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专业技能培训中教师和学员的认知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吕宝谱 刘亮 +5 位作者 肖浩 宫玉 孟庆冰 高恒波 田英平 姚冬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2-442,共11页
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队伍的关键,急诊医学科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更是培养优秀临床住院医师的重要训练营。医学技能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急诊核心技能培训涵盖的项目较多,教师和学员对... 背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师队伍的关键,急诊医学科是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前沿阵地,更是培养优秀临床住院医师的重要训练营。医学技能培训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急诊核心技能培训涵盖的项目较多,教师和学员对具体培训项目的认知存在差异,会影响技能培训的效率和质量。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专业技能培训中教师和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认知差异。方法2021年10月,选取来自河北省15家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准备参加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大赛的教师和学员共103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教师37名、学员66名。依据《临床技能操作细化流程及评分标准》,对13个急诊核心技能培训项目,按细化流程操作步骤制定电子调查问卷,进行“难易度”和“操作时遗漏情况”评分调查。结果教师和学员在“难易度”方面,对7个项目(53.85%):心电图采集术、动脉穿刺术、腹腔穿刺术、单人心肺复苏术、中心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术、三腔两囊管置入术,25个步骤(16.45%)的认知存在差异,教师的“难易度”认知评分低于学员(P<0.05)。教师和学员在“操作时遗漏情况”方面,对9个项目(69.23%):心电图采集术、腹腔穿刺术、单人心肺复苏术、中心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术、三腔两囊管置入术、腰椎穿刺术、无创通气术、胸腔穿刺术,和24个步骤(15.79%)认知存在差异,教师的“操作时遗漏情况”认知评分低于学员(P<0.05);其余3个培训项目(环甲膜穿刺术、同步电复律术、骨髓穿刺术)教师和学员在操作各步骤“难易度”“操作时遗漏情况”方面的认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师和学员对急诊核心技能培训“难易度”和“操作时遗漏情况”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一方面可促进临床技能培训课程设置的改进,提高培训效率,为培养高层次、高水平、应用型的医学人才提供方法学基础;另一方面,提示在今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类似相关研究中,在涉及教师和学员两个群体时,要考虑到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以期更客观地反映和探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专业 再培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急诊 技能培训 调查和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运行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芙蓉 要跟东 +2 位作者 张天敏 王乐 佟飞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建立健全适于基层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运行模式。方法以重症胰腺炎为例,比较普通模式和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呼吸机使用天数、血液滤过总时间、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和药... 目的建立健全适于基层医疗单位重症医学科发展的运行模式。方法以重症胰腺炎为例,比较普通模式和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住院总费用、呼吸机使用天数、血液滤过总时间、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和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普通模式相比,协作小组模式下,参与治疗的专业人员数增加,ICU住院天数、ICU治疗费用和住院总费用下降,血液滤过总时间延长,住院期间入液总量减少,药物占住院费用比例降低。结论协作小组是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运行的好模式,值得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重症监护病房 运行模式 重症医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对肺栓塞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3
作者 米凌玉 陈连鑫 +1 位作者 高恒波 王彬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5期4421-4429,共9页
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胰岛素抵抗(IR)的替代指标,与代谢综合征及肺栓塞(PE)的发病机制相关。目的探究TyG指数与重症PE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 背景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作为胰岛素抵抗(IR)的替代指标,与代谢综合征及肺栓塞(PE)的发病机制相关。目的探究TyG指数与重症PE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选取该数据库中2008—2019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PE患者,根据其入ICU首日的TyG指数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主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期间的全因死亡率,包含住院死亡率和ICU死亡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索TyG指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2±16.5)岁。整个队列的平均TyG指数为(4.95±0.41)。观察到住院死亡率为19.18%(75/391),ICU内死亡率为10.23%(40/391)。根据入院时的TyG指数,将患者分为4个四分位组(TyG指数分别为Q1:3.81~4.68;Q2:4.69~4.90;Q3:4.91~5.18;Q4:5.19~7.05),分别为98、97、98、98例。调整自变量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TyG指数升高,PE患者住院死亡风险(HR=4.14,95%CI=1.40~12.28,P=0.010)、ICU死亡风险(HR=6.45,95%CI=1.27~32.60,P=0.024)均增加。相较于Q1,TyG指数位于Q4的PE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加(HR=4.17,95%CI=1.33~13.03,P=0.014)。RCS结果显示,随着TyG指数的升高,住院死亡率和ICU死亡率呈线性增加(P非线性值分别为0.833、0.669)。