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的电镜观察
1
作者 郭艳苏 杨程 +5 位作者 吴淑玉 吴东霞 王丽 李春岩 李向印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12-415,共4页
对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进行不同时相的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其细胞类型及相应功能。结果示第三脑室内存在室管膜上巨噬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伸出多个舌状和指状伪足,其迁移的全过程是首先在室管膜... 对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进行不同时相的扫描电镜观察,结合透射电镜分析其细胞类型及相应功能。结果示第三脑室内存在室管膜上巨噬细胞,此类细胞胞体呈卵圆形或椭圆形,伸出多个舌状和指状伪足,其迁移的全过程是首先在室管膜表面形成穹窿样隆起,继而推开室管膜上皮细胞间隙,露出胞体,继续向外游走,最后完全游离在脑室腔内。透射电镜下该细胞呈长卵圆形,核大,异染色质多,细胞器较少,具有单核吞噬细胞的形态特征。本文在超微结构水平清晰地观察到第三脑室室管膜上巨噬细胞迁移过程的不同时相,并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了超微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室管膜上巨噬细胞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靖 王玉霞 +3 位作者 曹翠丽 王丽 孟丽 马常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缺乏型高血压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及其分泌状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其中20只予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15 mg/d,腹腔注射,复制高血压动物模型;10只予以0...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缺乏型高血压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及其分泌状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其中20只予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15 mg/d,腹腔注射,复制高血压动物模型;10只予以0.9%氯化钠2 mL/d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对照组、用药2周组和用药4周组分别随机选择3只大鼠进行灌注固定取脑,按常规制备样品进行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下对照组室管膜细胞轮廓清晰,胞体呈多边形,游离面有丰富的纤毛和微绒毛及触液纤维。室管膜表面可见散在的形状大小不等的分泌颗粒,及"淤泥样"分泌物。在用药2周组,室管膜表面可见大块的"淤泥样"分泌物呈片状伸出粘附在纤毛表面。随着血压逐渐升高,用药4周组室管膜表面"淤泥样"分泌物将纤毛和微绒毛全部被覆盖。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室管膜细胞分泌"淤泥样"分泌物的过程。结论: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面上的特殊"淤泥样"分泌物随血压升高其分泌活动更加旺盛,提示该部位细胞对高血压刺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电镜 第四脑室外侧隐窝 室管膜细胞 淤泥样分泌物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程 吴淑玉 +4 位作者 郭艳苏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 采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侧脑室及其脉络丛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探讨其功能。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侧脑室壁室管膜上皮细胞游离端呈不规则多边形 ,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偶见分泌泡。脉络丛上皮细胞游离端微绒毛及分泌泡丰富 ,纤毛少见 ,可见“丛上细胞”。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均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 ,但二类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明显有别。室管膜上皮表面可见纤毛及微绒毛 ,分泌泡少见 ;脉络丛上皮游离端微绒毛丰富 ,常吻合成迷路样网 ,微绒毛的顶端膨大 ,形成微顶浆分泌小泡 ,胞浆内细胞器丰富。大鼠侧脑室壁及脉络丛上皮超微结构的差异反映二者功能的不同。本研究认为侧脑室脑脊液分泌的主要部位是脉络丛 ,其分泌的方式除脉络丛上皮细胞的主动运输功能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超微结构 室管膜 电子显微镜 大鼠 脉络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上皮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春岩 吴淑玉 +4 位作者 郭艳苏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7-529,共3页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中脑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腔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细胞器分布具有明... 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大鼠中脑水管室管膜的超微结构特征。发现中脑水管壁具有平行走向的纵嵴,腔面被覆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大量纤毛、微绒毛及分泌泡;细胞核圆形,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内细胞器分布具有明显的极性特点。通过超微结构研究,认为大鼠中脑水管不仅单纯是脑脊液引流的通路,而且还具有主动参与脑脊液分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 大鼠 室管膜 上皮 超微结构特征 分泌 观察 细胞器 细胞核 微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吸收的超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淑玉 郭艳苏 +4 位作者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同,又分为纤毛上皮细胞和无纤毛上皮细胞,其中纤毛上皮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但二者游离面皆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微顶浆分泌现象及吞饮小泡。以上结果提示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可能在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室管膜 微顶浆分泌 吞饮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食管粘膜游离面扫描电镜超微病理变化初探
6
作者 康文华 王学礼 +1 位作者 羡晓辉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食管粘膜 游离面 扫描电子显微镜 探索性分析 病变 表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辉 赵群 +5 位作者 左连富 马洪俊 李淑荣 程建新 贾金华 康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67-1169,1171,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 