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量CT评价胸椎骨密度及与年龄相关的骨丢失
1
作者 赵君禄 刘斋 +2 位作者 赵德园 聂关伟 任庆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29-1433,共5页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 目的探讨胸椎定量CT(QCT)测量骨密度及骨丢失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健康体检及急腹症行全腹部CT扫描的患者708例,使用QCT软件测量T10-L3椎体骨密度。将受检者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计算每个年龄组的胸椎及腰椎骨密度,并计算各组别的峰值骨密度及骨丢失率。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及其与年龄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男性、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在20~29岁年龄组,30岁以后胸腰椎骨密度开始不同程度减低,80~89岁女性胸椎及腰椎累计骨丢失率分别为60.61%及61.34%,而男性分别为44.45%及49.35%。男性与女性胸腰椎骨密度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胸椎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96、女性r=0.98,P<0.01)。结论胸椎及腰椎QCT均能准确地显示不同年龄组的骨密度及骨丢失情况,胸椎QCT可以作为评价和监测骨丢失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骨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定量CT 胸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和ICAM-1水平及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小兵 王旭 +5 位作者 吕瑛 黄建成 李红英 王军 张会军 苏振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04-1010,I0004,I0005,共9页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6只。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丹参多酚酸组大鼠用丹参多酚酸(4 mg·kg^-1·d^-1)灌胃,对照组和房颤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4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ICAM-1、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增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稍多,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Masson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正常;房颤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较房颤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VCAM-1(r=0.435,P<0.01;r=0.512,P<0.01)和ICAM-1(r=0.486,P<0.01;r=0.579,P<0.0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丹参多酚酸可通过抑制房颤大鼠心房组织ERK1/2-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VCAM-1和ICAM-1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发挥对房颤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 心房颤动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 基质金属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斋 高志梅 +2 位作者 雷立存 赵君禄 任庆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3,29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58例和骨质疏松组26例。比较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的差异,分析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与DXA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骨钙CT值小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椎体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3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0.59,P<0.01);L4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63,P<0.01);L3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61,P<0.01);L4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57,P<0.0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可较好地反映腰椎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执行功能与额叶损害 被引量:15
4
作者 金圭星 王学义 +3 位作者 王岚 任庆云 赵晓川 安翠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3,共7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病程小于1年的首发PTSD患者为PTSD组,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PTSD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治疗前...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12例病程小于1年的首发PTSD患者为PTSD组,16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PTSD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均使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PTSD Scale,CAPS)评估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定PTSD组执行功能,对照组WCST只评估一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技术比较PTSD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脑结构形态。结果 PTSD组治疗前、治疗后总应答数(Ra)、错误应答数(Re)及持续性错误数(Rpe)评分均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Ra、Cc、Re及Rpe评分均差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SD组治疗前和治疗后CAPS得分均与执行功能(Ra、Cc、Re、Rp及Rpe)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PTSD组治疗前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治疗后PTSD患者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较治疗前恢复[P<0.01(uncorrected)],但仍小于对照组[P<0.01(uncorrected)]。结论 PTSD患者存在明显执行功能障碍,临床症状恢复后,执行功能障碍依然存在。大脑额叶部分脑区灰质体积治疗后不能完全恢复,可能为其认知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执行功能 额叶 灰质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记忆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圭星 王学义 +7 位作者 王岚 安翠霞 任庆云 宋明 刘小玉 谭莉 王金成 赵晓川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9-272,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的记忆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核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诊断标准的16例PTSD患者、17例首发抑郁症患者和28名正常对照。采用临床应用的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 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症状;韦氏记忆量表评定记忆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PTSD组理解记忆、延迟理解记忆、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抑郁症组(P均小于0.05)。