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医院护士长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信效度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捷 赵滨 +5 位作者 王晓路 瞿长宝 崔瑞华 李艳玲 王红霞 田胜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8期68-72,共5页
目的 构建三级医院护士长胜任力模型,为三级医院护士长的选拔、考核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护理管理专家咨询编制护士长胜任力词典,选取3所三级医院的30名护士长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结合对行政领导、科主任发放核检表构建初始模型... 目的 构建三级医院护士长胜任力模型,为三级医院护士长的选拔、考核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护理管理专家咨询编制护士长胜任力词典,选取3所三级医院的30名护士长进行行为事件访谈,结合对行政领导、科主任发放核检表构建初始模型;基于初始模型编制问卷,选取5所三级医院412名护士长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建立模型框架,验证性因子分析、内容效度及内部一致性检验验证模型结构。结果 确定最终的模型结构包括3项一级指标(管理能力、影响能力、个人特质),20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分为4个等级。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214%;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模型结构较好;模型整体内容效度为0.950,各条目内容效度为0.890~1.000;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51。结论 建立的护士长胜任力模型科学合理,可作为护士长选拔、考核的工具,为医院制定培训计划及护士长自身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长 胜任力模型 行为事件访谈 管理能力 影响力 个人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介导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制
2
作者 崔莉 马菲妍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645-1654,共10页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介导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方法对65只SD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余10只SD大鼠同步腹腔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记为正常组。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p300上调组、p300下调组、PPAR-γ上调组、PPAR-γ下调组、空载对照组和模型组。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同步经玻璃体注射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外,各组分别经玻璃体注射pcDNA-p300、si-p300、pcDNA-PPAR-γ、si-PPAR-γ、pcDNA腺病毒溶液。每组各取5只大鼠,Evans blue法检测左眼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程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脂质[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氧化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ROS)水平];上述各组5只大鼠取右眼视网膜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每组剩余大鼠断头法处死后,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左眼视网膜组织p300、PPAR-γ、蛋白激酶Cβ(PKCβ)、衔接蛋白p66Shc(P66Shc)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免疫标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右眼视网膜组织上述蛋白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IP)验证p300靶向PPAR-γ并观察定位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300、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p300下调组p300表达下降(P <0.05)、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升高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下降(P <0.05),p300上调组p300表达升高(P <0.05)、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Evans blue浓度、白蛋白渗透,血清TG、TC、LDL-C、MDA含量和ROS水平均下降而HDL-C、SOD活性,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水平均升高(P <0.05)。p300下调组与PPAR-γ下调组、p300上调组与PPAR-γ上调组、空载对照组与模型组血-视网膜屏障损伤,脂质和过氧化反应指标,PPAR-γ、PKCβ、P66Shc表达和P66Shc磷酸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组织无病理改变,模型组和空载对照组可见明显病理改变,p300下调组和PPAR-γ下调组可见严重病理改变,而p300上调组和PPAR-γ上调组病理改变轻微;ChIP证实p300靶向PPAR-γ,且二者均定位于细胞质。结论 上调p300可正向介导PPAR-γ控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下调p300可通过抑制PPAR-γ激活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脂质过氧化反应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3
作者 赵峰(综述) 任彦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4-1036,共3页
3D打印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物件,其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医疗行业被广泛认为是3D打印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3D打印相关研究的支持,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逐渐... 3D打印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物件,其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医疗行业被广泛认为是3D打印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3D打印相关研究的支持,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眼科医学教育、基础研究、手术辅助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可能的前景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生物3D打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生物打印 精准医疗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排辅助诊断眼内淋巴瘤一例
4
