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联合磁电刺激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排粪梗阻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袁泽峰 田高源 +2 位作者 黄志伟 曹玉婷 孔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72-2380,共9页
目的探讨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的排粪梗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患者1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的排粪梗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患者1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常规生物反馈治疗,并根据后续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盆底磁刺激;电刺激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中频脉冲电治疗;磁电联合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的排粪梗阻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33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于3个月随访后,失访8例(6.0%),最终125例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包括对照组(n=32)、磁刺激组(n=30)、电刺激组(n=31)和磁电联合组(n=32)。与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相比,联合盆底磁刺激与中频脉冲电治疗均表现出更少的手助排便、排便不尽感和排便费力,且将三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生物反馈的基础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盆底痉挛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症状以及减少手助排便次数,并在短期内稳定维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磁刺激 中频脉冲电治疗 盆底痉挛综合征 出口梗阻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建锋 高相鑫 +5 位作者 武雪亮 马洪庆 胡旭华 王真真 付豹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98-160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对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患者(ICG组)在手术前1~...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对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4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患者(ICG组)在手术前1~3 d经结肠镜黏膜下注射ICG,继而行荧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77例患者(对照组)同期行普通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记录荧光腹腔镜下淋巴结显影情况及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分析ICG荧光显影情况及荧光导航对253组淋巴结清扫是否存在优势,分析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淋巴结显影及清扫情况比较:ICG组淋巴结荧光显影成功68例,显影成功率100%;253组淋巴结显影成功60例,253组淋巴结显影率88.2%。ICG组总淋巴结检出数、总阳性淋巴结检出数及总253组淋巴结检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G组253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CG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短期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G荧光导航结直肠癌253组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OX2对结直肠癌细胞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雪 刘妍 +5 位作者 周欣亮 范志松 韩晶 冯莉 左静 王贵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双氧化酶2(dual oxidase 2,DUOX2)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RC细胞系DLD-1、SW480、HCT116、SW620与正常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DU... 目的:探讨双氧化酶2(dual oxidase 2,DUOX2)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用CRC细胞系DLD-1、SW480、HCT116、SW620与正常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用qPCR法检测细胞中DUOX2的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感染技术,稳定敲降HT-29与HCT116细胞中DUOX2表达,qPCR法和WB法检测敲降效率。用不同浓度(0、5、10、20、40、80、120μg/ml)5-FU处理sh-Control组与sh-DUOX2组细胞,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5-FU对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构建裸鼠HT29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DUOX2基因对5-FU疗效的影响。结果:DUOX2 mRNA在CRC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CM460细胞(P<0.05或P<0.01)。敲降DUOX2基因后,与sh-Control组相比,sh-DUOX2组HT29和HCT116细胞中DU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1),G0/G1期比例显著升高、G2期与S期比例显著下降(均P<0.01)。未经5-FU治疗的sh-Control组与sh-DUOX2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及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5-FU治疗的sh-DUOX2+5-FU组移植瘤体积及质量明显低于sh-Control+5-FU组(均P<0.01)。结论:敲降DUOX2基因可显著增强CRC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化酶2 5-氟尿嘧啶 结直肠癌 HT29细胞 HCT116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建锋 马洪庆 +4 位作者 高相鑫 米阳 张振亚 武雪亮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51-2654,共4页
目的探讨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桥造口38例,常规造口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 目的探讨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皮桥造口38例,常规造口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还纳手术造口切除时间以及还纳手术造口切除出血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皮桥造口组较常规造口组在造口手术时间、还纳手术造口切除时间及还纳手术造口切除出血量方面均显著减少(P<0.05),在术后疼痛评分及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桥造口应用于预防性回肠造口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相比常规造口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桥造口 预防性回肠造口 吻合口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致难复性斜疝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锋 马洪庆 +4 位作者 武雪亮 褚孟楼 刘勋 何景利 王贵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1-994,共4页
报道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致难复性斜疝1例。患者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60余年、进行性增大3年、疼痛半个月入院。入院查腹部CT: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直肠、乙状结肠疝入,乙状结肠壁增厚。查电子结肠镜及病理诊断提示:乙状结癌。初步诊断... 报道乙状结肠癌疝入右侧腹股沟致难复性斜疝1例。患者因发现右侧腹股沟肿物60余年、进行性增大3年、疼痛半个月入院。入院查腹部CT:右侧腹股沟区可见直肠、乙状结肠疝入,乙状结肠壁增厚。查电子结肠镜及病理诊断提示:乙状结癌。初步诊断:右侧腹股沟乙状结肠癌难复性斜疝。行腹腔镜探查中转开腹根治性乙状结肠切除,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右侧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乙状结肠癌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建锋 高相鑫 +6 位作者 武雪亮 马洪庆 胡旭华 孟泽松 张鹏飞 唐宇杰 王贵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93-2897,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NO.253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住院并行根治术的20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选取可能影响NO.25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NO.253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NO.253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7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二科住院并行根治术的205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选取可能影响NO.253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T分期、脉管瘤栓、神经受侵与NO.253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脉管瘤栓是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8.506,95%CI:1.841~39.302)。结论脉管瘤栓是结直肠癌患者NO.253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选择性NO.253淋巴结清扫的重要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NO.253淋巴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张建锋(综述) 孟泽松 王贵英(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其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迅速,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已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成为COVID-19的...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肆虐,其传染性强、病情进展迅速,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已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成为COVID-19的重点高危人群,其罹患COVID-19的风险高,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高、预后差。但是,目前抗肿瘤相关治疗尤其是肿瘤免疫治疗与COVID-19的关系仍不明确。因此,了解COVID-19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阐明COVID-19感染与肿瘤免疫学及免疫治疗的关系,制定COVID-19疫情下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