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振兰 姚绍敏 王岚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某院精神科住院的5 4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某院精神科住院的5 4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 432例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438例、514例次,医院感染率和例次率分别为8.06%、9.46%;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68.29%)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12.06%)和胃肠道(9.92%)等。不同原发疾病患者间医院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9,P<0.001),其中以酒精性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23.40%)最高;季节分布,以冬季医院感染率和例次率最高,分别为11.82%(151例)、14.02%(179例次),冬季上呼吸道感染占上呼吸道感染总例数的40.74%(143/351);不同管理方式病区的医院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58,P<0.001),其中封闭式男病区感染率(12.83%)最高。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季节变化、原发疾病易感性及不同的管理方式,采取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精神科 医院感染 感染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精神医学在河北 被引量:2
2
作者 丁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社区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 河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金圭星 王学义 +7 位作者 王岚 安翠霞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症状;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PTSD组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记忆、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PTSD组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记忆成绩与CAPS得分呈负相关(r=-0.66,P<0.05;r=-0.53,P均小于0.05),但与情绪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PTSD组和抑郁症组的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未校正的P<0.001);而PTSD组颞叶灰质体积小于抑郁症组(未校正的P<0.001)。结论 PTSD的记忆损害与创伤症状而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而其脑结构损害也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提示PTSD的记忆损害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韦氏记忆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依赖病人营养风险筛查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宋志领 李增宁 +2 位作者 李康宁 于鲁璐 王巍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0-173,共4页
目的:调查酒精依赖病人营养风险,分析营养风险对酒精依赖病人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戒酒的酒精依赖病人 245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研究组(NRS≥3,n=92)和对照组(NRS<3,n=153),观... 目的:调查酒精依赖病人营养风险,分析营养风险对酒精依赖病人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戒酒的酒精依赖病人 245例,使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对病人进行营养评估,将病人分为研究组(NRS≥3,n=92)和对照组(NRS<3,n=153),观察两组病人医院感染率。结果:研究组发生医院感染 34 例,发生率36.96%;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 28例,发生率 18.30%。两组病人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分布,两组病人均以胃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率分别为 16.30%、13.04%和 9.15%、6.54%。研究组病人红细胞(P=0.034)、血红蛋白(P<0.001)、白蛋白(P<0.001)和 BMI水平(P<0.001)低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S 2002评分增加(OR=1.391,P=0.032)、白蛋白降低(OR=0.923,P=0.031)、血红蛋白降低(OR=0.979,P=0.018)和吸烟(OR=1.063,P=0.007)是酒精依赖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酒精依赖病人更易发生营养风险,且存在营养风险的酒精依赖病人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增高。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显示,两组酒精依赖病人均以胃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为主。NRS 2002评分增加、白蛋白降低、血红蛋白降低以及吸烟量增加是酒精依赖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有营养风险的酒精依赖病人的关注,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依赖 营养风险筛查量表 医院感染 胃肠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精神医学全科医疗的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丁勤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精神医学 会科医疗 进展 社区精神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4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秦振洲 宋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6-90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双相障碍Ⅰ型或Ⅱ型抑郁发作患者67例,随机分为rTMS组(n=33)和伪rTMS组(n=34),接受碳酸锂[(0.8±0.1)mmol/L vs.(0.8±0.2)mmol/L)]和喹硫平[(333.3±87.4)mg/d vs.(343.1±94.2)mg/d]治疗。rTMS组接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rTMS刺激,伪rTMS组接受相同部位的伪线圈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1、2、3、4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估,分别累计合并使用氯硝西泮片剂量。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对两组患者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记录治疗中的不良事件。治疗4周末HAMD<8分定义为治愈。结果:治疗第2周[(27.6±4.6)vs.(30.9±5.8)]、第3周[(19.8±3.9)vs.(22.5±5.2)]、第4周[(10.3±3.0)vs.(12.6±5.3)]末,rTM S组HAM D评分均低于伪rTM S组(均P<0.05)。第4周末,rTM S组治愈率高于伪rTMS组(73.0%vs.44.8%,P<0.05)。第4周末,rTMS组PQSI评分低于伪rTMS组[(2.5±1.4)vs.(3.5±1.9),P<0.05]。第2周[(8.7±4.8)mg vs.(10.0±4.1)mg]、第3周[(2.7±1.8)mg vs.(3.9±1.6)mg]、第4周[(1.0±0.9)mg vs.(2.0±1.4)mg]末,rTMS组使用氯硝西泮剂量均低于伪rTMS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6.9%,P>0.05)。结论:低频rTM S联合碳酸锂、喹硫平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有较好疗效,并可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 心境稳定剂 喹硫平 疗效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改良电休克治疗首发抑郁症起效时间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凝 王学义 +1 位作者 李小倩 余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67-671,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5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3例,接受20Hz的rTMS左侧... 目的:探讨高频(2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首发抑郁症的起效时间。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5例首发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33例,接受20Hz的rTMS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刺激,每周5次,连续4周,共20次)和MECT组(32例,接受MECT治疗,每周3次,连续3周共8次)。两组均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10~20mg/d)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4、8周末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的变化和减分率。结果:治疗后第1、2、3、4周末,rTMS组HAMD减分率低于MECT组[(25.0±3.1,(34.4±7.7),(52.2±7.8),(69.1±8.3)vs(28.2±5.4),(38.8±5.1),(57.7±6.8),(75.4±8.6),均P〈0.05],治疗8周末,两组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9±8.8)VS(85.0±7.5),P〉0.05]。治疗第1、2周末,rTMS组HAMD自杀分数高于MECT组[(1.5±0.5),(0.8±0.6)VS(1.1±0.45)(0.5±0.5),均P〈0.05]。结论:20Hz的rTMS或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首发抑郁症均能在1周后起效,但MECT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可能在快速起效和降低急性期自杀风险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改良电休克治疗 艾司西酞普兰 首发抑郁症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的行为激活治疗(综述) 被引量:32
