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6 位作者
王晓玲
孟霞
郭晓青
温登瑰
高扬
于卫芳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27-430,共4页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病变加重,p16蛋白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Ⅰ级组p16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FCM结果: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与正常组p16蛋白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在食管癌变过程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随着病变发展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其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P16
蛋白表达
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路亭
张亚肖
+2 位作者
刘红梅
杨金良
姜慧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提高模型制备的质量及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对照组(n=20)、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组(n=47,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单纯胃食管反流(GER)...
目的:探讨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提高模型制备的质量及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对照组(n=20)、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组(n=47,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单纯胃食管反流(GER)组(n=20,幽门部分缝扎+贲门肌切开术改行胃底食管吻合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组(n=21,空肠食管吻合术改行胆总管开口远侧十二指肠与食管吻合术),分别制备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GERD动物模型。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并对非预期死亡动物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批于术后1、2、3、4个月处死进行食管病理分析。结果: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26只(24.1%),其中DGER组死亡18只(38.3%),GER组1只(5%),DER组死亡7只(33.3%)。SO组中动物未见死亡。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有梗阻、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模型组存活动物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但术后动物死亡率亦较高。要制备符合研究需要的慢性GERD动物模型,不但要选择合理的术式以保证模型质量,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非预期死亡率,以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模型
动物
保留全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术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3
作者
焦黎
王军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613,共7页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能对Oddi括约肌造成损伤。本文对ERCP的几种主要术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内镜下钛夹乳头成形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立玮
王士杰
王晓玲
孟霞
郭晓青
温登瑰
高扬
于卫芳
丛庆文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
第四
医院
内镜室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河北
省肿瘤研究所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27-430,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C2005000797)
河北省重大攻关项目基金(编号:03276198D)
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编号:032761100D-1)
文摘
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16蛋白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从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随着病变加重,p16蛋白表达呈逐渐降低趋势。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Ⅰ级组p16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浸润癌组与正常组、不典型增生Ⅰ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其余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FCM结果:不典型增生Ⅱ级组与正常组p16蛋白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不典型增生Ⅱ级、Ⅲ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典型增生Ⅲ级与食管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在食管癌变过程早期阶段就已经发生,随着病变发展p16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其表达缺失可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P16
蛋白表达
不典型增生
Keywords
Esophageal carcinoma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p16 protein expression Atypical hyperplasia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路亭
张亚肖
刘红梅
杨金良
姜慧卿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胸外
科
河北医科大学
第二
医院
消化
科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1-434,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以提高模型制备的质量及成功率。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对照组(n=20)、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组(n=47,食管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单纯胃食管反流(GER)组(n=20,幽门部分缝扎+贲门肌切开术改行胃底食管吻合术)、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组(n=21,空肠食管吻合术改行胆总管开口远侧十二指肠与食管吻合术),分别制备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GERD动物模型。术后对动物持续喂养观察及测量体质量,并对非预期死亡动物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批于术后1、2、3、4个月处死进行食管病理分析。结果: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26只(24.1%),其中DGER组死亡18只(38.3%),GER组1只(5%),DER组死亡7只(33.3%)。SO组中动物未见死亡。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有梗阻、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模型组存活动物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存质量良好。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保留全胃的3种类型慢性GER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但术后动物死亡率亦较高。要制备符合研究需要的慢性GERD动物模型,不但要选择合理的术式以保证模型质量,还要采取一定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降低非预期死亡率,以提高模型制备成功率。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模型
动物
保留全胃
Keyword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models,animal
remaining stomach
分类号
R57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术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3
作者
焦黎
王军民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7-613,共7页
基金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77729D)。
文摘
Oddi括约肌是控制胆胰管通道的重要阀门,其损伤会造成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囊炎、结石再发,以及胆管癌等一系列远期并发症。胆总管结石作为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微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可能对Oddi括约肌造成损伤。本文对ERCP的几种主要术式(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内镜下钛夹乳头成形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奥狄括约肌
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逆行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
胆总管结石
Keywords
Oddi sphincte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ndoscopic retrograde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
choledocholithiasis
分类号
R575.7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张立玮
王士杰
王晓玲
孟霞
郭晓青
温登瑰
高扬
于卫芳
丛庆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慢性胃食管反流病大鼠模型制备方法的探讨
杨路亭
张亚肖
刘红梅
杨金良
姜慧卿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术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焦黎
王军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