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格瑞洛联合中药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效果
1
作者 李柳 张宁 +3 位作者 李含玉 杨志瑜 王乐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7-541,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中药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诊断为微血管心绞痛的患者3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中药治疗微血管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且诊断为微血管心绞痛的患者3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应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西医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联合辨证论治后的中药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心绞痛分级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组在CFR、CCS心绞痛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中药治疗微血管心绞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心绞痛 替格瑞洛 中药 负荷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和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单中心研究
2
作者 王硕 李柳 +3 位作者 刘国楹 随永刚 武如冰 米杰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连续性入选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3例伴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不稳定性心...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技术(BSKT)和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连续性入选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3例伴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采用BSKT或JWT术式进行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分组,其中单号入组BSKT组(n=107),双号入组JWT组(n=96)。观察两种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心肌灌注指标。结果:BSKT组和JWT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术后6个月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术后6个月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总评分、静息+负荷心肌缺血总节段数、异常心肌灌注范围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SKT组支架置入即刻成功87例(81.3%),JWT组64例(66.7%),BSKT组显著优于JWT组;BSKT组术后1 d心肌肌钙蛋白I[(0.22±0.13)ng/ml vs.(0.45±0.27)ng/ml,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35.24±13.15)U/L vs.(42.39±21.66)U/L,P=0.004]、B型利钠肽[(133.52±25.62)pg/ml vs.(167.22±22.04)pg/ml,P<0.001]均低于JWT组;术后6个月BSKT组的负荷心肌缺血总节段数[(3.23±1.54)节vs.(3.87±1.62)节,P=0.004]、负荷心肌灌注总评分[(4.18±2.21)分vs.(4.97±2.96)分,P=0.031]、异常心肌灌注范围[(7.04±3.27)%vs.(8.24±3.69)%,P=0.014]均低于JW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SKT和JWT两种术式均可显著改善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损伤和心肌灌注,BSKT术式对分支血管的保护作用较JWT术式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支架对吻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左前降支-对角支真性分叉病变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SPECT评估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柳 李晓燕 +3 位作者 高志超 郑庆厚 赵甫刚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应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D-SPECT)评价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红芪治疗后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心肌缺血节段数和心肌... 应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D-SPECT)评价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红芪治疗后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心肌缺血节段数和心肌灌注总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红芪饮片可显著改善PCI相关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中药饮片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柳 郑庆厚 +3 位作者 战吟戈 王乐 陈勤聪 王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4-800,共7页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 目的评价急诊直接经皮冠脉介入(PPCI)治疗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疗效。方法选择行急诊PPCI的ASTE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PPCI术常规治疗,若PPCI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应用指引导管于冠脉内注射硝普钠、硝酸甘油、替罗非班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治疗组是在PPCI术常规治疗基础上,术中开通IRA后应用指引导管于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8 mg及腺苷注射液200μg,若IRA达到TIMI血流3级,则终止手术;若TIMI血流≤2级,则再次注射腺苷注射液改善CMD,直到IRA达到TIMI血流3级。观察指标,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及术后12、24、36、48 h的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端B型脑钠肽(NT-pro BNP)水平;②心肌灌注指标:术后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90 min IRA导联ST段回落值(STR);③心肌缺血的程度: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观察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⑤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结果①心肌损伤指标:术前的cTnI、CK-MB、NT-pro BNP水平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损伤指标治疗组均在术后12 h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之后均趋势下降,术后48 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心肌灌注指标:治疗组术后CTFC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应用秩和检验,治疗组术后90 min STR显著优于对照组(Z=2.437,P=0.014)。