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莹 甄真 +2 位作者 高峰 刘俊茹 王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189-1190,共2页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丙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组织病理诊断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尹洪竹 赵彩彦 +1 位作者 高子芬 丁洋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6期692-693,共2页
患者,男,60岁。主因进行性脾大并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年于2014年4月12日住院。患者于3年前查体时发现脾大,白细胞及血小板低于正常,因患者无任何不适,未予诊治。后每年复查,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时伴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建柱 张金巧 +2 位作者 王晓萌 吕鸿雁 孙丽霞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6期490-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MD发生的部位、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范围7~98个月)。与骨外... 目的探讨初诊伴髓外病变(EMD)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初诊伴EMD的MM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EMD发生的部位、疗效、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1例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范围7~98个月)。与骨外EMD组相比,骨旁EMD组溶骨性病变≥3处比例较高(P=0.033)、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P=0.016)、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较低(P=0.036)。初诊合并骨旁EMD组的预计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未达到、初诊合并骨外EMD的预计中位OS为38个月(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初诊合并EMD的MM患者,血红蛋白<118.8g/L(OR=0.139,95%CI=0.040~0.488,P=0.002)为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合并EMD预后差,其中合并骨旁EMD的患者预后优于合并骨外EMD的患者。初诊时低血红蛋白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邸海灵 孔丽 +2 位作者 孙殿兴 刘俊茹 李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230-1233,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NF-κB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其表达在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44例HCC组织、25例癌旁相...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NF-κB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其表达在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44例HCC组织、25例癌旁相应组织、9例正常肝组织中NF-κB、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36/44)、28.0%(7/25),9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C组织中NF-κB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Ⅲ、Ⅳ级NF-κB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HCC标本中NF-κB阳性表达病例平均PI(29.9±13.7)%,阴性表达者的平均PI(24.2±10.9)%(P>0.05)。HCC标本NF-κB阳性表达者平均AI(2.9±1.4)%,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平均AI(4.9±2.0)%(P<0.05)。结论NF-κB在HCC中高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相关。NF-κB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影响肝癌的生物学特性,而对肝癌的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NF-ΚB 细胞增殖 凋亡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色素结节性肾上腺皮质病致库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亚茹 庞建华 +5 位作者 王书畅 宋庆芳 杨建柱 康胜群 刘宽芝 王战建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9期814-815,F0003,共3页
患者,女,36岁。因右肾上腺切除术后14年、乏力2年,于2006年11月9日入我院。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脸变红变圆,伴闭经,大腿及下腹部皮肤出现宽大火焰状紫纹,毳毛增多,体质量明显增加,不伴高血压,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疾病 Carney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在食管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俊茹 吴文娟 +2 位作者 杨建柱 刘淑霞 左连富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4期1227-1230,F0003,1263,共6页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因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γ)在不同食管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食管癌变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食管正常鳞状上皮、24例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及5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OX-2及PPARγ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癌发生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OX-2在食管正常鳞状上皮、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2%、29.2%和55.9%,鳞状细胞癌的COX-2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鳞状上皮和鳞状上皮异型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高分化鳞癌(68.4%)及中分化鳞癌(64.0%)的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26.7%)(P<0.05);相反,食管鳞癌的PPARγ的阳性表达率为52.5%,显著低于食管正常鳞状上皮(88.9%)和鳞状上皮异型增生(83.3%)(P<0.05);高分化、中分化及低分化鳞癌的PPARγ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5%、48.0%和13.3%,PPARγ的阳性表达率随食管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3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COX-2表达低(P<0.05),但PPAR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关。在食管癌变过程,COX-2与PPARγ表达呈负相关(rs=-1.000,P<0.05),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OX-2与PPARγ表达呈正相关(rs=1.000,P<0.05)。结论在食管癌变过程中,COX-2表达显著增高,而PPARγ表达则显著降低,二者可能有相互制约作用。但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COX-2及PPARγ表达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提示二者在食管癌变及发展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环氧合酶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2例报道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莹 刘俊茹 +2 位作者 高峰 王冬 王战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50-1050,共1页
关键词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症状和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肌酐升高、水肿、皮肤坏死
8
作者 吕鸿雁 丁洋 +2 位作者 刘茂东 方洁 张金巧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8期947-949,共3页
1病例摘要患者男,64岁,主因发现血肌酐升高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于2010年6月8日入我院肾内科。患者缘于2010年5月4日因突发心悸、气短就诊于某省级医院呼吸科,行肺灌注扫描诊断为“肺栓塞”。
关键词 冷球蛋白血症 急性肾损伤 紫癜 肾小球肾炎 膜增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及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肝细胞损伤的关系
