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的CT-FFR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价
1
作者 冯月 魏榕辰 +5 位作者 张晓洁 李月戈 孙春晶 何亚清 程汉琪 武柏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ACAOS)的CT血管造影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及解剖特征,评估其在ACAOS初诊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帮助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3年2月所有于本中心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从中连续性纳入ACAOS初诊患者,测算CT-FFR值并分析开口角度等解剖特征,根据CT-FFR值是否>0.80将患者分为正常值组和异常值组,并于此后的3年内对患者进行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临床追踪。将终点事件定义为因心血管事件导致的再入院。对于两组间分类变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CT-FFR值ACAOS患者再入院的累计危险概率。采用多因素Cox比例回归模型对ACAOS患者再入院风险进行分析,评估CT-FFR及有意义解剖因素与ACAOS预后的关联。结果:最终共纳入ACAOS患者92例,占总筛查人数的0.39%。年龄为22~82岁,平均55.8±11.9岁,CT-FFR正常组63例和异常组29例(31.52%)。CT-FFR正常组和异常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5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大动脉间走行等解剖特征使得病变血管的CT-FFR≤0.80的风险显著增加。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Cox比例回归模型在临床特征和解剖特征中仅筛选出CT-FFR≤0.80可预示较高的重点事件发生率,为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起始段狭窄≥50%、走行与大动脉间的ACAOS患者更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ACAOS伴有CT-FFR值≤0.80是患者3年内因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对相应高危患者给予更积极的临床随诊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山病4例临床和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许蕾 黄勃源 +3 位作者 李彩英 刘亚玲 郭艳苏 李春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颈部屈曲位,采用平卧位时骨盆下放置一个定制的楔形物而获得。结果4例均为青春期男性。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的肌萎缩,尺... 目的探讨平山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患者的临床、神经电生理、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颈部屈曲位,采用平卧位时骨盆下放置一个定制的楔形物而获得。结果4例均为青春期男性。主要表现为局限于手和前臂的肌萎缩,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上肢呈斜坡样。4例手指伸展时出现震颤;3例伴寒冷麻痹。常规颈MR均可见颈髓下段轻度萎缩,均未发现髓内异常信号。屈颈MR均见下段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向前移位;硬脊膜外间隙增宽;硬脊膜外间隙内半月形信号影,在T1加权像与脊髓的信号相同,在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中有一些弧线形或圆形的血管流空信号。结论屈颈位MR,出现下颈髓及其硬膜囊的异常表现是平山病的一个显著特点,当遇到青少年(尤其是男性)出现手及前臂不对称的肌无力和萎缩时,应进一步行屈颈MR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肌萎缩 屈性脊髓病 影像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 被引量:6
3
作者 边艳珠 冯珏 +4 位作者 刘怀军 田瑞振 哈志远 李金福 田国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ROI)技术半定量计算纹状体 /小脑、尾核 /小脑和壳核 /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 ,分别代表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水平 ,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及其组成部分的DAT功能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应区域DAT功能进行比较 ,并对帕金森病患者患侧肢体对侧和同侧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1.5 5± 0 .16,1.46± 0 .14 ,1.80± 0 .0 4,P <0 .0 5 ,P <0 .0 1) ,并以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尾核DAT功能降低 (2 .2 0± 0 .0 5 ,1.88± 0 .3 8,1.62± 0 .2 2 ,P <0 .0 5 ,P <0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壳核DAT功能降低 (1.92± 0 .10 ,1.61± 0 .15 ,1.43± 0 .2 0 ,P <0 .0 1,P <0 .0 0 1) ,且以患侧肢体对侧壳核DAT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5 )。所有受检者在显像过程中及显像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99Tcm TROD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脑显像 TRODAT-1 帕金森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多巴胺转运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鼾器对无鼾正常年轻人上气道形态影响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于美清 董福生 +6 位作者 宋任东 刘怀军 任贵云 黄勃源 雍平 马文盛 卢海燕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无鼾正常人群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探讨阻鼾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手段,研究无鼾正常人群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探讨阻鼾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病因机制及对其阻塞部位定位诊断和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无鼾正常年轻人30例,在严格固位条件下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利用核磁共振设备的固有软件及特定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及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影像学变化。