结论重症PE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与TyG指数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提示TyG指数可作为预测住院及ICU死亡风险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 胰岛素抵抗 全因死亡率 Cox比例风险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岩 王亚珍 +3 位作者 郝志华 宋光耀 王丽红 焦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2440-2444,共5页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00例,均无糖尿病病史。进行实验室检查〔HbA1c、空腹血糖( FPG)、血脂等〕及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体质指数( BMI)。根据HbA1c、FPG水平,将患者分别分为5个亚组: HbA1c≤5.0%为Hb1组, HbA1c5.1%~6.0%为Hb2组, HbA1c6.1%~7.0%为Hb3组, HbA1c7.1%~8.0%为Hb4组, HbA1c>8.0%为Hb5组; FPG≤5.5 mmol/L为FP1组, FPG 5.6~6.0 mmol/L为FP2组, FPG 6.1~7.0 mmol/L为FP3组, FPG 7.1~8.0 mmol/L为FP4组, FPG>8.0 mmol/L为FP5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评分。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1)Hb2组年龄、LDL-C高于Hb1组而IMT低于 Hb1组; Hb3组年龄、 FPG、 TC 高于 Hb1组和Hb2组, BMI、 IMT、斑块积分高于 Hb2组,但LDL-C低于Hb2组; Hb4组年龄、 FPG、 IMT、斑块积分均高于Hb1组、 Hb2组、 Hb3组, TC、 LDL-C高于Hb1组和Hb2组, BMI高于Hb2组; Hb5组年龄高于Hb1组和Hb2组而低于Hb3组和Hb4组, FPG、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LDL-C高于Hb1组、 Hb2组和Hb3组, BMI、 TC高于Hb1组和Hb2组(P<0.05)。(2) FP2组年龄、 BMI、TC、 TG、 LDL-C、斑块积分高于FP1组; FP3组年龄、 BMI、 HbA1c、 TG、 LDL-C、 IMT、斑块积分高于FP1组和FP2组,而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TC高于FP1组; FP4组年龄、 IMT、斑块评分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BMI、 TG高于FP1组和FP2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低于FP2组和FP3组; FP5组年龄高于FP1组、 FP2组、 FP3组而低于FP4组, HbA1c、 TC、 IMT、斑块评分高于其他4组, BMI高于FP1组和FP2组, TG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 HDL-C低于FP1组和FP2组, LDL-C高于FP1组和FP4组但低于FP3组( P<0.05)。(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MT与HbA1c、 FPG、 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1、0.315、0.378,均P<0.05)。(4) HbA1c不同水平组及FPG不同水平组AS患病率间有差异(P<0.05);其中Hb2组AS患病率低于Hb1组,然后随着HbA1c水平的逐步升高, AS患病率也逐步升高( P<0.005); FP3组AS患病率低于FP1组,但FP4、 FP5组AS患病率高于FP1组、 FP2组和FP3组(P<0.005)。结论无糖尿病病史的体检者HbA1c、 FPG、 BMI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如 AS,并协助预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注射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肖蓉 袁志芳 +2 位作者 姚冬奇 王春英 张兰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0-87,共8页
采用HPLC法 (DiamonsilTM C18柱 (2 5 0mm× 4 . 6mm ,5 μm) ,乙腈 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 36 0nm ,流速 1mL/min ,柱温 30℃ )对银杏酮酯注射液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了银杏叶药材、注射液中间体和注射液的... 采用HPLC法 (DiamonsilTM C18柱 (2 5 0mm× 4 . 6mm ,5 μm) ,乙腈 1%磷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 36 0nm ,流速 1mL/min ,柱温 30℃ )对银杏酮酯注射液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建立了银杏叶药材、注射液中间体和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及其技术参数 ,得到 2 1个共有峰 ,并进行了相似度比较 ,结果表明三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不同生产厂家的银杏叶注射液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 ,其共有峰的峰面积比值存在一定的差异。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 ,为银杏叶药材、中间体及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注射液 HPLC指纹图谱 银杏酮酯 银杏叶 梯度洗脱 比值 药材 中间体 磷酸 乙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患肢功能及EMG、MCV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明显改善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运动疗法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Nrf2、HO-1和NQO-1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梦颖 何永昌 +2 位作者 孙国柱 徐伟 武利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023-2028,共6页
目的探讨大鼠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 目的探讨大鼠液压冲击伤后水肿脑组织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液压冲击颅脑损伤模型,术后1 h、6 h、12 h、24 h、3 d、7 d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Western blot测定Nrf2胞浆、胞核蛋白以及HO-1、NQO-1蛋白;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Nrf2 mRNA表达。结果自冲击伤后6 h,脑组织含水量开始增加,24h达高峰,持续至3 d,然后开始下降(P<0.05)。组织学观察印证了脑水肿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胞浆Nrf2蛋白于伤后12 h开始持续降低,而胞核Nrf2蛋白则于1h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3 d时降低,7 d后明显降低,但仍高于NC组(P<0.05)。HO-1和NQO-1蛋白表达与胞核Nrf2蛋白趋势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TBI组术后各时间点Nrf2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液压冲击伤后出现核因子Nrf2转位激活,可能通过上调HO-1、NQO-1蛋白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液压冲击伤 核因子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化酶-1 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芙蓉 佟飞 +2 位作者 田英平 石汉文 张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924-928,共5页
