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春燕 张祥建 +3 位作者 祝春华 李海燕 胡书超 张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72h处死大鼠 ,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及Nissl染色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于 4 8h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鼠脑组织表达IL - 6也于 4 8h达到高峰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肿周围及海马的未受损神经元数在 72h时最少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高表达IL - 6参与了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L-6 大鼠 脑水肿 神经元损伤 对照组 继发性 中等 高峰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癎后学习记忆障碍大鼠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维平 娄燕 +2 位作者 李攀 段瑞生 霍会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目的:探讨戊四氯(pentylenetetrazole,PTZ)化学点燃癫癎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癫癎患者的记忆损害及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目的:探讨戊四氯(pentylenetetrazole,PTZ)化学点燃癫癎大鼠在Y迷宫中学习记忆能力与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mRNA和蛋白质表达变化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癫癎患者的记忆损害及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组、SE对照组、慢性癫癎(chronic epi- lepsy,CEP)组和CEP对照组。SE模型按40 mg/kg腹腔注射PTZ溶液.10 min后注射20 mg/kg,然后每10 min注射10 mg/ kg,直至诱发大鼠癫癎持续状态发作。CEP模型按35 mg/kg腹腔注射PTZ溶液,每48 h一次,直到连续3次RacineⅣ~Ⅴ级癎性发作。对照组与相应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用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交替电刺激Y迷宫试验中,SE组大鼠与SE对照组相比致癎后1d和2d的选择错误总数明显增加(P<0.05);CEP组致癎后1 d、30 d、31 d的选择错误总数与CEP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P<0.05)。在海马中,致癎后1 d的SE组和CEP组以及致癎后30 d的CEP组BDNF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较低。结论:癫癎持续状态可导致大鼠短时间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而慢性癫癎引起的学习记忆能力损伤持续时间较长。癫癎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可能与海马BDNF的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海马 癫癎 学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NF对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宋学琴 李春岩 +2 位作者 王丽琴 刘瑞春 王晓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5,W005,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分离培养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法观察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对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活性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原代体外分离培养 ,从细胞形态学及应用MTT法观察GDN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影响。结果 GDNF能明显促进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及突起的生长 ,并且有剂量依赖的趋势。结论 不同浓度GDNF对体外培养大鼠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促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 运动神经元 体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冬欣 黄娣 +3 位作者 张国华 张志涛 张宏炜 生晓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42例VCI患者(VCI组)、4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6例健康...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42例VCI患者(VCI组)、49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BDNF基因 G196A位点及C270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分析各基因型与发病的关系。结果 3组间BDNF基因G196A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NF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石家庄地区汉族人群VCI的发病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认知障碍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频率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原代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梁传栋 赵文清 +3 位作者 李文玲 王跃红 董慧 郭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06-906,共1页
关键词 大脑皮质 神经元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K^+-ATP酶在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董惠 李彬 +3 位作者 郭芳 郭会彩 王永利 李春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高亲和力Na+,K+-ATP酶和低亲和力Na+,K+-ATP酶在缺氧损伤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通过切换低氧灌流液模拟大鼠脑片和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环境,以脑片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Na+,K+-ATP酶电流... 目的:探讨缺氧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以及高亲和力Na+,K+-ATP酶和低亲和力Na+,K+-ATP酶在缺氧损伤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通过切换低氧灌流液模拟大鼠脑片和原代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缺氧环境,以脑片膜片钳全细胞模式记录Na+,K+-ATP酶电流和膜电流,以可视化动缘探测系统测定培养的皮质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Ca2+]i),观察缺氧4min时脑片皮质神经元Na+,K+-ATP酶电流的变化,以及缺氧2、4、6、8和10min时在有、无哇巴因(Na+,K+-ATP酶阻断剂)存在情况下皮质神经元膜电流密度和[Ca2+]i的变化。