作者 耿玉欣 郝玉华 +1 位作者 安建斌 赵可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3-834,共2页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半年于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目前口服药物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手术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并缓慢加重,1周前就诊当地医院发现左... 患者,男,68岁,因左眼视物不清半年于2020年5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目前口服药物血压控制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否认手术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不清,并缓慢加重,1周前就诊当地医院发现左眼球内占位。眼科查体:视力左眼0.04,右眼0.5;眼压左眼10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10 mmHg;双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眼前节正常;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以后部为甚,右眼玻璃体透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玻璃体 眼前节 周前 基因重排 辅助诊断 口服药物 手术史 血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wey—LanLiou模型眼中Toric人工晶状体旋转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斌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崔月先 杜颖华 杨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背景 目前关于Toric人工晶状体(IOL)旋转造成散光残留的研究较多,但其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评价Toric IOL旋转对成像质量、波前像差及球镜和柱镜度残留的影响。方法将+22.0 D T3、T4、T5型Toric IOL分别植... 背景 目前关于Toric人工晶状体(IOL)旋转造成散光残留的研究较多,但其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 评价Toric IOL旋转对成像质量、波前像差及球镜和柱镜度残留的影响。方法将+22.0 D T3、T4、T5型Toric IOL分别植入Hwey-Lan Liou精密模型眼,IOL后表面平坦轴置于X轴,陡峭轴置于Y轴,在波长为550 nm的单色光和瞳孔直径4 mm条件下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模拟带有Toric IOL的角膜散光模型眼。将Toric IOL分别旋转5°和10°,分别测定Toric IOL在居中位及旋转位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及离焦、散光、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计算该条件下模型眼出现的球镜和柱镜的屈光误差。结果 Toric IOL居中时角膜散光可完全矫正,T3、T4、T5型Toric IOL的MTF非常接近,随着Toric IOL旋转度变大,40~60 c/d高空间频率下成像质量明显下降,3种晶状体MTF曲线均逐渐下降,以散光度大的T5型Toric IOL下降最为明显。Toric IOL旋转后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无明显变化,但散光度和离焦均增加。Toric IOL旋转后残留散光度增加,同时球镜度增大。结论 Toric IOL植入后位置的旋转导致眼的成像质量下降,散光度较大的Toric IOL旋转引起的MTF曲线降低更为明显。Toric IOL的旋转主要造成散光和球镜度的增加,但高阶像差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波前像差 调制传递函数 模型眼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中核因子-κB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3 位作者 刘丹岩 安建斌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4-812,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早期释放的重要炎性因子,研究证实姜黄素能抑制IL-1β诱导的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增生,但其是否能够对PVR发挥抗炎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移行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IL-1β诱导的RPE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原代培养的第4代兔RPE细胞进行实验,在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1.0和10.0μg/L的IL-1β作用于细胞24h,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蛋白和mRNA的表达以筛选IL-1β最佳质量浓度。将培养的RPE细胞分为IL-1β组和姜黄素+IL-1β组,分别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1.0μg/L IL-1β和1.0μg/L IL-1β联合10μg/ml姜黄素作用于细胞24、48和72h,仅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培养的细胞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计算进入损伤区的细胞数,比较各组细胞的移行能力;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各组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 p65、IκB-α和COX-2在各组RPE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接近融合的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呈拉网状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在培养24、48和72h移行的细胞数分别为(31.93±1.21)、(36.27±2.50)和(38.33±2.40)个,IL-1β组分别为(45.73±2.30)、(71.13±1.92)和(80.60±1.71)个,而姜黄素+IL-1β组分别为(13.13±2.20)、(14.93±1.10)和(12.60±1.51)个,各时间点IL-1β组细胞移行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姜黄素+IL-1β组移行细胞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质量浓度为1.0μg/L时,RPE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达峰,以1.0μg/L IL-1β的剂量进行后续实验。