结果获得阻鼾器戴入前后上气道各段及周围组织形态的线距、面积和体积等各项测量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各段(鼻咽、腭咽、舌咽、喉咽)的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及体积明显增大;上气道各段宽度增加;气道周围软组织形态改变,软腭最大面积、软腭厚度及软腭长度、舌体长度、舌体最大面积减小,舌体高度增加,舌体更直立,软腭前移。结论戴入阻鼾器后上气道大小和形状可发生改变,提示阻鼾器是治疗OSAS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气道 阻鼾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无鼾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开颅的微创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柏林 刘怀军 +5 位作者 汪国石 王藏海 王立新 玉鉴 屈长强 池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材料和方法 :10只健康成年家犬 ,手术组 7只 ,假手术对照组 3只。股动脉插管 ,DSA透视下将导管选择到一侧颈内动脉 ,注入聚氯乙烯酒精颗粒 (polyvinylalcohol,PVA)栓子。假手... 目的 :建立一种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家犬局灶性脑梗塞疾病模型。材料和方法 :10只健康成年家犬 ,手术组 7只 ,假手术对照组 3只。股动脉插管 ,DSA透视下将导管选择到一侧颈内动脉 ,注入聚氯乙烯酒精颗粒 (polyvinylalcohol,PVA)栓子。假手术对照组除不注入栓子外 ,其他操作步骤同手术组。分别从DSA、MRI、神经功能评分、形态学检查等方面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手术组动物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陷 ,MRI示同侧大脑中动脉区信号改变 ,DSA造影示血管中断。形态学检查出现相应缺血改变。假手术组动物未见异常改变。结论 :该种家犬脑梗塞疾病模型适于影像学及其他亚急性、慢性脑缺血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疾病模型 血管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的CT、MRI表现及其理解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怀军 张岩 杨冀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7-58,共12页
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临床课题,在临床很多种情况下因为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脑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以往人们大多关注于CT及MRI有无脑的梗死,或是主攻脑早期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而恰恰忽略了脑缺血的预测性诊断与病变转归以及医... 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临床课题,在临床很多种情况下因为多种原因均可以导致脑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以往人们大多关注于CT及MRI有无脑的梗死,或是主攻脑早期梗死的影像学表现,而恰恰忽略了脑缺血的预测性诊断与病变转归以及医疗过程中预防脑缺血性损伤方面的研究。作者以另一种视角研究和讨论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缺血性损伤,其目的是引起大家对宏观上的脑缺血性损伤的认识。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系统性的病理过程,很多因果关系还不是十分清楚,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其某些MRI表现与炎性病变、水肿等有很大的相近性或相似性。脑缺血的病理过程是一个进动中的过程,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也随着这种动态变化而演化。脑梗死仅是脑缺血的一种结局形式,而脑缺血则是脑梗死的前奏。临床工作中遇到很多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脑损伤,而这种没有以梗死形式表现的脑缺血往往未被临床医师重视和理解。作者拟以常见病症的病例形式,介绍一下脑缺血的多种病因与其各自的MRI表现,并讨论如何对图像进行正确的理解,从而借助影像学的微细变化与征象来预测病变的发生发展,力求将脑缺血的诊断时间窗和治疗时间窗前移,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灶内部CT影像特点 被引量:13
7
作者 左玉强 冯平勇 +3 位作者 孟庆春 左晓玲 田云霞 王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 GGO)内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个手术病理证实的p GGO结节内部CT影像特点。所有p GGO结节中浸润前病变58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32... 目的:探讨肺腺癌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 GGO)内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个手术病理证实的p GGO结节内部CT影像特点。所有p GGO结节中浸润前病变58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32个和浸润性腺癌66个。p GGO结节内部CT影像特征包括病变密度均匀/不均匀、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及病变内走行血管异常改变(血管扩张、扭曲、僵直)。结果:p GGO结节中密度不均、病变内血管异常改变在3种不同病理分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2,P=0.024;(χ2=22.615,P<0.001),随着结节浸润程度的增加,病变密度不均及其内血管异常改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空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亦随病变浸润程度的加深而增高,但其仅对于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包括微浸润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鉴别诊断有价值(χ~2=4.868,P=0.027)。结论:p GGO结节内部密度不均、血管异常改变对肺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螺旋CT检查评价 被引量:10
