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障碍神经影像学特征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
1
作者 袁泽琪 张正楠 +5 位作者 王惠晓 杨海庆 冯平勇 周立霞 杨冀萍 高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失眠障碍(ID)患者脑功能改变,以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37例ID患者(ID组)及20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组间及ID组内rTMS治疗前后睡眠状况及心理状态量表评分;基于颅脑rs-fMRI观察组间低频振幅(ALFF)、局部一致性(ReHo)存在差异脑区,并对其与预设脑区进行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连接(FC)分析。结果治疗前ID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爱普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贝克忧郁量表(BDI)评分及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ID组右侧正中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Mid_R)ALFF值及ReHo均低于对照组(FWE校正P均<0.05),Cingulum_Mid_R与左侧前扣带回和扣带旁回(Cingulum_Ant_L)、左侧海马(Hippocampus_L)与右侧额中回(Frontal_Mid_R)间FC降低(FWE校正P均<0.05)。rTMS治疗后ID患者PSQI、ISI及E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低(P均<0.05),但上述神经影像学指标均无显著改变(FWE校正P均>0.05)。结论ID导致Cingulum_Mid_R ALFF值和ReHo同步减低,额叶-扣带回、额叶和边缘系统之间FC减弱。rTMS可改善ID患者睡眠及精神状态,但其对神经影像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昼夜节律性 磁共振成像 低频振幅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经颅磁刺激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影像组学和语义特征对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鉴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子超 张娅 +5 位作者 柳青 史朝霞 王静 卫宏洋 彭兴珍 宗会迁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109,123,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传统MRI序列及增强检查,提取多模态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并联合语义特征,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分类器构建不同的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来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传统MRI序列及增强检查,提取多模态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并联合语义特征,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分类器构建不同的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来鉴别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和单发性脑转移瘤(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SBM)。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101名患者的多参数MR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由两位资深医师标定肿瘤感兴趣区,然后对每个序列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后进行组合,共提取428组影像组学特征。为消除人为标定差异,进行组内相关系数一致性检验,并运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选取最具相关性的特征,然后进一步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除冗余特征。本研究采用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及K近邻四种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结合放射科医生评估的七项语义特征,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分析去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语义特征。然后结合组学特征建立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最终,评价各模型的诊断能力,以确定最优分类器。结果HGG及SBM患者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中L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最高,训练集与测试集分别为0.90和0.90。语义特征建立的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性能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82和0.87。语义特征联合影像组学评分后采用逻辑回归建立的模型性能最好,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91和0.92。结论本研究使用影像组学机器学习分类器并联合其他图像语义特征绘制列线图对HGG及SBM进行鉴别,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临床决策和实践提供了较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性脑转移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语义特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MRI影像特征和肝胆发育的参数测量
3
作者 谷磊磊 高铎 +2 位作者 韩学芳 耿左军 周立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9-144,178,共7页
目的观察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的MRI表现,分析CCC胎儿肺肝比值、肝脏、脾脏、胆囊以及门静脉测量参数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随访分析31例出生后经手术证实的CCC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胎儿期... 目的观察胎儿期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al cyst,CCC)的MRI表现,分析CCC胎儿肺肝比值、肝脏、脾脏、胆囊以及门静脉测量参数与正常胎儿的差异。材料与方法随访分析31例出生后经手术证实的CCC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胎儿期的MRI表现,观察CCC病灶的形态、走行方向、是否与胆管或胆囊相连、病灶下缘与肝脏下缘的关系,并测量计算胆总管囊肿的体积。以90例健康胎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胎儿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肝实质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短径、长径与短径比值、最大截面面积)以及门静脉直径的差异。并分析CCC胎儿胆总管囊肿体积与MRI测量指标的相关性。结果31例CCC患儿中,男9例,女22例,男女比率约为1∶2.4;其中26例胆总管囊肿病灶为椭圆形,5例为类圆形;31例病灶上端均可见尖角征;29例胆总管囊肿病灶的下缘未及肝脏下缘,2例病灶下缘超过了肝脏下缘;26例病灶的走行方向为右上-左下。