结果:缺氧4min总Na+,K+-ATP酶电流密度(0.160±0.046pA/pF)较缺氧前(0.265±0.068pA/pF)显著降低(P<0.01),但10min缺氧可时间依赖性显著升高皮质神经元的膜电流密度(r=0.9803,P<0.01)和[Ca2+]i(r=0.9734,P<0.01);10μmol/L哇巴因可通过抑制低亲和力Na+,K+-ATP酶进一步增强此种缺氧所致的膜电流密度和[Ca2+]i增大作用(P<0.05或0.01),但10nmol/L哇巴因则通过抑制高亲和力Na+,K+-ATP酶显著降低缺氧对二者的增大作用(P<0.05或0.01)。结论:Na+,K+-ATP酶活性改变参与了皮质神经元的缺氧性损伤,其中高亲和力Na+,K+-ATP酶与皮质神经元缺氧性损伤保护作用有关,而低亲和力Na+,K+-ATP酶则与其缺氧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K^+-ATP酶 缺氧 神经元 钙信号 膜片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及其周边地区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邹月丽 王轩 +12 位作者 何俊瑛 卜晖 刘慧卿 朱艳霞 郭伟斌 张亚杰 李玉静 于彩敏 白鸽 王蓓蕾 王云灿 马国梅 何露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48-552,共5页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四家医院2006~2011年间收治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特点。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四家医院2006~2011年间收治的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4家医院共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患者6518例,其中病毒性脑(膜)炎(简称病脑)5366例(82.3%),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347例(5.3%),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490例(7.5%),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64例(1.0%),脑囊虫病251例(3.9%)。2009-2011年,病脑、化脑、结脑、隐脑的病例数较前3年分别增加了62.7%、46.1%、22.7%、56.0%。脑囊虫病病例数较前3年下降了38.1%。病脑、化脑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结脑主要集中在20~29岁的青年。病脑均主要分布在夏季。结论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附近局部有明显增加趋势,应提高警惕,做好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妥乐平治疗丘脑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国红 朱一飞 郭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13-314,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妥乐平 治疗 丘脑痛 镇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病理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艳苏 刘亚玲 +4 位作者 许蕾 杨程 吴东霞 吴淑玉 李春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90-593,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猪脊髓前角匀浆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改变,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显示:免疫后豚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浆基质及细胞器致密化;有髓神经纤维内神经丝局部积聚、大量线粒体及溶酶体聚集;前根及坐骨神经大的有髓神经纤维轴索萎缩,髓鞘结构保存相对较好。以上结果提示自身免疫机制能诱导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轴浆转运异常可能参与其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超微结构 自身免疫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0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 杨文明 张祥建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78-898,共21页
为规范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合理用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临床经验,经多次讨论后制定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意见的制订... 为规范脑梗死的中西医结合合理用药,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临床经验,经多次讨论后制定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意见的制订综合考虑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的证据质量、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他相关因素;共识内容包括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化学成分、药理机制、用药时机、联合用药方案、疗效优势、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治疗脑梗死提供规范的指导,从而优化其临床疗效并保障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 中西医结合 合理用药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免疫介导的运动神经元损伤中神经丝异常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亚玲 郭艳苏 +3 位作者 许蕾 吴书玉 吴东霞 李春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3,共5页
为了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变特征,将新鲜的猪脊髓前角匀浆加佐剂注入Lewis大鼠的背部皮下,每月一次,连续四个月。在最后一次免疫后2个月,灌注固定取材,制作超薄切片,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脊... 为了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变特征,将新鲜的猪脊髓前角匀浆加佐剂注入Lewis大鼠的背部皮下,每月一次,连续四个月。在最后一次免疫后2个月,灌注固定取材,制作超薄切片,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突起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神经元的核周体内有排列紊乱的神经丝异常聚集,构成有界膜包绕的球形或类圆形包涵体,其突起内还有大量线粒体和溶酶体聚集。其次,尚可见线粒体变性及高尔基复合体扁囊和粗面内质网池的扩张。