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藏美蓉 吕鸿雁 +6 位作者 冀雅聪 谢建丽 孙丽霞 刘晗 宋晓宁 孟建波 张金巧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7-391,共5页
目的:探讨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周身坏死性皮损3年,右手拇指坏死2周就诊的38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全身多发... 目的:探讨以冷球蛋白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因周身坏死性皮损3年,右手拇指坏死2周就诊的38岁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全身多发坏死性丘疹和斑丘疹,右拇指远端坏死,双下肢和双足背网状青斑。血常规示贫血。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骨髓象:幼稚浆细胞25%。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血管炎。冷球蛋白检测阳性。最终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经血浆置换联合抗浆细胞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被误诊和漏诊。若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血管炎或冷球蛋白血症时,应筛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和骨髓象以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冷球蛋白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现况调查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春 王秀茹 +52 位作者 唐熠达 安媛 周云杉 郭时伟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金婷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患病情况并评估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RA患者冠心病相关的临床资料,包括冠心病的患病情况、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体重指数(BMI)]及RA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疼痛、畸形数目,皮下结节数目,动态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等]、关节功能状态评分及用药情况。对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等方面进行单因素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21家医院的960例RA患者,其中女性779人,男性181人,女∶男=4.3∶1,平均年龄(52.7±13.9)岁(11.0~86.0岁)。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34/960),其中合并超重和肥胖者占35.1%(377/960)、吸烟者占12.3%(118/960)、高血压者占17.0%(163/960)、糖尿病者占7.7%(74/960)、高胆固醇血症者占0.4%(4/960)、脑血管病者占3.0%(29/960)。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年龄高[(64.7±9.3)岁vs.(52.3±14.0)岁,P<0.001]、皮下结节数目多(14.7%vs.3.1%,P=0.005)、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17.6%vs.7.0%,P=0.034)、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使用比例低(5.9%vs.22.6%,P=0.021)、糖尿病及高血压患病率高(29.4%vs.7.0%,P<0.001;38.2%vs.16.2%,P=0.001),而受检时关节畸形数目、RF水平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及BMI与冠心病发生无关。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RA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HCQ为RA合并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结论:RA患者冠心病的患病率为3.5%。高龄、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合并使用HCQ为其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冠心病 危险因素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现况调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秀茹 苏茵 +49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小峰 王彩虹 王莉枝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王轶 王晓元 靳洪涛 刘金婷 陈海英 魏平 王俊祥 刘湘源 孙琳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韩淑玲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穆荣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 目的: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抑制剂的现状以及影响其应用的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现况调查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入选者的一般情况和应用TNF抑制剂的情况,计算患者应用TNF抑制剂的费用,分析我国TNF抑制剂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其应用的相关因素。结果: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共有全国范围内的21家大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 095位RA患者完成问卷,其中112位患者应用了TNF抑制剂(infliximab,商品名类克或etanercept,商品名益赛普)进行治疗,占总研究人群的10.2%(其中益赛普81例,占7.4%;类克26例,占2.4%;两种制剂都用过者5例,占0.5%)。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均为38.1%,益赛普疗程<3个月及3~6个月者分别占38.5%和25.0%。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分分别为1.1、0.5、0.1,益赛普的相应评分分别为1.3、1.0、0.3。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费用分别为24 525.0、69 300.0、96 800.0元,益赛普的费用分别为7 394.8、9 158.6、54 910.9元。应用类克疗程<3个月、3~6个月及6~9个月的患者的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65.6、0、158.9元,益赛普分别为2 158.4、288.5、180.1元。