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臂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亚明 童通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53-657,共5页
近些年。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置物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也越来越明显。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术野的可视度,使手术... 近些年。随着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及内置物的不断更新进步,脊柱外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脊柱解剖结构复杂,毗邻重要血管神经.手术的复杂性、高风险性也越来越明显。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术野的可视度,使手术操作更加微创、安全、精准.0型臂导航系统可短时间内获得较高质量的三维CT图像,直接输入到导航计算机中自动匹配、注册,使术者能够近乎“直视下”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被公认为是目前脊柱外科领域最先进的导航技术。笔者就0型臂导航系统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脊柱外科 手术中 应用 O型 外科手术技术 三维CT图像 手术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管理策略专家共识 被引量:27
2
作者 白玉树 翟骁 +29 位作者 陈自强 魏显招 杨明园 杨操 周许辉 李危石 李利 吴继功 许建中 赵建华 王达义 钱邦平 朱泽章 胡勇 孙武权 房敏 郑召民 王征 李淳德 丁文元 夏磊 沈建雄 仉建国 孙天胜 罗卓荆 海涌 吕国华 郝定均 邱勇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3-242,共10页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 退变性脊柱侧凸常见于老年患者,通常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手术风险高、并发症多。加速康复外科(ERAS)要求综合考量患者的年龄、症状、体征、身体状况和骨质量等因素,以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围手术期干预措施,这对改善患者预后和康复十分重要。经全国多位脊柱外科专家多次讨论,在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下,针对退变性脊柱侧凸手术ERAS围手术期管理策略制定本共识意见,供临床工作参考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外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辉 马雷 +5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张迪 王林峰 杨大龙 杨思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测量并比较三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SVA),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指数(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判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轻度侧凸组、重度侧凸组之间PI无统计学差异(F=0.915,P=0.403)。三组之间TK、LL、SVA、PT及SS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重度侧凸组LL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2)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TK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3)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SVA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4)重度侧凸组PT大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大于对照组(P<0.05);(5)重度侧凸组SS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PI与PT、SS、TK及LL相关,SS与LL相关,TK与LL相关(P<0.05);轻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重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SS与Cobb角负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引起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主要为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的减小和SVA、骨盆倾斜角的增大,骨盆指数并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代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丁文元 李华 +3 位作者 申勇 董玉昌 张为 姚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观察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下胸椎标本(T9~L1)6具,在T11~T12节段建立4种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模型:(1)单侧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ULF+D);(2)单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 目的:观察下胸段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术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成人尸体下胸椎标本(T9~L1)6具,在T11~T12节段建立4种经关节突入路椎间盘切除模型:(1)单侧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ULF+D);(2)单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ULF+L+D);(3)双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BLF+L+D);(4)双侧关节突切除+全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单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T11~T12,于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和旋转6个方向进行加载,记录100N载荷下的ROM值。将4种模型ROM值分别与完整标本的ROM值按照配对t检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完整标本比较,ULF+D在旋转方向的ROM值有显著性差异,ULF+L+D和BLF+L+D在6个方向上的ROM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1~T12椎弓钉棒系统固定后在轴向旋转和前屈方向的ROM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其他三个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LF+L+D和BLF+L+D对脊柱下胸段6个方向上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辅以椎弓根钉固定相应节段,能够显著恢复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胸椎 关节突关节 手术入路 稳定性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宝俊 丁文元 +2 位作者 申勇 张为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前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椎骨折的病例进行研究,男10例,女2例。均采用前路... 目的探讨使用前路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2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胸椎骨折的病例进行研究,男10例,女2例。均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按照脊柱骨折的AO分型,其中A型5例,B型3例,C型4例;本组胸腰椎骨折发生的部位在T7-L2之间。影像学分类:压缩骨折3例,爆裂骨折6例,混合型2例,牵伸性损伤1例。骨折累及三柱骨性结构者9例。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10例。所有患者均行前路手术治疗。收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神经症状的改善率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术后对12例患者进行平均24.2个月的随访。结果如下:合并脊髓损伤的10例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均有恢复,12例患者的骨折部位均已骨性愈合。术中合并脊髓损伤1例,随访期内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合并症出现。结论手术治疗可以使大多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折愈合良好,神经系统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前路钉棒系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骨折 强直性脊柱炎 胸椎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宏阳 申勇 +3 位作者 董威 张宇宸 王伟 张国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54-956,共3页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是一种以软组织钙化、骨化为特征的系统性疾病,最常累及脊柱,并引起脊柱强直。因此,DISH患者很容易并发脊柱骨折.而且与一般脊柱骨折相比,
