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2 位作者 何振山 陈会校 薛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辛...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瞬间外向钾通道电流(Ito)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辛伐他汀治疗组(他汀组,手术前给予辛伐他汀5mg·kg-1·d-1);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to,同时检测各组血脂水平。结果:各组动物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Ito电流密度峰值(+60mV)显示:对照组为(17.41±3.13)pA/pF(n=15),I-R组为(9.49±1.91)pA/pF(n=11),低于对照组(P<0.01)。他汀组为(15.24±2.41)pA/pF(n=11),显著高于I-R组(P<0.01),但仍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另外,I-R组Ito失活曲线左移,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他汀组这些异常也明显恢复。结论:本研究显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梗死区心肌细胞Ito明显下降,形成电重构,可引起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延长,为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形成机制之一。辛伐他汀预处理可减轻Ito的异常变化,逆转电重构,而不依赖于降血脂效应,可能为他汀类药物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再灌注 膜片钳术 钾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薛玲 傅向华 +4 位作者 吴伟利 谷新顺 苗青 姜云发 魏庆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重组人B-型利钠肽(rh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心室重塑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12小时内发病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rhBNP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3例,分别于治疗后1周、4周和24周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于治疗后1周、24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了解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①治疗后1周时,rhBNP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后4周、24周时,rhBNP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的左心室质量指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1周时心室相角程、半高宽、峰相位标准差在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周时rhBNP组上述3项指标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介入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hBNP可进一步阻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提高心室收缩同步性,改善左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B-型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室重塑 收缩同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兔缺血再灌注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超 傅向华 +3 位作者 赵玉英 陈会校 薛玲 李俊峡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57-460,共4页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 目的: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研究山莨菪碱对兔在体缺血再灌注后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电流(INa)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细胞学离子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结扎冠脉左前降支30min后再开放120min);山莨菪碱治疗组(Ani+I/R组,手术前1min给予动物耳缘静脉注射山莨菪碱5mg/kg);假手术对照组(只开胸不结扎血管)。观察缺血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室速和室颤)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采用酶解的方法分离缺血部位心室肌外膜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Na。结果:(1)心律失常发生率:与I/R组比较,Ani+I/R组兔室速、室颤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明显下降,其心律失常的评分明显低于I/R组(2.6±0.7vs3.6±0.8,P<0.05)。对照组、I/R组和Ani+I/R组INa电流密度峰值(-30mV)分别为-42.78±5.48(n=16)、-22.46±5.32(n=12)和-38.89±5.24pA/pF(n=13),I/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ni+I/R组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山莨菪碱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肌缺血再灌注后,INa明显下降,山莨菪碱预处理可使下降的INa上调,逆转电重构,可能为山莨菪碱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细胞学离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再灌注 膜片钳术 钠通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高危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贾新未 傅向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共3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普及,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冠心病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处理策略,介绍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情况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血管成形术 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关系的对比研究
5
作者 彭风芹 傅向华 +7 位作者 马宁 吴伟力 刘君 谷新顺 李世强 李亮 苗青 姜云发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3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AMI)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后 12 h以内入院的首次前壁 AMI患者行 PCI、尿激酶静脉溶栓、AMI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 ...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AMI)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后 12 h以内入院的首次前壁 AMI患者行 PCI、尿激酶静脉溶栓、AMI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 2周行超声心动图 ( UCG)筛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入选有室壁瘤者并于 2周、12周、2 4周行 UCG检查。结果 共入选患者 76例 ,其中PCI组 2 8例 ( A组 ) ,溶栓组 2 6例 ( B组 ) ,对照组 2 2例 ( C组 )。结果显示 :( 1)治疗后 2周 ,A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 LVEDVI)、左心室质量指数 ( L VMI)、局部室壁运动指数 ( 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高于 C组 [( 4 8.3 3± 4.5 6) % vs( 3 5 .3 3± 4.2 8) % ,P<0 .0 5 ] ;B组 L VESVI、LVEDVI、LVMI、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C组 ( P<0 .0 5 )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B组 ( P<0 .0 5 )。( 2 )治疗后 12周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A、B组 LVESVI、L VEDVI、L VMI、RWMI均低于 C组 ( P均<0 .0 5 ) ,L VEF均高于 C组 ( P均 <0 .0 5 )。 ( 3 )治疗后 2 4周 A组 L VESVI仍低于 B组 3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心室重构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