③心肌缺血的程度:两组患者在术后3 d行静息D-SPECT+腺苷负荷D-SPECT检查,在心肌17节段分布下心肌灌注总积分、心肌缺血总节段数情况,治疗组在负荷缺血节段数、静息灌注总评分、负荷灌注总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④术后30 d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皮下瘀斑、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血红蛋白下降、脑出血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术后30 d的MACE情况:两组患者在心脏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情况以及总MACE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PCI中经指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腺苷注射液对ASTEMI患者安全、有效,可改善心肌损伤、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腺苷注射液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CM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魏立业 杜雯 +2 位作者 冯倩 王新 张庆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3-463,共1页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由于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以及入院后环境改变等因素而出现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尤以焦虑最常见,其次是抑郁,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我科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常由于疼痛、胸闷等不适症状以及入院后环境改变等因素而出现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尤以焦虑最常见,其次是抑郁,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我科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给予黛力新进行干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患者 焦虑抑郁状态 黛力新 疗效观察 心血管疾病 心理应激反应 焦虑抑郁情绪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2
6
作者 杨跃进 张健 +8 位作者 吴永健 唐熠达 陈羲 阮英茆 尤士杰 刘坤申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斯匹林防治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d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h,再松解2h。分别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①AMI前,通心络组的NO2-/NO3-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均P<0.01),而ET则均无显著差异。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2-/NO3-比AMI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ET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与I-R组相比,NO2-/NO3-在通心络组仍显著为高(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P<0.01),但比其它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②I-R组的CEC计数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但与I-R组相比,CEC计数在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在抵克力得组则显著升高(P<0.05)。③I-R组的MI面积为24.9%,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1)。④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I-R组为62.5%,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隆至12.5%和25%(P<0.05,P<0.01)。⑤AMI再灌注后2h,血NO2-/NO3-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NO2-/NO3-:r=-0.884,P<0.01;ET:r=0.946,P<0.01)。结论: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作用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 通心络 卡维地洛 缬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醛固酮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志琴 刘坤申 +4 位作者 彭应心 王进华 齐晓勇 姚冬梅 卢雅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中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血浆醛固酮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 6 9例 ,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5 ,均...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中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血浆醛固酮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 6 9例 ,心功能 (NYHA)分级为Ⅱ~Ⅳ级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5 ,均接受利尿剂、洋地黄、ACEI类药物治疗。随机分为 :治疗组 ( 34例 )每日给予螺内酯 40mg ,并行上述治疗 ;对照组 ( 35例 )除不给予螺内酯外 ,余处理与治疗组相同。所有患者于治疗前 (基线 )、治疗后 1、3、6个月化验血清钾、血浆醛固酮浓度 ,同时测定LVEF值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 :1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降低 ,两组血浆醛固酮水平与基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3个月时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有所回升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 6个月时血浆醛固酮水平回升至基线水平 ,对照组较治疗组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②观察 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 ,较基线时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血清钾水平治疗组呈上升趋势 ,6个月时已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ACEI治疗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慢性心力衰竭 醛固酮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8
8
作者 蒋志丽 李艳芳 +1 位作者 王乐 郭彦青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男204例,女108例。入院前已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个月以上。静脉取血,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花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性别差异。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其中男204例,女108例。入院前已口服阿司匹林75~100 mg/d 1个月以上。静脉取血,采用光比浊法测定花生四烯酸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根据对阿司匹林的反应分为AR,阿司匹林半抵抗(aspirin semi resistance,AS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AR 37例,ASR 161例,AS 183例。比较冠心病患者发生AR、ASR、AS的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女性AR、ASR、AR+ASR、AS分别占冠心病患者AR、ASR、AR+ASR、AS的60.5%、60.4%、60.5%、16.5%。与男性比较,女性患者更易发生AR和ASR。