8
作者 宋倩 苏朝霞 王学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5-658,共4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大约影响一亿五千四百万人[1].美国男性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12%,女性更高达10%~25%[2].抑郁症已成为人们丧失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并在全球疾病负担中位列第3[3].尽管抑郁症发病率高并且...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抑郁症在世界范围内大约影响一亿五千四百万人[1].美国男性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5%~12%,女性更高达10%~25%[2].抑郁症已成为人们丧失社会功能的主要原因并在全球疾病负担中位列第3[3].尽管抑郁症发病率高并且花费昂贵,但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面,90%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足够的治疗[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激活 抑郁症 效果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执行功能与额叶损害 被引量:15
9
作者 金圭星 王学义 +3 位作者 王岚 任庆云 赵晓川 安翠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病程小于1年的首发PTSD患者为PTSD组,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PTSD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治疗前...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病程小于1年的首发PTSD患者为PTSD组,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PTSD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使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PTSD Scale,CAPS)评估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PTSD组执行功能,对照组WCST只评估一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比较PTS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脑结构形态。结果 PTSD组治疗前、治疗后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Ra、Cc、Re及Rpe评分均差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CAPS得分均与执行功能(Ra、Cc、Re、Rp及Rpe)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TSD组治疗前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治疗后PTSD患者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较治疗前恢复[P<0.01(uncorrected)],但仍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结论 PTSD患者存在明显执行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恢复后,执行功能障碍依然存在。大脑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治疗后不能完全恢复,可能为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执行功能 额叶 灰质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慢性酒中毒模型大鼠学习记忆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岚 王学义 史少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丙戊酸钠(VPA)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酒中毒模型组、VPA干预组、VPA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乙醇浓度梯度递增式的方式灌胃8周制作慢性酒中毒模型,而第5周始酒中毒...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丙戊酸钠(VPA)的干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酒中毒模型组、VPA干预组、VPA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以乙醇浓度梯度递增式的方式灌胃8周制作慢性酒中毒模型,而第5周始酒中毒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VPA干预组于第5~8周腹腔注射VPA,VPA对照组灌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4周后第5~8周给予VPA。8周后每组随机选取7只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余7只用Westernblot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表达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中毒模型组大鼠水迷宫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空间探索次数显著减少(P<0.05);Y迷宫中2d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海马BDNF含量下降(P<0.05)。与酒中毒模型组相比,VPA干预组大鼠的行为学成绩均得到改善(P<0.01),海马BDNF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A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酒中毒可以导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而VPA对酒精诱导的学习记忆损害有干预作用,海马BDNF表达增加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SD大鼠 慢性酒中毒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
11
作者 王冉 胡蕊 +5 位作者 贾景娜 王洁 史为博 齐倩 李英敏 王学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NGFI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urr1)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及We... 目的:观察NGFI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urr1)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了显著的动态变化,NGFIB-β从E18 d开始在大鼠视网膜组织出现少量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在内核层内缘,随着发育的进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3~7 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阳性细胞,与PCNA的对比观察发现,两者表达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细胞中,NGFIB-β主要表达在已分化的幼稚神经细胞中,在增殖细胞中不表达;PCNA蛋白从E14 d到P7 d为强阳性表达,P9 d时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成熟的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结论: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NGFIB—β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睡眠障碍成年人的睡眠结构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龚明俊 谭思洁 +2 位作者 孙亚麒 吴旸 胡晓飞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6-284,共9页
目的:评价运动干预睡眠障碍成年人的睡眠结构的效果,为制定改善睡眠障碍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确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运用Revman 5.3和stata14.0对所纳入10篇文献的670名受试者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评价运动干预睡眠障碍成年人的睡眠结构的效果,为制定改善睡眠障碍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确定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运用Revman 5.3和stata14.0对所纳入10篇文献的670名受试者的结局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运动干预能缩短睡眠潜伏期(d=-0.44)、总睡眠时间(d=-0.29)、入睡后觉醒时长(d=-0.29),p值均<0.05。2)运动干预对睡眠效率、N_(1)期、N_(2)期、N_(3)期睡眠比例的效应量分别是0.1、-0.3、-0.04、0.3,p值均>0.05。3)缩短睡眠潜伏期效应量最显著的要素是有氧运动(d=-0.61)、45~60 min(d=-0.66)、24~48周(d=-0.35),p值均>0.05;缩短入睡后觉醒时长最显著的要素是身心运动(d=-0.19,p>0.05),45~60 min(d=-0.34,p<0.05),12~16周(d=-0.21,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缩短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入睡后觉醒时长,具有提高睡眠效率、缩短N_(1)期、N_(2)期睡眠,延长N_(3)期睡眠的趋势。有氧运动在缩短睡眠潜伏期的趋势比身心运动显著,身心运动在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长的趋势比有氧运动显著。单次运动45~60 min、持续12周以上的运动干预方案改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干预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慢性应激大鼠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雷 王学义 +4 位作者 刘小玉 姚绍敏 王岚 于鲁璐 王相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71-471,480,共2页
关键词 丙戊酸钠 慢性应激 大鼠认知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