出现过敏和感染的比例在应用益赛普者均为3.5%,在应用类克者均为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TNF抑制剂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在我国大型医院就诊的RA患者中约有10%应用过TNF抑制剂,其病情随应用TNF抑制剂的疗程延长而减轻,治疗总费用随用药疗程延长而增加,但间接经济损失随疗程延长而减少,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和感染,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应用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肿瘤坏死因子 问卷调查 药费支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在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现况调查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田 王秀茹 +47 位作者 安媛 周云杉 张晓盈 段天骄 朱佳鑫 李晓峰 王莉枝 王彩虹 王永福 杨荣 王国春 卢昕 朱平 陈丽娜 靳洪涛 刘湘源 孙琳 陈海英 崔刘福 舒荣 刘白鹭 张卓莉 李光韬 李振彬 杨静 李俊芳 贾彬 张风肖 陶杰梅 韩淑玲 林金盈 韦美秋 刘晓敏 柯丹 胡绍先 叶丛 杨岫岩 李昊 黄慈波 高明 赖蓓 李兴福 宋立军 王轶 王晓元 穆荣 苏茵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 目的:调查和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治疗中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SSZ)的使用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全国21家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于风湿免疫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1 096例RA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分析其中160例使用SSZ患者的临床特点、副作用发生情况、SSZ使用现况及联合用药种类和时间等数据。结果:160例患者使用SSZ治疗,使用比例为14.6%。该组患者男女之比为1∶7,平均发病年龄为(46.1±15.0)岁,平均病程为(9.9±7.8)年。SSZ平均用量为(1.87±0.52)g/d,平均用药时间为(26.3±14.6)月。所有患者仅有17%(27/160)使用SSZ单药治疗,其余患者均曾联合应用其他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其中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是最常应用的联合治疗药物,占63.1%,平均联合使用MTX时间(28.2±12.3)月;其次为来氟米特(36.2%)和羟氯喹(18.1%);SSZ+MTX是最常见的联合治疗方案(36.2%)。应用SSZ患者的疗效指标优于未应用者。调查时有41.9%(67/160)的患者曾使用SSZ治疗,但因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而停药。有17.5%(28/160)的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其中因胃肠道反应停药比率(8.8%)最高,其次为皮疹(3.8%)和肝功能异常(3.1%)。结论:与其他国家相比,SSZ在我国应用率偏低,且平均用量上较临床规范用量偏小。SSZ治疗RA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在临床应用中相对比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关节炎 类风湿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就医行为及治疗现状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玉慧 苏波 +6 位作者 林福安 费雅楠 于笑霞 范文强 陈海英 张学武 贾园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 目的:调查并分析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患者就医行为特点及规范化治疗状况。方法:对2018年2月至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6家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的PsA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首诊及确诊科室,就诊及确诊时间,随诊时间间隔及传统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或生物制剂的应用情况。结果:参与调查的共133例PsA患者,平均年龄(47±11)岁,男女比例为1.3∶1,病程(16±8)年。患者首次就诊科室最多的为风湿免疫科(37.6%,50/133),其次为骨科(24.1%,32/133)和皮肤科(23.3%,31/133);首诊确诊率以风湿免疫科为最高(78%,39/50),其次为皮肤科(19.4%,6/31);从患者首次就诊到确诊PsA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首诊于风湿免疫科的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少于其他科室;仅有37%患者规律随诊,随诊时间间隔≤3个月,17.3%患者随诊间隔3~6个月,40.2%患者随诊时间间隔超过1年。48.8%PsA患者本次调查时段就诊前未接受规范化治疗,1/3的患者未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在治疗药物方面,PsA患者使用甲氨蝶呤者最多,占58.3%,其次为来氟米特20.5%,生物制剂19.7%,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结论:PsA患者首诊科室分布广泛,确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为首,PsA患者首诊及确诊时间延误,约半数患者治疗及随诊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现况调查 随访 慢作用抗风湿药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景红 赵海涛(指导) 陈海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23,共5页
银屑病关节炎(PsA)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关节病变与其他组织病变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从基因-环境相互作用、血管生成、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滑膜成纤维细胞等方面在PSA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银屑病关节炎 先天性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楠 单保恩 +2 位作者 赵连梅 顾光 侯淑芸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C1,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C1,MAGE-C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各60例,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3种组织中MAGE-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AGE-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干预乳腺癌MDA-MB-231和MCF-7细胞,RT-PCR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MAGE-C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GE-C1 mRNA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26/60)和38.3%(23/60),乳腺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均未发现MAGE-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MAGE-C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相关(χ2=6.233,P<0.05)。MAGE-C1表达阳性的患者,其无复发生存率低于MAGE-C1表达阴性的患者(χ2=4.213,P<0.05)。MAGE-C1表达(HR=3.980,P<0.05)和临床分期(HR=3.637,P<0.05)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应用5-Aza-CdR和TSA对乳腺癌细胞中MAGE-C1的表达均无影响(P>0.05)。结论:MAGE-C1是肿瘤特异性抗原,其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C1 癌睾丸抗原 乳腺癌 无复发生存率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