关键词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脊柱骨折 临床特点 软组织钙化 系统性疾病 脊柱强直 D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近期动态 被引量:1
7
作者 海涌 李宝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26-226,共1页
Spine杂志2007年11月15日出版了一期脊柱侧凸的专辑,有些内容值得关注。 胸腔镜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正是近年来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进展之一,但是文献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报道。Norton等报道了45例AIS患者使用胸腔镜... Spine杂志2007年11月15日出版了一期脊柱侧凸的专辑,有些内容值得关注。 胸腔镜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矫正是近年来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进展之一,但是文献缺乏大宗病例的长期随访报道。Norton等报道了45例AIS患者使用胸腔镜治疗后的临床随访结果,该组病例来自3家医院,随访2~8年,平均4.6年,手术固定节段从17到L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胸腔镜治疗 矫正手术 随访报道 随访结果 固定节段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9
8
作者 田浩 王辉 +2 位作者 狄鹤轩 霍亚冲 丁文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3-199,共7页
目的 :探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2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0±... 目的 :探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胸腰椎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0月~2015年10月采用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25例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0±7.2岁,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患者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颌眉角、脊柱矢状面偏移(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96.4±51.5min,术中出血量1612.0±490.2ml,2例患者术中硬脊膜破裂,及时修补,术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9.0±6.6个月,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ODI由术前33.9±6.5分降至术后6个月8.5±3.6分,末次随访时为6.8±5.0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6个月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的颌眉角、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SVA、PT、S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颌眉角、胸腰椎后凸Cobb角、腰椎前凸Cobb角、SVA、PT与术后2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SS、PI与术后2周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断裂,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跳跃式双节段经椎弓根截骨长节段融合术治疗AS胸腰椎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胸腰椎 截骨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量表信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9
作者 王云生 王峰 +5 位作者 张尧 陈俊屹 李文帅 李若禹 申勇 王林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07-913,共7页
目的:对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cervical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CSDI)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的信效度;对比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枢椎脱位与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枕融合/“三明治型”寰枢椎脱... 目的:对颈椎僵硬功能障碍指数(cervical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CSDI)量表进行汉化,并检验其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的信效度;对比后路寰枢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枢椎脱位与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单纯寰枕融合/“三明治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僵硬程度等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2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因寰枢椎脱位行后路寰枢或枕颈融合术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50.8±10.7岁。观察指标包括颈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北美脊柱学会(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NASS)患者满意度量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satisfaction scale,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PHQ-9)及CSDI量表评分。汉化CSDI量表并对其进行内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检验,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结构效度评价。根据NASS量表满意度是否达预期将患者分为两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术后满意度、CSDI量表评分及观察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寰枢椎脱位亚型/术式及满意度分层进行CSDI等指标对比。结果:中文版CSDI量表具备理想信效度(Cronbach alpha=0.885,ICC=0.927)。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两个因子,累计解释了总体变异的66%,该量表具备良好结构信度。中文版CSDI量表评分与末次随访时颈部VAS疼痛评分(r=0.509,P<0.01)、JOA评分(r=-0.42,P<0.01)及抑郁情绪(r=0.549,P<0.01)中度相关。术后颈椎僵硬度的增加值与满意度中度相关(r=0.493,P<0.01)。患者满意度受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其改善率、颈椎僵硬程度和抑郁情绪影响。枕颈融合较寰枢融合术后轴性疼痛症状(3.2±1.1 vs 2.1±1.4,P=0.021)及颈部功能受限(38.4±15.4 vs 24.4±11.8,P=0.005)均更为显著。达预期组较未达预期组患者报告结局更佳,CSDI评分更低(22.0±12.6 vs 35.7±12.7,P=0.002)。结论:中文版CSDI量表在评估寰枢椎脱位患者颈椎僵硬度方面具备理想信效度。枕颈融合术对颈脊髓功能的改善与寰枢融合术相近,但其术后更加显著的轴性症状以及颈椎功能受限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寰枢融合术 枕颈融合术 颈椎活动度 颈椎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7
10
作者 申勇 刘法敬 +1 位作者 张英泽 任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 目的:探讨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1月在我院行PKP治疗的97例(14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中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途径进行分组。单侧组均为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者,共58例85个椎体,男13例,女45例,平均年龄65.3岁,单椎体36例,两椎体17例,三椎体5例。双侧组39例55个椎体,男5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1岁,单椎体24例,两椎体14例,三椎体1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变化、椎体平均高度、局部Cobb角改善及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组手术时间45±16min,骨水泥注入量3.1±1.7ml;双侧组手术时间62±27min,骨水泥注入量4.2±2.1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椎体平均高度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显著恢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及邻近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为14.12%,双侧组为16.36%,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单侧椎弓根途径穿刺骨水泥过椎体中线注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取得双侧穿刺同样满意的临床效果,且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渗漏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鹏飞 张为 +4 位作者 王会旺 汤优 刘元彬 丁文元 申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6-288,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短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封闭治疗 神经根 椎间孔 病情严重程度 发病时间 治疗方案 疗效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33
