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 被引量:2
1
作者 郑丽华 杜润森 +1 位作者 赵亚恒 刘鹏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分析血管钙化的预测因素,探究血管钙化的有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患者467例,依据有无血管钙化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分析血管钙化的预测因素,探究血管钙化的有效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患者467例,依据有无血管钙化分为病例组及对照组,并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467例中有血管钙化191例(40.9%),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OR值为0.725,95%CI 0.630~0.834,P<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OR值为1.626,95%CI 1.086~2.433,P=0.018)、脂蛋白(OR值为1.003,95%CI 1.002~1.004,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值为0.101,95%CI 0.016~0.630,P=0.014)、总胆固醇(OR值为4.009,95%CI 1.619~9.926,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值为0.148,95%CI 0.042~0.517,P<0.01)为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28、0.780、0.720、0.679、0.570、0.563。结论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血管钙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脂蛋白有较好的预测血管钙化的能力,其中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预测血管钙化的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危险因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硬化治疗效果评价
2
作者 彭军路 张峰 +2 位作者 贺新奇 翟从劼 张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20期72-75,共4页
目的 探讨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硬化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ACCUVEIN AV400静... 目的 探讨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硬化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6~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4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静脉注射泡沫或液体硬化剂,加压治疗,对照组直接注射泡沫或液体硬化剂。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idit=1.261,P=0.211),但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平均秩次(R1=0.541)略高于对照组(R2=0.459)。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idit=2.943,P=0.004),治疗组的治疗满意度平均秩次(R1=0.561)明显高于对照组(R2=0.439)。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治疗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 ACCUVEIN AV400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肢网状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硬化治疗能达到精准可视化硬化,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定位仪 硬化剂治疗 下肢 网状静脉 毛细血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峰 何兆鹏 +1 位作者 刘鹏 张立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及不同预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治疗前后Hcy、ATⅢ、ACA,分析Hcy、ATⅢ、ACA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的影响,探讨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Hcy、ATⅢ和ACA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和ACA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1)。Hcy、ATⅢ和ACA高水平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是低水平的4.652、0.414和3.588倍。治疗后,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高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ATⅢ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1)。Hcy、ATⅢ和ACA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P<0.05,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升高,ATⅢ降低。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发病和临床预后相关,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预后 Logistic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