CCC组与对照组胎儿的肺肝比值、肝脏(左右径、上下径、最大截面面积、表观弥散系数)、脾脏(长径、厚度)、胆囊(长径、短径、最大截面面积)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CC组与对照组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以及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统计分析CCC组胆总管囊肿体积与胎儿脾脏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以及门静脉直径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CCC多见于女性,胎儿期的MRI表现为:病灶多呈椭圆形,一般不超过肝脏下缘,病灶的走行方向多为右上-左下,病变上端可见尖角征。患儿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增大。但病灶体积与胎儿脾脏的最大截面面积、门静脉直径、胆囊长径与短径的比值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胆囊 门静脉 产前诊断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1 位作者 王文燕 杨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284,共5页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判断CTE评估与小儿UC活动度分期及内镜评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小儿UC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肠壁分层强化多见、肠腔狭窄、肠腔黏膜多呈卵石征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肛瘘出现比例高,与小儿UC的内镜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TE的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肠腔狭窄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参数指标对判别小儿UC活动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内镜评分与小儿UC的CTE表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SWI对急性脑梗死血流灌注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赵松 何业举 +4 位作者 耿左军 朱青峰 袁涛 杨磊 刘丹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在不同侧支循环状态下,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突出皮质静脉(PCV)征和脑灌注成像上低灌注区达峰时间(T_(max))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021年8月-2023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58例单侧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现症状后2.0~4.5 h完成相关影像学检查,平均(3.0±0.7)h。入院时所有患者行脑CTP成像、一站式动态CTA(dCTA)及磁共振SWI检查。首先依据达峰时间(T_(max))彩图,设定T_(max)≥6 s为低灌注区,然后分别基于SWI的PCV分布范围及T_(max)低灌注区域进行阿尔伯特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基于SWI对扩张静脉进行评级;在脑血流量(CBF)参数图内对应的SWI评级层面,获取患侧及相应健侧CBF值,计算患侧相对CBF(rCBF)值;通过dCTA观察侧支循环,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和良好组。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组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低灌区ASPECTS评分进行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SWI图像上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PCV与T_(max)之间ASPECTS评分呈正相关(r=0.598,P=0.000),且不良组中两者间的相关系数显著高于良好组(0.843 vs.0.442,P=0.007);良好组中PCV征的ASPECTS评分高于T_(max)图低灌注区(7.67±1.97 vs.4.79±1.22),且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WI扩张静脉等级与rCBF值呈负相关(r=-0.469,P=0.000)。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PCV分布范围与T_(max)参数图低灌注范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脑低灌注状态的影像标记物,但是在侧支循环良好情况下,PCV的评估结果会偏低,因此SWI不能取代CTPI;SWI上扩张静脉等级可以反映脑组织血流量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动态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障碍患者脑类淋巴功能磁共振成像指标与睡眠状态的相关性研究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其的影响
6
作者 张正楠 程诗涵 +4 位作者 王惠晓 周金丽 朱一飞 耿左军 杨海庆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 目的探究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脑类淋巴功能与其睡眠状态之间关系,并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能否改善ID患者的睡眠状态及脑类淋巴功能。材料与方法ID患者分为真r TMS治疗组(n=28)和假r TMS治疗组(n=9),并招募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组(n=20)。所有受试者接受了神经心理量表及睡眠量表评估、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及MRI采集,使用沿血管周围间隙的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评估脑类淋巴功能。连续变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三组间的比较,使用Tukey或Dunn多重比较检验进行事后分析。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对DTI-ALPS指标测量的一致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评估DTI-ALPS与临床资料、睡眠评估量表和多导睡眠图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真/假r TMS组治疗前后睡眠状态与DTI-ALPS指数的变化。结果在接受r TMS治疗前,所有ID患者的DTI-ALPS指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F=13.08,P<0.001)。ID患者的N2睡眠时长(β=0.01,95%CI:0.01~0.01,P=0.034;β=0.01,95%CI:0.01~0.01,P=0.034)和觉醒指数(β=-0.01,95%CI:-0.02~-0.01,P<0.001;β=-0.01,95%CI:-0.01~-0.01,P=0.002)在最小调整模型Ⅰ和严格调整模型Ⅱ中,都与DTI-ALPS指数独立相关。经过r TMS后,较假刺激组相比,真刺激组的睡眠评分量表、总睡眠时间、N2睡眠时长、唤醒指数以及DTI-ALPS指数反映出r TMS治疗改善了ID患者的睡眠状态以及脑类淋巴功能。结论N2睡眠时长和唤醒指数与脑类淋巴功能独立相关,r TMS治疗能够改善ID患者的脑类淋巴功能以及睡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障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类淋巴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倪广晓 韩娟 +3 位作者 赵巧艳 岳崴 姜建勇 牛彦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81-2484,共4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成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67例踝关节BM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数据、药物和手术治疗史、预后及...