12
作者 申勇 杨大龙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杜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 目的:探讨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31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15分法)、术后患者主观满意度分级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并分析其并发症。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150±2.3min,平均出血量620±5.6ml。平均随访40个月,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临床改善率为84.09%,患者主观满意度优良率为87.10%,骨性融合率为97.18%。并发症包括6例硬膜撕破,1例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假关节形成。结论:椎管彻底减压、后路cage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间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椎间融合器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为 陈百成 +4 位作者 丁文元 董玉昌 李宝俊 王磊 关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 目的:评估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不同的围领佩戴时间对颈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28例行颈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后佩戴围领4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另30例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颈椎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轴性症状、颈椎曲度指数、颈后肌群横截面积加以比较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无显著差别,A组患者颈后肌群萎缩率显著小于术后佩戴围领12周的患者(P<0.01),颈椎曲度得到有效维持,同时术后发生AS患者的比例显著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颈椎板成形术后早期去围领进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防止颈后肌群萎缩,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其与腰椎不稳的关系 被引量:27
14
作者 谢冬晓 丁文元 +5 位作者 申勇 张英泽 马铮 王辉 胡彬欣 胡静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 目的:探讨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腰椎不稳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3月~2011年12月因腰腿痛在我院行腰椎MRI和常规X线片检查的年龄≥40岁的患者430例,男210例,女220例,年龄40~73岁。观察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特点;根据腰椎是否稳定分为腰椎稳定组和腰椎不稳定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腰椎稳定组患者分为腰椎曲度正常组和异常组,分析其与Modic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430例共计2150个腰椎椎间盘中,124例(28.84%)154个(7.16%)椎间盘终板存在Modic改变,其中Ⅰ型34例(7.91%)、34个椎间盘(1.58%),Ⅱ型72例(16.74%)、100个椎间盘(4.65%),Ⅲ型18例(4.19%)、20个椎间盘(0.93%);L2/3 14个,L3/4 24个,L4/5 50个,L5/S1 66个,其发生率分别为0.65%、1.12%、2.32%、3.07%;其中Modic改变位于终板前部79个,后部31个,整个终板44个;仅累及上终板52个,仅累及下终板41个,累及上、下终板61个。腰椎不稳定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36.68%,腰椎稳定组为19.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 Ⅰ、Ⅱ、Ⅲ型中腰椎不稳的发生率分别为82.35%、69.44%、33.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曲度正常组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为11.11%,腰椎曲度异常组为23.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腰腿痛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以Ⅱ型最多见,以L4/5和L5/S1节段多发;其与腰椎不稳和腰椎曲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ModicⅠ型改变与腰椎不稳相关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MODIC改变 腰椎不稳 腰椎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痛患者腰椎3.0T MR弥散加权成像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与椎间盘退变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建 郭智萍 +6 位作者 王林峰 张旭静 李石玲 袁军辉 马晓晖 张伟 朱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腰椎3.0T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椎间盘退变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60例腰痛患者行腰椎3.0T...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腰椎3.0T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椎间盘退变形态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1月对60例腰痛患者行腰椎3.0TMRT2加权成像(T2 weiighted image,T2WI)和DWI扫描。男30例,女30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11.9岁。在MR常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标准进行形态学分级,在矢状面ADC图上对正中层面椎间盘进行ADC值测量。对腰椎间盘ADC值与Pfirrman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有差异进一步进行LDS法两两检验。结果: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为I级45个(15%),Ⅱ级61个(20.3%),Ⅲ级74个(24.7%),Ⅳ级113个(37.7%).V级7个(2.3%)。I、Ⅱ、Ⅲ、Ⅳ、V级椎间盘的ADC值分别为1.73-+0.21、1.74-+0.15、1.62-+0.24、1.23-+0.37、0.81-+0.32(10mm2/s)。腰椎间盘不同Pfirrmann分级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F=56.9,P=0.000),不同分级间差异进一步行LDS法两两检验,I级的ADC值与Ⅱ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V级分别与I级、Ⅱ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级、Ⅳ级、V级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腰椎间盘ADC值与其Pfirrmann分级呈明显负相关(r=-0.624,P=0.000)。结论:腰痛患者腰椎3.0TMRDWI腰椎间盘的ADC值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腰椎间盘 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志远 申勇 +3 位作者 王林峰 曹俊明 徐佳欣 武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T12)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的术前、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术后CT片,范围为T11~L1(包括病椎、邻近椎体...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对邻近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T12)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的术前、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术后CT片,范围为T11~L1(包括病椎、邻近椎体和邻近椎间盘),分别建立术前、术后的三维脊柱功能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对T11上终板垂直向下加载300N的力矩和10N·m的旋转力矩,分析在垂直载荷、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的情况下,手术前后病变椎体的变化以及椎体皮质骨、松质骨、相邻椎间盘、终板的应力改变情况。结果:成功建立术前、术后脊柱功能单元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术前T12椎体前、中缘高度分别为13.1mm和10.9mm,术后分别为15.2mm和12.6mm,明显增高(P<0.05)。在垂直载荷应力下,邻近椎体上下终板(T11下终板和L1上终板)所受应力无显著变化,但在前屈、后伸、侧屈、轴向旋转时T11/12椎间盘所受压力分别增加0.66、0.88、2.25、0.85MPa;T12/L1椎间盘所受压力分别增加1.56、1.60、0.50、2.35MPa,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有效改善了脊柱功能单位的生物力学性能,并未对邻近椎体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可能会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后凸成形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17
