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监护下国产器材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心导管法与经胸小切口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何小梅 赵丽娜 +5 位作者 郭学佳 张宁 孙玉娜 王军 王震 刘改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9-634,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引导下采用国产器材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时心导管法及经胸小切口法两种介入术式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采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共1 080例,其中心导管法734例,经胸小切口法346例。心导管法术中是在导管室用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引导下,并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监测整个封堵过程,以TTE评价疗效。经胸小切口法在手术室完全使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引导整个封堵过程,指导放置封堵器,并即刻评价疗效。结果:两种介入术式中用国产器材封堵ASD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介入术式比较,缺损最长径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房间隔长度、封堵器大小、封堵器大小与ASD最长径的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两种介入术式封堵成功率均为100%;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封堵成功率为100%,心导管法封堵成功率为50%。结论:国产器材封堵安全,成本低。对于同样大小的缺损,经胸小切口法选择的封堵器较小,更合适。当ASD算术平均数≥30 mm时,经胸小切口法成功率比心导管法大,心导管法失败者可转为经胸小切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国产封堵器 安全性 心导管法 经胸小切口法 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凌 刘君 +5 位作者 高磊 何小梅 支延春 王震 吕瑛 张密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2016-01至2017-12我院膜周部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44例患者,通过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VSD形态、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原因,评估VSD介...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2016-01至2017-12我院膜周部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44例患者,通过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VSD形态、三尖瓣反流程度及原因,评估VSD介入治疗效果及三尖瓣反流在介入术前、术后的变化。结果:43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与术前相比,44例患者术后即刻三尖瓣反流长度[(0.60±0.19)cm vs.(2.72±0.21)cm]、三尖瓣反流面积[(0.55±0.19)cm2 vs.(2.61±0.23)cm2]、三尖瓣反流容积[(0.74±0.26)ml vs.(2.51±0.26)ml]、三尖瓣反流速度[(1.94±0.40)m/s vs.(2.88±0.42)m/s]、三尖瓣反流压差[(16.18±7.92)mmHg vs.(33.10±8.15)mmHg(1 mmHg=0.133 kPa)]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天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三尖瓣反流均不同程度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例介入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可见封堵器与三尖瓣腱索缠绕致三尖瓣重度反流行外科手术。结论:经严格筛选适应证的膜周部VSD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行介入治疗,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三尖瓣反流 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铁性贫血对P波离散度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亦文 刘丽娜 +4 位作者 韩旭 何小梅 刘刚 刘笑伟 刘毓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估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P波离散度(PWD)以及PWD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探讨IDA对PWD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共167例,其中IDA患者107例作为IDA组,健康... 目的评估缺铁性贫血(IDA)患者的P波离散度(PWD)以及PWD和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探讨IDA对PWD和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血液内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体检人员共167例,其中IDA患者107例作为IDA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等临床检查及血细胞、12导联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等实验室检查,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粒幼红细胞、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左心室快速充盈E峰值和左心房收缩A峰值、E/A、E峰减速时间(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后壁厚度(PW)、P波最大宽度(Pmax)及P波最小宽度(Pmin)等指标。结果 IDA组患者DT、IVRT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IDA组患者PWD和心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Pmax、P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WD与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PWD与IDA、IVRT、DT和心率呈正相关(r=0.475、0.348、0.326、0.322,P<0.05);而与Hb水平呈负相关(r=-0.452,P<0.05);PWD与性别、年龄、LVEF、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IDA可使PWD增加,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故对IDA患者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早期诊治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P波离散度 心室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4
作者 刘凌 刘君 +3 位作者 高磊 何小梅 张密林 王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21-923,共3页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09至2012-09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成功的9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 目的:观察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探讨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1-09至2012-09在我院心内科行介入治疗成功的90例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室间隔缺损组,男43例,女47例,年龄3~12岁。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健康对照组。在介入术前及术后24小时、3天、5天、3个月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并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前后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前后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室间隔缺损组术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8±7.25)pg/ml vs (50.90±8.60)pg/ml,t=11.42,P〈0.01]。介入术后室间隔缺损组各时间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均较术前升高,术后24小时达高峰,术后3天开始下降。术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与术后24小时、术后3天、术后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28±7.25)pg/ml vs(102.03±11.73)pg/ml;(35.28±7.25)pg/ml vs(93.36±9.12)pg/ml;(35.28±7.25) pg/ml vs(87.91±8.54)pg/ml;t=27.03、26.93、24.51,P均〈0.01]。介入术后5天、3个月及6个月LVEDD、LVESD、LVEDV、LVESV较介入术前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隔缺损组在介入术前及介入术后5天、3个月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与LVEDD、LVESD、LVEDV、LVESV相关关系显著(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术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与心室腔径变化密切相关,对评估室间隔缺损患儿介入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房室结构重塑逆转以及心功能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介入治疗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外耳道炎影像学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小帅 邢洁 +7 位作者 赵鹏飞 仇晓妤 丁贺宇 谢静 彭哲 龚树生 杨正汉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20-1623,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外耳道炎(MEO)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MEO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耳痛(13/13,100%)、外耳道流脓(10/13,76.92%)及听力下降(5/13,38.46%)。HRCT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和... 目的分析恶性外耳道炎(MEO)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MEO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耳痛(13/13,100%)、外耳道流脓(10/13,76.92%)及听力下降(5/13,38.46%)。HRCT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影及周围骨质受累,13例(13/13,100%)外耳道和10例(10/13,76.92%)中耳鼓室见异常软组织影,7例(7/13,53.85%)颞骨鼓部、9例(9/13,69.23%)岩鼓裂、7例(7/13,53.85%)茎突、6例(6/13,46.15%)乳突、3例(3/13,23.08%)下颌骨髁突、3例(3/13,23.08%)颈静脉孔见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及周围软组织受累,8例(8/8,100%)外耳道、7例(7/8,87.50%)中耳鼓室、8例(8/8,100%)乳突、7例(7/8,87.50%)颞下颌关节、7例(7/8,87.50%)颞下窝、8例(8/8,100%)咽旁间隙、5例(5/8,62.50%)腮腺平扫可见异常软组织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颅内侵犯(7/8,87.50%),表现为增强后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4例(4/8,50.00%)面神经增强后明显强化。治疗后随访2~39个月,11例(11/13,84.6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MEO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