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小檗碱抗5种皮肤癣菌实验观察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春平 赵淑肖 +4 位作者 陈强 南国荣 王凤荣 四荣联 王刚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癣菌 皮肤 盐酸小檗碱 黄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云 马喜兴 +4 位作者 王大虎 张环环 马耀辉 任翠敏 刘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给予0.1%麦胶蛋白(溶于6 mmol/L HCl酸化水),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40 mg/kg)封闭网状内皮系统的方法建立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采用印度墨水小鼠碳粒廓清法检...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小鼠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灌胃给予0.1%麦胶蛋白(溶于6 mmol/L HCl酸化水),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40 mg/kg)封闭网状内皮系统的方法建立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采用印度墨水小鼠碳粒廓清法检测网状内皮系统(RES)功能,采用微量聚乙二醇沉淀法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IL-1β、IL-6、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ES功能显著降低,血清CIC、AOPPs、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浓度孟鲁司特组小鼠RES功能显著提高,血清CIC、AOPPs、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减轻过敏性紫癜小鼠症状,其作用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清AOPPs的含量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高RES功能和增强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消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孟鲁司特 炎性因子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小鼠肾组织中Cosmc和AOPP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杨云 马喜兴 +4 位作者 王大虎 张环环 马耀辉 任翠敏 刘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7-871,I0007,共6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小鼠肾组织中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Cosmc)、晚期氧化蛋白终末产物(AOPP)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阐明丹参酮ⅡA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机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小鼠肾组织中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Cosmc)、晚期氧化蛋白终末产物(AOPP)表达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蛋白水平的影响,阐明丹参酮ⅡA对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治疗机制。方法: 38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建立过敏性紫癜肾炎模型)和丹参酮ⅡA组(建立过敏性紫癜肾炎模型+丹参酮ⅡA治疗),其中2只小鼠用于验证造模是否成功,其余每组12只。测定各组小鼠尿红细胞计数和尿蛋白水平,采用过碘酸希夫反应(PAS)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肾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肾组织中AOPP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鼠肾组织中ERK和磷酸化ERK(p-ER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各组小鼠肾组织中ERK、p-ERK和Cosmc mRNA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无增生,无肾小球硬化;模型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生明显,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出现肾小球硬化;丹参酮ⅡA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增生和炎症浸润不明显,少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丹参酮ⅡA组小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组织中AOPP蛋白水平和p-ER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 P<0.01),Cosmc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组小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水平及肾组织中AOPP蛋白水平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 P<0.01),Cosm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Cosmc mRNA表达水平与AOPP蛋白水平及p-ERK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73,P<0.01;r=-0.602,P<0.01),AOPP蛋白水平与p-ERK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614,P<0.01)。结论:丹参酮ⅡA可能通过降低肾组织Cosmc水平、升高肾组织中AOPP水平以及激活ERK/MAPK信号通路对过敏性紫癜肾炎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过敏性紫癜肾炎 小鼠 肾组织 半乳糖基转移酶伴侣蛋白 晚期氧化蛋白终末产物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糠疹表皮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爱学 李玉平 +3 位作者 胡玉贤 四荣联 李艳玲 刘亚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 目的:研究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表皮内VCAM-l、ICAM-1的表达。结果:V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表皮基底层、棘层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棘层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ICAM-1在皮损、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基底层的表达高于正常人皮肤,在皮损棘层的表达高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及正常人皮肤。结论:玫瑰糠疹表皮VCAM-1、ICAM-1的高表达可能与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云 马喜兴 +4 位作者 王大虎 张环环 马耀辉 任翠敏 刘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0只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造模后,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IgA1异常糖基化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水平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0只KM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每组10只。造模后,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腹腔注射盐酸川芎嗪剂量分别为10、20、40mg/(kg·d)。采用蚕豆凝集素亲和ELISA检测IgA1异常糖基化程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AOPPs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IgA1异常糖基化程度、血清MDA、MPO与AOPPs含量水平显著升高,T-AOC与SOD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低、中、高浓度组小鼠IgA1异常糖基化程度、血清MDA、MPO与AOPPs含量水平显著降低,T-AOC与SOD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gA1异常糖基化程度与AOPPs含量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川芎嗪可通过降低AOPPs含量,缓解IgA1异常糖基化,抑制其氧化损伤,对过敏性紫癜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过敏性紫癜 IgA1异常糖基化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3 位作者 四荣联 张贵贞 靳贵品 郝玉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 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大虎 师绍敏 +4 位作者 刘强 崔光雪 王欣欣 马海霞 李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91-493,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化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银屑病不只侵犯皮肤,还可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并发,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抑郁及癌症...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角化细胞过度增生为特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研究认为,银屑病不只侵犯皮肤,还可与某些系统性疾病并发,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抑郁及癌症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是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最初被认为对糖代谢、脂肪分化、细胞生长和分化有调节作用,最新研究表明活化的PPARγ在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还具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大虎 王卿 +3 位作者 李玉平 马喜兴 李艳玲 刘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8-619,共2页