细胞培养后24、48和72h,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COX-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与IL-1β组相比,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1β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48h细胞中IκB—α降至最低,各时间点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值均明显高于IL-1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细胞染色结果显示,IL-1β组RPE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质中NF—κB p65呈强阳性表达,对照组表达较弱,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NF—κB p65的表达强度较IL-1β组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IL-1β组细胞的细胞质中IκB-α表达强度明显减弱,而COX-2表达明显增强;与IL-1β组比较,姜黄素+IL-1β组细胞中IκB-α表达明显增强,而COX-2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可抑制IL-1β引起的兔RPE细胞的移行,IL-1β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细胞中COX-2的表达,姜黄素可通过阻断这一途径而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药理学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学 细胞移行/药物作用 白细胞介素-1β/拮抗剂 和抑制剂细胞因子/代谢 炎症/病因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评估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晓丽 刘丹岩 +3 位作者 张斌 郭从容 杜颖华 段佳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8-612,共5页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后前房测量中的应用仍较少。目的评估Pentacam在早期PACG眼LPI手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PACG患者70例70眼,包括急性PACG对侧眼(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各35眼,所有受检眼均行LPI。采用Pentacam测量受检眼LPI术前与术后1、7和28d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夹角(ACA),并比较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与慢性PACG对侧眼LPI术后前房形态参数的变化幅度。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F=6.783,P=0.004;ACV:F=19.090,P=0.000),各时间点ACA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928),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PACG对侧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D:F=21.576,P=0.000;ACV:F=47.506,P=0.000),而各时间点间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1,P=0.629),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28d,ACD和ACV与术前的变化值分别为(0.064+0.022)mnl和(27.84JD±4.963)mm3,明显高于慢性PACG对侧眼的(0.047±0.020)mm和(21.000±3.27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t=2.783,P=0.008;ACV:t=5.749,P=0.000)。结论Pentacam可以用来量化评价PACG患者LPI后的眼前节形态和参数的变化,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ACD和ACV的增加值大于慢性PACG对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前房/病理状态 生物测量 三维成像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激光 疗法 虹膜切开术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wey—Lan Liou模型眼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偏心及旋转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柴茜楠 张斌 +4 位作者 耿玉欣 杜颖华 刘丹岩 马菲妍 魏玉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03-1008,共6页
背景 研究证实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能够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Toric IOL植入后可能因偏心及旋转造成IOL的位移误差,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与球面IOL有何不同值得关注和研究。 目的 评价... 背景 研究证实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能够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但Toric IOL植入后可能因偏心及旋转造成IOL的位移误差,其对成像质量的影响与球面IOL有何不同值得关注和研究。 目的 评价Toric IOL的旋转和偏心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的影响。 方法 将放在Hwey-Lan Liou模型眼中的SN60AT球面IOL和Toric IOL沿各自的子午线和不同轴位偏移,子午线间隔为5°,轴位偏离自中心沿0°~90°方向,偏心量分别是0.25、0.50和0.75 mm,Toric IOL在模型眼中模拟旋转5°和10°,评价和比较不同IOL偏心量和旋转度对成像质量及波前像差的影响。 结果 球面IOL与Toric IOL居中时各瞳孔直径下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在各空间频率时都非常接近4 mm瞳孔直径条件下,偏心0.25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81 087和0.411 960,T3 IOL分别为0.454 259和0.382 313,T4 IOL分别为0.426 020和0.360 490,T5 IOL分别为0.425 606和0.359 877。偏心0.50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73 073和0.412 787,T3 IOL分别为0.450 943和0.379 481,T4 IOL分别为0.423 153和0.356 664,T5 IOL分别为0.422 881和0.356 230。偏心0.75 mm时SN60AT IOL 6 c/d和12 c/d的MTF值分别为0.560 038和0.413 624,T3 IOL分别为0.445 597和0.374 322,T4 IOL分别为0.418 522和0.350 087,T5 IOL分别为0.418 468和0.349 976。分别沿0°、5°、10°、90°子午线偏心时MTF值非常接近。球面IOL与Toric IOL的均方根值(RMS)随着偏心量的增加而递增,其中彗差的增加较为显著,T4 IOL偏心0.75 mm时慧差由居中时的0增加到C(3,-1)-0.049 79 μm、C(3,1)-0.037 59 μm;三叶草像差增加到C(3,3)0.005 72 μm、C(3,-3)0.004 64 μm,散光有少许增加。Toric IOL旋转角度由5°增大至10°时,高空间频率下的成像质量显著下降,Toric IOL旋转时的RMS的变化主要由散光引起,且高阶像差没有任何改变。 结论 Toric IOL对偏心的耐受性与球面IOL非常接近,Toric IOL偏心时的成像质量只受偏心量的影响。Toric IOL偏心主要带来彗差增加,而散光和三叶草像差增加较少;Toric IOL旋转主要引起散光增加,高阶像差并未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眼部屈光/生理性 散光/生理病理性 人工晶状体植入 偏心 成像质量 视力/生理性 高阶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聚乳酸微球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丹岩 马景学 +3 位作者 曹德英 王建欣 刘建宗 吕兰存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 目的研究苦参碱聚乳酸微球(MAT-PLA-MS)的缓释性和玻璃体腔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透射电镜观察MAT-PLA-MS的形态,紫外分光光度法观测其体外释放情况。