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分析
1
作者 贾沁洁 刘德敏 +3 位作者 王倩 耿雪 刘阔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4-291,共8页
目的探索俯身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阐明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入选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神... 目的探索俯身呼吸困难的危险因素,阐明俯身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心衰)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横断面研究。入选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内科和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共528例,其中男性338例(64.0%)。按照有无俯身呼吸困难将患者分为俯身呼吸困难组(79例)和非俯身呼吸困难组(449例);依据有无心衰将患者分为心衰组(103例)和非心衰组(425例)。对入选患者进行俯身呼吸困难的评估,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俯身呼吸困难与心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比较,俯身呼吸困难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弯曲氧饱和度指数(BOSI)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高脂血症和心衰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OSI、LVEF和心衰(OR=2.841,95%CI:1.376~5.867,P=0.005)是俯身呼吸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倾向评分匹配,俯身呼吸困难组(53例)NT-proBNP和合并心衰比例高于非俯身呼吸困难组(53例)(均为P=0.001);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衰仍与俯身呼吸困难独立相关(OR=13.262,95%CI:3.054~57.594,P=0.001)。与非心衰组比较,心衰组的年龄较大,BOSI和NT-proBNP较高,LVEF较低,合并高血压、CAHD、贫血、高脂血症和俯身呼吸困难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LVEF、NT-proBNP和俯身呼吸困难(OR=2.346,95%CI:1.031~5.336,P=0.042)是心衰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各危险因素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进行比较发现,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价值不高(AUROC=0.672,95%CI:0.631~0.712,P<0.001)。结论俯身呼吸困难与心衰存在相关性,俯身呼吸困难对心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成为诊断心衰的新的临床症状的潜在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身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2
作者 侯谦 马雅楠 +1 位作者 孙伟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1-345,共5页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亚型之一,性别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男女患病率接近,性别差异仍通过激素水平、心脏结构、功能、炎症及代谢等机制影响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H...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心力衰竭的重要亚型之一,性别在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及预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男女患病率接近,性别差异仍通过激素水平、心脏结构、功能、炎症及代谢等机制影响疾病进展。因此,深入研究HFpEF的性别特征,有助于优化个体化诊疗,提高患者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水平 性别差异 HFpEF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晋婷 谢瑞芹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1,共3页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广泛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仍是问题。左心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阐明,消融前左心耳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也已被探讨。本文对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 导管消融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最广泛使用的介入治疗方案,但术后复发仍是问题。左心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得到了阐明,消融前左心耳指标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也已被探讨。本文对左心耳形态结构和功能参数与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 导管消融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的争议与探索
4
作者 杨婧 尤玲 +4 位作者 张艳 张光明 耿雪 邢航航 谢瑞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8-832,共5页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已成为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多项研究证实,LAAO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国内外专家对LAAO逐渐认可,该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O)已成为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的一种替代治疗策略。多项研究证实,LAAO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随着国内外专家对LAAO逐渐认可,该技术在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LAAO对左心房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最佳的LAAO策略以及LAAO术后最佳的抗栓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房功能 封堵策略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利钠肽受体A表达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彤 呼海娟 +1 位作者 刘德敏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4-452,共9页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对醛固酮(Ald)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利钠肽受体A(NPR-A)表达的影响,探寻肾脏发生BNP抵抗的机制。