9
作者 甄真 赵三江 +3 位作者 丁洋 周俊英 刘金星 李兵顺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705-170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3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12例健康供血者血清IGF-1,其中26例肝组织标本行IGF-1的免疫组化...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9例慢性乙型肝炎、37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12例健康供血者血清IGF-1,其中26例肝组织标本行IGF-1的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多媒体彩色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慢性肝炎患者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的加重血清IGF-1逐渐降低,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IGF-1分别为(173.18±49.50)μg/L(、101.36±35.73)μg/L、(87.63±20.19)μg/L(P<0.01);肝硬化组随着肝功能代偿能力的减退血清IGF-1明显下降,Child-Pugh A、B、C分别为(89.76±27.93)μg/L、(41.32±16.14)μg/L(、26.88±9.87)μg/L(P<0.01);炎症活动0级(G0)至G3IGF-1的光密度逐渐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GF-1水平及肝组织IGF-1的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的炎症坏死程度及肝脏合成储备功能,可作为预测病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黄病1例
10
作者 王莹 刘俊茹 +1 位作者 高峰 王冬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377-1377,共1页
关键词 褐黄病 病理状态 症状和体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出现皮肤髓外病变及梗阻性黄疸1例
11
作者 杨建柱 吕鸿雁 +1 位作者 张金巧 孙丽霞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7期615-617,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骨髓内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病,目前仍不可治愈[1-2]。初诊MM患者中7%~18%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疾病进展过程中6%~20%会出现EMD。发生EMD的MM患者对包括...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骨髓内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血液病,目前仍不可治愈[1-2]。初诊MM患者中7%~18%合并髓外病变(extramedullary disease,EMD),疾病进展过程中6%~20%会出现EMD。发生EMD的MM患者对包括硼替佐米等在内的多种药物效果不佳,其总生存期明显缩短、预后差,对血液医生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黄疸 梗阻性 症状与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日三餐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对健康成人糖耐量的影响
12
作者 王原 刘俊茹 +1 位作者 王培玉 佐藤章夫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99-401,共3页
目的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热量相同但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增加)对健康成人糖耐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HF)摄入导致糖耐量减低(IGT)的误诊。方法30例男性健康成人随... 目的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摄入(热量相同但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增加)对健康成人糖耐量的影响,从而进一步确定是否OGTT前1天高脂低碳水化合物(HF)摄入导致糖耐量减低(IGT)的误诊。方法30例男性健康成人随机分为两组(HF组和对照组)进行交叉试验;分别于OGTT前1天早、中、晚餐时摄入热量相同的HF或对照配餐;次日清晨行75 g OGTT;分别测定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浓度;2次OGTT间隔1周。结果OGTT前1天HF使糖负荷后30、60、120分钟血糖分别升高33%、51%及42%,胰岛素分泌指数(△I/△G)降低50%,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上升100%,使30%健康成人被误诊为IGT。结论即使总热量摄入相同,OGTT前1天HF引起健康成人空腹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抑制早期胰岛素分泌,引起糖负荷后血糖的升高,导致IGT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类 碳水化合物 糖耐量减低 游离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通路调控KLF4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
13
作者 王晓梅 姚敏 +3 位作者 修小斐 王雅琪 陈婷婷 高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478-1481,共4页
目的:探讨Notch通路通过调控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db/db小鼠作为糖尿病模型,分成db/db组和db/db+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n=6),分别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 目的:探讨Notch通路通过调控Krüppel样因子4(Krüppel-like factor 4,KLF4)在糖尿病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db/db小鼠作为糖尿病模型,分成db/db组和db/db+γ-分泌酶抑制剂DAPT组(n=6),分别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和DAPT 10 mg•kg^(-1),每日一次,从第9 w开始连续给药8 w。另选8周龄雄性db/m小鼠作为对照(n=6)。于第16 w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检测Nephrin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otch1、Notch胞内域1(Notch intracellular domain 1,NICD1)、KLF4和Nephrin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Notch1、KLF4和Nephrin mRNA表达。结果:与db/m组相比,db/db组小鼠肾组织Notch1和NICD1表达增加,KLF4和Nephrin表达降低(P<0.01);DAPT抑制Notch通路活化后,增加KLF4和Nephrin表达(P<0.01或P<0.05)。结论:Notch通路通过KLF4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NOTCH通路 Krüppel样因子4 NEPHR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丽霞 杨建柱 +1 位作者 张金巧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AIHA患者治疗前CD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5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检测。结果25例AIHA患者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4.47±2.11)%vs(9.82±2.98)%(P<0.001),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7.60±2.50)%vs(4.47±2.11)%(P<0.001),但仍低于正常人,(7.60±2.50)%vs(9.82±2.98)%(P<0.05)。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明显升高,(9.55±2.36)%vs(5.68±2.67)%(P<0.05),无效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仍然降低,(5.68±2.67)%vs(9.82±2.98)%(P<0.01)。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有效治疗后得到恢复,提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自身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丽霞 杨建柱 +3 位作者 张金巧 吕鸿雁 宋晓宁 王金铠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9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0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GF-β1和IL-10的浓度进行检测。...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0例AIHA患者治疗前后和15例健康对照者血浆TGF-β1和IL-10的浓度进行检测。结果30例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TGF-β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94.41±22.36)ng/Lvs(285.01±15.50)ng/L(P<0.01),治疗后血浆TGF-β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246.43±26.52)ng/L(P<0.01),但仍低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前血浆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111.44±12.04)ng/Lvs(53.77±5.76)ng/L(P<0.01),治疗后血浆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67.05±17.27)ng/L(P<0.01),但仍高于正常人(P<0.01)。