8
作者 袁涛 全冠民 +1 位作者 尚华 雷建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2例IAH中,A型1例,B型21例。6例IAH伴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1例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合并动脉瘤。结论: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高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无内膜片。IAH可合并主动脉其他病变,根据上述征象可与其他主动脉急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主动脉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袁涛 全冠民 +2 位作者 雷建明 高国栋 柳青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颈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作为脑缺血及梗死的重要原因愈来愈受到重视,及早发现颈动脉病变对降低脑血管的致残率及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颈动脉病变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它存在创伤、不能显示管壁改变、难以推... 颈段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作为脑缺血及梗死的重要原因愈来愈受到重视,及早发现颈动脉病变对降低脑血管的致残率及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是颈动脉病变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它存在创伤、不能显示管壁改变、难以推测斑块性质及费用较高等不足之处.近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亚 刘怀军 杨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68-1471,共4页
目的探讨DTI在研究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颈部肌群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患者(颈椎病组)与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以肌腹中心作为ROI,分别测量不同肌肉相应ROI内的ADC值和FA值,并比较颈椎... 目的探讨DTI在研究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颈部肌群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患者(颈椎病组)与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以肌腹中心作为ROI,分别测量不同肌肉相应ROI内的ADC值和FA值,并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对应肌肉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颈椎病组与对照组左侧颈半棘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组与对照组两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病患者部分颈部肌群有受损表现。颈部肌群弥散受限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病 颈部肌肉 扩散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对血管表面通透性与继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全冠民 袁涛 +4 位作者 雷建明 李顺姬 杨洁 曹志勇 刘怀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参数变化与继发出血(HT)的相关性。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3~72h依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获得PS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中血管表面通透性(PS)参数变化与继发出血(HT)的相关性。方法:75只兔颈内动脉注射自体血栓制作急性脑梗死模型,证实脑梗死的动物3~72h依次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获得PS图。采用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方法对病理证实的HT进行分型。应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比较无HT与不同程度HT组之间PS差异及PS值增加幅度与H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59只(78.67%)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其中无HT组21只(35.59%,21/59)、HI组31只(52.54%,31/59)、PH组7只(11.87%,7/59)。各组脑梗死区PS值升高均以3h最明显,此后逐渐下降。非HT组与HT组3h、6h、12h及48h、72h病变区PS值均有明显差异(P=0.000~0.010),24hHT组PS值与非HT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93)。PH组3~12h病变区PS值明显高于HI组(P=0.019~0.030),24~72h两组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h、12h、48h及72hPS与HT的有无及程度明显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18~0.805(P=0.004~0.000);3h及24h时间点二者仅为中度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564及0.553(P=0.000及0.014)。结论:脑梗死急性期PS与HT的发生存在着较明显的正相关,原因可能是HT组微血管结构破坏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平珍 肖志军 +2 位作者 郭怀英 陈薇 张春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 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螺旋CT (S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SCT扫描 ,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  48例均累及两下肺部分或全部段动脉 ,血栓向上延伸 ,36例达中间肺动脉 ,8例达... 目的 评价急性肺动脉栓塞 (APE)螺旋CT (S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进行SCT扫描 ,观察血栓累及部位、表现形式及其它改变。结果  48例均累及两下肺部分或全部段动脉 ,血栓向上延伸 ,36例达中间肺动脉 ,8例达叶动脉 ,2例达主肺动脉。中心肺动脉扩张。