强的松治疗半年后加用伊班膦酸钠 ,每 3个月 1mg ,每 3个月检测腰椎1~ 4(L1- 4)和股骨近端骨密度 (双能X线骨密度仪 )。结果 用GC治疗半年后各部位骨丢失 (13 .0~ 70 .8)mg/cm2 ,丢失率为 1 4 %~ 7 9%。加用伊班膦酸钠半年后L1 3 和股骨粗隆骨量增加 (5 . 2~ 2 6. 2 )mg/cm2 ,增加率为 1 0 %~ 3 6 % ;L4、股骨颈和三角区继续骨丢失 (0 . 5~ 6. 9)mg/cm2 ,丢失率 0 . 1%~ 0. 8%。 2 /16例出现能耐受的腰背部紧缩、酸沉和疼痛 ,4 8h内自行缓解。结论 间断静脉用伊班磷酸钠防治肾小球疾病患者GC所致的骨密度减低有效且副作用小 ,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班膦酸钠 患者 双能X线骨密度仪 肾小球疾病 治疗 糖皮质激素 GC 骨丢失 骨量减少 股骨粗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N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邢玲玲 傅淑霞 +4 位作者 杨林 姚芳 王建荣 于连英 刘青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 kine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PTE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D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24h尿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 kine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PTE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DN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24h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尿液中足盂蛋白(podocalyxin,PCX)的水平;肾活检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根据肾小球病变将DN患者分为3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肾小球内p-Akt和PTEN的表达。结果 DN患者尿液中PCX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肾小球病变加重其水平逐渐上升;p-Akt和PTEN在DN患者肾小球的表达有所上调,但随着肾小球病变的加重其表达逐渐减少;DN患者尿液中PCX水平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与24h尿蛋白呈正相关。结论 PTEN表达下调可能通过改变Akt的活化状态,从而在DN患者足细胞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足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原 杨林 +2 位作者 王建荣 杨万霞 张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 目的探讨IgA肾病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在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0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足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WT-1、肾组织TNF-α、IL-6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尿TNF-α、IL-6的活性水平。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小球系膜增生评分与WT-1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3,P<0.05),与肾组织TNF-α及IL-6表达、尿液TNF-α及IL-6活性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4、r=0.853、r=0.819、r=0.763,P均<0.05),IgA肾病患者随肾小管间质病变加重,肾组织WT-1的表达逐渐降低;而TNF-α、IL-6的表达逐渐升高,且尿液TNF-α、IL-6的活性水平逐渐升高(P<0.05)。肾组织WT-1表达与肾组织IL-6、TNF-α表达及尿液IL-6、TNF-α活性水平均呈负相关(r=-0.603、r=-0.564、r=-0.563、r=-0.544,P均<0.05),与尿渗透压呈正相关(r=0.821,P<0.05),且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分级呈正相关(r=0.793,P<0.01)。结论 IgA肾病系膜细胞增殖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足细胞并诱导足细胞凋亡、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系膜细胞-足细胞轴 细胞因子 肾小管间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对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青娟 邢玲玲 +3 位作者 郝军 刘淑霞 刘巍 姚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65-1167,1171,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R3.1/SOC...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对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3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应用OSM(10 ng/ml)进行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OCS-3、CK18、α-SMA和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phospho-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p-STAT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分泌;采用RT-PCR检测SOCS-3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SM刺激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培养上清液ColⅠ和FN的分泌增加,而CK18蛋白表达减少。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刺激引起的α-SMA和p-STAT3蛋白表达,减少ColⅠ和FN的分泌,同时能够部分恢复OSM刺激引起的CK18蛋白表达。结论 SOCS-3过表达能抑制OSM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此过程可能与p-STAT3的磷酸化受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 抑瘤素M 肾小管上皮细胞 上皮-间叶细胞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淑霞 李绍梅 +3 位作者 杨林 张丽萍 裴华颖 谭会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2-326,332,共6页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因素。方法  2 0 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 ,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 3~ 6个月 ,进行了 35 7例次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血钙、血磷和骨钙素浓...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GC)治疗对肾小球疾病患者骨代谢影响的因素。方法  2 0 7例肾小球疾病患者 ,应用常规剂量GC治疗 ,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隔 3~ 6个月 ,进行了 35 7例次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 (BMD)、血钙、血磷和骨钙素浓度测定。