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1例
1
作者
李春芳
袁佳雨
+3 位作者
李亚洲
梁玉龙
刘玉昌
郑晓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394,共2页
腹膜后脓肿是由于腹膜后邻近器官发生炎症、损伤或穿孔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结肠腹膜外穿孔漏出物进入腹膜后间隙而非腹腔,因此患儿早期可无典型腹膜炎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介绍1例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
腹膜后脓肿是由于腹膜后邻近器官发生炎症、损伤或穿孔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结肠腹膜外穿孔漏出物进入腹膜后间隙而非腹腔,因此患儿早期可无典型腹膜炎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介绍1例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病例,探讨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的原因以及治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脓肿
腹膜
肠穿孔
结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韩久卉
刘玉昌
+4 位作者
王宣
罗军忠
李亚洲
曹进超
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7,共7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术
后路矫形
先天性畸形
椎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与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汉林
于振武
+2 位作者
刘玉昌
郭敏
李亚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8-250,258,共4页
目的报道33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与并发症处理的结果。方法3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12例后背或腰骶正中皮肤异常;29例下肢畸形、感觉及运动障碍;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2例经X线检查脊柱有畸形;6例CT检查显示骨性脊髓纵裂、...
目的报道33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与并发症处理的结果。方法3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12例后背或腰骶正中皮肤异常;29例下肢畸形、感觉及运动障碍;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2例经X线检查脊柱有畸形;6例CT检查显示骨性脊髓纵裂、脂肪性异常增粗的终丝;11例MRI检查显示有脊髓病变,33例MRI检查均显示有低位脊髓、圆锥位于L3~S1和终丝增粗。33例根据术中病理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穴1雪切除位于低位圆锥附近的骨性病变,如脊髓纵裂予以切除;穴2雪松解对硬脊膜和脊神经组织的粘连与压迫;穴3雪借助放大镜,尽可能切除椎管内脂肪、纤维瘤组织;穴4雪靠近骶尾部将增粗终丝的止点处结扎、切断。结果30例随访1~12年,平均5年。6例效果好,25例有效,2例效果差。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4例,采取俯卧位、局部加压包扎,或伤口再次缝合治愈。结论MRI结合CT检查,有助对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评估,手术部位及方法根据病理变化而定,单纯增粗的终丝手术切断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裂
诊断
隐性
外科学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1例
1
作者
李春芳
袁佳雨
李亚洲
梁玉龙
刘玉昌
郑晓佐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普通外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关节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3-394,共2页
文摘
腹膜后脓肿是由于腹膜后邻近器官发生炎症、损伤或穿孔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感染,临床症状和体征均不典型;结肠腹膜外穿孔漏出物进入腹膜后间隙而非腹腔,因此患儿早期可无典型腹膜炎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本文介绍1例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病例,探讨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的原因以及治疗对策。
关键词
腹部脓肿
腹膜
肠穿孔
结肠
儿童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
11
2
作者
韩久卉
刘玉昌
王宣
罗军忠
李亚洲
曹进超
王强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1-717,共7页
文摘
目的:评价经后路截骨内固定术治疗低龄(10岁以下)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采用经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后凸患者17例,男6例,女11例,手术时年龄64±21个月(37~109个月)。根据Winter分型:Ⅰ型8例,Ⅱ型4例,Ⅲ型5例。后凸顶椎均位于T10~L2之间。5例伴神经系统畸形。8例行后路椎体切除(PVCR),5例行经椎弓根截骨(PSO),4例行Ponte截骨,截骨后均采用后路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观察矫形效果、内固定并发症、椎体融合情况等。结果:手术时间210±46min(130~300min),出血量650±330ml(200~1300ml);固定融合节段4.9±0.8个(4~6个)。随访34.7±10.4个月(24~51个月),矢状面节段性后凸Cobb角由术前61.5°±14.3°(42°~92°)矫正至术后20.7°±9.0(5°~42°),矫正率为(66.3±8.7)%,末次随访时为17.5°±9.5°(1°~36°),矫正率为(71.5±10.7)%,手术后Cobb角得到显著性改善(P〈0.01);矢状面平衡术前为-41.3±31.8mm,术后为-43.5±30.4mm,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末次随访时为-25.6±26.7mm,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双下肢无力1例,排尿困难1例,术后2周恢复。术前腰背痛5例、排尿异常1例,术后6个月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7个月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期间未发现假关节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早期行后路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显著改善后凸畸形,但术后不能立即达到脊柱矢状面平衡,而是在术后随生长发育逐渐恢复矢状面平衡。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截骨术
后路矫形
先天性畸形
椎弓根螺钉
Keywords
Kyphosis
Osteotomy
Posterior correction
Congenital deformity
Pedicle screws
分类号
R682.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与并发症处理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汉林
于振武
刘玉昌
郭敏
李亚洲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8-250,258,共4页
文摘
目的报道33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断、治疗与并发症处理的结果。方法33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12例后背或腰骶正中皮肤异常;29例下肢畸形、感觉及运动障碍;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2例经X线检查脊柱有畸形;6例CT检查显示骨性脊髓纵裂、脂肪性异常增粗的终丝;11例MRI检查显示有脊髓病变,33例MRI检查均显示有低位脊髓、圆锥位于L3~S1和终丝增粗。33例根据术中病理不同选择不同手术方法:穴1雪切除位于低位圆锥附近的骨性病变,如脊髓纵裂予以切除;穴2雪松解对硬脊膜和脊神经组织的粘连与压迫;穴3雪借助放大镜,尽可能切除椎管内脂肪、纤维瘤组织;穴4雪靠近骶尾部将增粗终丝的止点处结扎、切断。结果30例随访1~12年,平均5年。6例效果好,25例有效,2例效果差。术后并发症:脑脊液漏4例,采取俯卧位、局部加压包扎,或伤口再次缝合治愈。结论MRI结合CT检查,有助对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评估,手术部位及方法根据病理变化而定,单纯增粗的终丝手术切断效果好。
关键词
脊柱裂
诊断
隐性
外科学
并发症
Keywords
Spina Bifida Occulta/DI
Spina Bifida Occulta/SU
Spina Bifida Occulta/CO
分类号
R726.5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儿童腹膜后脓肿并发结肠腹膜外穿孔1例
李春芳
袁佳雨
李亚洲
梁玉龙
刘玉昌
郑晓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后路截骨矫形治疗低龄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分析
韩久卉
刘玉昌
王宣
罗军忠
李亚洲
曹进超
王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与并发症处理
王汉林
于振武
刘玉昌
郭敏
李亚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