目的:探讨卵巢癌耐药细胞在癌变过程中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其耐药性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电镜、流式细胞术(FCM)、MTT等检测方法,观察CIK细胞作用人卵巢癌耐药细胞系SKOV3/CDDP细胞超微结构、细胞周期、凋亡率、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以及hB7-1、hB7-2、MHCⅠb、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应用放射免疫(RIA)ELISA等方法检测CIK细胞作用于和荷人卵巢癌SKOV3/CDDP耐药细胞SCID小鼠腹腔移植模型后血清IL-2、TNF-α、IFN-γ、GM-CSF等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结果:电镜显示:CIK组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表现为细胞体积萎缩,膜发泡,细胞密度增加,线粒体浓缩染色质固缩于核膜周边;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IK组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升高,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尚诱导细胞凋亡,其细胞凋亡率为9.07%,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DR-1和Topo-Ⅱβ表达明显下降(P<0.05),提示CIK细胞可逆转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CDDP细胞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Topo-Ⅱβ的表达;与NS组相比,CIK组细胞MHCⅠb、HLA-DR、hB7-1和hB7-2抗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提示CIK细胞可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CDDP的免疫原性;与NS组相比,CIK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INF-γ、GM-CSF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CIK细胞在将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S+G2/M期的同时,尚能诱导其凋亡,降低耐药基因的表达,提高耐药细胞的免疫原性,分泌IL-2、TNF-α、INF-γ、GM-CSF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细胞因子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多药耐药 MHC抗原 共刺激分子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对肾小管细胞胆固醇转运的影响及花青素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春阳 史永红 +6 位作者 朱艳 任韫卓 吴海江 韦金英 吴明 肖夏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变化以及花青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采用MTT法观察花青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胆固醇代谢变化以及花青素对其干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随机分为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采用MTT法观察花青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mplex Red荧光法和Filipin染色检测细胞内外胆固醇水平;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出现胆固醇蓄积,细胞上清中的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ABCA1)的表达高糖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青素1(C3G)干预组及花青素2(Cy)干预组相比较高糖组,ABCA1的蛋白和RNA表达均明显提高,胆固醇胞内蓄积明显减少。结论高糖可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区转运蛋白A1表达降低,导致胆固醇外流减少,从而造成胆固醇胞内蓄积;花青素减少胆固醇胞内蓄积部分可能是通过上调ABCA1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青素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ABCA1 胆固醇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秀君 颜京霞 +4 位作者 赵平 高福禄 李向印 张玉英 李淑荣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观察牛磺酸在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晶状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冷冻复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及给予牛磺酸后大鼠晶状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 目的:观察牛磺酸在实验性半乳糖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对晶状体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冷冻复型、超薄切片透射电镜技术对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及给予牛磺酸后大鼠晶状体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了观察。结果: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纤维表面光滑,膜内颗粒减少,未见典型缝管连接,晶状体纤维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空泡状结构;牛磺酸投药后晶状体纤维细胞膜内颗粒增多,可见典型缝管连接,晶状体纤维细胞胞质均匀,空泡消失,结膜下注射组的改变尤为明显。结论:牛磺酸能对抗半乳糖性白内障晶状体所受的内源性损害,可以避免或逆转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引起的晶状体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半乳糖性 白内障 晶状体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tagener综合征1例报告
10
作者 王亚坤 高文杰 +3 位作者 安淑华 孙军峰 马洪骏 张艳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56,共2页
Kartagener综合征是因纤毛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导致活动障碍引起纤毛清除功能降低,从而以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及内脏转位三联症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 dyskinesia,PCD)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 Kartagener综合征是因纤毛结构和/或功能缺陷导致活动障碍引起纤毛清除功能降低,从而以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及内脏转位三联症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rimary ciliar dyskinesia,PCD)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PCD的50%。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目前发病情况尚不清楚。国外报告的PCD的发病率为1:30000~1:60000,多发生于近亲婚配的后代中,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转位 支气管扩张 清除功能 纤毛运动 右位心 近亲婚配 三联症 男女发病率 临床诊断 鼻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
11
作者 刘芳 段惠军 +4 位作者 甄彦君 张艳玲 朱方 赵玉珍 史永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7-47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大鼠 蛋白尿 透射电镜分析 肾小球 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磺酸对实验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大体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卞小芸 宋秀君 +3 位作者 董士民 王丽 李向印 雷建章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7-637,共1页
本研究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zin,STZ)制备SD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观察糖尿病SD大鼠晶状体大体及超微结构的改变以及应用牛磺酸后对晶状体大体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牛磺酸与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关系.
关键词 牛磺酸 实验性糖尿病 糖尿病性白内障 超微结构 SD大鼠 STZ 影响 制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