结果 ①用GC后骨钙素浓度明显降低 (P均 <0 0 0 5 ) ,但其不能预测BMD下降。②用药 15个月后男性各部位BMD均减少 (32 2~111 5 )mg/cm2 ,以L1 4和股骨粗隆更明显 (P均 <0 0 5 ) ,骨丢失率 3 3%~ 10 3% ;女性L1 4BMD均减少(4 3 8~ 76 0 )mg/cm2 ,以L1更明显 (P <0 0 5 ) ,骨丢失率 3 9%~ 7 9%。③年龄与各部位BMD变化呈负相关 ,但不影响GC造成的骨丢失。男性各部位、女性L1 4BMD减少与GC累计剂量和GC用药时间负相关。④用GC15个月 (GC累计剂量 10g以上 ) ,男性L1 4BMD正常的比例从 3/ 4至 3/ 5 ;女性L1和L2 BMD正常者从 3/ 4减少到 1/ 2。结论 长期口服糖皮激素导致与剂量和用药时间相关的腰椎和男性股骨粗隆骨丢失 ,年龄偏大和男性患者骨丢失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D 骨丢失 GC 患者 肾小球疾病 治疗 男性 骨代谢 糖皮质激素 股骨粗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K siRNA对高糖刺激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GSK-3β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喆 姚芳 +3 位作者 张丽萍 郝军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阴性转染对照组(HG+HK)和高糖+ILK siRNA组(HG+ILK siRN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GSK-3β、pGSK-3β、核β-catenin、总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构建的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HKC细胞;(2)与HG和HG+HK组相比,HG+ILK siRNA组ILK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3)HG+ILK siRNA组ILK基因沉默后,p-GSK-3β与核β-catenin蛋白表达较HG及HG+HK组均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而总GSK-3β与总β-catenin在各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LK、GSK-3β和β-catenin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ILK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下游效应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上皮-间充质转化 整合素连接激酶 小干扰RNA 糖原合成酶激酶313 β-连环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PTEN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昆 傅淑霞 +1 位作者 谭会斌 杨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IgAN患者47例,并详细收集资料;10例肾脏肿瘤切除后正常远端肾组织作对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用Katafuchi等...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组织中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择IgAN患者47例,并详细收集资料;10例肾脏肿瘤切除后正常远端肾组织作对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用Katafuchi等标准分为4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ColⅢ)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PTEN mRNA表达。结果:①IgAN和对照肾组织中PTEN及PTEN mRNA表达部位主要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肾小球内无或仅有极少量表达。IgAN随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PTEN与PTEN mRNA表达逐渐减少,无病变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均P<0.05)。②IgAN肾组织PTEN与PTEN mRNA表达正相关(P<0.05);两者分别与eGFR、尿渗透压正相关(P<0.01),与TGF-β1、α-SMA、ColⅢ、24h尿蛋白排泄量、硬化肾小球数以及血管积分负相关(均P<0.01)。结论:IgAN中TGF-β1可能在基因转录水平下调PTEN表达,诱导肾小管上皮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从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染色体10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肾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尿白介素-18及肾损伤因子-1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会苗 李绍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51-3754,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其在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4例PNS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4组:微小病变(MCD)组33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 目的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白介素-18(IL-18)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其在P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74例PNS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4组:微小病变(MCD)组33例、膜性肾病(MN)组27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组6例、系膜增生(MsPGN)组8例,另选取15例尿检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尿IL-18及KIM-1水平,分析其与PNS病理类型、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及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1)MCD、MN、FSGS、MsPGN组及对照组的尿IL-18水平分别为(59.3±18.9)、(54.0±13.9)、(61.2±22.1)、(58.3±12.5)、(21.0±15.6)pg/ml,4组PNS患者的尿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组PNS患者及对照者的尿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CD合并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组尿IL-18〔(75.0±9.5)pg/ml〕和KIM-1〔(7.6±1.0)ng/ml〕水平明显高于MCD不合并ATN组〔分别为(46.9±14.0)pg/ml和(4.9±1.0)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尿IL-18和KIM-1的升高早于血肌酐升高和尿渗透压降低。