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学界发表专业学术论文的阶段性分析
1
作者 丁勤章 苏便苓 李拥军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对我省1994年底以前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有27个单位,184人发表了714篇论文(包括河北精神卫生杂志)。有5人获10项科研成果奖,10人获23项优秀论文奖,与北京、上海湖南、山东等省市比较有一定差距。
关键词 河北 精神医学 心理卫生 学术论文 阶段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辅导在精神专科护士培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黄雪花 刘可智 +1 位作者 王垭 王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精神专科护士培训教学中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压力调整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39名参加四川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为期10周,每周一次,共10次的规范化团体心理辅导,采用SCL-90、压力自测量表、简易应...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精神专科护士培训教学中对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压力调整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39名参加四川省精神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为期10周,每周一次,共10次的规范化团体心理辅导,采用SCL-90、压力自测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制的教学质量评价表作为研究工具,对所有学员培训前后进行评估。结果 (1)团体心理辅导前,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SCL-90评分)仅在强迫症状(3.69±0.67)/(常模1.62±0.58)(t=6.21,P=0.000)和人际关系(3.33±0.60)/(常模1.65±0.61)(t=11.34,P=0.000)两项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意义;经过辅导后,人际关系因子分(2.08±0.4)较辅导前(3.33±0.60)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t=3.43,P=0.001);(2)压力量表总分辅导后(9.15±3.77)较辅导前(11.08±3.59)低,差异有显著意义(t=3.43,P=0.001);消极应对因子分由辅导前的(10.26±3.40)下降为辅导后的(8.59±2.78),差异有显著意义(t=3.59,P=0.001);(3)人际关系、调控情绪、师生关系、职业发展、总体收获几个方面,学员自己感到满意的比例均超过了90%。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在精神专科护士培训教学中,对改善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整压力及应对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受到学员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辅导 精神科 专科护士 心理健康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自杀态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张振兰 姚绍敏 +3 位作者 王岚 郭新字 崔卫华 陈冉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8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3.2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8.84,P<0.0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6.06,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t=-13.13,P<0.01)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障碍 认知行为干预 自杀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苏朝霞 王学义 +1 位作者 吴书慧 张振兰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6期546-549,共4页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独生子女化等各种社会变革的加剧,儿童的心理压力日益加重,心理行为问题也日渐突出。国外报道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已达到5%~30%[1]。随着我国家庭结构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核心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抚养、
关键词 儿童行为 生物遗传 家庭环境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依赖和双相障碍共病患者人格特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颀峰 王香红 +1 位作者 李新玲 王学义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3期1146-1147,共2页
关键词 酒精中毒 人格评价 个性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度条呈现方式对用户时距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林霖 戴睿 张志杰 《人类工效学》 2013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同进度条(progress bar)状态对用户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在实验一中采用2(时间间隔:5 s,10 s)×2(进度条状态:匀速,加速)被试内设计,在实验二中采用单因素(线索提示:静止提示,少文件提示,多文件提示,无... 目的探讨在人机交互过程中不同进度条(progress bar)状态对用户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在实验一中采用2(时间间隔:5 s,10 s)×2(进度条状态:匀速,加速)被试内设计,在实验二中采用单因素(线索提示:静止提示,少文件提示,多文件提示,无规则提示)被试内设计。结果加速进度条(先慢后快)、采用无规则的和多文件的线索提示能有效地使用户低估实际等待时距。结论通过界面提示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知觉到的等待时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进度条 人机交互 界面提示 注意闸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药物过量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香蕊 牛素英 +1 位作者 刘春梅 吕立召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5期417-418,共2页
在门诊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服毒自杀需要洗胃的患者都存在恐惧心理。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心理,但洗胃时又爱面子,有羞辱感,抢救中故意不和医护人员配合拖延时间,使洗胃无法顺利进行,往往失去抢救的良机^[1]
关键词 中毒 洗胃 恐惧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儿核受体1在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8
作者 王冉 胡蕊 +4 位作者 史为博 贾景娜 王洁 李英敏 王学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7-941,共5页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1(NGFIB-13)在大鼠视网膜无长突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触融合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fl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1(NGFIB-13)在大鼠视网膜无长突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触融合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fl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重显色。结果:NGFIB-13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NGFIB-13从胚胎18d开始在大鼠视网膜组织出现少量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在内核层内缘,随着发育的进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生后3~7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阳性细胞,与PCNA的对比观察显示,两者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细胞中,NGFIB-β主要表达在已分化的细胞中,在增殖细胞中不表达;NGFIB-β和视网膜无长突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yntaxin-1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显示NGFIB-β阳性细胞为无长突细胞;NGFIB-β与TH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两蛋白共表达在同一细胞中,但众多的NGFIB-β阳性细胞不表达TH。结论: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及非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孤儿核受体1 增殖细胞核抗原 突触融合蛋白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焦虑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9