方法将正常状态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10-7 M BNP组、10-6 M BNP组和10-5 M BNP组;将Ald诱导的RTEC... 目的研究B型利钠肽(BNP)对醛固酮(Ald)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中利钠肽受体A(NPR-A)表达的影响,探寻肾脏发生BNP抵抗的机制。方法将正常状态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10-7 M BNP组、10-6 M BNP组和10-5 M BNP组;将Ald诱导的RTEC按BNP刺激浓度依次分为Ald+10-7 M BNP组、Ald+10-6 M BNP组和Ald+10-5 M BNP组。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TEC上NPR-A的转录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质膜蛋白分离技术检测NPR-A的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环磷酸鸟苷(cGMP)含量。结果在正常RTEC中,随着BNP刺激浓度的升高,NPR-A的mRNA含量、蛋白表达量及cGMP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高浓度BNP会抑制NPR-A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降低cGMP含量。在Ald诱导的RTEC中,随着BNP刺激浓度的升高,NPR-A的mRNA含量、蛋白表达量及cGMP含量均在轻微增加后急剧减少,高浓度BNP会明显抑制NPR-A的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减少cGMP生成。当受到相同浓度BNP刺激时,Ald诱导的RTEC上NPR-A的转录水平及cGMP生成量均低于相应的正常RTEC。结论在正常/Ald诱导的RTEC中,胞膜和胞质上NPR-A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与总蛋白水平相一致,即呈先升后降的动态变化特点,高浓度BNP会下调NPR-A水平,减少cGMP生成。心力衰竭时发生的BNP抵抗现象与肾脏NPR-A的变化密切相关,RTEC纤维化可能是BNP抵抗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B型利钠肽 肾脏 利钠肽受体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唐婷 路旭阳 +2 位作者 焦凯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9-584,共6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通过信号传导传递其携带的生物分子,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进程。线粒体作为细胞动力源,当其出现功能障碍时会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以及其调控的线粒体功能变化在心血管疾病模型中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内皮细胞 外泌体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靶基因调控的信号通路在急性心肌梗死演进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侯谦 马雅楠 刘德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6-491,共6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信号通路在AM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小RNA(miRNAs)对AMI中信号通路的调控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iRNAs介导的信号... 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重症,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信号通路在AM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微小RNA(miRNAs)对AMI中信号通路的调控也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miRNAs介导的信号通路在AMI中的作用,以期为miRNAs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靶基因 急性心肌梗死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生物标志物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光明 丹海俊 +3 位作者 赵志英 杨婧 谷国强 崔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探讨其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CS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探讨其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CS患者9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易损斑块组(51例)和稳定斑块组(39例),另选45例未见粥样硬化斑块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3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3,PTX-3)、妊娠相关性蛋白-A(pregnancy related protein-A,PAPP-A)、脂蛋白相关的磷脂酶A2(lipoprotein rel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所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血清PTX-3、PAPP-A、Lp-PLA2及ox-LD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PAPP-A、Lp-PLA2及ox-LDL均是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均P<0.05),OR=1.2~2.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X-3、PAPP-A、Lp-PLA2及ox-LDL评价斑块稳定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870、0.678及0.794;临界值分别为4.38μg/L、11.28 U/L、181.64μg/L及490.86μg/L;灵敏度分别为62.7%、76.5%、51.0%及92.2%;特异性分别为92.3%、95.0%、84.6%及56.4%。结论:血清hs-CRP、PTX-3、PAPP-A、Lp-PLA2及ox-LDL水平升高关联于ACS颈动脉斑块不稳定,可作为评价ACS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易损斑块 斑块稳定性 血清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倩 刘亚宁 +5 位作者 赵彦蕾 谢瑞芹 尤玲 吴敬兰 靳丽丽 姚丽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1207,共7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80例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0.6±8.1)岁,平均随访(9.3±2.9)个月。根据3个月之内(早期)和之外(晚期)复发房颤情况,分为两个对比组:早期复发组和早期未复发组;晚期复发组和晚期未复发组。所有患者术后24 h内均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测量P波时限,计算出最长P波时限(Pmax),最短P波时限(Pmin),以及两值之差即P波离散度(Pd),分析P波时限及离散度与术后早期与晚期复发房颤的关系。