玻璃体腔彩色照相记录其分解过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剂量组的苦参碱游离药物和MAT-PLA-MS在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眼组织的影响。结果MAT-PLA-MS的平均粒径为2.28μm,载药量为6.17%。体外释放672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7.93%,缓释作用明显。MAT-PLA-MS在玻璃体腔内随时间延长表现为逐渐降解的过程。游离药物各剂量组和载药微球各剂量组在玻璃体腔注射后各时间点裂隙灯显微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均未见异常。游离药物4 mg组注药后1 d ERG b波振幅下降。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游离药物4 mg组在注药后1 d开始出现视网膜毒性反应,载药微球6 mg组在注药7 d后出现轻微的视网膜毒性反应。结论MAT-PLA-MS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安全剂量较游离药物大,有望成为一种理想的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给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聚乳酸 微球 玻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个体化模型眼成像质量的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斌 刘丹岩 +3 位作者 杜颖华 郭从容 马景学 刘晓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6,共5页
背景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受陡峭轴和平坦轴放大率的差异、散光残留及角膜个体球差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矫正复曲面IOL的球差是否能有效提高其对患者个体的成像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采集患者眼部解剖参数... 背景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受陡峭轴和平坦轴放大率的差异、散光残留及角膜个体球差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矫正复曲面IOL的球差是否能有效提高其对患者个体的成像质量是值得研究的问题。目的采集患者眼部解剖参数,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建立个体化模型眼,研究不同球差的ToricIOL植入后的视觉质量,即不同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F)。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45例45眼,应用Pentacam测量患眼角膜地形图参数,包括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散光平坦轴和陡峭轴曲率半径、屈光度以及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然后应用Matlab4.5数学计算软件并使用Toric面型公式1描述角膜散光,用非球面状态设置角膜前表面散光模型和角膜后表面模型,根据HolladayI公式计算ToricIOL在眼中的有效位置,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构建个体化模型眼。根据调制传递函数神经传递函数值分别测定强光环境(300Td)下瞳孔直径为3mm以及暗光环境(0.3—1.0Td)下瞳孔直径为5mm时不同球面ToricIOL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F)。结果个体化模型眼与受检眼Pentacam测定的角膜散光度分别为(1.51±0.36)D和(1.49±0.37)D,散光轴向分别为(101.5±59.8)°和(101.9±5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86、0.652,均P〉O.05);Bland—Ahman检验显示个体化模型眼与受检眼Pentacam测定的角膜散光度和轴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强光和暗光环境下非球面不同球差ToricIOL模型眼在1.5、3.0、6.0、12.0和18.0c/d空间频率条件下LogCSF值均高于球面IOL模型眼,非球面球差为-0.13μm和-O.26μmToricIOL模型眼在各空间频率条件下LogCSF值均明显高于0μm球差ToricIOL模型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中依据白内障患者眼部解剖参数,利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成功建立了精确的个体化角膜散光模型,表明非球面ToricIOL能消除角膜球差,提高模型眼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波前像差 角膜地形图/方法 三维成像/方法 模型 算法 计算机 模拟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丹参单体和苦参碱抑制IL-1β诱导下兔RPE细细胞增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4 位作者 安建斌 刘丹岩 高彦军 周娜磊 马月磊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9-704,共6页
背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PVR发生和发展中的关键细胞,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作用及原理对于防治PVR并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姜黄素、丹参单体、... 背景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是PVR发生和发展中的关键细胞,研究中药对体外培养RPE细胞的作用及原理对于防治PVR并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姜黄素、丹参单体、苦参碱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RPE细胞增生的抑制效果.方法 取第3~4代体外培养的有色兔RPE细胞,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细胞结构.采用MTT法检测2.5、5.0、10.0、20.0 μg/L IL-1β培养后24、48和72 h RPE细胞的增生率;并检测5、10、20 μg/ml姜黄素和丹参单体IH763-4以及100、200、400 μg/ml苦参碱对IL-1β诱导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各药物的半数抑制率(IC50)剂量.结果 初分离的兔RPE细胞呈球形,细胞中可见大量黑色素颗粒;第4代细胞色素颗粒明显减少,形态更加狭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角蛋白(AE1/AE3)在细胞质表达呈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顶端有大量的微绒毛,细胞间可见连接复合体.不同质量浓度IL-1β组培养后24、48、72 h细胞增生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0.33,P=0.00;F浓度=9.37,P=0.00);组内相邻培养时间点间细胞增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一培养时间点相邻质量浓度IL-1β组间细胞增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0μ,g/LIL-1β培养72 h后细胞增生率达峰值.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丹参单体和苦参碱不同培养时间点细胞抑制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姜黄素:F时间=128.75,P=0.00;F质量浓度=334.05,P=0.00.