结论 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段动脉以上中心性充盈缺损及肺动脉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解剖微结构异常变化的CT与MRI比较研究对脑缺血的评估及预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岩 刘怀军 +1 位作者 杨冀萍 常向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目的通过对脑解剖微结构的异常征象研究,以观察脑缺血的程度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急性脑事件。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缺血CT、MRI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脑缺血性脑损伤患者1786例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其中385例在首诊CT检查图像为... 目的通过对脑解剖微结构的异常征象研究,以观察脑缺血的程度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急性脑事件。材料与方法采用脑缺血CT、MRI比较影像学的方法,对近3年来收治的脑缺血性脑损伤患者1786例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其中385例在首诊CT检查图像为正常或可疑,并于7 d内又复查CT和MRI。结果 385例首诊CT图像正常或可疑,7 d内再复查CT或MRI均证实发生了新的脑梗死灶。而这些病例的首诊CT图像上的脑解剖微结构的变化是可以预测可能发生的脑急性缺血事件的。另5例首次CT异常,又于24 h和30 h复查MRI(DWI)却未发现异常信号。结论应用CT/MRI比较影像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脑缺血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额叶脑出血模型制做及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丹 刘怀军 +2 位作者 汪国石 李林芳 吴艳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 健康家犬 2 0只 ,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 3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 /右额叶皮层 ,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 ,术... 目的 建立稳定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方法 健康家犬 2 0只 ,采用新鲜自体动脉血 3ml立体定向一次性缓慢匀速注入左 /右额叶皮层 ,并利用CT、MR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 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脑出血模型 ,术后 3hCT显示血肿大小为 (2 .78± 0 .42 )ml,MRI能清晰显示血肿及周边组织的病理改变 ,术后第 1~ 10天PurdyPD评分为 (8.12± 1.3 7)~ (3 .2 6± 1.43 )。 结论 自体血立体定向脑内注入法建立的犬额叶脑出血模型稳定、可靠 ,其中注血部位、注血量、注血速度以及注血方式是影响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脑出血 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相位对比MRI在稳态流体模型的定量测量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明 李彩英 +4 位作者 周立霞 张铁亮 刘辉 刘怀军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制作稳态流体模型并改变各种参数来评价二维相位对比(2D-PC)MRI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流速模型包括塑胶管(直径3.3 mm),0.9%生理盐水2000 ml、新鲜牛奶2000 ml,高压注射器一台。通过改变模型的管道倾斜度(90°、45°)、... 目的:制作稳态流体模型并改变各种参数来评价二维相位对比(2D-PC)MRI定量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流速模型包括塑胶管(直径3.3 mm),0.9%生理盐水2000 ml、新鲜牛奶2000 ml,高压注射器一台。通过改变模型的管道倾斜度(90°、45°)、流体的性质(牛奶、盐水)和注入流速(5.0、7.5、10.0和12.5 cm/s),并采用不同流速编码值(20和30 cm/s)行2D-PC法MRI,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不同条件下的流速测量值并与实际值比较,所有数据由两位高年资MRI医师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采用2D-PC MRI对流体模型进行测量并与实际流速比较,不同流速编码(F=0.01,P=0.999)、不同塑胶管倾斜度(F=0.034,P=0.966)及不同流体类型(F=0.006,P=0.994)时,测量流速值与实际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维相位对比MRI是一种较准确的血流定量测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 门静脉 血流动力学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卒中患者脑微岀血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飞 刘怀军 贺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卒中脑微岀血(IMBs)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检出IMBs的能力。方法采用3.0TMR对19例因脑卒中入院的IMBs患者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其中17例行T2*WI。①观察IMBs在不同类型脑卒中...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卒中脑微岀血(IMBs)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检出IMBs的能力。方法采用3.0TMR对19例因脑卒中入院的IMBs患者行常规MRI及SWI检查,其中17例行T2*WI。①观察IMBs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②比较SWI与T2*WI和常规MRI序列对IMBs的显示差异:信号特点、数目、区域分布、大小及形态;③与腔隙性脑梗死的关系。结果①IMBs患者中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多见(84.21%),其次为脑出血和脑梗死;②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IMBs在脑卒中患者中分布以基底节/丘脑区、皮质及皮质下区多见;③IMBs分级与腔隙性脑梗死分级呈正相关。结论SWI检测IMBs优于常规MRI序列及T2*WI;脑卒中患者多发性IMBs的存在提示微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出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岀血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孕期胎儿大脑大静脉管径的MRI测量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郜晓彬 周立霞 +3 位作者 耿左军 李彩英 武柏林 许秀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05-1408,共4页
