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室给药在耳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时美娟 吕哲 +1 位作者 张颖 路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4-397,共4页
随着临床对内耳疾病认识的加深,鼓室给药以其可以避免血-迷路屏障、膜迷路药物浓度高等优势以不同的治疗方式逐渐应用于治疗梅尼埃病、突发性聋等内耳疾病,本文将对鼓室给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鼓室给药 梅尼埃病 突发性聋 类固醇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姜媛 耿猛 +4 位作者 杜希同 张思琪 王建涛 崔卫娜 朱庆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2,共2页
耳鼻咽喉结核以喉结核多见,咽结核次之,耳、鼻结核相对最少,随着广泛抗结核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现报道1例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中耳结核感染的警惕性。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 耳鼻咽喉结核以喉结核多见,咽结核次之,耳、鼻结核相对最少,随着广泛抗结核治疗,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现报道1例以结节性红斑为首发的结核性中耳炎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中耳结核感染的警惕性。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7岁,因右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耳闷16个月于2021年10月25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二科就诊。患者曾多次于外院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行冲洗、抗炎治疗均无效。查体见右外耳道深部苍白肉芽样组织,鼓膜窥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结核 结节性红斑 淋巴结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突聋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鸥 王静妙 +2 位作者 刘砚星 张玉波 路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3-634,共2页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155例突聋患者分为耳后注射组(69例)和静脉用药组(86例),除常规治疗外,耳后注射组在耳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mg,每隔5~7天给药1次,疗程10~20天,全身用药组静脉给予地塞...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突聋的疗效。方法155例突聋患者分为耳后注射组(69例)和静脉用药组(86例),除常规治疗外,耳后注射组在耳后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1mg,每隔5~7天给药1次,疗程10~20天,全身用药组静脉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1次/日,3天后减量为5mg,1次/日,共治疗6天。结果经过1~2个疗程治疗,耳后注射组治愈22例,有效3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61%(57/69);全身给药组治愈21例,有效4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9.07%(68/86),两组问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聋患者耳后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作为静脉应用激素有禁忌时的有效替代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聋 皮质类固醇 耳后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脑震荡后耳蜗功能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病理变化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路虹 李志玉 +2 位作者 韩海霞 张喜琴 张颖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耳蜗毛细胞功能以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病理变化,为临床患者脑震荡后耳聋的诊治及法医学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听力正常的白毛红目豚鼠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撞击后4周组、撞击后6... 目的探讨脑震荡后耳蜗毛细胞功能以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病理变化,为临床患者脑震荡后耳聋的诊治及法医学的鉴定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听力正常的白毛红目豚鼠4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撞击后4周组、撞击后6周组和撞击后8周组。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测试四组动物的听力和耳蜗功能,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病理改变。结果ABR阈值:撞击后4周、6周、8周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阈值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结果:撞击后4周组与正常对照组在频率0.5kHz、0.7kHz、1kHz、2kHz比较有差异(P<0.05);撞击后6周组与正常对照组仅在频率4kHz比较有差异(P<0.05);撞击后8周组与正常对照组只在频率1kHz比较有差异(P<0.05)。透射电镜发现实验各组螺旋神经节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线粒体嵴消失或位于周边,粗面内质网扩张等。结论脑震荡伤后可以引起ABR、DPOAE的异常和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耳蜗 螺旋神经节 听性脑干反应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CT三维重建在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规划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蔡丽 马建刚 +4 位作者 于磊 毛昳楠 周鲲鹏 杨彦忠 任国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通过基于头部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手术规划,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选取一名男性患者,65岁,体重70 kg,身高170 cm,无头部外伤史、手术史、颅脑疾病家族史。行头部CT平扫,排除脑组织器质性疾病... 目的通过基于头部CT的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的内翻性乳头状瘤进行手术规划,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选取一名男性患者,65岁,体重70 kg,身高170 cm,无头部外伤史、手术史、颅脑疾病家族史。行头部CT平扫,排除脑组织器质性疾病。已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头部CT图像通过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5.0建立三维立体模型,将手术仿真成功的三维模型组件在3-Matic7.0进行测量,对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手术规划设计及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建立了与CT图像测量结果一致的颅骨、鼻窦及肿瘤的三维立体模型;建立了与手术入路一致的仿真鼻部通道的三维模型;确定了复杂鼻部肿瘤的手术方案及预后评估。