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家庄市大学生添加糖摄入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刘倩 张晓琳 +3 位作者 王子岩 李利廷 李增宁 谢颖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3年第7期84-88,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石家庄市大学生添加糖的摄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表法调查大学生含糖食物食用频率和食用量,并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学生350人,其中女性277人、男性73人;添加... 目的:通过调查石家庄市大学生添加糖的摄入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提出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表法调查大学生含糖食物食用频率和食用量,并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学生350人,其中女性277人、男性73人;添加糖平均每日摄入量为56.67 g;男性每日的添加糖摄入量高于女性(Z=-2.396,P=0.017);家住城市的学生摄入的添加糖高于农村(H=18.371,P<0.001);睡眠在9 h以上的学生添加糖摄入量显著低于睡眠时间在7 h及以下的学生(H=16.654,P=0.001);大二学生较大三和大五的学生摄入的添加糖更多。结论:性别、年级、家庭居住地、对自身糖摄入的评价和睡眠时长是影响大学生添加糖摄入量的因素,建议开展营养相关措施,帮助大学生提高营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添加糖 甜食/饮料 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研究:体模实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君禄 聂关伟 +3 位作者 赵德园 郑立冬 刘冲 任庆云 《安徽医学》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及低剂量下最佳的双能CT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通过腹部常规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并采用高级模型迭代(ADMIRE)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双能扫... 目的探讨双能CT降低腹部CT扫描辐射剂量可行性,及低剂量下最佳的双能CT扫描参数组合。方法在Force CT通过腹部常规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Catphan 500体模进行扫描,并采用高级模型迭代(ADMIRE)重建方式重建图像,双能扫描模拟常规单能120 kV重建图像。分析常规扫描模式下和不同双能组合模式对腹部CT图像空间分辨力、密度分辨力和CT值的影响,计算不同扫描模式的CT值准确性误差,记录不同扫描模式CT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单能120 kV扫描模式及不同双能组合模式CT图像空间分辨力均为7 LP/cm。双能1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低为7 mm/1%,单能120 kV扫描及双能5亚组的密度分辨力最高为4 mm/1%。不同扫描模式下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准确性误差双能2亚组最高,双能5亚组最低。常规腹部单能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为(117.58±6.18)mGy.cm,双能1~5亚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32.41±1.52)、(44.94±2.54)、(32.58±1.70)、(38.14±1.86)和(57.33±3.38)mGy.cm,双能1组最低(P<0.05)。结论双能5(100/sn150 KV)组合CT值准确性误差小,空间分辨力及密度分辨力高,可降低患者51.24%的辐射剂量,可作为腹部CT常规检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 低剂量 迭代重建 体模 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斋 高志梅 +2 位作者 雷立存 赵君禄 任庆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0-293,295,共5页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 目的探讨双能CT能谱曲线及骨钙CT值对腰椎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纳入84例疑似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L3、L4)双能CT扫描及双能骨密度检查,并经双能CT图像后处理获得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腰椎T值,并分为非骨质疏松组58例和骨质疏松组26例。比较两组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的差异,分析能谱曲线斜率和骨钙CT值与DXA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骨钙CT值小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椎体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3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9、0.59,P<0.01);L4能谱曲线斜率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2、0.63,P<0.01);L3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61、0.61,P<0.01);L4骨钙CT值与DXA椎体T值、骨密度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57、0.57,P<0.01)。结论双能CT能谱曲线斜率及骨钙CT值可较好地反映腰椎骨密度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白质缺血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R扩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何丽 王伟秀 武延华 郭欣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37-740,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MR扩散张量成像(DTI)脑白质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MCI患者40例,分为A组(伴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和B组(无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20例)以20例认知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MR、DTI检查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比较3组患者脑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差异,并分析A、B组MCI患者的MoCA评分差异。结果与B组比较,A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顶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Mo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9、-3.251、-7.533、-2.702、-2.660,P<0.05)。