目的:观察大黄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大黄干预组和大黄干预对照组。PQ(50 mg/kg)灌胃染毒,生大黄(300 mg/kg.d-1)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 目的:观察大黄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大黄干预组和大黄干预对照组。PQ(50 mg/kg)灌胃染毒,生大黄(300 mg/kg.d-1)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泡通透指数。结果:①染毒组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少数见纤维化改变,肺泡通透性增加,而大黄干预组上述改变减轻。②血清SOD活性:染毒6 h后染毒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干预组升高,48 h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染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干预对照组升高,但升幅低于大黄干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MDA活性:染毒组、大黄干预组均升高,大黄干预组升幅小于染毒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黄对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了肺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百草枯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靶向CCL20及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佳 林雪容 +1 位作者 高恒波(指导) 张志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 目的:研究miR-21靶向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脓毒症+NC组、脓毒症+miR-21组,后三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模型,尾静脉注射NC mimic或miR-21 mimic进行干预,48 h后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Ⅰ(cTn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心肌HE染色、细胞凋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IL-1β含量、CCL20及PDCD4表达;培养心肌H9c2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与CCL20及PDCD4基因mRNA 3’UTR的靶向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大鼠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减少,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提高(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miR-21组心肌中miR-21表达明显增加,血清cTnⅠ、CK-MB含量及心肌中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含量、CCL20、PDCD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miR-21组H9c2细胞CCL20、PDCD4表达及CCL20、PDCD4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活力均明显低于NC组(P<0.05)。结论:miR-21可抑制脓毒症大鼠心肌中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可能为靶向抑制CCL2及PDCD4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心肌损伤 MIR-21 凋亡 炎症反应 CC趋化因子配体20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敏 张玉淼 +2 位作者 李嵩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肢运动功能。结果 (1)M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2,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5)。(2)FMA评定:治疗前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8.65±3.21)分,对照组为(8.7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24.67±6.32)分,对照组为(19.61±5.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3)神经功能愈合标准(MCRR标准)评定: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35%〔(3+4)/20〕,治疗组为73%〔(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4,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徒手肌力法 Fugl-Meyer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QRS波群形态对溶栓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荣英 田英平 +4 位作者 张晓雷 李旭蕊 柳建芳 张春燕 石汉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4,共1页
本文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表现进行缺血分级,采用溶栓进行早期再灌注治疗,观察心电图变化、左心室功能和住院并发症,探讨心肌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QRS波群形态 溶栓后 心功能 预后 ST段抬高型 心电图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9a靶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调控炎症反应在脂多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佳 林雪容 +1 位作者 高恒波 张志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06-2910,2915,共6页
目的研究miR-29a靶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调控炎症反应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LPS刺激建立脓... 目的研究miR-29a靶向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调控炎症反应在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LPS刺激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诱导细胞损伤,转染miR-NC、miR-29a、pcDNA3.1质粒、pcDNA3.1-STAT3质粒或用STAT3抑制剂AG490处理,比较细胞活力A490、STAT3、p-STAT3、bcl-2表达量,TNF-α、IL-1β含量的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29a靶向STAT3。结果LPS组的miR-29a表达水平、A490水平、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LPS+miR-29a组的miR-29a表达水平、A490水平、Bcl-2的表达水平均高于LPS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低于LPS组;pcDNA3.1-STAT3+miR-29a组的A490水平及Bcl-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pcDNA3.1+miR-29a组,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TNF-α、IL-1β的含量均高于pcDNA3.1+miR-29a组;miR-29a组STAT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低于miR-NC组。