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 被引量:5
1
作者 郭非 赵庆荣 +2 位作者 张玉淼 任力 杨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脑外伤常规药物治疗、呼吸和泌尿系的基础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压疮。患者随意自我锻炼。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评分、认知功能评分和ADL的评定。结果康复组的FMA、ADL、LOTCA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认知功能障碍与运动功能障碍同时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改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康复训练与神经可塑性 被引量:39
2
作者 孙咏虹 吴冰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7期635-637,共3页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 神经可塑性是指神经系统对外界环境刺激可做出适应性改变的特性。神经可塑性的理论研究最早开始于脑卒中后的功能恢复。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恢复主要出现在数周或数月内,通常归因于脑神经的可塑性。已证实将丰富环境和一般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丰富康复训练可以使大脑达到最佳的功能恢复。如何掌握丰富康复训练的时机和持续时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可塑性 丰富环境 康复训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冰洁 李玉敏 李红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心脏手术 术后护理 康复 冠状动脉搭桥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空间忽略症的康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红玲 孔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99-800,共2页
1 定义 视空间忽略症,主要以视觉形式表现,对身体一侧的事物,通常是左侧视野中的事物不注意[1,2].如请他读一张报纸上的通栏标题时,他只读右半侧而忽略了左侧半.
关键词 视空间忽略症 康复 临床表现 病因 发病机制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红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 (病后 7天之内开始康复 ,47例 )和早期组 (病后 7~ 2 9天开始康复 ,46例 ) ,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 ,按早...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时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康复介入时间不同分为超早期组 (病后 7天之内开始康复 ,47例 )和早期组 (病后 7~ 2 9天开始康复 ,46例 ) ,全部患者在病情稳定 ,生命体征平稳后 ,按早期康复程序进行床边训练 ,每天 1次 ,每次 30min ,其余时间由患者家属帮助练习。结果 :治疗前两组资料可比 ,经平均 35天治疗后 ,两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ADL及继发性损伤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部分脑卒中病例如在 1个月内开始康复 ,其疗效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干预时间 偏瘫 中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实验动物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红玲 赵巧艳 +1 位作者 王红莲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行为学检测 实验动物 脑卒中 感觉运动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感觉运动区 设计应用 脑损伤后 方法介绍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红玲 刘亚玲 +2 位作者 任力 郭非 刘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的筛查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43%,多发生在左侧半球的皮层或皮下区域。结论:言语障碍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言语障碍的发病情况和有关因素。方法:对连续住院的100名脑卒中患者,进行失语症的筛查和有关功能评定。结果:脑卒中后言语障碍发生率达43%,多发生在左侧半球的皮层或皮下区域。结论:言语障碍与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变性质、病变部位、有无伴发病及日常生活活动无关,与意识、认知功能、病变所在侧别、颜面失用、言语失用、吞咽功能和上下肢运动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言语功能障碍 发生 影响因素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中的特征表现及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红玲 徐凌娇 +3 位作者 岳崴 刘春辉 潘拴针 王淑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上肢 H反射 痉挛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吴冰洁 郭记宏 +2 位作者 岳崴 曹慧芳 刘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751-2753,2760,共4页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8—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收治的首次发病的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9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综合康复组、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单纯康复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上午行肢体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组在药物和康复治疗基础上于每日下午行高频rTMS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0 d后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90例患者均完成治疗。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1/30)。3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P=0.044)。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60,P=0.020);单纯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117);综合康复组总有效率与单纯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3,P=0.389)。治疗前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 d后3组患者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 d后综合康复组与单纯康复组下肢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20 d后的上下肢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康复组30例患者在高频rTMS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且患者均能耐受并完成治疗。结论高频rTMS结合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尤其是上肢运动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大鼠出血性脑损伤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红玲 王马魁 +2 位作者 任力 陈维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2-785,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ICH)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55只。其中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40)、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40)、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5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另外35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假手术和正常组,每组5只,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BDNF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脑出血后第12hBDNF曾一度升高,第72h基本恢复正常。实验组随运动训练时间延长表达有上调趋势,第28d达高峰,较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RT-PCR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BDNFmRNA表达(第21—28d)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DNF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BDNF基因及其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总神经损伤的综合治疗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调制中频电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康复锻炼。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用... 目的观察腓总神经损伤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80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超短波、调制中频电疗法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及针灸、康复锻炼。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用Fugl-Meyer评定法(FMA)评定下肢功能,采用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MCRR)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优良率为80.00%,对照组为50.00%(P<0.01)。结论综合方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超短波 调制中频电疗法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Fugl—Meyer评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冰洁 顾平 +2 位作者 崔冬生 耿媛 王铭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3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与正常老化小鼠SAMR1,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和标准环境组(SE)2组,分别在EE和SE条件下培养8周。采用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学... 目的:探讨丰富环境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3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8与正常老化小鼠SAMR1,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和标准环境组(SE)2组,分别在EE和SE条件下培养8周。采用跳台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学习记忆能力。结果:跳台实验SAMP8和SAMR1小鼠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EE组均优于SE组,记忆成绩改善显著(P<0.05)。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SAMP8和SAMR1小鼠EE组找到平台的平均潜伏期均较SE组缩短,但EE对SAMP8小鼠的影响显著(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SAMP8和SAMR1 EE组小鼠轨迹大部分位于原平台象限,而SE组轨迹呈随机分布于各象限之中。结论:丰富环境刺激能有效地改善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学习记忆能力,尤其记忆能力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环境 学习 记忆 阿尔茨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对治疗脑卒中及脑外伤后上肢肌痉挛的效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非 张玉淼 +2 位作者 杨静 岳崴 任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0-631,共2页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TXA)对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外伤和脑卒中后存在上肢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BTXA注射组和对照组。