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敏 李石玲 +2 位作者 郭智萍 张英华 王凤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48-1950,共3页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患者腰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与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建 郭智萍 +6 位作者 王林峰 张旭静 李石玲 袁军辉 马晓晖 张伟 朱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腰椎3.0T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椎间盘退变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60例腰痛患者行腰椎3.0T...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腰椎3.0T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椎间盘退变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60例腰痛患者行腰椎3.0TMRT2加权成像(T2 weiighted image,T2WI)和DWI扫描。男3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11.9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形态学分级,在矢状面ADC图上对正中层面椎间盘进行ADC值测量。对腰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差异进一步进行LDS法两两检验。结果: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I级45个(15%),Ⅱ级61个(20.3%),Ⅲ级74个(24.7%),Ⅳ级113个(37.7%).V级7个(2.3%)。I、Ⅱ、Ⅲ、Ⅳ、V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74-+0.15、1.62-+0.24、1.23-+0.37、0.81-+0.32(10mm2/s)。腰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56.9,P=0.000),不同分级间差异进一步行LDS法两两检验,I级的ADC值与Ⅱ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V级分别与I级、Ⅱ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V级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间盘ADC值与其Pfirrmann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624,P=0.000)。结论:腰痛患者腰椎3.0TMRDWI腰椎间盘的ADC值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腰椎间盘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评价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瑾 赵建 +3 位作者 张文云 李石玲 郭智萍 马晓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1-933,共3页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骨关节炎患者,共71个有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组)。另选择年龄匹配的10名无膝关节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15个膝关... 目的采用高频超声和X线平片检查,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半月板突出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0例临床诊断骨关节炎患者,共71个有症状膝关节(骨关节炎组)。另选择年龄匹配的10名无膝关节症状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共15个膝关节。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均接受高频超声及X线平片检查,超声观察内侧半月板突出的程度;同时对所有膝关节平片进行KL评分,并将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同KL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骨关节炎组71个膝关节中,高频超声检出52个膝关节存在内侧半月板突出,其中轻度突出17个,中度突出24个,重度突出11个。骨关节炎组所有X线检查均有异常,其中12个膝关节KL评分为1;26个为2;21个为3,12个为4。对照组中,高频超声检出3个膝关节有内侧半月板突出,均为轻度突出;其中2个KL评分为1,其余X线表现正常。内侧半月板突出的发生率骨关节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23,P<0.001)。内侧半月板突出程度同KL评分存在线性相关(χ2=27.01,P<0.001)。结论内侧半月板突出是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超声表现中的一个重要征象,并与骨关节炎的平片分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膝脱位 超声检查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MRI与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郭智萍 赵建 +3 位作者 李石玲 王金凯 孙英彩 赵振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各种主要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随访临床确诊早期RA病人78例,对确诊前研究对象的平片及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临床... 目的探讨腕关节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各种主要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经随访临床确诊早期RA病人78例,对确诊前研究对象的平片及MRI表现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临床方面指标包括有晨僵、对称性关节肿胀、关节肿胀个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MRI对腕骨间关节的滑膜,骨骼,软骨,肌腱等进行观察。对照分析早期RA各种主要MRI征象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敏感性最高的MRI指标血管翳强化与晨僵或RF阳性同时存在时,特异性及准确性均较高。结论MRI血管翳强化与晨僵或类风湿因子阳性同时存在时,对于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表现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国勇 李石玲 +3 位作者 赵建 郭智萍 张伟 卢军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82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X线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对42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44个髋关节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测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44个髋关节和50例对照组在CE角、Sharp角、颈干角和头臼...