结论STAT3通路激活与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有关,miR-29a通过靶向STAT3减轻LPS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脂多糖 miR-29a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佟飞 高梦颖 +6 位作者 王霞 陈慧 刘芳 刘志宽 张曼莉 赵昆 王玉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ICU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47例,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A组)23例和添加鱼油TPN组(B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急诊ICU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47例,随机分为常规全胃肠外营养(TPN)组(A组)23例和添加鱼油TPN组(B组)2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B组每人每天加用ω-3鱼油脂肪乳100 mL,共5 d,分别于应用TPN前和应用TPN第6天检测血清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浓度和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B组TPN治疗第6天,患者血清前白蛋白、IgA、IgM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CD4+CD25+Treg细胞显著降低(P<0.05);A组在治疗后除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外(P<0.05),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ω-3鱼油脂肪乳可以改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3鱼油脂肪乳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腹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精神病2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建玲 陈慧 +1 位作者 霍书花 王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误诊 精神病 药物疗法 抑郁症状 高代谢症候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 DTI及~1H-MRS评价急性百草枯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武柏林 刘怀军 +2 位作者 宋波 霍书花 黄渤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百草枯(PQ)中毒后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收集急性PQ中毒患者26例(病例组)及与其年龄、性别、职业相匹配的对照者26名(对照组),行MRT1WI、T2WI、DTI和1H-MRS检查...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研究急性百草枯(PQ)中毒后的神经影像学改变。方法收集急性PQ中毒患者26例(病例组)及与其年龄、性别、职业相匹配的对照者26名(对照组),行MRT1WI、T2WI、DTI和1H-MRS检查。DTI数据分析选择额叶、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黑质致密带、黑质网状带、红核、海马等兴趣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各兴趣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平均弥散系数(DCavg),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组间差异与血毒物浓度的关系。1H-MRS选择基底节、海马、中脑、额叶4个兴趣区,分析主要代谢产物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醇(MI)和脂质(Lip)与肌酸及磷酸肌酸(Cr)的比值变化。结果病例组黑质网状带DCavg值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下降绝对值与血毒物浓度间无明显相关性(r=0.30,P=0.16)。FA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基底节区的MI/Cr比值及海马区Lip/Cr比值较对照组增加(P=0.02、0.03)。结论急性PQ中毒患者中枢神经系统1H-MRS和DTI参数的改变,可能反映PQ中毒后大脑的某些区域处于轻度的水肿状态,微观代谢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曼莉 张曼娜 +4 位作者 陈慧 赵昆 刘芳 刘志宽 佟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17-822,共6页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颈动脉结扎诱导的内膜增生和局部血管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结扎法制备内膜增生模型;30只18~2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和DHEA治疗组[给予DHEA100mg/(k... 目的:观察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颈动脉结扎诱导的内膜增生和局部血管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颈动脉结扎法制备内膜增生模型;30只18~2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和DHEA治疗组[给予DHEA100mg/(kg·d)],每组各10只;对照组小鼠颈动脉不完全结扎,后两组小鼠颈动脉完全结扎。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内膜增生形态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rüppel样因子5(KLF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信使RN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扎组颈动脉内膜面积减小,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增高;与结扎组相比,DHEA治疗组颈动脉内膜面积减小,I/M比值降低;以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结扎组PCNA、KLF5、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而与结扎组相比,DHEA治疗组上述基因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HEA能抑制颈动脉内膜增生和局部血管炎症,该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通过抑制KLF5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内膜增生 炎症 Krüppel样因子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在室性期前收缩后电交替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向真 王小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57-757,共1页
关键词 尼亚加拉瀑布样T波 室性期前收缩后电交替 Q—Tc间期 临床分析 心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兔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18