PTSD组视觉再生、延迟视觉再生记忆成绩与CAPS得分呈负相关(r=-0.66,P<0.05;r=-0.53,P均小于0.05),但与情绪症状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大于0.05)。PTSD组和抑郁症组的额叶、颞叶灰质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未校正的P<0.001);而PTSD组颞叶灰质体积小于抑郁症组(未校正的P<0.001)。结论 PTSD的记忆损害与创伤症状而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而其脑结构损害也与抑郁症有所不同,提示PTSD的记忆损害可能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抑郁症 韦氏记忆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白质缺血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R扩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6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何丽 王伟秀 武延华 郭欣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比较3组患者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并分析A、B组MCI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顶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3.251、-7.533、-2.702、-2.660,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海马旁回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0、-2.785、-4.415、-5.164,P<0.05)。结论 MR DTI可以反映MCI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无法发现的脑白质异常。伴有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更易发展为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白质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非重症水痘病毒性肺炎薄层CT表现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占辉 任庆云 +2 位作者 李若旭 董强强 马立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62-1264,共3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简称水痘,我国局部地区水痘感染发病率约占全部法定传染病的41.8%[1],且成人水痘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2]。VZV激活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诊治不及时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简称水痘,我国局部地区水痘感染发病率约占全部法定传染病的41.8%[1],且成人水痘患者呈逐年递增趋势[2]。VZV激活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相关,诊治不及时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心肌炎、脑炎、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其中水痘病毒性肺炎较常见,在成人水痘患者中发生率达96%[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水痘病毒性肺炎薄层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MRI表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杜亚强 雷立存 +4 位作者 王伟秀 何丽 郑国利 张志坤 罗京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874-1876,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MRI表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以及影像学分级程度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MRI表现符合皮质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IMT及粥样...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MRI表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以及影像学分级程度与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MRI表现符合皮质下深部脑白质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30例,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并与MRI表现正常者3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MRI表现程度与颈动脉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中度患者颈动脉IMT高于轻度,重度患者颈动脉IMT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斑块检出率(93%)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MRI表现程度不同,颈动脉IMT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硬化斑块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9
作者 雷立存 何丽 +1 位作者 刘斋 任庆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像中同反相位图像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0例患者分别按腰椎和髋部骨密度T分数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所有患者均行MRI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MRI化学位移成像中同反相位图像上腰椎1-4椎体的信号强度,计算椎体信号下降指数,分析3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的差异,并同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别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照腰椎骨密度分组,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59.73%(21.84%-72.35%)、59.64%(21.55%-78.42%)、57.04%(34.77%-77.30%),通过两两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685)。按照髋部骨密度分组,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的椎体信号下降指数中位数分别是62.41%(21.84%-77.63%)、58.39%(40.96%-78.42%)、54.76%(21.55%-77.30%),通过两两比较,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髋部骨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p=0.351,P=0.004),腰椎信号下降指数和腰椎骨密度值无显著相关(P=0.379)。结论:MR化学位移成像通过测量椎体信号下降指数能够反映椎体骨髓脂肪含量变化,在骨质疏松的诊断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伟秀 任庆云 +2 位作者 何丽 耿荣娜 张均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阳性MRI表现的30例HFMD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脑干脑炎9例,其中6例合并颈段脊髓炎;单纯脊髓炎21例.脑...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阳性MRI表现的30例HFMD患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脑干脑炎9例,其中6例合并颈段脊髓炎;单纯脊髓炎21例.脑干脑炎MRI表现为脑桥延髓交界处偏背侧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2例中脑受累,1例右侧丘脑受累.脊髓炎MRI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脊髓前角区等或长T1长T2信号,病变多集中于C2~C5和/或T11~L1.结论:MR检查能清楚显示HFMD患儿中枢神经受损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者低剂量多层螺旋CT呼吸双相段支气管管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何丽 刘斋 任庆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04-2907,共4页
