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不同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成分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常学良 王亚轩 +3 位作者 李景东 张艳平 滕志海 韩振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上尿路结石最为常见,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上尿路结石成因复杂,与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气候、饮食等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患者的结石成分是否存在差异仍不清楚。目的分析河北省不同地理... 背景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上尿路结石最为常见,给患者造成沉重负担。上尿路结石成因复杂,与性别、年龄、地理位置、气候、饮食等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患者的结石成分是否存在差异仍不清楚。目的分析河北省不同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成分,为临床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和住院手术取出结石的患者资料,获取1192例患者的上尿路结石标本,使用红外光谱法对结石成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河北省山区、平原、沿海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结果上尿路结石患者高发年龄为30~70岁,男女比例约为1.75∶1,肾结石与输尿管结石占比相当(约为1.1∶1),结石成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61.5%)。三种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均以含钙结石为主,以一水草酸钙为最多。感染性结石在山区、平原地区及沿海地区的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地区的尿酸结石占比与山区及沿海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北省三种地理环境上尿路结石分布均以含钙结石为主,山区及沿海地区尿酸结石占比较高,需引起泌尿外科医生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结石成分 地理位置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治疗经验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贾江华 齐进春 +6 位作者 杜蕾 薛文勇 杨书文 王东彬 汪鑫 张明 孟庆松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4-51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2016年69例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至11年,患儿发生尿道狭窄时,首先予以尿道扩张,最... 目的通过观察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对2005—2016年69例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至11年,患儿发生尿道狭窄时,首先予以尿道扩张,最终以患儿排尿通畅、尿线粗、无尿道憩室为治愈标准(包括间隔时间>2个月行尿道扩张1次的轻度尿道狭窄患儿)。结果69例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狭窄患儿中,22例经间断规律尿道扩张治愈(31.88%);28例(40.58%)通过间断尿道扩张后缓解时间较短,经留置多孔硅胶软管支架治愈;13例(18.84%)采用尿道扩张及留置支架管后无改善行尿道狭窄切开,同期行尿道成形术,治愈8例,3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2例出现尿道瘘,6个月后尿道瘘修补成功治愈;6例(8.7%)尿道探针无法通过,尿道扩张未成功,采用切除尿道瘢痕,一期预置尿道板,二期行尿道成形术,治愈4例,1例尿道瘘6个月后行尿道瘘修补术成功治愈,1例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治愈。结论对于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患儿,根据个体狭窄情况选择普通尿道扩张,或短时留置硅胶软管支架,可有效解决狭窄问题,临床效果肯定,有推广价值;尿道扩张失败的患儿应行尿道狭窄切除术,并同期或分期行尿道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手术后并发症 尿道狭窄/治疗 尿道狭窄/外科学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黏膜镶嵌分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 被引量:3
3
作者 杜蕾 齐进春 +4 位作者 薛文勇 王晓路 常学良 国平英 李景东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舌黏膜镶嵌分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多次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21例,阴茎局部皮肤瘢痕严重,弹性差,应用舌黏膜作为... 目的分析应用舌黏膜镶嵌分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多次尿道下裂手术失败,术后尿道狭窄的患者21例,阴茎局部皮肤瘢痕严重,弹性差,应用舌黏膜作为修复材料行分期手术,观察其疗效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一期手术伤口均愈合良好。2例因二期尿道成形术后出现严重感染而多次换药、冲洗,后出现尿道瘘,6个月后行尿道瘘修补术,愈合良好,排尿通畅。5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尿道狭窄,经过尿道扩张(2~4个月)狭窄解除。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以阴茎外观满意,伸直满意,排尿通畅,连续3个月以上不需尿道扩张为随访终点。结论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者,阴茎局部皮肤条件差,应用舌黏膜分期行尿道修复重建,辅以必要的尿道扩张,效果肯定,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尿道狭窄 尿道成形术 舌黏膜 分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舌黏膜修复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雅楠 薛文勇 +5 位作者 齐进春 杜蕾 张艳平 贾江华 路保赛 尹跃伟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89-591,5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舌黏膜修复和重建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经手术修复2次以上失败的23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采用舌黏膜重建尿道,观察其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随... 目的探讨应用舌黏膜修复和重建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经手术修复2次以上失败的23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采用舌黏膜重建尿道,观察其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24个月,以排尿通畅、阴茎伸直满意、外观良好、至少连续6个月以上不需要扩张尿道为随访终点。结果 23例均一期完成手术,15例一期治愈,排尿畅通,5例出现尿道狭窄,经过3~6个月尿道扩张后治愈,3例因感染导致移植舌黏膜部分坏死出现尿道瘘,半年后再次行尿道瘘修补术痊愈。结论对于多次手术失败的尿道下裂患儿,应用舌黏膜重建尿道,疗效肯定,手术方法简单,取材容易,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 舌黏膜 再手术 游离移植 尿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M6通过GSK-3β/β-catenin调节途径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发挥抗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展 瞿长宝 +4 位作者 张勇 王亚轩 黎玮 温进坤 刘凯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09-916,共8页
