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罗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
作者 胡蕊 王志峰 +4 位作者 游道峰 李幼东 王冉 王岚 王学义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另行高压氧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郁症患者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另行高压氧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早醒时间和觉醒次数。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睡眠潜伏期(0.50±0.23)h vs(2.55±3.43)h、总睡眠时间(7.35±4.45)h vs(3.76±2.32)h、觉醒时间(1.20±0.82)h vs(3.15±2.13)h、觉醒次数(1.91±1.38)次vs(3.48±1.25)次(P<0.01)。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临床好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6.69±5.01)分vs(14.85±5.46)分、临床好转率95.0%vs 77.5%、不良反应发生率7.5%vs 27.5%(P<0.05或<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高压氧治疗郁症性睡眠障碍起效快,睡眠障碍的症状改善明显,二者联合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帕罗西汀 高压氧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苑振云 籍文强 李庆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疗效。方法  5 6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 (对照组 ) 2 6例 ,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 (治疗组 ) 30例 ,各组分别观... 目的 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疗效。方法  5 6例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 (对照组 ) 2 6例 ,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 (治疗组 ) 30例 ,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 ;2 4小时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 ;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 2 3.1%、6 6 .7% ;自主呼吸恢复率分别为 11.5 %、5 0 % ;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 (18.5±2 .5 )min、(7.5± 2 .2 )min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 (12 0± 11.2 )min、(5 0± 8.5 )min ;2 4小时存活率分别为 11.5 %、4 3.3% ;出院存活率分别为 7.7%、33.3%。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 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心肺复苏期间 ,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比单独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呼吸恢复率、2 4小时存活率、出院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盐酸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明明 张瑛琪 +3 位作者 陈莹 张彬 籍文强 张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7期80-83,共4页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疗法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DEACMP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高压氧疗法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DEACMP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营养神经、清除自由基及对症治疗等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亚低温+高压氧治疗。对两组进行疗效评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SE、S100β水平、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NSE、S100β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DEACMP,能有效保护脑细胞损伤,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亚低温 迟发性脑病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10年我院感染细菌分布特点及变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秀芬 王彦霞 +3 位作者 张征 周庆明 杨涛 游道峰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9期1704-1706,共3页
由于地域不同、医生用药习惯不同,导致各地区、各医院致病菌种类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出的感染细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医院感染菌流行趋势及其原因,以使临床医生在感染早期选用合理抗生素,从而提高临床疗... 由于地域不同、医生用药习惯不同,导致各地区、各医院致病菌种类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对我院近年来临床分离出的感染细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医院感染菌流行趋势及其原因,以使临床医生在感染早期选用合理抗生素,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院内感染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 交叉感染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籍文强 王向红 +3 位作者 王岩 宋铁鹰 于大海 周俊卿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内皮素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含量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苑振云 杨涛 靳萍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737-7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的变化,以及NSE与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病程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包括大面积梗死23例,小面积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25例。其中小面积梗死组按梗死部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的变化,以及NSE与梗死灶大小、梗死部位、病程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包括大面积梗死23例,小面积梗死38例,腔隙性梗死25例。其中小面积梗死组按梗死部位分为大脑半球梗死10例,基底节区梗死11例,脑干梗死8例,小脑梗死9例。3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其血清NSE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86例患者发病第1、3、7、14天血清NSE含量分别为(9.1±3.2)μg/L,(18.9±5.2)μg/L,(11.7±4.5)μg/L,(8.2±1.6)μg/L,各个不同时间点NS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以第3天NSE最高。②腔隙性梗死、小面积梗死、大面积梗死3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P<0.01)。③大脑半球梗死组、基底节区梗死组、脑干梗死组、小脑梗死组4组间血清NSE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含量与梗死灶大小、部位及病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药物过量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马香蕊 牛素英 +1 位作者 刘春梅 吕立召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5期417-418,共2页
在门诊急救过程中,几乎所有服毒自杀需要洗胃的患者都存在恐惧心理。服毒自杀患者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心理,但洗胃时又爱面子,有羞辱感,抢救中故意不和医护人员配合拖延时间,使洗胃无法顺利进行,往往失去抢救的良机^[1]
关键词 中毒 洗胃 恐惧 心理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淼 袁桂莉 +1 位作者 王义成 杨涛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4期1246-1247,共2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机体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常发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肌梗死。现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们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冠心病及同期收治的非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机体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冠心病,常发生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肌梗死。现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们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冠心病及同期收治的非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以探讨两者并存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中毒救治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籍文强 侯云生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6-478,共3页
关键词 四次甲基二砜四胺 药物中毒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莹 张佳琪 +5 位作者 田江涛 聂樱洁 李瑞月 郝美林 李文涛 张瑛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60-64,共5页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院外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进行预测,为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CPR成功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河北省急诊急救技术创新中心的急诊数智化平台(EPD)2018年9月至2022年4月1201例心脏骤停和CPR患者的病历中,筛选出46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用Python语言的pandas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临床特点,确定了精度最高的14个变量。将75%的样本划分为训练集建立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参数解释、梯度提升、随机森林4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了训练和测试。25%的样本划分为测试集进行验证,根据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评估模型性能,选出合适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57例)与失败组(406例)在年龄、CPR开始时间,电解质紊乱既往病史、目击心脏骤停、CPR、除颤、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气道管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参数解释、梯度提升4种学习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3、0.87、0.90、0.86;选取随机森林模型(准确率为0.89、精确率为0.90、召回率为0.89、AUC值为0.87)计算各特征值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影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CPR开始时间、既往史、目击心脏骤停、给予胸外按压、电除颤。结论机器学习具有预测院外心脏骤停和CPR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潜力,随机森林模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预测 院外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0例疗效分析
11
作者 苑振云 李庆威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773-773,共1页
关键词 纳洛酮 酒精中毒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