丹参单体:F时间=39.32,P=0.00;F质量浓度=165.57,P=0.00.苦参碱:F时间=267.76,P=0.00;F质量浓度=912.34,P=0.00).3种药物对RPE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组内相邻培养时间点间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邻质量浓度药物组间细胞抑制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养后24、48及72 h,姜黄素的IC50分别为26.77、19.01和9.45 μg/ml,丹参单体的IC50分别为33.72、23.47和12.56μg/ml,苦参碱的IC50分别为570.96、352.25和97.50 μg/ml. 结论 IL-1β可促进RPE细胞增生,10.0 μg/L IL-1β促增生作用最显著;姜黄素、丹参单体、苦参碱均可抑制IL-1β诱导的RPE细胞增生,其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其中姜黄素抗增生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 白细胞介素-1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姜黄素 丹参 苦参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2
作者 董白霞 马景学 +3 位作者 叶存喜 包永琴 杨爱琴 休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8-1222,共5页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 目的建立模拟人类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动物模型,并确证其价值。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60 mg/kg腹腔注射造成SD大鼠糖尿病模型1个月后行VEGF玻璃体注射制造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模型(C组),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改变及有无CD105标记阳性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并与传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眼底病变大鼠模型(B组)作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正常组无1例观察到异常荧光;B组大鼠仅观察到背景荧光的增强;C组大鼠不仅出现了背景荧光增强、大血管扭曲和毛细血管扩张、视网膜血管荧光素渗漏、视网膜内出血等临床中常见的非增殖期病变,还观察到了视网膜新生血管这种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特有的体征。光镜观察视网膜血管渗漏情况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视网膜内增殖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情况显示:正常组及B组大鼠无1例视网膜微血管碳素颗粒渗漏,CD105均为阴性;C1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2周):仅观察到神经节细胞层大血管有碳素颗粒的渗漏,CD105阴性;C2组(VEGF玻璃体注射后4周):除C1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外核层有渗漏至血管外的碳素颗粒,CD105阳性;C3组(VEGF玻璃体腔注射后8周):除C2组病变外,还可观察到黄斑区水肿、渗出等病理改变、广泛的微血管渗漏,CD105阳性。结论该动物模型成功地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并与出现增殖内皮细胞的病程一致,经FFA及免疫组化CD105标记验证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周期短、更经济,为临床筛选药物研究提供了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期血流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安建斌 韩瑶 张彤迪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 (NDR)、背景期 (BDR)、增殖前期 (PPDR)和增殖期(PDR),采用彩色多普勒...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 46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 (NDR)、背景期 (BDR)、增殖前期 (PPDR)和增殖期(PDR),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技术检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结果 随着DR程度的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逐步升高;各期颈总动脉血流无明显变化;PDR颈内动脉血流下降;从PPDR开始眼动脉血流下降,阻力升高;NDR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升高,从BDR开始血流逐渐下降,阻力升高。 结论 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R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玉华 席瑞洁 +3 位作者 韩悠 田笑雨 戴丽 史俊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14-1018,共5页
摘要背景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严重损害患眼视力,手术难度较大,如何选择和优化手术方法仍是研究热点。 目的 探讨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IM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3年1月至... 摘要背景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严重损害患眼视力,手术难度较大,如何选择和优化手术方法仍是研究热点。 目的 探讨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IM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纳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大直径IMH患者[平均直径为(814.31±112.95)μm]42例42眼。所有患眼均施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体积分数12% C3F8填充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和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仪检查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变化,评估裂孔闭合率,评估和比较手术前后患眼BCVA、光感受器内段/外段(IS/OS)缺损范围、外界膜缺损范围和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结果 术后12个月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6%(41/44)。术后1、3、6和12个月患者BCVA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2,P〈0.001);术眼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IS/OS缺损范围分别为(1 112.00±45.44)、(859.00±84.55)、(649.00±52.47)、(486.00±46.88)和(320.00±45.13)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61,P〈0.001),其中术后1、3、6和12个月术眼IS/OS缺损范围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和术后1、3、6和12个月外界膜平均缺损范围分别为(1 038.00±39.63)、(748.00±64.12)、(585.00±48.88)、(438.00±42.84)和(265.00±28.97)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459,P〈0.001),术后1、3、6和12个月外界膜缺损范围较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值大于术后3、6、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OCT显示黄斑裂孔底部高反射信号物质消失,即移植的游离内界膜分解代谢。