logistic回归分析,AR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结论冠心病女性患者较男性更容易发生AR,年龄增长是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阿司匹林 冠状血管造影术 性别因素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聚集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原发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王硕 战吟戈 +3 位作者 郑庆厚 刘刚 王乐 李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原发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并完成6...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原发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的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并完成6个月随访的19例原发性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分析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后安全性相关指标包括二尖瓣夹即刻成功率,瓣夹移位、二尖瓣狭窄、心脏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术后二尖瓣反流≥2+、大出血及死亡发生情况。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7 d、3个月、6个月的关键心功能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sST2)、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反流程度、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二尖瓣开口面积、左心房前后径]。结果 治疗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瓣膜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其中,1例应用了2枚二尖瓣夹;1例术后发生了急性脑卒中,为右侧顶叶及左侧顶枕叶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未出现瓣夹移位、二尖瓣狭窄、心脏传导阻滞、急性心力衰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术后二尖瓣反流≥2+、大出血和死亡情况。治疗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7 d较术前二尖瓣反流程度均显著改善(Z=5.466,P <0.001)。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术后7 d时,NYHAⅠ~Ⅱ级患者9例(47.4%),与术前(1例,5.3%)比较显著增多;术后第6个月时NYHAⅠ~Ⅱ级患者17例(89.5%),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7 d时心功能指标NT-proBNP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P=0.001),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心肌纤维化指标sST2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P=0.001),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6个月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术后7 d时平均二尖瓣跨瓣压力阶差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之后在术后6个月内变化不大。术后7 d时二尖瓣开口面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之后在术后6个月内变化不大。术后6个月内左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前后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国产NovoClasp系统的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治疗原发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原发性中重度二尖瓣反流 NovoClasp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吡坦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伴失眠患者细胞因子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红亮 张星辉 +5 位作者 杨欣 刘之尧 戚国庆 魏立业 贾玮玲 夏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探讨唑吡坦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VAP)伴主诉失眠(SRI)患者的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水平、临床疗效、预后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住院诊疗的年龄>60岁的VAP伴SR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 目的探讨唑吡坦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VAP)伴主诉失眠(SRI)患者的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因子水平、临床疗效、预后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住院诊疗的年龄>60岁的VAP伴SRI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1例,干预组在VAP一般用药基础上加用唑吡坦,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样式安慰剂,治疗30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估,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血管内皮因子内皮素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比较VAP及SRI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PSQI评分和各项因子评分、IL-10、Lp-PLA2、内皮素1、CGR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SQI评分和各项因子评分明显降低,IL-10和CGRP水平明显升高,Lp-PLA2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干预组PSQI评分和各项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IL-10和CG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0.82±11.17)μg/L vs(113.15±10.48)μg/L,(45.62±10.21)ng/L vs(38.17±9.35)ng/L,P<0.01],Lp-PLA2、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1.73±20.92)μg/L vs(145.54±27.66)μg/L,(45.14±6.92)ng/L vs(66.36±7.28)ng/L,P<0.01]。干预组SRI和VAP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vs 67.7%,93.5%vs 74.2%,P<0.05)。对照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干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唑吡坦可明显改善老年VAP伴SRI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血管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其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但对患者预后的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变异型 入睡和睡眠障碍 细胞因子类 白细胞介素10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单联抗血小板和双联抗血小板疗效比较
11
作者 马伊珊 李柳 +3 位作者 王宇 周洁 王乐 杨志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630,637,共6页