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髓水肿综合征(BM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成像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67例踝关节BME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数据、药物和手术治疗史、预后及门诊随访资料。门诊随访内容: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应用3.0 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扫描,包括T1和T2加权像,并记录距骨骨髓水肿面积。结果患者均接受了非手术治疗,29例患者接受了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因子治疗,保护性负重;18例患者接受了中药熏蒸、关节松动术、带或不带支具的部分负重;20例患者先后接受上述两种治疗。经过治疗后,61例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保守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4个月。患者随访不同时间点VAS、AOFAS评分和距骨骨髓水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62/67)。患者初诊MRI表现:T2加权像为弥漫性、不规则增强信号,T1加权像为边界不清的低信号区。63例患者MRI水肿消退与临床症状的改善一致。踝关节BMES受累骨骼2~6块。结论踝关节BMES MRI成像特点为T1加权像变量区域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不规则的弥漫性高信号。患者MRI显示距骨均有骨髓水肿表现,受累踝关节骨骼至少为2块。此外,多数患者MRI改变与临床症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水肿 踝关节 疼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结核病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怀军 张琳 +3 位作者 武柏林 王黎 王立新 李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对颅内结核感染病例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 ,从而评价两者在诊断颅内结核感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该病临床分型与分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 12 7例颅内结核患者的CT与MRI表现 ,其中脑膜型结核 5 7例( 4 4.9% ) ,脑实质型 2 8例... 目的 对颅内结核感染病例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研究 ,从而评价两者在诊断颅内结核感染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该病临床分型与分期的应用。方法 分析 12 7例颅内结核患者的CT与MRI表现 ,其中脑膜型结核 5 7例( 4 4.9% ) ,脑实质型 2 8例 ( 2 2 .0 % ) ,混合型 19例 ( 15 .0 % ) ,单纯脑室型 12例 ( 9.4% )。结果 所有患者中 ,116例 ( 91.3% )CT与MRI检查均表现为阳性 ,7例 ( 5 .5 % )CT检查阴性而MRI检查阳性 ,17例 ( 13.4% )CT发现单发病灶 ,MRI却显示出多个病灶。结论 MRI在对颅内结核感染的诊断较CT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结核 磁共振 计算机体层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1718例脑出血影像学表现的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怀军 张岩 +2 位作者 杨冀萍 李英 杨桦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总结17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讨论血肿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脑裂和脑池系统的等几个问题。方法整理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640例,年龄22~87岁。... 目的总结17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讨论血肿是通过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脑裂和脑池系统的等几个问题。方法整理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和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性1078例,女性640例,年龄22~87岁。结果幕上脑出血1210例;小脑及脑干出血508例;血肿周围有环状结构者占35%,且环状结构与血肿的吸收速度和预后有关,并见到了一些脑出血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征象。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血液可沿血管周围间隙进入脑室和其他部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的环状结构是生物学的一种自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脑出血 脑室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颈动脉急性血栓的MRI分子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志红 刘怀军 +4 位作者 吴文新 徐英进 宋利宏 田泽君 王藏海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7,共4页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靶向结合MRI对比剂(EP-2104R)对兔颈动脉急性血栓的显示能力,并与非对比增强和Gd-DTPA增强MR进行对比。方法用颈动脉外部损伤和阻塞的方法制作5只兔颈动脉内血栓模型,在血栓诱导后急性期(6.0 h)进行对比剂EP-2104R注入...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靶向结合MRI对比剂(EP-2104R)对兔颈动脉急性血栓的显示能力,并与非对比增强和Gd-DTPA增强MR进行对比。方法用颈动脉外部损伤和阻塞的方法制作5只兔颈动脉内血栓模型,在血栓诱导后急性期(6.0 h)进行对比剂EP-2104R注入前及注入后MR扫描,并与组织病理学对比。结果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能准确显示血栓,优于非对比增强MRI和Gd-DTPA增强MRI(P<0.001)。Gd-DTPA增强后不能提高发现血栓的能力。结论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在显示活体内急性血栓方面优于非对比增强和Gd-DTPA增强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栓形成 磁共振成像 分子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多糖积累病Ⅰ型颅脑及骨骼影像学表现1例
11
作者 王佳宁 周立霞 +3 位作者 郑历明 杨海庆 全冠民 耿左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57-2257,共1页
关键词 黏多糖积累病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联合减影技术在高级别胶质瘤影像组学分级预测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静 宗会迁 +4 位作者 张娅 柳青 魏昊业 杨存 解立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5,共7页