RNA结合模体蛋白(RBM)家族几乎在所有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以前的研究表明,RB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表达下调,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进而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RBM5氨基酸序... RNA结合模体蛋白(RBM)家族几乎在所有细胞中均有表达,而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以前的研究表明,RBM5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BUC)组织中表达下调,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减少,进而促进肿瘤的进展。然而,RBM5氨基酸序列与其同源的RBM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RBM6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利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等技术,研究发现,RBM6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和所检测的2个膀胱癌细胞系中表达均显著下调,并且其下调程度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呈正相关。MTS检测细胞增殖的结果显示,RBM6过表达导致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也表明,RBM6过表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能力(P<0.01)。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 assay, 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表明,在RBM6过表达的细胞中,TUNEL阳性细胞数由对照组的17.17±3.27增加到44.00±8.04(P<0.05)。RBM6抗增殖及促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T24细胞中过表达RBM6后,β-联蛋白(β-catenin)和G1/S-特异性细胞周期蛋白-D1(G1/S-specific cyclin-D1,cyclin D1)mRNA表达水平分别降低65%和79%,对应的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60%和73%;反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1A(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mRNA表达水平升高约1.9倍,对应蛋白质水平升高约1.8倍。重要的是,糖原合酶激酶3 beta(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 beta,GSK-3β)磷酸化水平升高约2.4倍。细胞过表达β-联蛋白促进细胞增殖(P<0.05),而利用小分子化合物LY294002促进GSK-3β磷酸化后,抑制细胞增殖(P<0.05)。综上所述,RBM6通过GSK-3β/β-catenin调节途径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发挥抗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干预该调节途径可能是治疗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尿路上皮癌 RNA结合模体蛋白6 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多糖对线粒体途径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新宇 孙士伟 +1 位作者 王志鹏 尹跃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0-984,共5页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线粒体途径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期T24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红芪多糖组(加入红芪多糖0.8μg/L)、SP600125组(加入SP60012510μmol/L)、联合组(加入红芪多糖0.8μg/L、... 目的:观察红芪多糖对线粒体途径介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对数期T24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红芪多糖组(加入红芪多糖0.8μg/L)、SP600125组(加入SP60012510μmol/L)、联合组(加入红芪多糖0.8μg/L、SP60012510μmol/L)。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红芪多糖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凋亡率,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量,p-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JNK、p-c-Jun/c-Jun升高(均P<0.05)。SP600125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p-JNK/JNK、p-c-Jun/c-Jun降低(均P<0.05)。与红芪多糖组比较,联合组24、48、72 h吸光度值、线粒体膜电位、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凋亡率,Bax、Caspase-3蛋白表达量,p-JNK/JNK、p-c-Jun/c-Jun降低(均P<0.05)。结论:红芪多糖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通过介导线粒体途径促进其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JNK/c-Jun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线粒体 膀胱癌 凋亡 Bcl-2相关X蛋白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5
7
作者 常学良 杨书文 +1 位作者 李建华 蔡广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863-864,共2页