作者 任虎 申勇 +5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杨大龙 徐佳欣 刘法敬 赵金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0月于我院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单节段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有无外伤史、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折类型、骨密度、手术入路途径、骨水泥剂量及有无侧凸畸形等相关因素,观察患者术后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回归分析及t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各因素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相互关系。结果: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为(39±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程、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骨密度及有无腰椎侧凸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矢状面Cobb角、骨水泥剂量及手术途径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622、-0.283、0.131。结论: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骨密度及骨折类型是影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的主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高度恢复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8
作者 姚晓光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董玉昌 张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对2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男6例,女18例;年龄48~83岁,平均69岁。脊柱骨折部位为T5~L3,共44个椎体,其中胸椎20个椎体,腰椎24个椎体。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分别在注入骨水泥前10min、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及3h时检测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10min后PT缩短、FIB增高、3P试验阳性率升高,D-D含量增高,1h时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注入骨水泥后10min、30min、1h、2h四个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在各时间点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h后骨水泥对这些指标的影响基本消除,各项指标与注入骨水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填充会引起患者一过性血液高凝状态,在注入骨水泥后的3h内需严密监测病情,以防血栓性疾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骨水泥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申勇 刘法敬 +2 位作者 张英泽 孟宪国 任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门诊和病房共收治OVCFs 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7.3岁,均行脊柱X线片及MR...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1月~2010年3月门诊和病房共收治OVCFs 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患者42例,男8例,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67.3岁,均行脊柱X线片及MRI检查,确诊为相邻或非相邻椎体骨折;选取同期随访的PVP术后非手术椎体无骨折患者68例,男17例,女51例,年龄52~75岁,平均60.1岁。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2~L4)骨密度值,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是否长期(超过1年)服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手术部位(胸椎或腰椎)及单双侧入路等情况,分析引起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骨密度及是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体重指数、手术部位及入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骨密度T值≤-2.5SD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775、5.980、3.401(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及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超过1年是导致OVCFs患者PVP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非手术椎体骨折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手术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雷 申勇 +5 位作者 杨大龙 曹俊明 张迪 王林峰 徐佳欣 孙亚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4-888,共5页
目的:比较前、后路及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9例诊断为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四肢肌力降低,双... 目的:比较前、后路及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69例诊断为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并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四肢肌力降低,双下肢行走不稳,双上肢精细动作功能减退,双下肢肌张力高,膝腱反射亢进,双侧Hoffman′s征阳性等锥体束受损的症状及体征,且颈椎CT及MRI检查均显示为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成3组:Ⅰ组25例,行单纯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术中从前路减压,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Ⅱ组22例,行单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Ⅲ组22例,行一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再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比较硬脊膜破损发生率及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价术后3组患者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Ⅰ、Ⅱ、Ⅲ组的术中硬脊膜破损率分别为32%、0、4.5%,术后双下肢无力的发生率分别为24%、0、0,Ⅲ组明显低于Ⅰ组(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至少1年的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3个月。术后3个月时,Ⅰ、Ⅱ、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40.0±3.4)%、(32.3±4.5)%和(44.6±5.4)%;末次随访时分别为(60.8±7.7)%、(52.6±12.1)%和(66.2±8.9)%,Ⅲ组的JOA评分改善率均明显高于Ⅰ组及Ⅱ组(P<0.05)。结论:治疗颈椎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症,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颈前路及颈后路手术,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症 手术入路 JOA改善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