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匡竞 滕双芩 +4 位作者 申彤彤 闫怡然 王玮 申川 赵彩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02-1806,共5页
目的探索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危险因素,构建无创化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3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是否≥40 mm Hg分为POPH组(n... 目的探索肝硬化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的危险因素,构建无创化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3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是否≥40 mm Hg分为POPH组(n=31)和非POPH组(n=279)。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一致性。用rms包绘制列线图。结果与非POPH组相比,POPH组平均年龄偏小,女性、肝性脑病、Child-Pugh C级占比较高,DBil、MELD评分、ALBI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原时间、FIB-4指数、LOK评分、Forns指数较高,但Alb、ALT、GGT、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172,95%CI:0.064~0.462,P<0.001)、年龄(OR=0.944,95%CI:0.901~0.989,P=0.016)、ALBI评分(OR=3.091,95%CI:1.100~8.687,P=0.032)和肝性脑病(OR=3.466,95%CI:1.331~9.031,P=0.011)是POPH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肝硬化POPH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796(95%CI:0.701~0.890),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显示模型校准能力较好,提示模型具有一定预测效能。结论年轻女性、ALBI评分升高、合并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OP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高血压 门静脉 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与Th1/Th2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阎双缓 张新元 +3 位作者 曹治宸 陈翠英 王素平 唐亚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h1/Th2比值的动态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分别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治疗后第3、6、9、12月时的血清IFN-γ和IL-4水平。选取20名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结果LAM治疗前ALT高水平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较高,完全应答率较高,无应答率较低;治疗后完全应答组IFN-γ/IL-4水平接近或高于对照组,部分应答组和无应答组IFN-γ/IL-4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增加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抑制Th2类细胞因子IL-4分泌,治疗后Th1/Th2平衡的恢复与抗病毒疗效有关。T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TH1/TH2 AL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演变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孔丽 姚树坤 +2 位作者 张瑞星 殷飞 王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47-249,共3页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4,P=0.0001),IFNγ、IL-2和IL-1... 观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患者血清TGFβ1及IL-2、IL-12、TNF-α、IFNγ水平及与临床演变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PHC患者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 0.014,P=0.0001),IFNγ、IL-2和IL-12低于正常对照(P=0.008,P=0.018,P=0.007);血清TGFβ1与TNF-α和IL-2呈负相关(P<0.05,P<0.01),IL-12与IFNγ和总胆红素(TBil)呈正相关(P<0.01,P<0.01);将PHC患者分成I~Ⅱa期和Ⅱb~Ⅲ期两组,Ⅱb~III期患者血清TGFα1、TNF—α水平高于I~IIa期患者(P<0.05),而IFNγ、IL-2和IL—12显著低于I~Ⅱa期患者(P<0.05)。提示PHC患者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尤其中晚期患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肿瘤逃脱免疫监控,不断进展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孔丽 姚树坤 +2 位作者 马英 王容琦 张玉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70-273,共4页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 探讨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在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对肝癌组织TGFβ受体Ⅰ、TGFβ受体Ⅱ、Smad2,Smad4,Smad7蛋白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肝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结果显示肝癌组织TGFβRⅡ、Smad4 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及癌旁组织显著降低,Smad7 mRNA和蛋白表达、Smad7/Smad4比值显著升高。提示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使TGFβ1介导的抗增殖信号不能正常下传,可能是肝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组织 TGFΒ受体 SMADS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2、Foxp3、CTLA-4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孔丽 金萌 +2 位作者 王卫真 赵素贤 王闪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分子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分子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未经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IPE2、Foxp3、CTLA-4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及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及TIPE2对Foxp3和CTLA-4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TIPE2 mRN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0. 564±0. 232 vs 0. 704±0. 165,t=3. 569,P <0. 001); Foxp3 mRNA和CTLA-4 mRN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0. 701±0. 405 vs 0. 527±0. 184,t=2. 725,P=0. 007; 0. 638±0. 211vs 0. 448±0. 134,t=5. 449,P <0. 001)。TIPE2 mRNA表达与ALT、AST、TBil水平及HCV RNA载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368、-0. 417、-0. 416、-0. 327,P值分别为0. 001、<0. 001、<0. 001、0. 003); Foxp3 mRNA表达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 284,P=0. 011); 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CTLA-4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61、0. 257,P值分别为<0. 001、0. 02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IPE2基因表达及Treg功能分子Foxp3、CTLA-4 mRNA表达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并且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毒复制有一定的关系,TIPE2基因可能通过正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转录因子类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肝脏及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孔丽 金萌 赵素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5-179,共5页
肝脏及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可负性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TIPE2可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 肝脏及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可负性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TIPE2可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作用。简述了TIPE2的结构及功能,介绍了TIPE2对Ras、Ral、Rac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的调控作用,并对TIPE2在肝脏及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胃肿瘤 肠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α诱导蛋白 8 样分子 2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与CD_(28)亚群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阎双缓 陈翠英 +1 位作者 曹治宸 刘金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CD28功能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CHB患者20例、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15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15例,以及健康献血员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28功能亚群。...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CD28功能亚群的特点。方法选择CHB患者20例、肝功能正常的HBV携带者15例、肝功能正常的HBsAg携带者15例,以及健康献血员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CD28功能亚群。结果CHB患者、HBV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1,P<0.05;P<0.05,P<0.05,P<0.01,P<0.05);HBsAg携带者CD4+、CD8+、CD4+CD28+及CD8+CD28+T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别(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免疫功能不同造成不同形式的慢性感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T细胞亚群 CD28亚群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As_2O_3碘化油化疗栓塞对兔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吴文娟 南月敏 +4 位作者 邹英华 李海涛 刘向东 杨春 崔慧先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5期333-337,共5页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 目的观察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兔VX2肝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40只家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经肝动脉插管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实验设生理盐水灌注组、As2O3灌注组、单纯碘油栓塞组、阿霉素碘油栓塞及As2O3碘油栓塞组,As2O3的用量为2mg/kg。肿瘤种植后5周,测量动物体重,所有动物均处死,取出肝脏及双肺标本,测定肝脏的重量,计算肝移植瘤的体积、坏死面积,观察肝内、双肺及其他器官肿瘤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肿瘤植入后5周,各处理组动物体重均有明显的下降,肝脏重量增加,计算的肝指数各组分别为9.8±2.2、9.7±2.1、8.5±2.0、8.4±2.1、6.4±1.2;肿瘤体积分别为(35.5±7.6)cm3、(32.2±9.7)cm3、(21.2±8.5)cm3、(20.9±11.3)cm3、(11.8±4.0)cm3,栓塞治疗组与非栓塞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坏死率各组间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双肺转移结节的数目各组分别为52.4±32.2、51.8±26.3、54.8±29.2、53.5±30.7、19.6±17.0;转移结节的直径各组分别为(3.8±1.2)mm、(3.6±1.1)mm、(3.9±1.3)mm、(3.5±1.6)mm、(2.2±0.7)mm。As2O3碘油栓塞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2O3与碘油联合经肝动脉栓塞治疗,可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及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VX2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