目的比较单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无长期抗凝指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90例TAVR后无抗凝指征患者随机分为SAPT组(46例,阿司匹林100 mg/d)和DAPT组(44例,阿司匹林100 ... 目的比较单联抗血小板治疗(SAPT)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无长期抗凝指征的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出血及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将90例TAVR后无抗凝指征患者随机分为SAPT组(46例,阿司匹林100 mg/d)和DAPT组(44例,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3个月后转为阿司匹林单药)。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记录出血及缺血事件。结果SAPT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MARAA、MARADP,以及6月的MARAA均显著高于DAPT组(P<0.05);术后12个月SAPT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DAPT组(13.0%vs.31.8%,P=0.043)。2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15.2%vs.11.4%,P=0.759)。结论对于无抗凝指征的TAVR患者,与DAPT相比,SAPT可显著降低1年出血风险,且不增加缺血事件发生率。TAVR后采用SAPT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抗血小板治疗 出血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及其防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君 张密林 +5 位作者 王震 高磊 周谨 谭慧莲 刘凌 谢启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心电图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观察本院154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在3~42(平均20.6±... 目的:探讨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应用心电图和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的方法观察本院1546例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随访。结果:在3~42(平均20.6±13.9)个月的随访期内,1546例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总成功率97.61%(1509/1546),总并发症发生率9.70%(150/154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10%(17/1546),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封堵器脱落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基底节区脑梗死1例,股动脉血栓3例,经相应治疗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先心病介入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准确操作和术后认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对心肌细胞T型钙离子通道的调控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刚 郑明奇 +4 位作者 王玮 王晓宇 马芳芳 于红芳 李学永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04-80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心肌细胞T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T)的影响,探讨在缺血心肌细胞胞内和/或细胞间隙中LPC的增加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潜在机制。方法:以酶消化法制备1~3 d新生Wistar大鼠... 目的:通过研究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心肌细胞T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T)的影响,探讨在缺血心肌细胞胞内和/或细胞间隙中LPC的增加引起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潜在机制。方法:以酶消化法制备1~3 d新生Wistar大鼠心室肌细胞(共5批,每批8只)及成年Wistar大鼠的肥大心室肌细胞(实验组和同批次周龄的对照组各10只)。人类心脏T型钙通道α1亚基的α1H(CaV3.1)和α1G(CaV3.2)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肌细胞和异源表达的人类心肌CaV3.1和CaV3.2离子通道组分,进而研究LPC调控ICa.T的机制。结果:LPC显著促进新生鼠心肌细胞自律性,在生理条件下的细胞内Ca2+浓度,LPC处理后心肌细胞搏动从(42±8)次/分增至(64±8)次/分。新生鼠心肌细胞和成年鼠肥大心室肌细胞经LPC处理后,细胞内Ca2+浓度较高时,ICa.T分别增加了21.5%和23.5%;而当细胞内Ca2+浓度较低时,ICa.T均无变化,对照组(3.8±0.2)pA/pF,LPC组(3.7±0.4)pA/pF。因此,LPC引起的细胞内Ca2+浓度依赖的ICa.T增大,在新生鼠心肌细胞和成年鼠肥大心室肌细胞中都得到了证实。无论细胞内Ca2+浓度高低,LPC对ICaV3.1均无显著影响[(37.3±2.5)pA/pF~(39.5±3.1)pA/pF];但LPC可调控ICaV3.2,且细胞内Ca2+浓度高时的电流明显大于细胞内Ca2+浓度低时的电流[当pCa=11时电流为(38.5±2.1)pA/pF;当pCa=7且LPC=10μmol/L时电流为(68.8±2.1)pA/pF;当pCa=7且LPC=50μmol/L时电流为(78.4±4.8)pA/pF]。结论:LPC在细胞内Ca2+生理浓度条件下或更高浓度条件下主要通过调控CaV3.2上调ICa.T,并增加病理生理条件下心脏自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类 心肌细胞 钙通道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胶原重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及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士民 白杰 刘坤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对比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术后存活48h的大鼠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sham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随机分为:②AMI对照组(... 目的:对比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术后存活48h的大鼠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sham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随机分为:②AMI对照组(AMI组,自来水2mL/d灌胃)、③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1.d-1灌胃)、④氯沙坦组(氯沙坦50mg.kg-1.d-1灌胃)、⑤合用组(螺内酯20mg.kg-1.d-1+氯沙坦50mg.kg-1.d-1灌胃)。观察治疗后第2周、第6周心肌胶原各项指标、非梗死区心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Ⅰ型胶原mRNA及Ⅲ型胶原mRNA的含量。结果:AMI对照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PCNA阳性细胞数、CYP11B2mRNA水平、Ⅰ型胶原mRNA水平、Ⅲ型胶原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螺内酯组、氯沙坦组及合用组第2周、第6周以上各指标除梗死区胶原含量外均显著低于AMI对照组(均P<0.01)。氯沙坦组以上各指标在第2周、第6周与螺内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合用组以上各指标除梗死区胶原含量外在第6周均显著低于螺内酯组及氯沙坦组(均P<0.01)。结论:螺内酯、氯沙坦及其联合治疗均可显著降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抑制胶原的增生,两种药物合用效果优于螺内酯或氯沙坦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复建 胶原 螺内酯 洛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JNK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大鼠心肌钾通道重构的氧化还原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学永 孙毅 +6 位作者 郑明奇 石克威 曾伟 卜雪芹 孙贺建 胡占军 刘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研究c-JN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DM)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n=25,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模]和对照组(n=20,采用普通饮食饲养)。