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64例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庆丰 李增宁 +3 位作者 郑文旺 张征 陈伟 骆彬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探讨营养风险与年龄、疾病、感染部位和感染细菌等的关系,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RS2002方法对364例医院内感染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内感染病... 目的:研究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探讨营养风险与年龄、疾病、感染部位和感染细菌等的关系,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NRS2002方法对364例医院内感染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发生率为25.91%,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0.16%。不同科室医院内感染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胸外科发生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医院内感染病人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亦有统计学差异,年龄越大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不同感染部位的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而感染不同细菌的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风险发生率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院内感染病人营养不良(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疾病、感染部位有关,而与感染细菌种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NRS2002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 感染部位 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疾病手术病人人体成分与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克娟 魏雨佳 +3 位作者 高婷 孟亚丽 谢颖 李增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妇科疾病手术病人进行人体成分检测,探讨妇科疾病与体成分改变的关系,为妇科疾病病人的围术期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的302例妇科手术病人为病例组,... 目的:运用生物电阻抗法对妇科疾病手术病人进行人体成分检测,探讨妇科疾病与体成分改变的关系,为妇科疾病病人的围术期和营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的302例妇科手术病人为病例组,健康体检无妇科疾病的102名女性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资料、年龄、身高、体质量、人体成分分析结果。并对病例组检测生化指标。结果:病例组喜欢吃甜食的人为59.27%(179/302),病例组体质指数、上臂中点周径、上臂肌肉周径、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不同体脂率分组间的血糖及甘油三酯存在差异,随着体脂率的增加,血糖及甘油三酯水平呈增长趋势。不同体脂率分组病人血红蛋白含量有统计学差异。根据妇科肿瘤的类型分组,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组的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恶性肿瘤组病人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均高于良性肿瘤组。结论:对妇科疾病病人进行人体成分分析可较准确了解其营养及代谢情况,为进一步预防、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人体成分 体脂率 体质指数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周锦 高娉 +8 位作者 马宁 曹丹丹 谢颖 曹雯雯 周美琪 员美娜 杨慧 张雷 丁树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分析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合理性。方法:选取694例住院病人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调查,依据病人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的类型,分析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 目的:应用欧洲营养筛查方法(NRS 2002)分析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并探讨营养支持的效果和合理性。方法:选取694例住院病人采用NRS 2002进行营养风险调查,依据病人是否接受营养支持和营养支持的类型,分析营养支持对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在694例住院病人中,营养不良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为14.0%和27.5%。有营养风险的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的病人(P<0.01)。有营养问题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81.7%,而无营养风险的病人中接受营养支持者占总支持人数的18.3%。在营养风险病人中,给予营养支持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缩短了住院时间。在营养风险病人中,肠内营养(EN)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接受肠外营养(PN)者。结论:采用NRS 2002对住院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率的调查,可有效地鉴别住院病人的营养风险,并为营养支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2002 住院病人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490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冀安 穆秀娥 +4 位作者 董梁 孙会凤 周小慧 朱俊青 李增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80-586,共7页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AG490干预下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BALB/C-nu裸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AG49... 目的:探讨JAK2/STAT3信号通路在AG490干预下对人肝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凋亡的影响以及与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肝癌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将BALB/C-nu裸鼠随机平均分成3组,按照实验设计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低浓度AG490组(浓度4 mg/kg的AG490)、高浓度AG490组(浓度为8 mg/kg的AG490),而后按照实验设计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AG490处理裸鼠。观察期间记录各组裸鼠体质量、瘤重、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p-JAK2、JAK2、p-STAT3、STAT3、MMP-2、Bcl-2、Bcl-xl及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裸鼠瘤重、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抑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低浓度AG490组(73.98±0.90)%、高浓度AG490组(81.39±1.66)%的细胞周期G0/G1期较对照组(59.30±1.13)%明显增加(P<0.05),同样低浓度AG490组(33.32±1.16)%和高浓度AG490组(52.22±1.06)%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1.50±0.12)%明显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浓度AG490组(1.073±0.028)、(0.955±0.025)和高浓度AG490组(0.763±0.023)、(0.751±0.037)的p-JAK2,p-STAT3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1.265±0.012)、(1.477±0.020)明显降低(P<0.05)。同时下调通路下游蛋白MMP-2,Bcl-2,Bcl-xl和上调Bax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G490组移植瘤肿瘤组织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AG490能够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人肝癌细胞的凋亡、抑制增殖和侵袭作用达到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提示JAK2/STAT3通路在肝细胞癌恶性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K2/STAT3信号通路 AG490 肝癌裸鼠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对重度创伤病人血清精氨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彩运 雷敏 +3 位作者 李增宁 王大维 张亚辉 冯东娟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Arg)对重度创伤病人术后血清Ar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创伤术后病人72例,分别按服用Arg 0、10、20和30 g/d随机分为A(n=20)、B(n=17)、C(n=18)和D(n=17)组,观察14 d。病人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分别...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精氨酸(Arg)对重度创伤病人术后血清Arg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度创伤术后病人72例,分别按服用Arg 0、10、20和30 g/d随机分为A(n=20)、B(n=17)、C(n=18)和D(n=17)组,观察14 d。病人均采用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后第1、7和14天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Arg含量,并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第7和第14天,A组和B组病人血清Arg水平明显下降,而C组和D组Arg水平明显升高,与术后第1天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和第14天,C组和D组病人Arg水平恢复至正常,与A组和B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创伤病人术后应用Arg 20 g/d或30 g/d,有助于改善血清Arg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重度创伤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肌肉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晓琳 宋世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6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肌肉数量及肌肉力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5月至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病例组,同期纳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肌肉数量及肌肉力量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5月至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为病例组,同期纳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对两组受检者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同时测量两组受检者的握力并进行5次坐立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及6m正常步速试验。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各项指标。结果本研究病例组与对照组最终各纳入受检者8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相位角明显低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比例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去脂体重、肌肉量、骨骼肌总质量与各部分骨骼肌质量以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均低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握力、步速及6分钟步行试验所行走的距离均低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而5次坐立试验所用时间长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相位角与去脂体重(r=0.948,P<0.05)、肌肉量(r=0.888,P<0.05)、骨骼肌总量(r=0.984,P<0.05)与各部分骨骼肌质量以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r=0.685,P<0.05)均呈正相关;恶性肿瘤患者的相位角与握力(r=0.438,P<0.05)呈正相关。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肌肉减少与低相位角(OR=0.247,95%CI=0.088~0.692,P<0.05)和增龄(OR=1.154,95%CI=1.045~1.275,P<0.05)有关。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相位角低于非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的低相位角与肌肉数量的减少及肌肉力量的降低有关,同时相位角可作为评价恶性肿瘤患者肌肉质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患者 相位角 肌肉质量 骨骼肌质量指数 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