结果:17例患者早期复发房颤,与早期未复发组患者比较,Pd明显增长[(74.35±17.78) ms vs (60.73±18.37) ms,P=0.008];12例早期复发患者(70.6%)出现延迟恢复,未发现早期复发为晚期复发预测因子。14例患者晚期复发房颤,与晚期未复发组患者相比,Pd明显增长[(75.71±16.49)ms vs (61.06±18.59) ms,P=0.008]。通过观察不同临界值,发现Pd≥60 ms对预测术后晚期复发房颤有一定价值,敏感度85%、特异度50%、阳性预测值26.7%、阴性预测值94.3%。结论:Pd与持续性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有关,其中Pd≥60 ms对预测持续性房颤术后晚期复发有一定的价值,其中阴性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最长P波时限 最短P波时限 P波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园园 耿雪 +3 位作者 呼海娟 柳磊 李召彬 张朝霞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1990年1月到2018年4月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颈动脉血管重建为颈动... 目的:评价颈动脉血管重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进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从1990年1月到2018年4月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检索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Corchrane图书馆及二次资源。颈动脉血管重建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Meta分析CABG+CEA/CAS同期手术与分阶段手术或单纯行CABG患者的早期(术后30 d)脑卒中、死亡和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总计117 6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比CABG+CEA/CAS分阶段手术,CABG+CEA/CAS同期手术后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加(OR=1.52,95%CI:1.30~1.79, I^2=28%,P<0.00001),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73~1.76, I^2=0%,P=0.59),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OR=0.12,95%CI:0.06~0.26,I^2=32%,P<0.00001)。对比单纯行CABG,CABG+CEA/CAS同期手术在脑卒中发生率(OR=1.51,95%CI:0.77~2.96,I^2=0%,P=0.23)和心肌梗死发生率(OR=0.73,95%CI:0.40~1.33, I^2=9%,P=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率显著增加(OR=3.23,95%CI:1.44~7.24, I^2=0%,P=0.005)。结论:颈动脉血管重建与CABG同期进行可行、有效,但需要严格筛查手术病例,以避免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读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2期81-83,共3页
降胆固醇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防治的主要措施,甚至其重要性要高于另外一个常见而重要的ASCVD危险因素——高血压。HOPE-3试验表明,在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中。采... 降胆固醇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防治的主要措施,甚至其重要性要高于另外一个常见而重要的ASCVD危险因素——高血压。HOPE-3试验表明,在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中危人群中。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比更加严格的血压控制更为重要。除脑卒中终点之外,单纯降低胆固醇的获益与联合降脂及强化降压治疗获益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何长健 张艳 +7 位作者 马建帅 刘倩 杨婧 侯倩 王连霞 张媛媛 尤玲 谢瑞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1-89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拟行导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治疗的4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拟行导管消融或左心耳封堵治疗的494例NVAF患者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AATM组(n=62)和无LAATM组(n=43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LR是否为NVAF患者LAATM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评估NLR对NVAF患者LAATM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LAATM组相比,LAATM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心力衰竭患者比例、CHA2SD2-VASc评分、左心房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白细胞计数、NLR(1.99±0.67 vs.2.31±0.71)均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OR=1.631,95%CI:1.049~2.534,P=0.030)、左心房内径(OR=1.159,95%CI:1.091~1.231,P<0.001)、心力衰竭病史(OR=1.979,95%CI:1.013~3.866,P=0.046)是NVAF患者LAATM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NVAF患者LAATM的AUC为0.629(95%CI:0.559~0.699,P=0.001);NLR=2.22时,患者可能存在LAATM(敏感度为53.2%,特异度为69.0%)。结论:NLR可能是NVAF患者LAAT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左心耳血栓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致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夏月平 王倩 崔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5期496-499,共4页
托伐普坦是选择性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心力衰竭时异常增多的AVP对肾脏的抗利尿作用,迅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水潴留及低钠情况。应用托伐普坦发生高钠血症的可能性小,但预后差。本文重点介绍托伐普坦在治疗心力衰竭时... 托伐普坦是选择性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心力衰竭时异常增多的AVP对肾脏的抗利尿作用,迅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水潴留及低钠情况。应用托伐普坦发生高钠血症的可能性小,但预后差。本文重点介绍托伐普坦在治疗心力衰竭时高钠血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预后、预防和治疗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伐普坦 心力衰竭 高钠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