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核素诊治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建敏 曲雁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80-483,共4页
恶性肿瘤病人骨转移率较高 ,且大多会出现剧烈而持续性的骨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及核素内照射治疗在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和缓解骨痛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骨转移癌 骨痛 放射性核素 骨显像 内照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代谢异常与听力损失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欣 张璞 张勋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4-756,共3页
嘌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化学成分,参与组成核酸及ATP等人体多种重要物质。嘌呤的代谢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痛风、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等,但目前其与耳聋的关系报道甚少,且多集中在遗传性耳聋方面。本文将对嘌... 嘌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化学成分,参与组成核酸及ATP等人体多种重要物质。嘌呤的代谢异常会引起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痛风、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等,但目前其与耳聋的关系报道甚少,且多集中在遗传性耳聋方面。本文将对嘌呤代谢异常与耳聋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探讨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非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 代谢异常 遗传性耳聋 非遗传性耳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海涛 曲雁 +4 位作者 张勋 穆俊晌 张璞 王欣 赵秀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先采用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先采用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分别给予100mg·kg^(-1)·d^(-1)、50mg·kg^(-1)·d^(-1)白藜芦醇灌胃,其余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个月;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内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丙二醛及过氧化氢酶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利用伊凡思蓝检测内耳血管通透性;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观察内耳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及耳蜗组织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Bax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耳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强,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上升,内耳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表达下降、而丙二醛及过氧化氢表达增加,VEGF、ICAM-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经白藜芦醇干预后,血管通透性明显减弱,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内耳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表达上升,而丙二醛及过氧化氢表达减少,VEGF、ICAM-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VEGF和ICAM-1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糖尿病 内耳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大鼠内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4
作者 高海涛 穆俊晌 +2 位作者 张璞 王欣 张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内耳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2...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内耳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普通饲养;糖尿病组大鼠高脂、高糖饲养,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当空腹血糖>16.65 mmol/L时显示造模成功,分别于0、4、8、12周时取出实验大鼠耳蜗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0、4、8、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VEGF和ICAM-1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VEGF和ICAM-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931,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内耳血管壁增厚;VEGF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内耳的表达增强,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 内耳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地区324例突发性聋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司建平 杜海荣 +9 位作者 严佳亮 杨江东 曹宏芳 李学强 王真真 耿晶晶 刘娌娇 李宝环 李曼曼 姜子刚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8-411,共4页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简称突聋,发病率为5~30/10万人,是耳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患者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以及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因素均与突聋的预后密切相关[2].2015年我科组织人员分析... 突发性聋(sudden deafness,SD)简称突聋,发病率为5~30/10万人,是耳科常见的急症之一[1].已有大量研究证实患者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以及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等因素均与突聋的预后密切相关[2].2015年我科组织人员分析整理我科建科以来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不同听力曲线类型、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突聋患者的疗效,最终以李宝环的名义发表了研究结果[3].随着《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治疗方案的发表及被耳科医师普遍接受,以前的研究结果已经不能有效地指导突发性聋的临床治疗.本研究与时俱进,以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耳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24例(329耳)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条件较以前研究进一步限制了患者的发病年龄、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间隔,并且样本量有了较大的扩大,希望我们的研究对突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疗效分析 秦皇岛地区 患者 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曲线类型 发病年龄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