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宏志 杨蒙 +4 位作者 魏伟 李晓 冯建科 白永强 张庆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72例电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根据电烧伤创面深度分为A、B组,A组给予富血小板血浆外敷,B组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按烧伤创面情况分为a...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就诊的72例电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观察组根据电烧伤创面深度分为A、B组,A组给予富血小板血浆外敷,B组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对照组按烧伤创面情况分为a、b组,a组覆盖生物皮治疗,b组行断层皮片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率(83.33%)高于对照组(5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愈合时间少于a、b组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患者创面疼痛评分、瘢痕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瘢痕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周,观察组患者血液灌流值高于对照组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治疗电烧伤残余创面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 电烧伤 残余创面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抑制海马组织NF-κB/JNK通路改善严重烧伤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邢亮 魏伟 +3 位作者 张翠娜 高兵权 冯建科 马磊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04-609,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严重烧伤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6只。建模成功后,RSV组大鼠每日灌胃20 mg/kg的RSV,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4周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对严重烧伤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6只。建模成功后,RSV组大鼠每日灌胃20 mg/kg的RSV,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溶液。4周后,跳台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核因子κB/c-Jun N-氨基末端激酶(NF-κB/JN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大鼠相比,RSV组大鼠认知功能提高,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TNF-α、IL-6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磷酸化的NF-κB p65/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p-JNK/JNK比值降低。结论RSV通过阻断NF-κB/JN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和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严重烧伤大鼠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RSV) 严重烧伤 认知功能 炎症 凋亡 核因子κB(NF-κB) c-Jun N-氨基末端激酶(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梗阻性黄疸肠粘膜屏障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田延锋 李勇 +7 位作者 赵群 范立侨 赵文江 徐保利 宋振川 邝刚 董稚明 张庆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87-990,共4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乌司他丁(UTI)的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A组)、梗阻性黄疸组(B组)、UTI干预组(C组),每组又分术后3、5、7、10d4个时相。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C组从术后第1天始每天腹腔注射UTI40000IU/kg,A组和B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检测各时相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组织行细菌培养,光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形态改变,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肠绒毛高度及粘膜厚度。结果各时相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1);血浆内毒素C组较A组术后3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移位率B组较A组升高(P<0.01);C组较B组降低(P<0.05);C组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第3天即见肠粘膜受损改变,随时间推移进行性加重;C组较B组肠粘膜损害明显减轻。B组各时相小肠绒毛高度、粘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1);C组则较B组升高(P<0.01或P<0.05);C组较A组术后3d时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早期即可导致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且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UTI对梗阻性黄疸时受损的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早期病变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肠粘膜屏障 内毒素血症 细菌移位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