作者 孙国柱 扈琳 +1 位作者 王荣英 张庆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65-868,I0003-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1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P干预组,每组56只,枕大池穿刺注入Kaolin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其中MP干预组术后予以大剂量MP干预(第1~3天每天30mg/kg耳缘静脉缓慢注射,第4~7天改为每天10mg/kg),对照组术后不给药。术后1d、3d、7d、2周、3周、6周、9周行神经功能评分(Tarlov评分),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处死8只动物取材,应用光镜、电镜以及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对所取上颈髓标本分别行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及神经细胞凋亡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干预组动物3d后Tarlov评分明显较高(P<0.05),上颈髓水肿程度较轻,高峰延迟,3d后脊髓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同时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空洞形成率MP干预组为37.5%,对照组为87.5%,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对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助于减少脊髓空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脊髓空洞前状态 凋亡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脊髓病研究进展
19
作者 洪坤 刘畅 +2 位作者 孟兆华 尹化 何俊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481-484,共4页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致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降低,显著改善HI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但仍有70%患者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这些并发症常出现在疾病晚期或重度免疫功能损害时,... 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广泛应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致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降低,显著改善HIV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但仍有70%患者出现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症状。这些并发症常出现在疾病晚期或重度免疫功能损害时,亦可出现于疾病早期。HIV相关脊髓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较常见的并发症,典型病理改变为空泡样变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非特异性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少部分患者甚至无临床症状,当出现明显运动和感觉症状时,常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故临床易忽视。本文拟就HIV相关脊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脊髓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和骨膜蛋白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术芳 孙晶 王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4-359,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骨膜蛋白(Periostin)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 目的探讨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VS-2)、骨膜蛋白(Periostin)对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其中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Ⅱ级46例、Ⅲ级43例、Ⅳ级31例,并根据患者的预后结局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外周血VS-2、Periostin和血清N末端脑肽钠前体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分析外周血VS-2及Periostin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上指标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评价各项指标对患者疾病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1)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血清Periostin、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外周血VS-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偏低,且随着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Periostin、血清NT-PRO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外周血VS-2水平逐渐降低(P<0.05)。(2)观察组中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LVEDD、LVEDV及LV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较对照组偏低。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LVEDD、LVEDV及LVMI越低,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外周血血清VS-2与LVEF呈正相关,与血清NT-PROBNP、LVEDD、LVEDV及LVMI均呈负相关;Periostin与LVEF呈负相关,与血清NT-PROBNP、LVEDD、LVEDV及LVMI呈正相关(P<0.05)。(4)在为期1年的随访中,32例患者预后不良,比例为26.67%(32/120)。预后不良组患者平均年龄与血清NT-PROBNP、LVEDD、LVEDV及LVMI及Periostin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偏高,LVEF及外周血VS-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且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例、合并高血压比例及合并糖尿病比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LVEDD、LVEF及外周血VS-2、Periostin和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6)血清外周血VS-2、Periostin水平对预测预后的AUC分别为0.922、0.844(P<0.05)。结论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血清外周血VS-2水平降低、Periostin水平升高,两项血清因子均是影响老年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预测此类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管形成抑制素-2 骨膜蛋白 老年患者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