BTXA组注射BTXA,两组患者均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比较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FMA)、改良Ashworth肌痉挛量表(MAS)评定情况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后2周,BTXA组MAS评定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BTXA组与对照组MAS评定等级、FMA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注射BTXA可降低脑卒中及脑外伤后肌张力,缓解肌痉挛,同时积极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脑卒中 脑外伤 肌肉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敏 李嵩 +2 位作者 刘春辉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治疗桡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2例桡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予常规药物和针灸,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肌电生物反馈及运动疗法,治疗前后进行桡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患肢功能及EMG、MCV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明显改善桡神经损伤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运动疗法 肌电图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红玲 葛艳萍 +2 位作者 刘春辉 岳崴 曹慧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60只。先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n=32)、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n=32)、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n=32)。各组又分为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4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4只用于RT-PCR检测。实验组大鼠于术后第72小时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再将另外64只随机分为脑出血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第48小时,第72小时,第7天,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每组4只分别用于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GAP-4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于脑出血后第12小时开始上调,持续到第7天,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于运动后第14天出现上调,第28天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RT-PCR结果:脑出血后第12小时GAP-43 mRNA表达一度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之后维持较高水平,直到第14—28天。实验组表达于第14—28天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P>0.05)。结论:GAP-43参与了脑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发生,运动训练可促进GAP-43基因及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洲练 脑出血 大鼠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广晓 韩娟 +3 位作者 赵巧艳 岳崴 姜建勇 牛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81-2484,共4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成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67例踝关节BM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数据、药物和手术治疗史、预后及...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成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67例踝关节BM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数据、药物和手术治疗史、预后及门诊随访资料。门诊随访内容: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应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包括T1和T2加权像,并记录距骨骨髓水肿面积。结果患者均接受了非手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了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因子治疗,保护性负重;18例患者接受了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带或不带支具的部分负重;20例患者先后接受上述两种治疗。经过治疗后,61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保守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4个月。患者随访不同时间点VAS、AOFAS评分和距骨骨髓水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62/67)。患者初诊MRI表现:T2加权像为弥漫性、不规则增强信号,T1加权像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63例患者MRI水肿消退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一致。踝关节BMES受累骨骼2~6块。结论踝关节BMES MRI成像特点为T1加权像变量区域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不规则的弥漫性高信号。患者MRI显示距骨均有骨髓水肿表现,受累踝关节骨骼至少为2块。此外,多数患者MRI改变与临床症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踝关节 疼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出血性脑损伤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红玲 王金星 +2 位作者 赵然 雷景爱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1-604,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40只)、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40只)、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3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出血后运动,40只)、对照组(出血后不运动,40只)、假手术组(无出血不运动,40只)。各组又分为术后7d,14d,21d,28d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5只用于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实验组于术后24h开始跑笼训练,其余大鼠在标准笼内自由活动。结果:①免疫组化结果: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为细胞胞浆着棕黄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血肿周围和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实验组随运动训练时间延长似乎有表达上调趋势,28d时表达虽有下降迹象,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对照组表达水平较实验组更明显,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ting和RT-PCR结果与免疫组化一致。结论:caspase-3参与了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发生,但运动训练对caspase-3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脑出血 大鼠 CASPASE-3 WESTERN印迹法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敏 张玉淼 +2 位作者 李嵩 李红玲 石汉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6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同时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并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采用徒手肌力法(MMT)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定患肢运动功能。结果 (1)MMT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胫前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2,P<0.05);腓骨长短肌MM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P<0.05)。(2)FMA评定:治疗前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8.65±3.21)分,对照组为(8.7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下肢评分为(24.67±6.32)分,对照组为(19.61±5.3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0,P<0.05)。(3)神经功能愈合标准(MCRR标准)评定:治疗后对照组优良率为35%〔(3+4)/20〕,治疗组为73%〔(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4,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徒手肌力法 Fugl-Meyer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冰洁 刘艳萍 +2 位作者 卢宝金 顾平 王铭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0-43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3月龄SAMP8和抗快速老化(SAMR1)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跑笼运动组、技巧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评测。结果:Mor...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3月龄SAMP8和抗快速老化(SAMR1)小鼠各30只随机分为跑笼运动组、技巧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2个月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跳台实验进行学习记忆能力评测。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5月龄SAMP8与SAMR1比较,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跑笼运动组和技巧运动组较对照组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5)。跳台实验结果显示,5月龄SAMP8与SAMR1比较,第1天反应时间延长(P<0.01),错误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跑笼运动组和技巧运动组较对照组反应时间缩短(P<0.05),错误次数减少(P<0.05)。跑笼运动组较技巧运动组错误次数减少显著(P<0.05)。第2天5月龄SAMP8与SAMR1比较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错误次数显著增多(P<0.01)。跑笼运动组和技巧运动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技巧运动组较对照组错误次数减少(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改善SAMP8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在改善SAMP8小鼠条件反射学习记忆能力上,跑笼运动改善学习能力优于技巧运动,技巧运动改善记忆能力优于跑笼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老化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运动 跑笼 技巧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周围组织细胞凋亡与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红玲 赵鹏飞 +1 位作者 袁正华 李春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224,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灶周围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脑尾状核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6h、12h、24h、48h、72h、7d、14d,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 目的:探讨脑出血灶周围组织中bcl-2,bax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胶原酶诱导大脑尾状核脑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第6h、12h、24h、48h、72h、7d、14d,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5只)处死大鼠,运用TUNEL法、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峰期分别为脑出血术后第6h、48h。bcl-2蛋白表达与凋亡阳性细胞数呈负相关(r=-0.7628,P<0.05),bax蛋白表达与凋亡阳性细胞呈正相关(r=0.8438,P<0.01)。结论: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中存在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对凋亡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bnx蛋白 大鼠 胶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