目的 在常规影像组学分析中引入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和减影技术,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分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Ⅲ级25例、Ⅳ级35例)的影像数据,基于对比增强T1加权成... 目的 在常规影像组学分析中引入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和减影技术,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分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Ⅲ级25例、Ⅳ级35例)的影像数据,基于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 CE-T1WI)图像以及减影图像提取形状、纹理特征等影像组学特征,使用t检验、带有交叉验证的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进行特征筛选,结合MRS的3种代谢物峰值比,使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高级别胶质瘤分级鉴别模型并评估模型性能。结果 基于CE-T1WI图像构建的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8;基于减影图像构建的模型的测试集AUC为0.81;基于MRS的代谢物峰值比构建的模型的测试集AUC为0.80;基于CE-T1WI图像及MRS的3种代谢物峰值比构建的模型的测试集AUC为0.95。结论 基于CE-T1WI图像、减影图像及MRS序列的影像组学,在鉴别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方面均具有较好的表现,在单序列模型中,减影模型表现最好,在联合序列模型中,CE-T1WI联合MRS模型表现最好。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可为鉴别Ⅲ级和Ⅳ级胶质瘤提供有效临床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胶质瘤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66答案:肝脏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伴术后复发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宜泽 张璐瑶 +3 位作者 霍明月 李景 尚晓情 陈英敏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76-1278,共3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3年前于我院行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10个月内间断行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后患者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近3天加重。查体:上腹部压痛,余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3年前于我院行肝右叶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切除术,术后10个月内间断行放疗及复查,未见异常。后患者间断上腹部胀满不适,近3天加重。查体:上腹部压痛,余专科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D-Bil 4.8μmol/L、GGT 116.9 U/L、ALP 129.6 U/L升高,AFP、CEA、CA199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炎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孙利强 李琳 +5 位作者 胡婧 刘丽莹 崔凯歌 杨冀萍 贾娟 于佳琪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0-168,共9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认知障碍。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可引起脑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认知障碍。近些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包括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 based morphometry,VBM)、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等,为OSA患者脑微观结构改变及功能连接异常提供了良好的神经生物影像学标志。特别是DTI-ALPS和DKI等近年来新出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为OSA研究提供了更加新颖的角度和更为开阔的视野。DTI-ALPS可以无创性评估大脑类淋巴系统功能,揭示OSA患者大脑淋巴代谢障碍机制,为OSA患者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甚至为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新的观点。DKI能够在常规影像出现变化之前更为敏感地显示大脑微观结构异常,为OSA患者的更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OSA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揭示了其神经影像学改变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旨在为OSA患者更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提供部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磁共振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分析 扩散峰度成像 类淋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MRI表现
15
作者 伊泽茜 许敬博 +3 位作者 曹一民 李晓童 卜静英 周立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9-311,共3页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cute intermittent porphyria,AIP)为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羟甲基胆素合酶(recombinant hydroxymethylbilane synthase,HMBS)基因突变导致卟胆原脱氨酶(porphobilinogen deaminase,PBGD)活性缺乏所致。PBGD失活致前体物质如胆色素原(porphobilinogen,PBG)和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体内蓄积,其毒性可影响多个系统^([1]);累及神经系统时,可出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病 急性间歇性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联合产前超声诊断胎儿VACTERL联合征合并尿道下裂1例
16
作者 范随 许敬博 +3 位作者 曹一民 伊泽茜 高铎 周立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0,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2岁,孕36+4周,既往体健,当地产检超声发现胎儿异常。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图1A)提示:胎儿外生殖器异常;可疑室间隔缺损。产前MRI(图1B~G)提示:肛门闭锁、尿道下裂畸形、室间隔缺损、双手掌骨及指骨发育异常。
关键词 肛门闭锁 VACTERL联合征 尿道下裂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SWI序列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7