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确诊为股骨髋臼撞击症的髋关节的X线表现,找出其影像特点。方法对42例股骨髋臼撞击症的44个髋关节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测量,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44个髋关节和50例对照组在CE角、Sharp角、颈干角和头臼指数的对比中无明显差异,股骨髋臼撞击症分两型,杵型16个,臼型28个。股骨髋臼撞击症的X线征象包括:股骨头颈交界处畸形、髋臼上缘增生、髋臼缘变尖和碎裂、深髋臼等。杵型和臼型的比较中发现CE角和颈干角有明显差异。结论股骨头颈交界处的畸形和髋臼的异常形态是股骨髋臼撞击症诊断的主要征象,CE角和颈干角测量数值异常、其他退行变的异常影像表现是诊断股骨髋臼撞击症的参考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髋臼撞击症 创伤性关节病 髋关节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韩奕 申勇 +1 位作者 赵建 王林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观察MRI检查中短T1反转回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对于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退变性病变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有腰痛症状但无神经根放射痛症状... 目的:观察MRI检查中短T1反转回复(short T1 inversion-recovery,STIR)成像技术对于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退变性病变的显示能力,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在我院就诊的有腰痛症状但无神经根放射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腰椎MRI扫描,共纳入130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41例,年龄17~81岁,平均48.3±16.0岁。病史均超过1年。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面TSE-T1WI、TSE-T2WI、STIR序列,横断面TSE-T2WI序列。对STIR图像及TSE-T2WI图像上腰椎退变性病变进行观察,观察内容包括:L1~S1椎间盘退变情况、椎间盘突出/膨出的节段及程度、腰椎小关节骨质增生情况、棘间韧带水肿情况和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情况。分别对STIR序列与TSE-T2WI序列发现腰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膨出、椎小关节病变、腰部软组织病变的能力进行比较。结果:130例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中,STIR序列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的检出数分别为482个、118节和25例,TSE-T2WI序列检出311个、42节和8例,两序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TIR与TSE-T2WI序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膨出和椎小关节骨质增生的检出数均为182个和71个,无差异。两序列均发现5例腰椎滑脱,19例腰椎管狭窄。结论:MRI STIR序列对非神经根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退变、棘间韧带水肿及腰背部皮下软组织水肿显示能力优于MRI T2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磁共振成像 STIR序列 非神经根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与早期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郭智萍 赵建 李石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MRI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造瘘后盗血综合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朱瑾 赵建 +4 位作者 张文云 张丽红 谷会军 房勤茂 殷春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造瘘后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竭血管造瘘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瘘口及距瘘口5cm内桡动脉、尺动脉和头静脉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回顾患者前臂中部头静脉血流量。结...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造瘘后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竭血管造瘘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瘘口及距瘘口5cm内桡动脉、尺动脉和头静脉血流充盈情况及血流方向,回顾患者前臂中部头静脉血流量。结果 87例患者中,79例(79/87,90.80%)超声示桡动脉远端至瘘口处出现反向血流,其中5例(5/79,6.33%)临床诊断为盗血综合征;5例盗血综合征患者中,3例超声发现桡动脉管腔狭窄。术后1个月时79例反向血流患者前臂中部头静脉平均血流量为(481.24±84.21)ml/min,5例盗血综合征患者血流量分别为900、423、416、461和405ml/min。结论动脉狭窄及头静脉的高血流量可能为慢性肾衰竭血管造瘘患者出现盗血综合征的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血综合征 肾衰竭 慢性 动静脉吻合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唇病变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建 郭智萍 李石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5-139,共5页