目的定量研究健康者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呼吸双相段支气管管径,为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支气管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3—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采用低剂量MSCT... 目的定量研究健康者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呼吸双相段支气管管径,为支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支气管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3—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中心行健康体检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采用低剂量MSCT扫描受试者全肺的呼吸双相,并将MSCT数据导入FUJIFILM Corporation SYNAPSE 3D软件进行后处理,选取双肺下叶段支气管走行平直段进行测量。观察所有受试者低剂量MSCT扫描结果,并比较不同性别受试者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管径的长径(Din-L)及短径(Din-S)。结果 68例受试者低剂量MSCT扫描共显示双肺下叶段(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左肺下叶背段、前内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后基底段)支气管612支,其中男性378支,女性234支。男性受试者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Din-L和Din-S均大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吸气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Din-L、Din-S均大于呼气相(P<0.05)。结论低剂量MSCT可以准确扫描出呼吸双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且吸气相双肺下叶段支气管管径大于呼气相,男性呼吸双相支气管径大于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多微脑回畸形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斋 任庆云 +1 位作者 何丽 雷立存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多微脑回畸形(PMG)的MRI特征。方法对39例PMG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PMG位于外侧裂周围脑皮质23例,额叶3例,额顶叶6例,顶枕叶4例,双侧额、顶、枕叶弥漫受累2例,左颞叶1例;表现为大脑皮质增厚、脑沟变浅的粗糙型3... 目的分析多微脑回畸形(PMG)的MRI特征。方法对39例PMG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中,PMG位于外侧裂周围脑皮质23例,额叶3例,额顶叶6例,顶枕叶4例,双侧额、顶、枕叶弥漫受累2例,左颞叶1例;表现为大脑皮质增厚、脑沟变浅的粗糙型32例,大脑皮质厚度正常或变薄,脑回、脑沟变小的纤细型7例;19例外侧裂延长或增宽,14例局部脑皮质内折、切迹,12例PMG下方脑白质出现T2WI高信号;双侧病变14例,单侧病变25例。结论 PMG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以清晰显示PMG的病变部位、范围及类型。PMG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双侧病变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大于单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发育畸形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QCT骨密度测量软件检测腰椎骨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君禄 任庆云 +3 位作者 陈凯希 刘斋 聂关伟 陈诗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2-1276,共5页
目的 探讨飞利浦工作站IntelliSpace (IP)(无体模)和Mindways (MW) QCT Pro(有体模)两种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BMD值的重复性、相关性、一致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需要进行腹部扫描患者222例,将扫描数据分别传到IP和MW... 目的 探讨飞利浦工作站IntelliSpace (IP)(无体模)和Mindways (MW) QCT Pro(有体模)两种骨密度测量软件测量腰椎BMD值的重复性、相关性、一致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需要进行腹部扫描患者222例,将扫描数据分别传到IP和MW骨密度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两种软件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测量结果平均值是否有差异,应用Bland-Altman图分析二者的一致性。自222例数据中随机抽取30例,由2名测量者在不同时间分别在各自软件上测量2次椎体BMD值,评价两个软件测量重复性。结果 重复性研究:IP及MW对于所选30例2次测量结果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0.977,P<0.01)。2次测量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P测量BMD值(92.93±36.16 mg/cm^(3))显著低于MW测量BMD值(112.78±41.36 mg/cm^(3)),但两者测量值之间成正相关(r=0.911,P<0.01),对原始数据进行Bland-Altman分析,差值大部分位于差值平均值±1.96标准差范围内,提示两种测量一致性好。结论 IP骨密度测量软件不能直接采用QCT诊断标准,但其与MW骨密度测量软件的一致性及相关性好,可用于对临床患者骨密度的评价及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腰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骨质疏松 软件 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QCT诊断骨质疏松BMD阈值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斋 赵君禄 +1 位作者 赵保根 任庆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2-1445,1457,共5页
目的分析下部胸椎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确定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骨密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276名。测量T_(10)~L_(3)各椎体的BMD,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椎体间的BMD及胸椎(T_(10~12))与腰椎(... 目的分析下部胸椎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并确定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骨密度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临床需要进行腹部CT扫描的患者276名。测量T_(10)~L_(3)各椎体的BMD,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椎体间的BMD及胸椎(T_(10~12))与腰椎(L_(1)~L_(3))平均BMD的相关性,应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胸椎平均BMD阈值。结果T_(10)至L_(3)椎体BMD逐渐减低,BMD范围(120.49±35.96)mg/cm^(3)~(95.62±35.95)mg/cm^(3),T_(10)~L_(3)各椎体之间BMD均呈明显正相关(r=0.894~0.967,P<0.05),T_(10~12)平均BMD与L_(1~3)平均BMD相关系数为0.957。胸椎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平均BMD阈值分别是96.59 mg/cm^(3)及134.75 mg/cm^(3)。结论胸椎与腰椎BMD呈明显相关性,胸椎BMD测量可以作为诊断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胸椎 骨质疏松 定量CT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肺纤维化薄层MSCT征象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淑静 孙舰 +2 位作者 郭欣珊 王藏海 史朝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44-1847,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病理证实的IPF患者30例行薄层MSCT扫描,观察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对薄预定层面的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评分统计。对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病理证实的IPF患者30例行薄层MSCT扫描,观察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对薄预定层面的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评分统计。