术中切除肿瘤组织测量结果为X轴最大值为64.78mm,Y轴71.21 mm,Z轴86.46 mm,总体积为58.88 ml,其形态、大小与术前三维重建测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根据三维立体模型分析得出的数据设计手术方案,有助于顺利完成手术,对个体化鼻窦肿瘤手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瘤 鼻窦 手术规划 逆向工程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震荡对内耳的损伤及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邢英姿 张燕卓 路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关键词 轻度脑损伤 脑震荡 脑血液循环障碍 机理 内耳 中枢神经系统 性机能障碍 颅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前庭脊髓反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静妙 魏俊宽 +1 位作者 蒋新霞 单春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前庭脊髓反射的影响。方法对例病史超过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行鼓膜置管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姿势描记图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异常,重心晃动的路径总长明显延...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前庭脊髓反射的影响。方法对例病史超过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行鼓膜置管术前及术后,分别行姿势描记图检查,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异常,重心晃动的路径总长明显延长,晃动速度明显增快。行"鼓膜置管术"后1个月,平衡能力恢复正常。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平衡能力减低,尤其是对那些伴有头晕、易跌倒或动作笨拙的患儿,建议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前庭脊髓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静态平衡能力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静妙 蒋新霞 魏俊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8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SOM组,年龄5~13岁,平均7.2±0.4岁),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患侧鼓膜置管术,并...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对儿童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38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SOM组,年龄5~13岁,平均7.2±0.4岁),在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均于全身麻醉下行患侧鼓膜置管术,并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减低,闭眼状态下重心晃动的路径总长明显延长,晃动速度明显增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行鼓膜置管术后1个月,SOM组患儿静态平衡能力恢复正常;6个月后,拔除通气管,待鼓膜切口愈合后,再次行静态姿势描记图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超过3个月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静态平衡能力减低,对于SOM患儿应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前庭脊髓反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次耳后注射甲强龙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丹 张玉波 +2 位作者 单春光 贾巧静 贾占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耳后注射甲强龙对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住院治疗的113例(113耳)突发性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A组43例(43耳),B组38例(38耳),C组32例(32耳),分别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隔一日一次、隔二日一次、隔三...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耳后注射甲强龙对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住院治疗的113例(113耳)突发性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三组:A组43例(43耳),B组38例(38耳),C组32例(32耳),分别耳后注射甲强龙40 mg隔一日一次、隔二日一次、隔三日一次,均共注射4次;同时每组均按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定的突聋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的常规治疗方案,治疗2周后复查纯音听阈,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A、B、C三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7.2%(16/43)、36.8%(14/38)、46.9%(15/32),三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次耳后注射甲强龙对突发性聋的有效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频次 耳后注射 甲强龙 突发性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耳毒性机制及耳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宇亮 李熙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7-171,共5页
顺铂作为抗癌一线用药,多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治疗,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也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顺铂的耳毒性可导致双侧永久性听力损失,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 顺铂作为抗癌一线用药,多用于卵巢癌、前列腺癌、睾丸癌、肺癌、甲状腺癌等癌症的治疗,具有较强的广谱抗癌作用,也常伴有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耳毒性、骨髓抑制等。顺铂的耳毒性可导致双侧永久性听力损失,这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在言语交流和社会发展方面。因此,在应用顺铂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对其耳毒性的防护。目前对顺铂的耳毒性防护,主要集中在应用抗氧化药物、减少细胞摄取和开发新型铂配合物等方面。现将近年来对顺铂耳毒性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新发展的耳保护策略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耳毒性 耳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1
作者 张思琪 王建涛 +3 位作者 杜希同 耿猛 申冠英 朱庆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00-1004,共5页
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neuroendocrine adenomas of middle ear,NAME)是一种罕见的中耳原发肿瘤,占中耳肿瘤不到2%[1],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及诊断困难。现报告我院诊治的2例NAME患者,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 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neuroendocrine adenomas of middle ear,NAME)是一种罕见的中耳原发肿瘤,占中耳肿瘤不到2%[1],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及诊断困难。现报告我院诊治的2例NAME患者,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临床及影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1病例资料病例1,患者男,63岁,因“右乳突根治术后22年、耳痛伴听力下降1月”入院。患者22年前因“右中耳胆脂瘤”于外院行“右乳突根治术”,1个月前出现耳痛伴听力下降,偶伴头痛,无耳流脓、耳鸣及头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神经内分泌腺瘤 类癌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复发性眩晕患者客观检查结果分析
