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金廷
李庆星
+5 位作者
王大维
朱振龙
杨艳红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2%(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0%(9/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PINC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备选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由于其表达在间质,为与肿瘤间质有关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INCH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谷建琦
董青
+3 位作者
关晶
程璞
张英怀
贾志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3,共5页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FHI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hMLH1、hMSH2的表达情况。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S...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FHI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hMLH1、hMSH2的表达情况。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SPSS软件完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HIT、hMLH1和hMSH2的阳性表达率(46.4%,47.8%,55.1%)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77.5%,77.5%,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HIT、hMLH1和hMSH2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
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
4
1
作者
张金廷
李庆星
王大维
朱振龙
杨艳红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峰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
医院
口腔科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
医院
病理科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
医院
中心实验室
河北医科大学
第一
医院
神经内科
瑞典林雪平
大学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157-1159,共3页
基金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资助(编号:052761632)
文摘
目的:观察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粘膜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石蜡存档标本中PINCH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INCH蛋白在正常口腔粘膜中少量表达,而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加,尤其是在肿瘤的浸润边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46.2%(12/26),淋巴结无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29.0%(9/3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PINCH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一个预测肿瘤转移的新备选分子生物学指标。同时由于其表达在间质,为与肿瘤间质有关的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治疗靶点。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INCH
免疫组织化学
转移
Keywords
Oral SCC PINCH protein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astasis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
1
2
作者
谷建琦
董青
关晶
程璞
张英怀
贾志宇
机构
河北
省人民
医院
口腔科
河北
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
口腔
系
石家庄铁道学院
医院
口腔科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9-693,共5页
文摘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FHIT)和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FHIT和hMLH1、hMSH2的表达情况。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用SPSS软件完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HIT、hMLH1和hMSH2的阳性表达率(46.4%,47.8%,55.1%)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77.5%,77.5%,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HIT、hMLH1和hMSH2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
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Mismatch repair(MMR) gene hMLH1
hM-SH2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9.85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INCH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金廷
李庆星
王大维
朱振龙
杨艳红
崔东升
王铭维
孙晓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脆性组氨酸三聚体基因及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谷建琦
董青
关晶
程璞
张英怀
贾志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