(3)尿IL-18和KIM-1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尿素氮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尿渗透压呈负相关(P<0.05);结论尿IL-18和尿KIM-1均可以作为反映急性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肾小管坏死 急性 白细胞介素18 肾损伤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中p53、p2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焦素敏 周德宁 +5 位作者 刘琳 张春霞 裴华颖 闫喆 张海丛 李绍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p53、p21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6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及生理盐水后第0、2、4、6周末随机选取6只小鼠处死,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 目的探讨p53、p21在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60只6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阿霉素肾病模型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及生理盐水后第0、2、4、6周末随机选取6只小鼠处死,并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及总胆固醇。肾组织行HE、PAS染色,以半定量计分法计算各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p53、p21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p53、p21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从第2周开始模型组尿蛋白[(16.19±1.13) mg/24 h vs (2.02±0.47) mg/24 h]、总胆固醇[(7.56±1.10)mmol/L vs (2.17±0.1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 P 均<0.05),白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19.63±1.28)g/L vs (36.77±1.81)g/L, P <0.05]。模型组肾小球硬化(0.535±0.116 vs 0.020±0.020, P <0.05)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1.133±0.136 vs 0.067±0.061, P <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53、p2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中p53、p2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伤、尿蛋白及总胆固醇呈正相关( r =0.877, r =0.830, r =0.456, r =0.576, P <0.05),与白蛋白呈负相关( r =-0.343, P <0.05)。结论 p53、p21在模型组第2周末即表达增加,且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提示衰老存在于阿霉素肾病,并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阿霉素 衰老 P53 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合并膜性肾病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建召 杨林 +2 位作者 傅淑霞 王建荣 杨万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IGA肾病 膜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法林相关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小文 裴华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071-2073,共3页
华法林是一种临床上常用抗凝血药,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近年来国外不断有学者报道华法林可造成急性肾损伤,引起肾脏病学者的重视,本文对法华林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提出了华法林相关性肾病的概念,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 华法林是一种临床上常用抗凝血药,用于多种疾病的抗凝治疗。近年来国外不断有学者报道华法林可造成急性肾损伤,引起肾脏病学者的重视,本文对法华林的药代动力学及不良反应进行总结,提出了华法林相关性肾病的概念,并对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抗凝药 华法林相关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花生四烯酸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磊 傅淑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体内花生四烯酸(A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慢性肾脏病(CKD)1、2期,CKD3、4期和CKD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体内花生四烯酸(A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以经临床和肾活检确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按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慢性肾脏病(CKD)1、2期,CKD3、4期和CKD5期3个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ELISA)测患者血清游离AA、TNF-α、丙二醛(MD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CKD1、2期和3、4期患者之间AA和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5期AA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而MDA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CKD3、4期和5期之间的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都明显低于CKD1、2期(P<0.05)。各组间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A与AA呈负相关(r=-0.752,P<0.01),与TNF-α呈正相关(r=0.463,P<0.01),MDA(Y^)与AA(X1)和TNF-α(X2)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1 361.723-2.661X1+9.320X2(F=52.445,P<0.01)。结论:AA和TNF-α是影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氧化应激的重要因素,AA具有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TNF-α具有促进氧化应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花生四烯酸类 肿瘤坏死因子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翔 邢玲玲 +4 位作者 刘淑霞 杜云霞 李科军 刘思媛 刘青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 EFFLAG-I/m SO...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 EFFLAG-I/m SOCS3质粒(1 mg/kg),每隔7天注射1次。成模后12周收集肾皮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K18和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STAT3、CK18和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p-STAT3、SOCS3和α-SMA的表达增高,CK18表达降低。SOCS3质粒注射后能下调p-STAT3和α-SM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CK18的表达。结论 SOCS3可能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磷酸化从而缓解糖尿病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