作者 于鲁璐 张英东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1期74-79,共6页
咨客,男性,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一子。最近,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越来越焦虑。作为一名动物检疫员,他主要负责家禽或其他动物食品的质量控制。近来,总是认为自己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动物而患上了感染性疾病,即使经过多家医院就诊后已... 咨客,男性,30岁左右,已婚,育有一子。最近,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感到越来越焦虑。作为一名动物检疫员,他主要负责家禽或其他动物食品的质量控制。近来,总是认为自己因为在工作中接触动物而患上了感染性疾病,即使经过多家医院就诊后已经排除感染,仍会寻找其他的原因。例如,认为自己通过接触他人使用过的按摩椅或街边的流浪动物而患上某种疾病。这种担心非常强烈,虽然他从未被诊断为狂犬病,也没有被任何动物咬过,但仍多次就诊于医院并接种狂犬疫苗。每天都会仔细检查身体,寻找是否有咬痕或其他污染源。通过本次咨询,他被诊断为疾病焦虑障碍,并开始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此外,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减压治疗,用于对抗闯入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焦虑障碍 认知行为治疗 正念减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访谈与治疗
10
作者 任会鹏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7年第3期288-293,共6页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怀疑人类,喜欢与狗相处。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因为难以与同学相处和不快乐而转学。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并服用多种精神活性药物但治疗无效。她的不稳定情绪和易怒曾导致多次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 18岁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从小就怀疑人类,喜欢与狗相处。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但总是因为难以与同学相处和不快乐而转学。曾被诊断为抑郁障碍和双相障碍并服用多种精神活性药物但治疗无效。她的不稳定情绪和易怒曾导致多次自残行为和自杀意念。父母和老师不得不让她休学治疗。目前被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并给予精神活性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如辩证行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辩证认知治疗 精神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疾病焦虑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11
作者 毛家亮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6期561-570,共10页
为示范和训练临床诊疗思路,提升诊疗水平,本文对一名老年"疾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访谈及诊疗过程进行了完整展示。患者为一名六十多岁的物业管理员,总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但却很难咳出或祛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堵塞感开... 为示范和训练临床诊疗思路,提升诊疗水平,本文对一名老年"疾病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访谈及诊疗过程进行了完整展示。患者为一名六十多岁的物业管理员,总感觉有东西堵在胸口,但却很难咳出或祛除。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堵塞感开始让他感到气短。在内科医生排除心脏疾病、呼吸疾病或胃肠问题之后,患者开始对医生感到失望,认为是医学本身的缺陷。最近,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又一次排除了心脏疾病,不过也确实发现心脏血管有轻度堵塞,但这一问题并不能解释气短症状。医生建议他考虑一下心理健康问题,但患者并不接受,坚信医生一定忽视了自己某些生理上的问题。患者的父亲死于肺癌,因此他认为这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过自从开始服用抗焦虑药物,患者感到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开始逐渐接受自己存在心理问题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焦虑障碍 老年 正念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障碍”的访谈与诊疗
12
作者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5期468-474,共7页
咨客是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研究生学历。两年前第一次怀孕,孕8周时发生胎停育。一年前再次怀孕,但孕9周时再次胎停育。在此期间,咨客对怀孕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几乎每日以泪洗面。两次怀孕失败后,咨客非常消沉,有自... 咨客是一名30岁左右的已婚女性,研究生学历。两年前第一次怀孕,孕8周时发生胎停育。一年前再次怀孕,但孕9周时再次胎停育。在此期间,咨客对怀孕的事情感到非常焦虑,反复去医院检查,几乎每日以泪洗面。两次怀孕失败后,咨客非常消沉,有自杀观念,睡眠质量也很差。她的丈夫在这段时间被查出心脏有问题。经过家人和病友开导,半年后逐渐好转。两个多月前,咨客第三次怀孕,孕9周时再次发生胎停育。咨客重新陷入之前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同时,她也开始隐隐地担心丈夫的健康状况。虽然她知道心脏疾病与怀孕之间并无明确联系,但仍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经过治疗,她被诊断为适应障碍伴焦虑和抑郁心境,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和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医生将这件事重新定义,告知咨客并非"运气不好"或者自身有过错,这使得咨客感觉好多了。根据咨客的病史,医生建议她在尝试再次怀孕之前先明确是否有其他医学原因导致流产。咨客逐渐认识到,她对丈夫的担心以及自责感都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丈夫目前的情况不会威胁生命,也并非她怀孕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焦点解决短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治疗药物调整的访谈与心理咨询
13
作者 于鲁璐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4期367-375,共9页
一名三十余岁的已婚未育女性,从事医疗行业,本科毕业,在几年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当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自杀倾向,每年有1 - 2 次轻躁狂发作,表现为易激惹和思维联想加快.咨客能坚持服用精神类药物,但却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近一年来咨... 一名三十余岁的已婚未育女性,从事医疗行业,本科毕业,在几年前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当时主要表现为抑郁和自杀倾向,每年有1 - 2 次轻躁狂发作,表现为易激惹和思维联想加快.咨客能坚持服用精神类药物,但却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困扰.近一年来咨客病情稳定,但一直伴有双手震颤,因此她希望减药.此外,咨客希望改变生活方式,计划生一个孩子,并打算去国外学习.在本次咨询中,咨客被告知上述巨大的生活改变会打破现有的稳定状态,现有的药物对妊娠也不安全.此外,药物减量时以每次调整一种为宜,可以从锂盐开始,因为这是最可能导致震颤的药物.咨客目前病情较稳定,但如果到国外学习有可能存在文化冲击,学业压力和其他应激源也都可能导致咨客疾病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精神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