目的 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少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 0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 ,分别用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清性激素 ,按国际标准方法检... 目的 比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少精子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 0例特发性少精子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两组 ,分别用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血清性激素 ,按国际标准方法检测精液质量 ,并随访、观察精液质量及生育能力变化。结果 用bFGF和它莫昔芬治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均提高 ,精液质量明显改善 ;前者较后者疗效快 ,且效果更好 ;两组精子参数改善率分别为 85 0 %和 73 0 % ;妻子受孕率分别为 3 5 0 %和 3 1 6%。结论 bFGF和它莫昔芬均是治疗特发性少精子症的有效药物 ,bFGF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GF 它莫昔芬 特发性少精子症 男性不育症 血清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用于兔膀胱切除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振显 庞国勋 +2 位作者 宋永周 陈康宁 蔡文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913-19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脱细胞羊膜(HAM)移植物用于兔膀胱重建的效果。方法:用物理和酶消化方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将12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用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进行修补,另外6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单纯缝合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8周测定膀... 目的:探讨人脱细胞羊膜(HAM)移植物用于兔膀胱重建的效果。方法:用物理和酶消化方法制备人脱细胞羊膜,将12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用人脱细胞羊膜移植物进行修补,另外6只兔行半个膀胱切除后单纯缝合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2、4、8周测定膀胱容量并取膀胱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应用人脱细胞羊膜行兔膀胱重建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2、4、8周膀胱最大容量(Volmax)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膀胱容量均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1)。组织学观察,2周时人脱细胞羊膜即已吸收降解,膀胱移行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开始形成,炎性反应明显;4、8周后膀胱的三层结构明显,炎性反应轻微,接近正常兔膀胱。而对照组仅2周时有轻微炎性反应,4、8周炎性反应消失。膀胱三层结构均正常。实验组大多数重建膀胱均有结石形成(8/11),对照组仅1例结石形成(1/6)。结论:人脱细胞羊膜作为膀胱移植物进行膀胱修补吸收降解迅速,移行细胞和膀胱平滑肌细胞可在移植物支架上再生,可以用做组织工程膀胱的支架材料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移植 脱细胞羊膜 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环套式与传统异物钳钳夹式双J管拔管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谷军飞 丁宁 +2 位作者 张勇 任立新 霍红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异物钳比较,探讨改良环套式拔管器拔除双J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有拔除双J管指征的患者120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 目的通过与传统异物钳比较,探讨改良环套式拔管器拔除双J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有拔除双J管指征的患者120例,采用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60例。改良组患者采用自制的改良环套式拔管器拔除双J管,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异物钳钳夹式拔除双J管,比较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实施操作后首次排尿出现肉眼血尿例数、尿常规中红细胞计数及操作中、操作后10 min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结果改良组操作时间为(65.1±12.1)s,传统组为(63.6±17.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改良组首次排尿出现肉眼血尿41例(68.3%),传统组51例(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改良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为(38.9±13.7)×106/L,传统组为(89.5±26.6)×106/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P<0.05)。改良组操作中NRS评分为(4.9±1.6)分,传统组为(6.9±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改良组操作后10 min NRS评分为(1.7±1.0)分,传统组为(3.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P<0.05)。结论改良环套式拔管器较传统异物钳钳夹式拔除双J管易于操作,安全性高,对患者痛苦小、损伤小,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镜检查 双J管 拔管器 疼痛 血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行“挂钩”法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谷军飞 任立新 +3 位作者 张勇 王柱 李建兴 赵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以"挂钩"的方式顺行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5月对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完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后壁的缝合后,双J管以"挂钩"的方式顺行置入... 目的探讨以"挂钩"的方式顺行置入双J管在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5月对2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完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后壁的缝合后,双J管以"挂钩"的方式顺行置入输尿管内,双J管远端进入膀胱内,撤出导丝及推管,腹腔镜弯钳将双J管近端放置肾盂内,完成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前壁缝合。结果 28例双J管均以顺行方式顺利置入,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镜下置管时间2 min 30 s^4 min 45 s,平均3 min 5 s。