目的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 目的测量中晚孕期正常胎儿大脑大静脉(VOG)管径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MR检查的孕中晚期正常胎儿86胎,观察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成像稳态采集(FIESTA)序列、DWI序列、快速反转恢复运动抑制(FIRM)序列下VOG及脑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获得"优势"序列,以此测量VOG管径,对所得测量值与孕周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SS-FSE序列对VOG及静脉窦的成像清晰度优于其他序列(P<0.05),以此序列测量胎儿VOG横径为(2.92±0.35)mm,VOG横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与孕周呈正相关(r=0.762,P<0.05),线性回归方程为Y=0.799+0.070 X(P<0.05)。结论 SS-FSE序列是显示胎儿VOG及静脉窦的一种可靠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正常胎儿VOG管径的测量及相关研究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大脑大静脉 静脉窦 磁共振成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瓦特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复宾 王藏海 全冠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77,共3页
目的分析正常乏特氏(Vater's)壶腹部的低张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部位CT解剖的认识,为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重要参照。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正常壶腹部48例,被分为男女两组,男性组30例,女性组18例。48例均行低张螺旋CT扫描,其... 目的分析正常乏特氏(Vater's)壶腹部的低张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部位CT解剖的认识,为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重要参照。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正常壶腹部48例,被分为男女两组,男性组30例,女性组18例。48例均行低张螺旋CT扫描,其中3例只行平扫,45例行平扫加强化扫描,对其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48例中十二指肠低张效果良好的为45例,占93.4%(45/48),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十二指肠最大内径为(2.39±0.57)cm,其中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为(2.35±0.60)cm和(2.45±0.57)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54,P=0.58>0.05)。十二指肠乳头显示良好的有46例,占95.8%(46/48),十二指肠乳头的最大横径为(0.42±0.23)cm,其中男性组与女性组分别为(0.41±0.22)cm和(0.44±0.24)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49,P=0.62>0.05)。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分为半圆型、乳头型和扁平型。结论正常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为十二指肠扩张良好,十二指肠乳头显示清楚,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分为半圆型、乳头型和扁平型,男性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这些表现对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了重要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特壶腹 十二指肠乳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平珍 焦金海 李书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59-1060,共2页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拍正侧位胸片及普通CT扫描 ,其中 15例行病变区高分辨率CT扫描。对病变局限于一个叶或段的 15例进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结果 X线平片显示支气管扩张 15例 ... 目的 研究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拍正侧位胸片及普通CT扫描 ,其中 15例行病变区高分辨率CT扫描。对病变局限于一个叶或段的 15例进行肺叶或肺段切除。结果 X线平片显示支气管扩张 15例 ,17例显示肺纹理柱状增粗 ,提示支气管黏液栓。 32例CT支气管黏液栓表现为棒状、分支状及结节状高密度影。CT值 - 18~ 32Hu ,普通CT与HRCT在显示黏液栓方面无差别。另外 14例病变肺叶合并肺气肿。结论 仅有黏液栓表现时X线平片易误诊 ,CT能准确显示黏液栓的形态、程度及普及的范围 ,是诊断支气管扩张黏液栓的最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黏液栓 X线平片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平珍 张宁 +1 位作者 范香兰 柳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例肾动脉狭窄行螺旋CT血管造影。层厚 2mm螺距 1 0 ,12 0kV ,2 0 0mA。肘静脉注脉 80~ 10 0ml造影剂 ,注射速度 2 5~ 3ml/s ,延时时间 2 5~ 3 0s。扫描结束后行MPR...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10例肾动脉狭窄行螺旋CT血管造影。层厚 2mm螺距 1 0 ,12 0kV ,2 0 0mA。肘静脉注脉 80~ 10 0ml造影剂 ,注射速度 2 5~ 3ml/s ,延时时间 2 5~ 3 0s。扫描结束后行MPR和 3D重建。本组 10例均有DSA对照。结果 :10例病例SCTA显示 11条肾动脉狭窄 ,狭窄段长 1~1 5cm ,9条起始段狭窄 ,2条中段狭窄。与DSA显示的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完全一致。结论 :SCTA能如实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完全可取代有创伤性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