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1
作者 雷明君 李业贤 +4 位作者 燕茹 姚旭炯 刘业伟 郭姝婧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7-368,共2页
患者男,61岁。鼻部皮肤发红伴左侧鼻塞5个月,加重半个月。5个月前患者感冒后流涕及高热,左侧鼻塞及鼻根部皮肤局限性发红,界限清楚,无明显肿痛。社区医院诊断为炎症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半个月前发红部位被划伤,次日受伤部位皮肤... 患者男,61岁。鼻部皮肤发红伴左侧鼻塞5个月,加重半个月。5个月前患者感冒后流涕及高热,左侧鼻塞及鼻根部皮肤局限性发红,界限清楚,无明显肿痛。社区医院诊断为炎症后给予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半个月前发红部位被划伤,次日受伤部位皮肤红肿热痛,左侧鼻塞加重,嗅觉及味觉障碍,之后左侧鼻根部皮肤红肿范围逐渐扩大并累及左侧上下眼睑近内眦处,睁眼困难,流泪。自行口服抗生素并外用红霉素,治疗无好转。近日来左眼视力下降及复视加重,流泪明显,左侧鼻、面部麻木感,左侧鼻塞不缓解,嗅觉及味觉障碍加重。患者既往无肿瘤病史,小学时左眼部受伤后致左眼视力下降伴复视及流泪。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皮肤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皮肤病学领域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靳慧 黄昕 +2 位作者 王大朋 秦立强 张作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9-322,共4页
该文总结了2014—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皮肤病学领域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及资助情况,分析了该领域申请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申报该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皮肤病学 自然科学基金 申请 受理 资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中药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莉 李艳佳 +3 位作者 刘京生 宣晓梅 刘丽娟 赵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在体外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方法培养DC,经复方中药作用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的变化,MTT法观察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及ELISA法观察分泌IL-12的影响。结果:复方中药可明显使DC的CD83和CD86表达增高,使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增强,但是对IL-12的分泌起抑制作用。结论:复方中药可增强DC的抗原提呈能力,抑制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流式细胞术 复方中药 白细胞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人群HCV感染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宋适恒 刘丽娟 +1 位作者 李保欣 宋任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346-2347,共2页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 目的:了解丙肝病毒抗体(抗-HCV)在无偿献血人群中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为血源招募和降低输血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双试剂平行检测,任一试剂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即判该份标本为抗-HCV阳性。结果:2009-2012年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抗-HCV总阳性率为0.38%,呈逐年上升趋势(χ2=36.10,P<0.05)。39~55年龄段献血人群和初次献血者感染率分别高于18~29年龄段献血人群和重复献血者(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率较低,有随年龄增长感染率增加的趋势,并与献血次数呈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 献血人群 抗-HCV 分布及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家三口同患羊痘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立荣 赵家晴 +1 位作者 王斌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5-77,共3页
报告一家三口同患羊痘。例1.患者男,41岁。有病羊接触史,左手背及右前臂脓疱、结节伴痛痒2周。皮肤科检查:左手背一直径约1 cm乳头瘤样结节;右前臂可见数个直径1~1.5 cm扁平脓疱。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皮损中央溃疡结痂区及周围黄白色环... 报告一家三口同患羊痘。例1.患者男,41岁。有病羊接触史,左手背及右前臂脓疱、结节伴痛痒2周。皮肤科检查:左手背一直径约1 cm乳头瘤样结节;右前臂可见数个直径1~1.5 cm扁平脓疱。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皮损中央溃疡结痂区及周围黄白色环状区域,可见点状血管。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空泡形成及气球状变性;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和表皮细胞胞质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例2和例3患者分别为例1父亲及母亲,皮肤科检查与例1类似。例2发病前有病羊接触史,例3否认发病前有病羊接触史。3例患者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及皮肤镜、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均诊断为羊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痘 皮肤镜 人畜共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研究
6
作者 王忱 张佳琳 +2 位作者 张玉丽 姚越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对1例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先证者突变基因,Sanger测序验证法对核心家庭成员相应目标... 目的:对1例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分析。方法:对无汗型外胚叶发育不良患者进行家系调查,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标本,应用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检测先证者突变基因,Sanger测序验证法对核心家庭成员相应目标基因区域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共调查该家系5代18人,发现仅有先证者1人发病,该家族中没有与先证者类似临床症状者。发现先证者及其父亲EDAR基因212号核苷酸由鸟嘌呤G变为腺嘌呤A(c.212G>A),为致病突变。同时先证者及其母亲第2号染色体EDAR基因exon2-12缺失。结论:EDAR基因212号核苷酸错义突变c.212G>A为此例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有利于明确先证者的病因,为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良 无汗型 基因检测 EDA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肿胀性红斑伴疼痛为首发表现的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被引量:1
7
作者 裴丹宁 张燕 +2 位作者 王文氢 李艳佳 张国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8-220,共3页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 患者男,35岁。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疼痛1个月,丘疹及结节半个月。皮肤科检查:额部、面颊、眶周及口周光滑质软的红褐色丘疹及结节对称分布,面部肿胀尤以眼周明显。皮肤镜检查:皮损中央可见数个靶样毛囊角栓。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真皮浅层可见干酪样坏死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包绕,真皮深层多发结节状肉芽组织。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治疗:口服甲泼尼龙等治疗后,皮损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肿胀性红斑 靶样毛囊角栓 干酪样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雪姣 刘丽娟 +5 位作者 丁博月 蔡丽 丁政云 孙淑娟 张群 胡丹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2,共2页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穿透性外伤后发生,由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状损害,一般直径5~10mm,多为单发。近期我科诊治l例头部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现报...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多在皮肤穿透性外伤后发生,由新生成的血管形成息肉状损害,一般直径5~10mm,多为单发。近期我科诊治l例头部多发性化脓性肉芽肿,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肉芽肿 多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