术后4~6周拔除双J管,复查泌尿系超声或静脉肾盂造影,肾积水较术前减轻(术前中度17例,重度11例;术后中度9例,轻度13例,无肾积水6例)。结论顺行"挂钩"法置入双J管安全、操作简便,利用双J管自身的优势,不需要额外辅助器械,为腹腔镜肾盂成形手术中置入双J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积水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 双J管 挂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江华 李旭泽 +4 位作者 王凤 张明 孟庆松 马子越 汪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中应用TEE定位癌栓位置,确定下腔静脉阻断点,统计术中癌栓脱落率... 目的探讨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术中应用TEE定位癌栓位置,确定下腔静脉阻断点,统计术中癌栓脱落率、癌栓切除完整度、出血量等指标,评价TEE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开放手术8例,腹腔镜手术2例。TEE显示癌栓清晰,均完整切除癌栓,术中均未发生癌栓脱落,术中平均出血量(520.0±193.2)ml(300~800 ml)。TEE发现2例术前诊断为Ⅲ级癌栓的患者降为Ⅱ级,1例术前诊断为Ⅰ级癌栓的患者升为Ⅱ级,1例术前未发现癌栓末端漂浮小癌栓的患者,经TEE辅助及时调整阻断位置,避免漂浮小癌栓脱落。结论TEE可以精确判断并动态监测下腔静脉癌栓位置及形态,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肾癌 静脉癌栓 漂浮癌栓 癌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炎的心理与康复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景东 黑兰逊 瞿长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心理治疗 康复治疗 男性 泌尿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启动子调控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基因系统治疗肾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13
作者 田大伟 陈业刚 +2 位作者 张勇 王亚轩 黎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erpes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ancyclo... 目的:探讨带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启动子驱动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激酶(herpessimplex virus—thymidine kinase,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TK)结合无毒的环氧鸟苷(gancyclovir,GCV)对人肾细胞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肾细胞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采用hTERTp为启动子驱动Ad—HSV-TK尾静脉注射荷瘤小鼠,注射剂量1.0×10^9pfu/kg,腹腔注射GCV,每5天测量移植瘤体积和重量,30天后处死裸鼠,观察肿瘤体积、相对肿瘤体积、瘤重、肿瘤增殖率及检测凋亡率,评价Ad—hTERT—HSV-TK/GCV的抗肿瘤活性,并与Ad—hTERT—HSV—TK和GCV单独治疗比较。结果:成功建立肾细胞癌移植瘤裸鼠模型。Ad—hTERT—HSV—TK/GCV对裸鼠移植瘤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心、肺、肝、脑、肾、脾无明显损害。而Ad—hTERT-HSV-TK和GCV单独治疗组虽然能抑制肿瘤生长,但是较阴性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d—hTERT-HSV-TK/GCV治疗组的移植瘤体积、重量都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Ad—TK和GCV治疗组(P〈0.05);Ad—hTERT-HSV-TK/GCV治疗组的凋亡指数为(3.2±0.3)%,其他组凋亡指数分别是(0.1±0.1)%,(0.2±0.1)%,(0.2±0.1)%,与Ad—hTERT—HSV—TK/GCV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d—hTERT—HSV—TK/GCV治疗组的增殖指数为(27.57±9.36)%,而其他组的增殖指数则分别为(71.2±13.1)%.(69.8±11.6)%,(72.4±12.3)%,Ad—hTERT—HSV—TK/GCV治疗组同其他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Ad—hTERT—HSV—TK/GCV对肾细胞癌具有明确的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凋亡及提高存活率的作用,且对正常组织无明显损伤;Ad—hTERT—HSV—TK/GCV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靶向性高的基因疗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基因治疗 重组腺病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自杀基因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中西药处方治疗少弱畸精子综合征疗效观察
14
作者 杜江平 李艳 +4 位作者 杨书文 门金娥 张向阳 郑海萍 华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观察少弱畸精子综合征(oligo-asteno-teratozoospermia syndrome,OAT)患者,采用自拟中西治疗前后精子成熟度变化。方法:对40例OAT患者给予自拟中西治疗3个月,留取治疗前后精液标本,进行吖定橙(acridine or-ange,AO)标记,激光共聚... 目的:观察少弱畸精子综合征(oligo-asteno-teratozoospermia syndrome,OAT)患者,采用自拟中西治疗前后精子成熟度变化。方法:对40例OAT患者给予自拟中西治疗3个月,留取治疗前后精液标本,进行吖定橙(acridine or-ange,AO)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黄和红色荧光精子百分率。所得数据经SPSS14.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绿色荧光G表示成熟精子、红色荧光R表示不成熟精子和黄色荧光Y表示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中间状态,分别为(50±11)%、(21±7)%和(23±10)%;治疗后依次为(63±8)%、(20±11)%和(17±9)%。统计分析G与R两种荧光有显著差异(P<0.05),而Y荧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西药处方治疗少弱畸精子综合征可以促进精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畸精子综合征 精子 核成熟度 吖定橙染色 中西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液和膀胱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15
作者 王振显 蔡文清 +1 位作者 宋永周 瞿长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052-2054,共3页