因此认为,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神经丝的异常聚集可能与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 神经元 电镜 神经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迪 段旭东 +3 位作者 高璇 高菲 路营营 王宏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20-1722,共3页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 目的:分析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治疗中,醒脑静注射液对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以术后常规治疗中未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对照组,以术后常规治疗中包括醒脑静注射液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术后在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GCS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日Hpa、VEGF及hs-CRP含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而在治疗2周时,观察组Hpa、VEGF及hs-CR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显著的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底物对培养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学琴 王丽琴 +1 位作者 吴淑玉 李春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5-409,共5页
目的 :为了研究几种生长底物对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特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分离培养 ,建立脊髓运动神经元原代分散细胞培养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定 ;选取生长底物如多聚赖氨酸 (PLL)、... 目的 :为了研究几种生长底物对培养的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特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分离培养 ,建立脊髓运动神经元原代分散细胞培养 ,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定 ;选取生长底物如多聚赖氨酸 (PLL)、Ⅰ型胶原、层粘连蛋白 (LN)、PLL和LN联合等进行包被 ,观察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生长特性。结果 :PLL用 0 0 1mol L硼酸溶解 ,细胞生长良好 ;PLL和LN联合包被时 ,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率高 ,细胞分散良好。结论 :PLL和LN联合包被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脊髓运动神经元 Ⅰ型胶原 多聚赖氨酸 层粘连蛋白 SMI-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靶向示踪钙钛矿纳米系统光电增效抗肿瘤
14
作者 李坚 张毓 +8 位作者 闫融融 孙开媛 刘晓晴 梁子尚 焦忆楠 卜晖 陈欣 赵晋津 施剑林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144,共21页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多维度的晶体结构和优良的荧光成像/示踪及光电转换性质,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光电增效治疗肿瘤材料。然而,传统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水稳定性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于生物成像和光电增效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多维度的晶体结构和优良的荧光成像/示踪及光电转换性质,使其成为一种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光电增效治疗肿瘤材料。然而,传统卤化物钙钛矿纳米晶的水稳定性问题,限制了其应用于生物成像和光电增效肿瘤治疗的药物递送纳米系统研究。本文将甲氨蝶呤-壳聚糖-叶酸(MTX-CS-FA)成功与钙钛矿纳米晶体CsSn_(0.5)Pb_(0.5)Br_(3)(PeNCs)铆钉连接,制备出了可以在水中稳定228 d且发绿光的PeNCs@MTX-CS-FA纳米载药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新型PeNCs@MTX-CS-FA纳米载药体系增效抗肿瘤治疗原理:钙钛矿纳米晶体产生电子和活性氧(ROS);钙钛矿光生空穴耗竭过表达的谷胱甘肽(GSH);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活性,导致肿瘤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上述三点共同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采用小鼠移植肿瘤模型,累积用药量达2.4mg PeNCs@MTX-CS-FA纳米载药系统时,肿瘤体积减少了约63.68%和肿瘤重量下降了约63.26%。通过生物安全性评估实验证实,在治疗剂量下,小鼠肝、肾等器官功能正常,说明纳米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并且研究发现钙钛矿纳米颗粒经小鼠肠道排出,小鼠粪便呈现出与原始钙钛矿晶体相同的绿色荧光,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纳米载药体系在生物成像和光电催化化疗方面呈现优异的增效抗肿瘤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 生物成像 钙钛矿纳米颗粒 光电催化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培养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向建 刘卫刚 +2 位作者 李敏 马征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6-508,I0001,共4页
目的:利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DNF组(1ng/ml、5ng/ml和50ng/m... 目的:利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脊髓片培养模型,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出生后8天乳鼠的腰段脊髓组织切片做脊髓器官型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不同浓度GDNF组(1ng/ml、5ng/ml和5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脊髓片形态变化,SMI-32免疫组化观察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体外生长良好,而模型组生长不良,SMI-32阳性细胞较对照组减少,GDNF各组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多,且具有量效关系。结论:GDNF能保护运动神经元免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萎缩侧索硬化 谷氨酸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NGF/VEGF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冀萍 刘新峰 +4 位作者 刘怀军 徐格林 张仁良 李春岩 刘瑞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动态时空变化,以及其在NGF/VEGF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假手...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不同脑区的动态时空变化,以及其在NGF/VEGF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中的调控表达机制。