与对照组比较,B组额叶ADC值升高,FA值降低,海马旁回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90、-2.785、-4.415、-5.164,P<0.05)。结论 MR DTI可以反映MCI患者的脑白质变化,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无法发现的脑白质异常。伴有深部脑白质缺血患者的脑白质损伤更严重,更易发展为痴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白质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症的执行功能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小玉 王学义 +7 位作者 任庆云 金圭星 刘春梅 尤红 王金成 史少霞 郭新字 王永良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15期1296-1298,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2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系统和Stroop色词测... 目的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磁共振的变化。方法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2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系统和Stroop色词测验评定执行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完成分类数(3.35±1.98)个vs(4.55±1.70)个;错误应答数(52.15±18.83)个vs(37.75±21.27)个;持续性应答(33.75±17.49)个vs(26.55±20.10)个;持续性错误数(28.30±13.43)个vs(27.35±5.91)个;卡片A反应时间(55.28±7.46)秒vs(53.23±6.24)秒;卡片B反应时间(85.78±7.45)秒vs(80.78±8.12)秒;卡片C反应时间(117.32±9.58)秒vs(111.67±8.95)秒;Stroop干扰效应(50.33±12.14)秒vs(46.78±11.54)秒(P<0.05)。治疗后,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和卡片C反应时间与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额叶灰质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对照(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可能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独立症状,额叶脑结构异常与其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外部性脑积水120例CT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庆云 李增宁 +3 位作者 董明广 徐振忠 何杰 王大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脑积水 体层摄影术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及MRI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任庆云 何丽 +1 位作者 刘斋 王伟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搜集2010年05月~2011年010月EV71感染 HFMD合并AFP的患儿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脊髓MRI特征。结果13例患儿中,表现为单侧下肢瘫痪6例,...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HFM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搜集2010年05月~2011年010月EV71感染 HFMD合并AFP的患儿1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及脊髓MRI特征。结果13例患儿中,表现为单侧下肢瘫痪6例,双下肢瘫痪2例,单侧上肢瘫痪2例,一侧肢体偏瘫1例,双侧上肢瘫痪1例,肢体交叉瘫痪1例,表现为左上肢及右下肢瘫痪。M RI表现为矢状面脊髓内长条形等或长 T1、长 T2信号,横断面显示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圆点状长T2信号;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前角受累8例,颈段脊髓5例,受累范围3个椎体及以上9例;单侧受累1例,双侧受累12例,其中对称性病变3例,不对称9例。5例颈段脊髓病变中有4例合并脑干脑炎,病变以脑桥、延髓交界部为主,呈长T1长T2信号。M RI表现与临床表现具一致性,脊髓前角病变引起所支配的上肢和(或)下肢肌群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结论 M RI检查是诊断 H FM D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损害部位位于脊髓前角,以下胸段至腰骶段脊髓及颈段脊髓常见,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脑脊髓炎 肠道病毒感染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发育畸形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斋 赵彦昭 +2 位作者 何丽 任庆云 王伟秀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110-1113,共4页
目的总结大脑皮层发育畸形(CDM)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CDM的临床及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105例患者中,多微脑回畸形39例,灰质异位32例,脑裂畸形18例,巨脑回畸形10例,无脑回畸形3例,半侧巨... 目的总结大脑皮层发育畸形(CDM)的MRI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CDM的临床及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105例患者中,多微脑回畸形39例,灰质异位32例,脑裂畸形18例,巨脑回畸形10例,无脑回畸形3例,半侧巨脑畸形3例。多微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细小、数目增多、皮质表面可见多数浅凹。灰质异位表现为室管膜下及白质内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都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脑裂畸形表现为横贯大脑半球的异常裂隙,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信号。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体积增大、皮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平滑,脑沟浅平,皮质增厚,白质变薄。半侧巨脑畸形表现为患侧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而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缩小,患侧皮层发育不良。结论 MRI是诊断CDM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畸形 端脑 大脑皮质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CT区分两种造影剂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琦 孙梦月 +1 位作者 时高峰 田志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 目的探讨双能CT扫描区分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两组不同比例的铋造影剂和钆造影剂混合物置于试管内,第一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钆特酸葡胺注射液,体积比分别为0∶1、1∶6、1∶1、6∶1、1∶0;第二组为碘海醇注射液和果胶胶体铋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1∶6、1∶1、6∶1、1∶0。