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丽莉
范国洽
+5 位作者
韩蕊
石志平
王涛
张洁
王雪
周亚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2型糖尿病空白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n=7)、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干预组(二甲双胍组,n=8)。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灌胃8周,于干预末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次晨心尖取血并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因子-κB水平;取胸主动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可见2型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管壁结构层次不清,内膜增厚,内皮细胞肿大变性,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2)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胰岛素[(20.00±5.91)m IU/L vs(11.34±3.88)m IU/L]、核因子-κB[(170.22±21.53)μmol/L vs(78.68±12.15)μmol/L]、ICAM-1[(130.59±16.00)pg/ml vs(75.63±19.52)pg/ml]、VCAM-1[(990.19±119.18)ng/ml vs(616.54±54.51)ng/ml]、总胆固醇[(4.15±0.41)mmol/L vs(2.18±0.93)mmol/L]、甘油三酯[(1.83±0.40)mmol/L vs(0.81±0.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3±0.44)mmol/L vs(1.24±0.47)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30.78±11.25)m IU·L-1·h vs(47.55±5.23)m IU·L-1·h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结束时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VCAM-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2型糖尿病组间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水平也较二甲双胍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通过降低p38 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代谢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宝新
黄怡
+1 位作者
王燕
李玉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BMD)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225名受试对象年龄20~79岁,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其中20~29岁28名,30~39岁35名,40~49岁40名,50~59岁42名,60~69岁39名,70~79岁41名,均检测正位腰椎(L2...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BMD)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225名受试对象年龄20~79岁,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其中20~29岁28名,30~39岁35名,40~49岁40名,50~59岁42名,60~69岁39名,70~79岁41名,均检测正位腰椎(L2~4)、股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转子间)BMD,同时测定全身各部位肌肉和脂肪含量。结果各年龄组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男性在40~49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0%,50~59岁组为13.04%,60~69岁组24.39%,70~79岁组41.86%。30~39岁组各部位BMD均为最高值,且在股骨颈、Ward三角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40~49岁、50~59岁间各部位BM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60~69岁组L2~4、股骨颈、转子间BMD均明显高于70~79岁组(P<0.05);30~3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与40~49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50~59岁与70~79岁组比较,躯干、总肌肉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增龄虽有增加趋势,但仅70~79岁组躯干、腿部、总脂肪含量较20~29岁、30~39岁组明显增加(P<0.05),其他年龄组各部位脂肪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L2~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所对应的肌肉含量、年龄关系密切,与所对应的脂肪含量无相关性。结论河北地区健康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增龄逐渐降低,无快速骨量丢失期,各部位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之间,各部位肌肉含量均与BMD有明显相关性,与脂肪含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卫生人力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与骨密度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
10
3
作者
王燕
李宝新
+1 位作者
刘岩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68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NC组)73例。详细记录全部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正位腰椎(L_(2-4))、股骨...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68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NC组)73例。详细记录全部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正位腰椎(L_(2-4))、股骨(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骨密度(BMD)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和肌肉含量,并进行临床指标测定,分析骨密度与对应的肌肉和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绝经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L_(2-4)、股骨颈、大转子BMD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总脂肪含量较NC组明显增加,(P<0.05)。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DM-OP组)和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DM-NP组):2组受试者年龄、BMI、绝经年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DM病程、FBG、PBG、HbAlc明显高于DM-NP组(P<0.05),DM-OP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DM-NP组(P<0.05);总脂肪含量DM-OP组明显高于DM-NP组(P<0.05),其他部位脂肪含量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L_(2-4)、股骨均值BMD与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TLM、TKLM关系最为密切。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较血糖正常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肌肉含量较脂肪含量对骨密度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2型糖尿病
体成分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代谢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杨洁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家庭成员参与骨骼形成、分化、吸收等过程,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BMPs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软骨细胞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RANKL与骨代谢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志梅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κB受体激活子(receptor activatorof NF-κB,RANK)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κB受体激活子(receptor activatorof NF-κB,RANK)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是RANKL的惟一受体,是RANKL发挥功能的关键。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RANKL竞争性与RANK结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近年来通过许多对RANKL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在骨代谢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为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骼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KL
RANK
OPG
DENOSU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
被引量:
12
1
作者
陈丽莉
范国洽
韩蕊
石志平
王涛
张洁
王雪
周亚茹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心血管
二
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河北
省骨
科
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7-491,共5页
基金
中华医学会临床科研专项资金(09010220177)