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大直径IMH是安全、有效的,移植的游离内界膜仅作为临时性胶质细胞增生支架,不会形成永久性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裂孔/手术 黄斑 玻璃体切割术 基底膜/手术 疗效 内界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和苏拉明抑制兔RPE细胞增生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安建斌 马景学 +4 位作者 高彦军 刘丹岩 刘颖 刘丽娅 刘振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姜黄素和苏拉明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苏拉明为对照药,探讨姜黄素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潜在价值。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和苏拉明在各时间段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增生的抑... 目的对比研究姜黄素和苏拉明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以苏拉明为对照药,探讨姜黄素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潜在价值。方法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姜黄素和苏拉明在各时间段对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相关回归分析计算两种药物各时间段的半数抑制率(IC50)剂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和苏拉明对RPE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且检测姜黄素作用不同时间后RPE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姜黄素和苏拉明对RPE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质量浓度依赖性。姜黄素在24、48、72及96h的IC50均明显低于苏拉明。姜黄素使RPE细胞阻滞在G0/G1期,早于苏拉明的G2/M期。姜黄素可以诱导RPE细胞凋亡,苏拉明则不能。姜黄素15μg/mL作用24、48及72h后,RPE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2.83±0.13)%、(32.27±4.51)%、(56.81±8.67)%。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RPE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其增生,比苏拉明药效强且起效快,有望成为防治PVR的理想天然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苏拉明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与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丽娅 马景学 +2 位作者 高彦军 安建斌 温晓英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分别对兔眼及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探讨二者的异同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有色兔眼和猪眼的RPE细胞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和传代,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传代的细... 目的分别对兔眼及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探讨二者的异同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有色兔眼和猪眼的RPE细胞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分离、培养和传代,取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传代的细胞进行鉴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培养的2种动物来源RPE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对2种动物来源的RPE细胞的培养过程进行比较。结果2种动物来源的RPE细胞分离方法的不同与各自眼球的解剖结构相关,主要体现在消化过程,猪眼RPE细胞1次消化即可分离,兔眼RPE细胞需2次消化得到。原代猪眼RPE细胞24h内贴壁较兔眼48~72h贴壁时间早。培养早期细胞生长活跃,随传代次数增加活力下降,色素颗粒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细胞角蛋白(AE1/AE3)表达阳性。结论2种动物来源的RPE细胞均可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获得的RPE细胞数量多,培养成功率高。猪眼RPE细胞的分离培养更为容易。4代以内的RPE细胞适合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小鼠内质网应激对耳蜗毛细胞退行性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占伟 李凤艺 +3 位作者 何强 张玉波 韩海霞 单春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6,218,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对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退行性变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1月龄雄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40mg·kg^(-1) STZ建立2型糖尿病...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对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退行性变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1月龄雄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40mg·kg^(-1) 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尾静脉采血测定小鼠空腹血糖,通过听觉脑干反应(ABR)检测小鼠的ABR阈值,耳声发射测试(OAE)实验检测OAE阈值,应用小鼠耳蜗铺片技术计算小鼠耳蜗外毛细胞的缺损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耳蜗毛细胞中GRP78、caspase-12、p-ERK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第2次注射STZ后7和14d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8和35d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0.05),35d达到最高值。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8、12和24kHz各个频率的ABR阈值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频刺激下模型组小鼠OAE阈值无明显变化(P>0.05),在中频和高频刺激下模型组小鼠OAE阈值明显升高(P<0.05)。