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程 吴淑玉 +4 位作者 郭艳苏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富 ,纤毛少见 ,可见“丛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均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但二类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有别。室管膜上皮表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分泌泡少见 ;脉络丛上皮游离端微绒毛丰富 ,常吻合成迷路样网 ,微绒毛的顶端膨大 ,形成微顶浆分泌小泡 ,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大鼠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超微结构的差异反映二者功能的不同。本研究认为侧脑室脑脊液分泌的主要部位是脉络丛 ,其分泌的方式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主动运输功能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超微结构 室管膜 电子显微镜 大鼠 脉络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艳苏 刘亚玲 +4 位作者 许蕾 杨程 吴东霞 吴淑玉 李春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聚、大量线粒体及溶酶体聚集;前根及坐骨神经大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索萎缩,髓鞘结构保存相对较好。以上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机制能诱导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轴浆转运异常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超微结构 自身免疫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吸收的超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淑玉 郭艳苏 +4 位作者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同,又分为纤毛上皮细胞和无纤毛上皮细胞,其中纤毛上皮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但二者游离面皆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微顶浆分泌现象及吞饮小泡。以上结果提示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可能在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室管膜 微顶浆分泌 吞饮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