目的:探讨已经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液和膀胱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期望为组织工程膀胱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分离得到的大鼠MS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体外扩增、传代。第4代MSCs用10%碱性成纤维生长... 目的:探讨已经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液和膀胱匀浆上清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影响,期望为组织工程膀胱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分离得到的大鼠MSCs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体外扩增、传代。第4代MSCs用10%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预诱导1d后加入已分化成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培养液和低糖培养基(1∶1)诱导培养2d,然后加入膀胱匀浆上清进行诱导分化7d。以未进行诱导的MSCs为阴性对照组,分化成熟的平滑肌细胞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干细胞形态学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的表达。结果:MSCs经诱导分化的细胞形态呈梭形平滑肌样,融合后形成峰谷状排列,并表达平滑肌特异性蛋白标志物α-肌动蛋白。诱导分化率为(25.6±3.5)%,与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SCs经体外诱导可分化为平滑肌样细胞,可作为膀胱修复的种子细胞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 间质干细胞 平滑肌 细胞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凝集素-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16
作者 张冰 黎玮 +1 位作者 蔡文清 李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0期808-810,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凝集素-1(TSP-1)在不同分级的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9月的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切除标本,其中G1期28例、G2期27例、G3期15例(采用WHO病理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进行染色,VEGF...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凝集素-1(TSP-1)在不同分级的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9月的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切除标本,其中G1期28例、G2期27例、G3期15例(采用WHO病理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进行染色,VEGF和TSP-1的表达均采用平均血管密度(MVD)表示,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判断共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VEGF表达的MVD值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G1与G2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TSP-1表达的MVD值随着肿瘤分级增加而降低,但无相关关系,但G1期与G2、G3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在G1期,TSP-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rs=0.167, P>0.1);激光扫描荧光双染显示,VEGF与TSP-1可以同时表达.结论 VEGF的表达随膀胱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强;VEGF是促进肿瘤形成的因素;TSP-1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因素,但其抑制作用仅发生在初期;荧光双染仅可提供共同表达的证据,不能判断表达的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小板凝集素-1(TSP-1) 免疫组化法 平均血管密度 免疫荧光双染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TLR4介导狼疮性肾炎肾小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 被引量:12
17
作者 高璠 汪鑫 +4 位作者 杨冉 田月新 苗心妍 封晓娟 刘淑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和其受体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L...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和其受体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介导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小球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LN患者肾穿标本和MRL/lpr小鼠肾小球细胞中TLR4表达水平;重组HMGB1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HMC),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表达水平;LN患者置换血浆刺激HMC,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表达水平,ELISA技术检测HMC培养上清中F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N患者及小鼠肾小球细胞中TLR4水平均上调;与对照组相比,重组HMGB1刺激HMC后,TLR4和Myd88水平上调;而抑制HMGB1及TLR4均可改善LN患者置换血浆介导的HMC增殖水平升高及FN合成和分泌增加(均P<0.05)。结论HMGB1可能通过激活其受体TLR4介导LN系膜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HMGB1 TLR4 系膜细胞 细胞增殖 EC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程瑞祥 马志强 +1 位作者 杨书文 王亚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2-184,共3页
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高度的组织分布特异性和强大的抗凋亡功能。膀胱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本文综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找具有早期诊断、判定预后价值的肿瘤标记物,采取... Survivin基因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高度的组织分布特异性和强大的抗凋亡功能。膀胱癌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的特点。本文综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寻找具有早期诊断、判定预后价值的肿瘤标记物,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膀胱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膀胱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