使用双能CT扫描后,以80 keV进行单能量图像重建,应用Liver VNC软件将双能数据进行虚拟平扫及碘含量分析。结果在80 keV虚拟单能量成像的条件下,第一组混合液的CT值为379~383 HU,第二组混合液的CT值为170~173 HU,且两组实际碘浓度与测量碘浓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物质分离图像中,碘造影剂和钆造影剂区分不明显,碘和铋造影剂区分明显。结论双能CT可以区分铋和钆这两种衰减率不同的造影剂,原子序数相差越大,区分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构建的ResNet-18模型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立存 杜亚强 +3 位作者 周琦 高天姿 杨爽 王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网络ResNet-18,基于肝脏CT扫描图像,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级预测模型,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20年5—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64例经CT扫描检查拟诊为NAFLD的影像数据,共1 80... 目的 应用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网络ResNet-18,基于肝脏CT扫描图像,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分级预测模型,为辅助临床诊断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 收集2020年5—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64例经CT扫描检查拟诊为NAFLD的影像数据,共1 801层CT平扫图像,同时收集20例行上腹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共200层图像,共计2 001层图像。首先进行图像预处理,按照60%、20%、20%划分训练、验证和测试数据集,训练与验证数据集用于建立采用迁移学习方式的ResNet-18网络模型,优化模型权重参数以及防止过拟合,测试数据集用于评估模型最终表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NAFLD分级中的价值。结果 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测试集中的总体准确率为95%,识别正常与轻中重度NAFLD分级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8%、88%、97%,特异度分别为95%、94%、98%、9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98。结论 ResNet-18图像识别网络在图像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准确进行NAFLD分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Net 图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计划软件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君禄 聂关伟 +3 位作者 陈凯希 郑立冬 赵德园 刘冲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7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计划软件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68例,按治疗前是否使用介入计划软件分为常规组(n=84)和介入计划组(n=84)。对两... 目的探讨介入计划软件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168例,按治疗前是否使用介入计划软件分为常规组(n=84)和介入计划组(n=84)。对两组治疗时间、辐射剂量、并发症及瘤体损毁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介入计划组治疗时间、辐射剂量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瘤体损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计划软件的应用缩短了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手术的操作时间,明显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介入计划软件 辐射剂量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兔肺癌模型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运仓 赵君禄 +6 位作者 王欣 朱振龙 刘强 刘金锋 王争 田勍 李建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期24-25,28,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兔肺癌模型活检针经皮肺组织检查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法成功建立41只兔肺癌模型,至肺部肿瘤长至直径1 cm,每只家兔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肺活检针检活检5次,总共205次,统计及分析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41只兔肺癌模型中...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兔肺癌模型活检针经皮肺组织检查时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方法成功建立41只兔肺癌模型,至肺部肿瘤长至直径1 cm,每只家兔在CT引导下实施经皮肺活检针检活检5次,总共205次,统计及分析并发症的概率。结果 41只兔肺癌模型中,19只发生并发症(46.3%),其中7只发生单纯气胸,5只发生单纯胸腔出血,7只出现胸腔出血合并气胸的情况。总计14只发生气胸(34.2%),共有12只发生胸腔出血(29.3%)。结论活检针经皮肺组织检查在兔肺癌模型可行,但出血、气胸并发率高。提示应用在人肺癌患者多次穿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谨慎选择,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穿刺活检 并发症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桂龙 任庆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5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血管瘤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在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血管瘤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总胆汁酸水平为(13.24±3.20)μmol/L,对照组为(13.17±3.13)μmol/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为(6.11±2.01)μmol/L,较对照组的(11.53±2.35)μ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加明胶海绵颗粒在介入治疗肝血管瘤中疗效显著,其疗效较仅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明胶海绵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