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DM组与... 目的研究c-JN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DM)大鼠左室心肌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DM组[n=25,采用链尿佐菌素(STZ)诱导成模]和对照组(n=20,采用普通饮食饲养)。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DM组与对照组大鼠心室肌瞬时外向钾电流(I_(to))密度;使用非放射性JNK激酶分析元件进行c-Jun活性测定。应用JNK抑制剂SP600125(10μmol/L)对DM大鼠心肌细胞进行体外孵育,观察孵育前后心肌细胞I_(to)密度的变化。采用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抑制剂金诺芬(AF)对经JNK抑制剂SP600125孵育的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处理,观察处理前后心肌细胞I_(to)密度的变化。使用抗Kv4.2抗体对Kv4.2的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采用UVP生物成像系统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心肌JNK活性明显升高超过1倍,而I_(to)密度(对照组:30.2±3.3pA/pF,n=16;DM组:15.3±2.1pA/pF,n=17)则明显降低(P<0.05)。DM大鼠心室肌细胞经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4h后,I_(to)密度可恢复至对照组水平(DM+SP600125组:32.3±3.7pA/pF,n=18;对照组:30.2±3.3pA/pF,n=16;P<0.05);且对照组经SP600125处理后的最大I_(to)密度(对照+SP600125组:31.6±3.4pA/pF,n=18)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心肌经膜渗透性蛋白抑制剂JNKI-1(10μmol/L)处理后,I_(to)密度也明显增加,而对照组经相同处理后无改变。TrxR抑制剂金诺芬明显抑制了SP600125对DM大鼠心肌I_(to)的增大作用(DM+SP600125+AF:15.7±3.3pA/pF,n=15),而对对照组I_(to)无明显影响。JNK抑制剂SP600125处理后DM大鼠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尽管未完全恢复到对照组心肌水平,但与先前在DM大鼠心肌中观察到的I_(to)改变一致。而JNK抑制并未明显改变对照组心肌的Kv4.2蛋白表达量。结论 DM大鼠心肌钾通道重构对氧化还原敏感,可能通过持续性激活c-JNK信号通路促进I_(to)重构。在DM心肌中,JNK活性明显增高,Kv通道的电流密度降低;抑制JNK信号通路后可明显改善Kv通道重构,这一过程可能被硫氧还原蛋白系统所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 糖尿病 钾通道 膜片钳 硫氧还蛋白系统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建妙 籍振国 刘坤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肌再灌注损伤 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循证医学看目前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3
17
作者 籍振国 刘坤申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X期35-37,共3页
为使冠心病患者尽可能达到最优化的药物治疗,结合最近几年出现的大型临床研究,分析了不同冠心病患者应采取的合理药物治疗措施及可能带来的益处,并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冠心病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制作急性心房颤动动物模型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立业 夏岳 +1 位作者 戚国庆 杨志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制作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并研究房颤的心房电重构现象。方法 20只家兔分别应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电刺激仪以600次/mln的频率起搏心房8 h,并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0.5、1、2、4、6、8 ... 目的探讨应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制作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的方法,并研究房颤的心房电重构现象。方法 20只家兔分别应用BL-420生物机能系统电刺激仪以600次/mln的频率起搏心房8 h,并分别于起搏前、起搏后0.5、1、2、4、6、8 h及停止起搏后10、20、30 min重复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结果(1)经快速起搏8 h,2例成功诱发房颤,并成功复制了房颤时的电重构现象。(2)经过8 h快速起搏后AERP在起搏最初30 min内即开始缩短,并出现频率自适应性的降低,且心房内压力较起搏前明显升高。(3)停止快速起搏后,30 min内AERP基本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应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制作急性房颤动物模型简便易行,并能完全复制心房电重构现象,可以用来进行房颤的电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动物模型 生物机能 电生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面右位心合并膜部瘤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1例报告
19
作者 王震 张密林 +5 位作者 解启莲 高磊 周谨 额尔敦高娃 谭慧莲 刘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9-349,共1页
临床资料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1年来我院就诊。体检:BP119/60mmHg,HR84次/min,胸骨右缘3~4肋间4/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向左胸及胸前区传导。心电图示右位心,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正侧位片示心影不大,心胸比例0.4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1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1年来我院就诊。体检:BP119/60mmHg,HR84次/min,胸骨右缘3~4肋间4/6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向左胸及胸前区传导。心电图示右位心,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正侧位片示心影不大,心胸比例0.41,主动脉结、心尖位于右侧,肺动脉段稍突出。右侧膈下可见胃泡影。诊断为镜面右位心,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面右位心 室间隔缺损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封堵治疗 瘤型 膜部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杂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腺苷对心肌保护作用
20
作者 籍振国 韩建妙 +2 位作者 周素华 刘刚 刘坤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6-456,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4年12月-2006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符合下列入选标准的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31—79岁:符合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且在12小时内,未溶栓、直接行介入治疗... 1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2004年12月-2006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符合下列入选标准的患者50例男41例,女9例,年龄31—79岁:符合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且在12小时内,未溶栓、直接行介入治疗并成功进行单个支架置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0—1级;心率95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作用 河北医科大学 溶栓治疗 ST段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