髋臼唇同膝关节半月板一样,也是纤维软骨,它附着于髋臼边缘,具有加深髋臼更好的包容股骨头的生理作用。髋臼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潜在隐患之一,故日益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往对于髋臼唇病变... 髋臼唇同膝关节半月板一样,也是纤维软骨,它附着于髋臼边缘,具有加深髋臼更好的包容股骨头的生理作用。髋臼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潜在隐患之一,故日益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以往对于髋臼唇病变的检查大多使用关节造影或关节镜等方法,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均为有创检查,加上髋臼唇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髋关节腔狭窄,关节镜操作较困难,因此在应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随着MR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有关髋臼唇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无创的MRI扫描和MR关节造影为临床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理病理信息,使髋臼唇损伤和病变可以早期被发现并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唇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T2*mapping成像诊断腰椎间盘退变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郭智萍 张旭静 +4 位作者 朱瑾 袁军辉 李石玲 马晓晖 赵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49-1852,共4页
目的评价T2*mapping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下腰痛患者(症状组)及12名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行腰椎间盘MR扫描,在L1-S1共120个椎间盘放置ROI,测量相应的T2*值,并按Pfirrmann标准对常规T2WI显示的椎间盘... 目的评价T2*mapping成像技术在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下腰痛患者(症状组)及12名无症状志愿者(对照组)行腰椎间盘MR扫描,在L1-S1共120个椎间盘放置ROI,测量相应的T2*值,并按Pfirrmann标准对常规T2WI显示的椎间盘进行分级,分析并比较症状组和对照组腰椎间盘内T2*值的差异,对T2*值与椎间盘分级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症状组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t=5.04,P<0.05)。症状组腰椎间盘平均T2*值为(76.90±33.10)ms,低于对照组[(116.00±71.60)ms,P<0.05]。症状组和对照组T2*值均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84、-0.76,P均<0.05)。结论 T2*mapping成像技术能为影像学量化诊断腰椎间盘退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T2 mapping在膝骨性关节炎周围肌肉改变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军飞 王一婧 +5 位作者 张雪松 任聪聪 侯子硕 赵建 崔建岭 于荭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121,133,共6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T2值改变,及其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招募38例KOA患者与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及周围肌肉T2 mapping序... 目的基于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分析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T2值改变,及其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招募38例KOA患者与1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及周围肌肉T2 mapping序列扫描,比较两组间肌肉T2值的差异,同时分析各个肌肉T2值与KOA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基于KOA患者膝关节MRI图像,采用膝关节全器官磁共振评分(Whole-Orga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ore,WORMS)评估KOA严重程度,WORMS得分越高,反映结构损伤的严重程度越高。分析各个肌肉T2值与膝关节WORMS相关性;同时关节软骨、骨髓下水肿评分与各肌肉T2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T2值均高于健康志愿者。KOA患者的缝匠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T2值与WORMS总评分(r=0.678、0.674、0.466,P均<0.05)、关节软骨评分(r=0.590、0.672、0.424,P均<0.05)均呈正相关;缝匠肌、股内侧肌T2值与关节面下骨髓水肿呈正相关(r=0.527、0.538,P均<0.05);半膜肌T2值与关节软骨评分呈正相关(r=0.347,P<0.05)。结论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可以敏感、定量评估KOA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改变,随着KOA严重程度的增加,部分肌肉T2值升高。骨骼肌T2值可作为反映KOA患者骨骼肌内部结构、成分改变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T2 mapping 肌肉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对坐骨股骨间隙及股方肌间隙影响MRI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邵书盈 赵占洲 +4 位作者 卫玮 张欲翔 陈小帅 张平 赵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6-1319,共4页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不同体位下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的变化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82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按20~39岁、40~59岁和≥60岁分... 目的:研究健康人群不同体位下坐骨-股骨间隙(IFS)和股方肌间隙(QFS)宽度的变化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82例(男性45例,女性37例)。按20~39岁、40~59岁和≥60岁分为3组,分别在中立位、外旋30°和外旋60°体位下行髋关节MRI扫描,比较不同体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IFS、QFS宽度的差异。结果:健康人群不同体位下女性组IFS和QFS宽度均小于男性组(P<0.05);并且随外旋角度的增加,IFS和QFS宽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体位下各年龄组之间IFS、QFS宽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IFS宽度有逐渐减小的趋势。两组间比较除40~59岁组与≥60岁组间IFS、QFS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位下20~39岁组的IFS、QFS宽度均大于其他两组。结论:健康人群各体位下男性IFS和QFS宽度均大于女性。不同体位下各年龄组间IFS和QFS宽度有一定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IFS宽度有减小的趋势。