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期间1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汪雁博 谷新顺 +3 位作者 郝国贞 姜云发 范卫泽 傅向华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病例,观察ACS患者1型CRS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MACE...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并发1型心肾综合征(CRS)的高危因素,分析其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病例,观察ACS患者1型CRS的发生率和住院期间MACE发生情况,分析ACS并发1型CRS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点,判断ACS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结果累计入选ACS患者109例,平均年龄(59.3±9.0)岁,男84例,并发1型CRS(CRS组)11例,发生率10.1%。未并发CRS者98例为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CRS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较高(72.7%vs 23.5%,P=0.002),且入院时GRACE和CRUSADE评分均较高(均P<0.01)。CRS组入院前发生猝死的比例较高(36.4%vs 2.0%,P<0.01),与对照组相比,CRS组入院时血细胞比容较低(P=0.049)。CRS组住院期间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和肌钙蛋白I(cTnI)峰值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低于对照组。CRS组多支血管病变比例较高,两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比例、平均支架置入数和平均支架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CRS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vs 16.3%,P=0.020),CRS组心力衰竭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2%vs 0%,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肌酐(SCr)水平和cTnI峰值是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1型C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ACS合并1型CRS患者预后不佳,cTnI峰值较高和入院时SCr水平升高是ACS患者并发1型CRS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肾综合征 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外伤后迟发性大量血性心包积液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汪雁博 谷新顺 +1 位作者 范卫泽 傅向华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9期1061-1062,共2页
患者,男,15岁,主因胸部外伤45天,查体发现心包积液10天于2014年9月11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45天与人争执被刀刺伤胸壁,形成双侧血气胸,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在当地医院缝合伤口并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出院。10天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复查... 患者,男,15岁,主因胸部外伤45天,查体发现心包积液10天于2014年9月11日就诊。患者于就诊前45天与人争执被刀刺伤胸壁,形成双侧血气胸,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在当地医院缝合伤口并行胸腔闭式引流后好转出院。10天前患者于当地医院复查胸部CT时发现大量心包积液,无心悸气短,无发热,经当地医院药物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就诊于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胸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下救治策略调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
3
作者 邓凯彬 韩亮 +6 位作者 牛绍乾 王海燕 汪雁博 傅阳 王庆 战洋 傅向华 《临床荟萃》 CAS 2021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探讨救治策略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目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探讨救治策略改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救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形势期间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34例纳入研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常态化期间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再灌注治疗情况[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Onset-to-FMC)、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导丝通过(FMC to wire,FMC-to-W)时间、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总缺血时间(从症状发作到导丝通过病变的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时间至开始溶栓(FMC to needle of thrombolysis,FMC-to-N)时间、溶栓再通比例、24 h内接受再灌注治疗比例、支架植入率、住院天数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出血事件、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Onset-to-FMC时间和总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例增高,而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患者比例降低(P<0.05),支架置入比例、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入院时血清BNP高于对照组(P=0.042)。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STEMI患者Onset-to-FMC时间和总缺血时间明显延长,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例增高,接受PPCI的患者比例减少,但出血风险及MACE没有增加。救治策略改变保证了STEMI患者的有效再灌注,没有对STEMI患者救治有效性和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冠状病毒感染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药 心肌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