作者 贺丹 陈德强 +2 位作者 杨丽 汪国石 刘怀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3-1745,共3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42例颅内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cMRI(SE-T1WI、FSE-T2WI)、传统T2*WI和CT进行对照。结...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M)诊断的敏感性。方法采用3.0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42例颅内C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cMRI(SE-T1WI、FSE-T2WI)、传统T2*WI和CT进行对照。结果42例CM患者,SWI共检出病灶156个,T2*WI121个,cMRI94个,CT73个。对相同层面同时显示的52个CM病灶的面积进行测量,SWI平均2.1cm2,T2*WI平均1.9cm2,cMRI平均1.6cm2,CT平均1.5cm2。CM在SWI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多发"黑点"征,或"爆米花"样高信号周围包绕"铁环"征。结论SWI对颅内CM诊断敏感性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血管瘤 海绵状 磁敏感加权成像 梯度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MRA评价后交通动脉开放与后循环形态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晖 刘怀军 +3 位作者 李靖武 陈一 张辉 梁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56-1459,共4页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探讨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与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名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观察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粗细及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基底动脉直线长度及内径,并进行统计...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探讨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与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名受试者行MRA及常规MRI。观察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粗细及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测量基底动脉直线长度及内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脑后动脉P1段粗细与其同侧后交通动脉粗细相关(Kendall等级相关,右侧:相关系数rk=0.44,P<0.01;左侧:相关系数rk=0.50,P<0.01)。双侧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者基底动脉长度比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者长(P<0.05)。双侧后交通动脉均未开放者基底动脉管腔平均直径比单侧或双侧后交通动脉开放者宽(P<0.01)。结论大脑后动脉P1段粗细及基底动脉长度、直径与后交通动脉是否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交通动脉 大脑后动脉 基底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颅内出血的MRI诊断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立霞 寇晨光 +3 位作者 卜静英 高铎 李彩英 耿左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MRI在胎儿颅内出血(FICH)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诊断的41例FICH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出血部位、信号特征及颅内伴随异常。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临床资料,分析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室内出血(PVH/IVH)分级与... 目的探讨产前MRI在胎儿颅内出血(FICH)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RI诊断的41例FICH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观察出血部位、信号特征及颅内伴随异常。随访妊娠结局及出生后临床资料,分析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室内出血(PVH/IVH)分级与出生结局的相关性及胎儿期危险因素。结果 MRI检查示41例胎儿颅内出血,其中多灶性脑出血23例,单灶脑出血18例。出血部位:PVH/IVH 33例,大脑半球近皮层区脑实质出血3例,小脑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36例为亚急性期出血,5例为慢性期出血或形成脑软化灶。FICH伴随改变包括脑室扩大、血管畸形、胼胝体发育不全、小脑下蚓部发育不全等。随访结果示25例引产(其中3例行引产后尸检),16例新生儿出生后进行随访,其中1例PVH/IVH II级新生儿出生后左耳听力低下,1例PVH/IVH II级新生儿出生后1年内发现运动障碍,1例PVH/IVH IV级新生儿出生后存在单侧肢体运动障碍,13例新生儿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PVH/IVH分级与出生结局呈正相关(r=0.689,P<0.05)。结论产前MRI能评估胎儿期脑出血的类型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胎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协议选取能谱联合自适应迭代计算法重建技术降低腹部增强及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的可行性 被引量:11
20
作者 殷小平 左紫薇 +3 位作者 徐英进 王佳宁 刘怀军 郭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协议选取能谱(ASIS)扫描模式联合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ASiR)技术降低腹部增强及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接受腹部增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ASIS扫描模式,应用30%ASiR和50%ASiR重... 目的探讨利用自动协议选取能谱(ASIS)扫描模式联合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ASiR)技术降低腹部增强及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将64例接受腹部增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ASIS扫描模式,应用30%ASiR和50%ASiR重建算法;对照组32例,采用120kVp管电压,FBP重建。比较两组扫描方法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比较70keV+30%ASiR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及胰腺噪声、竖脊肌噪声(SMN)、肝脏CNR、胰腺CNR;对55keV+50%ASiR图像与对照组动脉期腹主动脉及各主要分支血管CNR及门静脉期门静脉CNR以及血管图像主观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CTDIvol、DLP较对照组下降23.68%、23.57%和25.59%、18.45%,对比剂注射总量试验组较对照组减少16.86%。70keV+30%ASiR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肝脏、胰腺和竖脊肌的噪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试验组55keV+50%ASiR动脉期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的CN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期门静脉的CNR和血管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SIS扫描模式联合ASiR技术,70keV+30%ASiR及55keV+50%ASiR图像显示腹部脏器及腹部血管图像质量均优于传统120kVp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自适应迭代算法重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