12
作者 刘南仙 韩琳 +5 位作者 张爱英 赵宇亮 薛静 孙怡君 杨泽垠 邵永良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性眩晕(recurrent vertigo of children,RVC)患儿的各项相关客观检查结果,试图寻找出有意义的客观检查方法。方法选取RVC患儿50例(眩晕发作组29例,眩晕不发作组21例)和非RVC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所有入组人员行相关客观...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性眩晕(recurrent vertigo of children,RVC)患儿的各项相关客观检查结果,试图寻找出有意义的客观检查方法。方法选取RVC患儿50例(眩晕发作组29例,眩晕不发作组21例)和非RVC正常对照组儿童20例,所有入组人员行相关客观检查,包括位置试验、vHIT、头颅MRI、纯音测听或游戏测听、声导抗、高刺激率ABR、脑电图、脉搏氧及PSG检查,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比较RVC组及对照组之间的特征性差异。结果①RVC组脉搏氧异常率、高刺激率ABR异常率及AHI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②眩晕发作组脉搏氧异常率、高刺激率ABR异常率高于眩晕不发作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RVC组和正常对照组的纯音听阈(或游戏测听)、声导抗、颅脑MRI、位置试验检查、vHIT均正常。结论连续睡眠脉搏氧、高刺激率ABR与RVC,尤其是眩晕发作期的RVC具有一定的相关性。AHI与RVC有一定相关性,但与眩晕是否处于发作期没有相关性。连续睡眠脉搏氧监测、PSG、高刺激率ABR可作为诊断RVC的辅助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眩晕 儿童 脉搏氧监测 高刺激率ABR 连续多导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新进展 被引量:87
13
作者 时美娟 孟晴 +1 位作者 吕哲 路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1-525,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作为周围性眩晕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已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熟悉,本文将BPPV的发病率及发病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率 发病机制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VEGF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马建刚 李晓明 +3 位作者 蒋新霞 何强 任秀敏 王艳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HPSE、VEGF蛋白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62例头颈鳞癌组织中HPSE和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PSE和VEG... 目的:探讨HPSE、VEGF蛋白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62例头颈鳞癌组织中HPSE和VEGF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HPSE和VEGF蛋白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组鳞癌组织中HPSE和VEGF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P<0.05和P<0.01);淋巴结转移组中原发灶与转移灶中HPSE和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原发灶与转移灶之间的表达成正相关(分别r=0.9162,r=0.9278,P均<0.01);HPSE和VEGF的表达均与头颈鳞癌组织中TNM分期有关(P均<0.05);HPSE与VEGF在头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7602,P<0.01);HPSE和VEGF的表达分别与患者的生存期存在负相关关系(分别为r=-0.647,r=-0.568,P均<0.01)。结论:头颈鳞癌组织中HPSE和VEGF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两种基因起头颈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 鳞状细胞 HPSE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邢英姿 裴建军 +6 位作者 赵姝 李淑静 刘雅静 李立群 侯庆军 王东海 路虹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 目的通过观察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的引出率及各参数,探讨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对突聋伴眩晕患者内耳损伤情况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方法收集50例单耳突聋伴眩晕的患者,50例单耳突聋不伴眩晕患者及60例正常听力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对比o VEMP及c VEMP的引出率和各参数变化。结果引出率: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o VEMP引出率分别为24%、42%、48%、100%,c VEMP引出率分别为:56%、74%、64%、100%,病例组患耳和对侧耳相比,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耳及对侧耳分别和正常对照组比较,o VEMP及c VEMP引出率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患耳o VEMP引出率明显低于突聋不伴眩晕组(P<0.05)。o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N1潜伏期、P1潜伏期、P1-N1振幅)两两比较,组间不对称比(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 VEMP:病例组患耳、对侧耳、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的各参数比较,患耳及对侧耳P1-N1振幅比突聋不伴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病例组AR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o VEMP及c VEMP结果与听力损失分型、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疗效分级明显相关(P<0.05)。结论突聋伴眩晕患者存在同侧及对侧的椭圆囊(前庭上神经)和球囊(前庭下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为突聋伴眩晕患者耳石器及前庭神经功能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突聋伴眩晕 椭圆囊 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star大鼠脑震荡模型DPOAE及ABR的改变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文利 路虹 +2 位作者 张颖 韩海霞 张喜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80-282,T0002,共4页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脑震荡模型双耳DPOAE及ABR改变的特点。方法40只健康、无耳疾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B(撞击后30分钟内)、C(撞击后1小时)、D(撞击后1天)四组,分别于(F1*F2)1/2=0.5、0.7、1、1.4、2、3、4、6、8kHz共9个频...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脑震荡模型双耳DPOAE及ABR改变的特点。方法40只健康、无耳疾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B(撞击后30分钟内)、C(撞击后1小时)、D(撞击后1天)四组,分别于(F1*F2)1/2=0.5、0.7、1、1.4、2、3、4、6、8kHz共9个频率点进行DPOAE(f2/f1=1.2,L1=65dB SPL,L2=55dB SPL)幅值测试,同时进行ABR阈值检测。