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1 位作者 潘拴珍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51-1055,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下肢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分别对患者双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和胫骨前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下肢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计算胫神经和腓总神经H反射的引出率,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以及与CSI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胫神经所支配的腓肠肌H反射引出率100%,胫骨前肌H反射引出率为10%。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0.09±1.87)ms;非患侧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1.99±2.31)ms。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均数中位数平均为0.476;非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89。患侧与非患侧相比,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将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分别与CSI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CSI不相关,而患侧下肢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用H反射来评价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痉挛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比CSI量表更客观、量化。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下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