近年来众多研究证实端粒酶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基因改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来研究又发现,尽管端粒酶活性主要在大多数肿瘤中表达,但在某些非恶性皮肤病中也有表达的迹象。另外,血管新生是肿... 近年来众多研究证实端粒酶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基因改变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近来研究又发现,尽管端粒酶活性主要在大多数肿瘤中表达,但在某些非恶性皮肤病中也有表达的迹象。另外,血管新生是肿瘤细胞产生、侵袭和转移的基础,而在血管新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寻常性银屑病(PV)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决定的、多环境因素刺激诱导的免疫异常性慢性炎症性增生性皮肤病,其特征包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和异常分化、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T细胞)浸润、真皮血管改变,如血管新生、扩张、迂曲、高内皮小血管形成。PV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都表明其与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测定PV皮损中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 activit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端粒酶活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平 孙修蓉 +2 位作者 靳贵品 张贵贞 郭丽英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内皮素1 CGRP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线性角化病皮损细胞Bcl-2基因表达产物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玉平 廖海鹰 +5 位作者 王凤荣 孙修蓉 四荣联 张玉敏 姚春华 张贵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 Bcl-2蛋白是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可抑制细胞凋亡,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出现过度表达。为探讨Bcl-2蛋白与光线性角化病(AK)的关系,作者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了27例AK。结果显示:27例AK及正常对照的Bcl-2蛋白相对含量FI(FluorescenceIndex)分别为1.150±0.188和0.996±0.065(X-±S),0.05<P<0.01。但其中8例不典型增生严重AK的FI为1.335±0.0176(X-±S),与正常对照相比P<0.02。提示该病的Bcl-2蛋白有增高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线性 角化病 BCL-2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1和角蛋白10在毛发红糠疹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大虎 王爱学 +3 位作者 张晓光 李艳玲 四荣联 李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8,共3页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 毛发红糠疹(pityriasisrubrapilaris,PRP)是一种特发性、丘疹鳞屑.I生炎症性皮肤病。PR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的研究提示,表皮角蛋白(keratin,K)表达的变化在疾病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表现为PRP表皮增殖过度,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正常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发红糠疹 免疫组化 角蛋白1 角蛋白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荨麻疹与A型行为特征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爱学 李玉平 刘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0-411,共2页
人工荨麻疹又名皮肤划痕症,病因复杂,病程迁延,给患者的心理及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通过对人工荨麻疹患者测试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探讨人工荨麻疹的发病与性格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关联性,为心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荨麻疹 人工 A型行为 关联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蛋白K6、K16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光 四荣联 +2 位作者 李玉平 马耀辉 李艳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目的:探讨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K6和K16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K6、K16的表达水平与正常... 目的:探讨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K6和K16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K6、K16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病例组棘细胞层K6、K1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进行期和稳定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分别与消退期银屑病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③角蛋白K6、K16的表达在急性点滴状和慢性斑块状银屑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有望作为监测银屑病活动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性 免疫组化 角蛋白K6 角蛋白K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角化不良并发肺癌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爱学 李玉平 +5 位作者 刘强 王大虎 赵子申 卢会秀 杨红申 张聪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55-456,共2页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20余年前发现双足趾甲渐变形,无光泽,甲板萎缩变薄,变尖,渐波及双手指甲。同期,发现右侧腋下皮肤出现细网状灰色色素沉着,缓慢累及四肢、躯干皮肤。10余年前,皮肤网状灰色色素沉着加重,泛发全身,呈... 1病历摘要 患者男,40岁。20余年前发现双足趾甲渐变形,无光泽,甲板萎缩变薄,变尖,渐波及双手指甲。同期,发现右侧腋下皮肤出现细网状灰色色素沉着,缓慢累及四肢、躯干皮肤。10余年前,皮肤网状灰色色素沉着加重,泛发全身,呈褐黑色,双手指末端皮肤萎缩,指尖变尖、变细,甲板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化不良 先天性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孢子丝菌病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光 李艳玲 +1 位作者 李玉平 四荣联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5-225,共1页
患儿女,3个月,因鼻右侧红色斑块1个月,于2003年3月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鼻部存侧出现一小米粒大丘疹.白色,中央很快化脓,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皮损渐扩大.家长用手挤压后症状渐加重。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复... 患儿女,3个月,因鼻右侧红色斑块1个月,于2003年3月就诊。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鼻部存侧出现一小米粒大丘疹.白色,中央很快化脓,自行破溃,流出黄白色脓液,皮损渐扩大.家长用手挤压后症状渐加重。当地医院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复方酮康唑软膏治疗,疗效不明显。皮肤科检查:鼻梁右侧可见一约1.5cm×1cm淡红色斑块,中央有一溃疡,表面行少许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丝菌病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大虎 贾爱华 +1 位作者 王娟 张贵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5-166,共2页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20岁。躯干、四肢出现毛囊性丘疹、脱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弥漫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其上密集分布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针尖大脓疱。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均示嗜酸性粒细胞增... 报告1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患者男,20岁。躯干、四肢出现毛囊性丘疹、脱屑1个月。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及四肢弥漫红色及暗红色斑片,其上密集分布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可见针尖大脓疱。血常规及骨髓检查均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棘细胞层不规则增厚,毛囊及真皮内有大量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可见毛囊内嗜酸性粒细胞小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囊炎 脓疱性 嗜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毁性掌跖角化病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玉贤 贾爱华 +2 位作者 王大虎 四荣联 李玉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58-158,共1页
患者女,16岁。双掌跖角化11年余,逐渐加重,于2005年2月就诊于我科。患儿1岁左右出现听力下降,后聋哑,5岁时掌跖开始角化,9岁左右双手小指出现缩窄环。家庭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关键词 掌跖角化病 残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俊青 董萍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消银丸 银屑病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水平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萍云 蒋俊青 靳桂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脂腺癌与汗腺癌细胞p53蛋白的定量分析
20
作者 四荣联 李玉平 +2 位作者 姚春华 张贵贞 孙修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5,共3页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技术,对18例皮脂腺癌及汗腺癌患者细胞的p53蛋白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癌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DNA指数及p53蛋白相对含量之间有显著的差别。癌细胞的异倍体率及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和100%,对照细胞的p53蛋白均为阴性表达。由此可见皮脂腺癌和汗腺癌细胞具有很高的增殖活性及p53基因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癌 汗腺癌 皮肤肿瘤 P53蛋白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