结果频率为2kHz时A组和B、C、D三组间DPOAE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D三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撞击后三组ABR阈值与正常组ABR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撞击后三组间ABR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动物左右耳ABR和DPOAE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震荡对耳蜗外毛细胞有一定的影响和损害,可导致DPOAE幅值改变并对听神经通路可能有一定的损害,但其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听性脑干反应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路震荡致听力损害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邢英姿 路虹 +4 位作者 张燕卓 韩海霞 张喜琴 刘砚星 徐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造成的听力学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选取85例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声导抗、听... 目的探讨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造成的听力学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选取85例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耳科及神经系统全面检查、颞骨或头颅CT扫描,对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听力损害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多≤60dB,少数患者听力损失较重或为混合性聋,部分患者可伴耳鸣、眩晕、恶心或短暂呕吐等症状;(2)伤后不同时间的听力损失程度不一,各检查阈值与正常听力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听力损失多在高频区;(3)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正常听力组比较,除Ⅰ-Ⅲ、Ⅰ-Ⅴ波间期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1)轻度闭合性颅脑损伤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造成一定程度的高频听力损害和轻微脑干损伤,部分患者伴有前庭功能障碍;在评估或鉴定外伤后听力损伤程度时,还应考虑到伤后不同时期听力变化规律,合理把握鉴定时间,最终做出客观合理的临床诊断或法医学鉴定。(2)ABR与40Hz听觉相关电位检查联合使用,可以互相弥补听力检查中的不足,为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迷路震荡 听性脑干反应 纯音测听 40Hz听觉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哲 张颖 +3 位作者 宋永周 时美娟 孟晴 路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46-2649,共4页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ER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ERS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60... 目的探讨2-脱氧葡萄糖诱导内质网应激(ERS)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ERS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脑缺血60 min,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梗死体积,检测听性脑干反应,HE染色法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末端标记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状况。免疫组化法测定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ABR反应阈值明显增加,HE染色正常组织结构消失,凋亡指数显著增加,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与I/R组比较,ERS预处理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ERS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减轻听力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凋亡 缺血再灌注损伤 听性脑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艳平 赵晶 +1 位作者 朱庆文 袁永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58,共4页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loss,AL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起病并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不伴眩晕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主要以低调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诉或症状。该病于1982年由Abe首次提...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loss,ALHL)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起病并以低频听力损失为主不伴眩晕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主要以低调耳鸣、耳闷胀感、听力下降为主诉或症状。该病于1982年由Abe首次提出,但对其认识不足,起初认为是一种以低频听力下降为表现的轻度突发性聋。目前认为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有别于突发性耳聋,在临床并非少见,甚至有增多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对该病近些年的发展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感音神经性聋 急性 听力下降 突发性耳聋 TONE 听力损失 原因不明 耳闷胀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哲 张颖 +2 位作者 王团 徐鸥 路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观察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葡萄糖结合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在听皮层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豚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葡萄糖结合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在听皮层的表达,探讨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听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豚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6h)、B组(缺血再灌注12h)、C组(缺血再灌注24h)、D组(缺血再灌注72h)。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12、24、72h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后处死各组豚鼠,应用HE染色法观察听皮层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GRP78、caspase-12的表达。结果从正常对照组到B组豚鼠ABR反应阈值逐渐增加,从C组到D组又逐渐下降,但D组仍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HE染色示正常对照组听皮层神经元排列整齐,胞浆丰富,胞核大而圆,染色清晰;A、B、C、D组听皮层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数量减少,且体积萎缩,胞核固缩,碎裂,核仁消失。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blot示正常对照组GRP78、caspase-12蛋白仅有微量或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后6h,二者表达开始上调,至12h GRP78表达达到高峰,12h后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12表达24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缺血再灌注6h组与12h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内质网应激,使GRP78、caspase-12表达增加,GRP78、caspase-12可能参与了ERS介导的听皮层神经元细胞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