随着股骨角度增加,IFS和QFS宽度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 股骨 髋关节 磁共振成像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脂肪MRI定量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邵书盈 赵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人和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通过特征性高表达的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使线粒...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人和儿童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肥胖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通过特征性高表达的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使线粒体内发生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近些年研究发现BAT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存在密切关系,可能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目前MRI定量BAT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在介绍BAT的基础上,对定量分析BAT的MRI检测技术及BAT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脂肪组织 白色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mDIXON-Quant技术对健康受试者股骨近端骨髓脂肪定量研究
14
作者 王明 张平 +4 位作者 白琳 王亚丽 侯子硕 任聪聪 赵建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3-68,共6页
目的采用MRI魔镜成像(mDIXON-Quant)技术测得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值,观测健康受试者股骨近端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响。材... 目的采用MRI魔镜成像(mDIXON-Quant)技术测得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PDFF)值,观测健康受试者股骨近端骨髓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骨髓脂肪含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前瞻性招募年龄20~80岁的健康受试者,进行股骨近端常规MRI及mDIXON-Quant序列检查,符合纳入标准且图像质量满意的共227例,年龄(53.59±14.20)岁,所有受试者分为中青年组(20~60岁)和老年组(61~80岁)。分别测量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及转子间的PDFF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间骨髓PDFF值的差异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不同分区骨髓PDFF值的比较,采用Spearman检验观察年龄、性别、BMI与骨髓PDFF值的相关性,最后将股骨近端各分区PDFF值与年龄、性别及BMI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组受试者骨髓PDFF值低于老年组受试者,各分区PDFF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男性各分区骨髓PDFF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各分区间骨髓PDFF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转子的骨髓PDFF值最高,股骨颈PDFF值最低。结论股骨近端骨髓脂肪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股骨近端骨髓脂肪含量可能高于女性,股骨近端不同分区骨髓脂肪含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受试者 股骨近端 骨髓 脂肪定量 mDIXON-Quant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部肌群及其止点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相关性及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明 张平 +4 位作者 刘莹 李军飞 白琳 王亚丽 赵建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0-755,共6页
目的:采用魔镜(MRI mDIXON-Quant)成像技术,探讨臀肌肌群及髂腰肌脂肪分布情况与其相应止点股骨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分区PDFF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年龄20~80岁受试者,进行左侧股骨近端常规MRI及mDIXON... 目的:采用魔镜(MRI mDIXON-Quant)成像技术,探讨臀肌肌群及髂腰肌脂肪分布情况与其相应止点股骨骨髓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相关性,并分析各分区PDFF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招募年龄20~80岁受试者,进行左侧股骨近端常规MRI及mDIXON-Quant成像检查,符合纳入标准者共576例。分别测量臀肌肌群、髂腰肌、大转子、小转子及臀肌粗隆的PDFF值,观察臀肌肌群及髂腰肌PDFF值与其相应止点骨髓PDFF值的相关性,评价受试者性别、年龄及BMI与不同测量部位PDFF值的相关性。结果:在评估的肌肉亚区方面,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髂腰肌的PDFF值分别为15.35%、10.99%、9.75%、7.79%,臀大肌PDFF值要显著大于臀中肌和臀小肌(P<0.05)。此外,女性受试者臀小肌及髂腰肌的PDFF值均显著大于男性受试者(8.47%vs 8.27%、7.93%vs 7.21%,P<0.05)。评估的骨髓亚区方面大转子、小转子及臀肌粗隆的PDFF值分别为94.79%、77.60%、73.60%,大转子的PDFF值要显著大于小转子和臀肌粗隆(P<0.05),且男性受试者大转子和小转子的骨髓PDFF值均显著大于女性受试者(95.32%vs 94.84%、80.33%vs 76.33%,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上述各肌肉和股骨近端各分区骨髓PDFF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433、0.465、0.385、0.212、0.199、0.336、0.183,P<0.05)。男性受试者中,臀中肌与大转子、臀小肌与大转子、髂腰肌与小转子的PDFF值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386、0.353、0.202,P<0.05)。女性受试者中臀中肌与大转子、臀小肌与大转子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r=0.309、0.258,P<0.05)。结论:臀肌肌群及髂腰肌脂肪浸润程度与其相应止点股骨骨髓脂肪沉积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肌肉及骨髓脂肪浸润程度与年龄及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股骨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