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例平山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邸军 李娜 +4 位作者 李秋香 赵哲 沈宏锐 崔建岭 胡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与颈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颈MRI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和结论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发病,单/双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以颈7-胸1支配... 目的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与颈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颈MRI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和结论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发病,单/双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以颈7-胸1支配区为中心呈神经源性异常。颈MRI示3例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12例程度不等下颈髓受压扁平、前移,硬膜囊后间隙增宽,硬膜外新月形或条状高信号,部分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4例,新月形信号影有强化。肱二头肌活检3例,组化染色病理分析1例示轻度神经源性异常,2例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病 肌电图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双外固定架与外固定架联合接骨板治疗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于晓飞 李楠 +3 位作者 于亚东 邵新中 王立 张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 目的比较经皮双外固定架(EF)与EF联合掌侧接骨板(VLP)治疗AO C1、C2和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2019-2022年108例AO 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51例患者采用双EF(无桥接骨水泥克氏针框架和传统跨腕EF)治疗,57例患者采用传统跨腕EF联合VLP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等)、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腕部疼痛强度,通过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评估上肢的整体功能,通过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MWS)评估腕关节功能,采用患者满意度短期评估量表(SAPS)评估患者满意度。根据患者主诉及外科医师的综合判断评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AO分型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在手术等待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均P<0.001)。术后随访24~3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尺骨变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时,双EF组在VAS疼痛评分及SAPS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优于EF联合VLP组(P=0.025、0.015),两组间腕关节活动范围(屈曲、背伸、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握力及MWS、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EF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73%(7/51),低于EF联合VLP组的28.07%(16/57)(P<0.05)。结论经皮双EF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随访效果满意,可作为OA 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外固定架 掌侧接骨板 腕关节功能 经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邴琪 胡静 +2 位作者 赵哲 沈宏锐 李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80-386,共7页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激素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5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首诊临床资料,反复间断予地塞米松5~10 mg/d静脉滴注10~15 d和醋酸泼尼松0.50~0.75 mg/(kg·d)口服1个月,比...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激素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5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首诊临床资料,反复间断予地塞米松5~10 mg/d静脉滴注10~15 d和醋酸泼尼松0.50~0.75 mg/(kg·d)口服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所示的心肌核素显像。结果(1)随访70例反复激素治疗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蹲起:Z=207.000,P=0.034;上楼梯:Z=237.000,P=0.008)。(2)首诊的155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3岁达峰值,8岁后逐年下降(均P〈0.05)。随访的70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静脉滴注激素后较治疗前下降(P=0.000);于口服小剂量激素1个月后较静脉滴注后升高(P=0.000),但仍低于治疗前(P=0.008)。(3)77例患儿99mTc-MIBI GMPI显像均显示不同程度心肌受累,左心室放射性核素分布明显不均匀,以心尖部(55例)、下壁(45例)、前壁(30例)显著。结论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亚临床期即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8岁后逐年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维持下肢运动功能、延长行走时间、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减少肌细胞破坏均有效,建议尽早开始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运动障碍 肌酸激酶 糖皮质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2型一家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燕新 宋莉 +2 位作者 吕占云 王全全 郝延磊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18,F0003,共4页
患者男性,20岁。主因持物、行走不稳4年,于2017年7月25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表现为上下楼梯或蹲起稍困难,上述症状与体征呈进行性加重,但无跌倒,无吟诗样语言或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遂以“遗传性小脑... 患者男性,20岁。主因持物、行走不稳4年,于2017年7月25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双下肢无力,表现为上下楼梯或蹲起稍困难,上述症状与体征呈进行性加重,但无跌倒,无吟诗样语言或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遂以“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收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系谱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超 毕研贞 +8 位作者 方萧 王全义 王全全 唐慧昕 孔令斌 陈煜 段钟平 舒振锋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0-1575,共6页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 目的探究益生菌干预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1(C1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1(M1组,n=8,40%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10周,从第7周开始每天灌胃PBS溶液,10周末给予D-GalN急性攻击)、益生菌干预组1(Y1组,n=8,造模同M1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对照组2(C2组,n=6,不做任何干预)、模型组2(M2组,n=8,腹腔注射40%CCl4油溶液,10周后给予D-GalN急性攻击,48 h后每天灌胃PBS溶液,持续到第12周末处死)、益生菌干预组2(Y2组,n=8,造模同M2组,灌胃剂为益生菌溶液)。观察干预前后大鼠体质量、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采用ELISA法测血浆内毒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 IgA),Western Blot法测定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水平,RT-PCR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mRNA水平,通过选择性培养基测定肠道菌群等指标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体质量、肝指数、ALT、AST、TBil、血浆内毒素、s IgA、occludin mRNA、ZO-1mR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值分别为27. 65、8. 96、61. 37、18. 27、21. 00、87. 01、67. 10、101. 50、105. 40,P值均<0. 05;F2值分别为14. 04、12. 85、14. 02、11. 39、35. 80、19. 14、15. 37、25. 02、126. 00,P值均<0. 05),C1、M1、Y1 3组间occludin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 40,P <0. 05)。C1、M1、Y1 3组间与C2、M2、Y2 3组间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分别为77. 95、66. 61、25. 63、33. 29,P值均<0. 05;F2分别为21. 50、22. 62、6. 71、17. 74,P值均<0. 05)结论 ACLF大鼠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和肠屏障功能障碍,益生菌干预可以重塑ACLF大鼠的肠道菌群结构,维护ACLF大鼠的肠屏障功能,促进ACLF大鼠肝脏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胃肠道微生物组 大鼠 Sprague-Dawley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