对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能诸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IPF患者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征象总的半定量评分与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弥散常数均呈负相关(r=-0.646、-0.661、-0.415、-0.624、-0.483、-0.732、-0.504,P均<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分级和弥散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43、0.838,P均<0.001)。VC、TLC与网织影、蜂窝肺呈负相关(r=-0.621、-0.688、-0.387、-0.456,P均<0.05)。结论 IPF薄层MSCT半定量评分与肺功能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分析薄层MSCT征象有助于预测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肺纤维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功能测试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侧巨脑畸形的临床及MRI诊断(附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斋 何丽 +1 位作者 王伟秀 任庆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半侧巨脑畸形(HME)的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HM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ME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HME临床表现为癫痫3例、偏侧肢体肥大3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MRI平扫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增大、大脑皮质... 目的:分析半侧巨脑畸形(HME)的临床及MRI特点,以提高对HME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HME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5例HME临床表现为癫痫3例、偏侧肢体肥大3例、精神发育迟滞2例。MRI平扫均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增大、大脑皮质增厚、灰白质交界模糊,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3例、右侧2例。病变侧侧脑室均表现为明显扩大,其中1例以侧脑室后角扩大为主,2例表现为侧脑室前角伸直,指向前上方。3例病变侧脑白质内出现斑片状T2WI高信号。结论:HME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增大,侧脑室扩大,脑皮质增厚,脑白质内可见长T2异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畸形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对病前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斋 何丽 +2 位作者 刘璠 吴冬雪 任庆云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9期25-27,共3页
用矛盾转化理论探讨病前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策略。常见的病前状态包括亚健康、血压升高及糖尿病前期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环节,采用非药物干预及中医辨证论治可以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血压升高... 用矛盾转化理论探讨病前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策略。常见的病前状态包括亚健康、血压升高及糖尿病前期等状态。亚健康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环节,采用非药物干预及中医辨证论治可以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化。血压升高是血压正常和高血压的过渡状态,对于血压正常人群、血压升高及高血压的病人分别实施平衡进盐、低盐及限盐干预措施,使血压升高及高血压的发展方向逆转。糖尿病前期是处于糖代谢正常和糖尿病的中间状态,根据糖调节受损不同状态分别采取自由平衡、保持平衡和控制平衡策略,促进血糖调节异常向血糖正常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转化 病前状态 亚健康 血压升高 糖尿病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育龄女性盆腔静脉MRI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令惠 李树青 +1 位作者 王桂英 刘怀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79,682,共4页
目的 建立健康育龄女性左侧卵巢静脉和盆腔静脉参考值,为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62例健康育龄女性志愿者,年龄21岁~45岁。入组对象按是否生育分为2组,经产组30例,未产组32例。均行盆腔MRI平... 目的 建立健康育龄女性左侧卵巢静脉和盆腔静脉参考值,为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62例健康育龄女性志愿者,年龄21岁~45岁。入组对象按是否生育分为2组,经产组30例,未产组32例。均行盆腔MRI平扫和MRA检查,测量左侧卵巢静脉及盆腔静脉直径,分析经产组与未产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62例健康育龄女性左侧卵巢静脉直径为(4.45±0.59)mm,其中经产组为(4.87±0.45)mm,未产组为(4.06±0.42)mm,二者之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7.297, P〈0.001)。盆腔静脉直径为(4.17±0.58)mm,其中经产组为(4.45±0.48)mm,未产组为(3.91± 0.54)mm,经产组和未产组之间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6.400, P〈0.001)。结论 经产育龄妇女与未产育龄妇女左侧卵巢静脉和盆腔静脉有差异,临床医师诊断盆腔静脉相关疾病时需参考不同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卵巢静脉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结节的位置与并发其他脑畸形的关系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斋 何丽 +2 位作者 董强强 祁宇轩 任庆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目的:分析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PNH)病人结节的位置与并发其他脑畸形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NH病人的MRI表现,研究结节的位置、数量及单双侧分布与合并其他脑发育畸形的关系。结果:40例PNH中,前部型PNH 12例... 目的:分析脑室旁结节状灰质异位(PNH)病人结节的位置与并发其他脑畸形的关系,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NH病人的MRI表现,研究结节的位置、数量及单双侧分布与合并其他脑发育畸形的关系。结果:40例PNH中,前部型PNH 12例,后部型PNH 13例,弥漫型PNH 15例,合并大脑皮质发育畸形18例(45%),后部PNH较弥漫型PNH及前部PNH更容易合并大脑皮质发育异常,分别为12例、5例和1例,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NH合并胼胝体发育异常9例(22.5%),其中,弥漫型PNH 5例,后部型3例,前部型1例,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NH合并脑白质减少17例,其中,前部PNH 2例,后部PNH 7例,弥漫型PNH 8例,前部型PNH合并脑白质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后两组,而后部型PNH与弥漫型PNH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节的数量及单双侧分布与合并其他脑发育畸形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NH病人结节的位置与并发其他脑畸形有密切关系。后部型PNH更易合并大脑皮质发育异常,弥漫型PNH更易合并胼胝体发育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区分两种造影剂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琦 孙梦月 +1 位作者 时高峰 田志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胶胶体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1∶6、1∶1、6∶1、1∶0。使用双能CT扫描后,以80 keV进行单能量图像重建,应用Liver VNC软件将双能数据进行虚拟平扫及碘含量分析。结果在8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的条件下,第一组混合液的CT值为379~383 HU,第二组混合液的CT值为170~173 HU,且两组实际碘浓度与测量碘浓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分离图像中,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区分不明显,碘和铋造影剂区分明显。结论双能CT可以区分铋和钆这两种衰减率不同的造影剂,原子序数相差越大,区分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