AIHA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TGF-β1的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明显升高(264.93±9.69)ng/Lvs(207.50±16.53)ng/L,(256.96±8.35)ng/Lvs(207.50±16.53)ng/L(均P<0.01),但都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治疗无效者比较均明显降低(57.91±4.54)ng/Lvs(96.54±4.74)ng/L,(57.43±5.12)ng/Lvs(96.54±4.74)ng/L(均P<0.01),完全缓解者和部分缓解者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者IL-10的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升高(96.54±4.74)ng/Lvs(53.77±5.76)ng/L(P<0.01)。结论AIHA患者治疗前后血浆TGF-β1和IL-10水平的变化,提示TGF-β1和IL-10可能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溶血性 自身免疫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与健康供者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云肖 杨建柱 +3 位作者 方洁 李琰 张金巧 孙丽霞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与健康供者稳态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ie-2、血管生成素(Ang-1、Ang-2)的血浆浓度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2例脐血和健康供者稳态骨髓的VEGF、TGF-β1... 目的 探讨脐血与健康供者稳态骨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ie-2、血管生成素(Ang-1、Ang-2)的血浆浓度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对32例脐血和健康供者稳态骨髓的VEGF、TGF-β1、Tie-2、Ang-1及Ang-2的血浆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脐血中VEGF的水平与稳态骨髓比较显著升高446.62(44.31-1 430.46) ng/L vs 131.62(16.62-1 201.92) ng/L(P〈0.01).脐血中TGF-β1的水平与稳态骨髓比较却显著减低276.36(80.91-880.91) ng/L vs 476.36(235.45-1 390.00) ng/L(P<0.01).稳态骨髓中Tie-2的血浆浓度与脐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骨髓中Ang-1、Ang-2的浓度与脐血相比,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脐血和稳态骨髓中VEGF和TGF-β1水平的差异提示脐血和骨髓造血干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血 骨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9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牟时斌 高峰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5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29(简称miR129)在胃管状腺瘤、胃脉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55例管状腺瘤、76例胃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iR129的表达,分析miR129表达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microRNA129(简称miR129)在胃管状腺瘤、胃脉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病理确诊的55例管状腺瘤、76例胃腺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iR129的表达,分析miR129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癌旁胃黏膜组织中miR-129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胃管状腺瘤组织,胃管状腺瘤组织中miR-129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胃腺癌组织(P<0.05)。miR129在高分化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中、低分化组织(P<0.05);临床分期Ⅰ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Ⅲ期;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胃管状腺癌中miR129阳性率高于弥漫型腺癌(P<0.05)。结论miR129在胃腺癌组织内低表达,发挥着抑癌基因的作用;miR129可作为胃腺癌的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病理学 miR-129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牟时斌 高峰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2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胃癌组织、癌旁胃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临床实践的价值。方法从90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胃组织及2种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中提取蛋白质,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CAM-1的表达水平;对90例胃...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胃癌组织、癌旁胃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对临床实践的价值。方法从90例胃癌组织、40例癌旁胃组织及2种胃癌细胞系(MKN45、SGC-7901)中提取蛋白质,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CAM-1的表达水平;对90例胃癌组织以ICAM-1为一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并根据IHC结果把患者分为ICAM-1阳性组(68例)和ICAM-1阴性组(22例)。结果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中ICAM-1的表达水平(4.5±0.3)、(5.6±0.2)高于癌旁胃组织(1.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及癌旁胃组织中ICAM-1阳性率分别为75.6%(68/90)、32.5%(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CAM-1阴性组比较,ICAM-1阳性组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神经周围浸润率均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CAM-1阳性组复发率高于ICAM阴性组(67.6%vs 22.7%),5年存活率则低于ICAM-1阴性组(61.1%vs 8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M-1在胃癌中的过表达提示癌肿侵袭性增强,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胞间黏附分子1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EBP50、p16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陈婷婷 王晓梅 +2 位作者 修小斐 孙红静 高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53-756,共4页
目的:评价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 50,EBP50)、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 目的:评价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Ezrin-radixin-moesin binding phosphoprotein 50,EBP50)、p16和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06月正常宫颈组织21例、SIL组织8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查EBP50、p16和Ki-67表达水平,通过相关性检验分析EBP50与p16、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BP50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SIL(P=0.000);SIL中p16和Ki-67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P=0.000);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EBP50表达强度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降低(P=0.003);EBP50与p16或Ki-67的表达在SIL中呈负相关。结论:EBP50、p16和Ki-67的检测对SIL的病理诊断具有参考价值。EBP50表达的降低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升高相关,EBP50可作为判断SIL分级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zrin-radixin-moesin结合磷酸化蛋白50 P16 Ki-67 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