文摘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病变的关系及二甲双胍的干预作用。方法:2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组:2型糖尿病空白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n=7)、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干预组(二甲双胍组,n=8)。二甲双胍组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灌胃8周,于干预末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次晨心尖取血并分离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放免法测定胰岛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核因子-κB水平;取胸主动脉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血管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胸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的表达。结果:(1)HE染色可见2型糖尿病组大鼠主动脉管壁结构层次不清,内膜增厚,内皮细胞肿大变性,中膜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2)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大鼠空腹胰岛素[(20.00±5.91)m IU/L vs(11.34±3.88)m IU/L]、核因子-κB[(170.22±21.53)μmol/L vs(78.68±12.15)μmol/L]、ICAM-1[(130.59±16.00)pg/ml vs(75.63±19.52)pg/ml]、VCAM-1[(990.19±119.18)ng/ml vs(616.54±54.51)ng/ml]、总胆固醇[(4.15±0.41)mmol/L vs(2.18±0.93)mmol/L]、甘油三酯[(1.83±0.40)mmol/L vs(0.81±0.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3±0.44)mmol/L vs(1.24±0.47)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曲线下面积(30.78±11.25)m IU·L-1·h vs(47.55±5.23)m IU·L-1·h明显降低(P<0.05),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实验结束时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VCAM-1、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较2型糖尿病组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2型糖尿病组间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二甲双胍组大鼠主动脉磷酸化p38 MAPK、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水平也较二甲双胍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38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甲双胍通过降低p38 MAPK磷酸化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脂代谢而起到血管保护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二甲双胍
Keywords
Diabetes mellitus
Atherosclerosis
p38 MAPK
Metformin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宝新
黄怡
王燕
李玉坤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4期447-451,共5页
基金
河北省重大疾病和常见病预防治疗关键技术专项基金(06276106D)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0839)
文摘
目的探讨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BMD)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 225名受试对象年龄20~79岁,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其中20~29岁28名,30~39岁35名,40~49岁40名,50~59岁42名,60~69岁39名,70~79岁41名,均检测正位腰椎(L2~4)、股骨(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转子间)BMD,同时测定全身各部位肌肉和脂肪含量。结果各年龄组体质量指数(BMI)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男性在40~49岁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5.00%,50~59岁组为13.04%,60~69岁组24.39%,70~79岁组41.86%。30~39岁组各部位BMD均为最高值,且在股骨颈、Ward三角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20~29岁、40~49岁、50~59岁间各部位BM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60~69岁组L2~4、股骨颈、转子间BMD均明显高于70~79岁组(P<0.05);30~39岁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但与40~49岁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50~59岁与70~79岁组比较,躯干、总肌肉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脂肪含量随增龄虽有增加趋势,但仅70~79岁组躯干、腿部、总脂肪含量较20~29岁、30~39岁组明显增加(P<0.05),其他年龄组各部位脂肪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L2~4、股骨均值BMD均与BMI、所对应的肌肉含量、年龄关系密切,与所对应的脂肪含量无相关性。结论河北地区健康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均随增龄逐渐降低,无快速骨量丢失期,各部位骨峰值出现在30~39岁之间,各部位肌肉含量均与BMD有明显相关性,与脂肪含量无关。
关键词
骨密度
卫生人力
身体成分
Keywords
Bone density
Health manpower
Body composition
分类号
R580 [医药卫生—内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与骨密度关系初步探讨
被引量:
10
3
作者
王燕
李宝新
刘岩
李玉坤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
出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4期239-245,共7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9001179)
河北省卫生厅基金(20090439)
文摘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体成分的关系。方法选择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DM组)68例,绝经后血糖正常女性(NC组)73例。详细记录全部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绝经年限,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检测正位腰椎(L_(2-4))、股骨(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骨密度(BMD)与全身各部位的脂肪和肌肉含量,并进行临床指标测定,分析骨密度与对应的肌肉和脂肪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 2组受试者的年龄、BMI、绝经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L_(2-4)、股骨颈、大转子BMD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较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躯干、总脂肪含量较NC组明显增加,(P<0.05)。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糖尿病组进一步分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组(DM-OP组)和糖尿病非骨质疏松组(DM-NP组):2组受试者年龄、BMI、绝经年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OP组DM病程、FBG、PBG、HbAlc明显高于DM-NP组(P<0.05),DM-OP组躯干、腿部、总肌肉含量均明显低于DM-NP组(P<0.05);总脂肪含量DM-OP组明显高于DM-NP组(P<0.05),其他部位脂肪含量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L_(2-4)、股骨均值BMD与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BMI、TLM、TKLM关系最为密切。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较血糖正常女性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肌肉含量、脂肪含量均与骨密度密切相关,肌肉含量较脂肪含量对骨密度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
绝经后2型糖尿病
体成分
骨密度
Keywords
postmenopausa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ody composi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代谢
被引量:
11
4
作者
杨洁
李玉坤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
出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基金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GL2011-43)
文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家庭成员参与骨骼形成、分化、吸收等过程,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BMPs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软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软骨细胞
骨代谢
Keywor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osteoblast
cartilage cells
bone metabolism
分类号
R681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RANKL与骨代谢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志梅
李玉坤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二科
出处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C2009001179
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编号GL200839)
文摘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是一种Ⅱ型跨膜蛋白,是目前发现的惟一具有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发育、发挥功能的因子。NF-κB受体激活子(receptor activatorof NF-κB,RANK)是一种Ⅰ型跨膜蛋白,是RANKL的惟一受体,是RANKL发挥功能的关键。骨保护蛋白(osteoprotegerin,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与RANKL竞争性与RANK结合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近年来通过许多对RANKL的研究发现,它不仅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也在骨代谢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为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骼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
RANKL
RANK
OPG
DENOSUMAB
Keywords
RANKL
RANK
OPG
denosumab
分类号
Q591.2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二甲双胍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蛋白表达
陈丽莉
范国洽
韩蕊
石志平
王涛
张洁
王雪
周亚茹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河北地区不同年龄健康男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与体成分分析
李宝新
黄怡
王燕
李玉坤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体成分与骨密度关系初步探讨
王燕
李宝新
刘岩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骨形态发生蛋白与骨代谢
杨洁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RANKL与骨代谢
张志梅
李玉坤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