方法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再灌注组(n=60)、因子干预组(n=40)。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RK1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脑区的动态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和电镜检测caspase-3表达、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再灌注损伤1hERK1首先在海马CA3和齿状回(DG)表达增加,6h后其它脑区也相继增加,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剧,1-3d达高峰。再灌注1hcaspase-3活性表达在各脑区迅速增加,3d达高峰。应用神经保护剂(NGF/VEGF)后各脑区ERK1表达呈明显抑制,caspase-3表达同时被抑制。结论ERK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死亡受体途径介导神经保护作用,抑制ERK信号途径可能是减轻脑缺血损伤过程中神经细胞死亡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及p-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志勤 李薇 +6 位作者 刘瑞春 王维平 于江华 袁栋才 张清泉 朱建国 藏颖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28-63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TZ点燃SD大鼠制成SE模型,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PTZ组(B组)、rHuEPO组(C组)、LY294002组(D组)、LY294002溶剂DMSO对照组(E组),每组15只,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及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的改变;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p-Akt)的表达。结果A组海马区凋亡细胞数目(7.2±1.0)个与B、C、D、E〔分别为(26.7±3.5)、(16.6±1.1)、(21.1±2.7)和(17.5±1.9)个〕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E组凋亡细胞数目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凋亡细胞数目与C、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21.4±1.2)与B、C、D、E组〔分别为(26.6±2.5)、(54.8±5.1)、(33.1±4.9)、(52.4±4.6)〕比较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后者在胞核中也开始出现阳性信号;C、D、E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p-Akt的阳性细胞数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uEPO具有抗凋亡、促存活的神经保护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rHuEPO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通路之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rHuEPO激活了重要的存活通路PI3K/Akt途径,与提高Akt的活性有关,借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与HLA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维平 李春岩 +5 位作者 郭力 刘瑞春 王桂荣 龚燕平 曹宁 王纪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与HLA-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的关系,探讨AMAN患者免疫遗传的特点。方法 用改良快速盐析法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3... 目的 研究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与HLA-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的关系,探讨AMAN患者免疫遗传的特点。方法 用改良快速盐析法抽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33例AMAN患者和132例健康人进行HLA-Ⅰ类和Ⅱ类等位基因分型。结果AMAN组HLA-Ⅰ类基因中B15、B35频率增高,RR值分别为4.09和7.08。Pc(校正P值)分别为0.015和0.00081。AMAN组HLA-Ⅱ类基因中,虽然DR16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4),但校正后的P值失去意义。结论HLA-B15、B35与AMAN的易感性可能有关联。未发现HLA-Ⅱ类基因与AMAN有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 人类白细胞抗原 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对培养神经元细胞存活和轴突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丽琴 吴淑玉 +2 位作者 宋学琴 王晓娟 李春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7-39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和背根神经节体外分离培养,选取不同生长底物包括多聚赖氨酸(PLL)、Ⅰ型胶原(CoI)、层粘连蛋白(LN)、PLL联... 目的:探讨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对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胚胎脊髓腹侧组织和背根神经节体外分离培养,选取不同生长底物包括多聚赖氨酸(PLL)、Ⅰ型胶原(CoI)、层粘连蛋白(LN)、PLL联合LN进行包被培养板,观察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的体外生长状况。结果:PLL和LN联合包被时,神经元存活率高,细胞分散良好。CoI包被时细胞聚集成团,突起粗长。结论:不同的细胞外基质影响神经元的生长方式,PLL联合LN包被是体外研究单一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细胞外基质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及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蕾 刘亚玲 +1 位作者 郭艳苏 李春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6-346,358,共2页
运动神经元病(MND)为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无力,直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临床表现为MND而有明确病因者,称为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MNDS).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我院37例MND及MNDS患者的临床资料... 运动神经元病(MND)为选择性侵犯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萎缩、无力,直至呼吸肌麻痹而死亡.临床表现为MND而有明确病因者,称为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MNDS).本文分析了1994年至2004年,我院37例MND及MN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综合征 临床分析 神经系统变性病 骨骼肌萎缩 呼吸肌麻痹 临床表现 临床资料 发病机制 M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