小鼠耳蜗外毛细胞缺损主要集中在底回端,耳蜗中回和顶回外毛细胞缺损较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蜗中的底回外毛细胞缺损率明显升高(P<0.05),中回和顶回外毛细胞缺损率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耳蜗毛细胞中GRP78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ERK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ERS能够引起糖尿病小鼠耳蜗外毛细胞缺损率和ABR脑干听力阈值升高,并降低p-ERK和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提示ERS可促进2型糖尿病小鼠耳蜗毛细胞的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糖尿病 实验性 耳蜗毛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鹏 马景学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97-1101,共5页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及曲安奈德已成为治疗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 背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是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及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及曲安奈德已成为治疗黄斑水肿的重要手段。目的系统评价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检索策略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关于抗VEGF药物与曲安奈德治疗CRVO并发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9月,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资料,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连续变量进行合并效应量检测。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包括345例患者348眼患眼。抗VEGF药物组与曲安奈德组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差(MD)=-0.03,95%置信区间(CI):-0.11~0.05,P=0.52;MD=-15.37,95%CI:-36.29~5.55,P=0.15],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73,95%CI:-3.59- -1.86,P〈0.00001)。曲安奈德组中2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8眼出现眼压升高。抗VEGF药物组中仅2眼出现晶状体混浊。结论中期随访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类药物与曲安奈德均可提高CRVO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二者疗效相当,但曲安奈德眼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抗VEGF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腔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安建斌 马景学 +4 位作者 翟英 刘丹岩 任进民 刘丽娅 李文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标准及质控组3只兔(6只眼)和实验组33只兔(66只眼)。实验组再随机分为11组,每组3只兔(6只眼)。标准及质控组动物无须手术操作,实验组动物穿刺抽取玻璃体0.1mL后... 目的研究姜黄素在兔眼玻璃体内的代谢过程。方法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标准及质控组3只兔(6只眼)和实验组33只兔(66只眼)。实验组再随机分为11组,每组3只兔(6只眼)。标准及质控组动物无须手术操作,实验组动物穿刺抽取玻璃体0.1mL后玻璃体腔内注入姜黄素0.1mL(含0.1mg)。注药后0、1、3、7、12、24、36、48、72、96及120h分别摘除眼球并制备玻璃体待检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玻璃体腔内药物质量浓度。用DAS软件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姜黄素与玻璃体内源性物质之间的色谱峰分离良好,姜黄素保留时间为4.4min。提取回收率约90%,日内和日间变异较小。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在0.01~4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143973x+603.32(r=0.9991)。在上述时间点测得的清除率分别为1.06%、4.02%、9.44%、19.77%、23.90%、35.44%、57.54%、70.63%、84.65%、91.76%及96.34%。半衰期t1/2=(26.68±2.66)h。结论HPLC法检测玻璃体内姜黄素质量浓度特异性好。姜黄素在玻璃体内半衰期较长,0.1mg注射后整个代谢过程先为零级动力学代谢,48h后为一级动力学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药代动力学 玻璃体注射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wey-Lan Liou模型眼研究的复曲面人工晶状体焦深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欣 张斌 +3 位作者 刘丹岩 杜颖华 郭从容 崔月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背景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虽然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但由于其光学结构复杂,故许多条件下其光学质量与球面IOL存在差异.目的 评价和比较复曲面IOL、球面IOL和非球面IOL在复色光环境下的焦深变化.方法用Zemax光学... 背景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虽然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但由于其光学结构复杂,故许多条件下其光学质量与球面IOL存在差异.目的 评价和比较复曲面IOL、球面IOL和非球面IOL在复色光环境下的焦深变化.方法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建立Hwey-Lan Liou模型眼,采用光线追迹法进行计算,评价并比较Tecnis ZA9003 IOL、SN60AT IOL、Arcysof Toric IOL在复色光条件下和在不同瞳孔直径条件下的焦深变化,并绘制离焦曲线.结果 瞳孔直径为3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在离焦=0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上述3种IOL的焦深范围非常接近,正负方向的离焦曲线对称.瞳孔直径为5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的MTF明显较瞳孔直径为3 mm时降低,离焦MTF曲线向负离焦方向偏移,焦深较瞳孔直径3 mm时减小.非球面IOL的离焦MTF稳定,不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焦深明显减小.结论 复曲面IOL有与球面IOL相近的焦深变化规律,焦深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对负离焦耐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散光 模型眼 焦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