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小华 刘晓旭 +7 位作者 解凯辉 王瑞敏 吴艳霞 刘艳格 郭伟男 张君 闫翠珍 牟振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11-1915,共5页
目的:研究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3月至5月抽取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3个地区城市和农村中,年龄在20... 目的:研究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9年3月至5月抽取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3个地区城市和农村中,年龄在20周岁以上不同职业的女性,共2 500人。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填写后收回。数据的录入和分析主要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部分处理兼用SAS8.1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合格问卷共2 448份,城市1 485份,农村963份。河北省3个地区女性SUI的患病率为26.4%(647/2 448),就诊率为6.2%(40/647)。单因素分析表明,SUI的发生与慢性病、妇产科相关因素和人口统计学特征3大方面中的25个因素相关;并且,随着体重指数、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升高;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等10个因素是该病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SUI是河北省女性的高发病,但就诊率低。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与体重指数、妊娠次数和分娩次数存在线性趋势。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相关知识的缺乏和经济水平低下是阻碍广大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就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增强核融合方法的改进及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多组学数据整合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2
作者 师国京 李灵梅 +6 位作者 魏亿芳 赵鑫 房瑞玲 杨海涛 余红梅 张岩波 曹红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improved ne-SNF)方法,并探讨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识别PRCC高危患者,筛选重要通路及免疫浸润细胞。方法通过模拟研究评估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并将其用于PRCC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风险;筛选不同分型的差异表达mRNA(DEmRNAs)、miRNA(DEmiRNAs)及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并对其重合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最后对不同分型患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improved ne-SNF在不同信号比例和噪声强度下的分型准确性均优于SNF和ne-SNF。improved ne-SNF方法将PRCC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危组的7.727倍;筛选出3511个DEmRNAs,96个DEmiRNAs及3426个DMGs,其联合分析的649个重合基因得到42条有统计学差异的KEGG通路。此外,筛选出3种在不同分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免疫浸润细胞。结论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优于SNF和ne-SNF,且能够有效识别PRCC预后高风险患者,并筛选出PRCC重要通路及相关免疫浸润细胞,为PRCC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 乳头状肾细胞癌 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赵滨 李艳玲 +1 位作者 王立芹 刘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不良反应的影响,找到最佳的注射方法,以减少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1—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首次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6组:A组(注射10 s,不按压)、B组(注射10 s,按压5 min)、C组(注射10 s,按压10 min)、D组(注射30 s,不按压)、E组(注射30 s,按压5 min)、F组(注射30 s,按压10 min)。注射完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用透明毫米软尺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直径主效应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和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均小于不按压(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按压5 min与按压10 min皮下出血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间和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无交互效应(P>0.05)。注射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显著(P<0.05);按压时间对注射局部疼痛程度主效应不显著(P>0.05)。不同按压时间下注射30 s注射局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注射10 s(P<0.05)。不同注射时间下不按压、按压5 min、按压10 min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皮下出血和注射局部疼痛的发生,同时节省护理人员的时间,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时间应持续30 s,拔针后按压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低分子量 注射 皮下 注射时间 按压时间 出血 疼痛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高血压对视力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雅从 尤明玲 +6 位作者 张立红 董京辉 张晓琳 任骞 于华 张华 叶存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540,共5页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血压对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24例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平均年龄63.64(S=12.13)岁,男女比例1.8∶1;96.77%的患者有颈动脉狭窄,主要...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及高血压对视力和眼底病变的影响。【方法】对124例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平均年龄63.64(S=12.13)岁,男女比例1.8∶1;96.77%的患者有颈动脉狭窄,主要的全身合并症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眼部症状为视力下降和一过性黑矇,眼前节主要发生虹膜新生血管生成,视网膜主要表现为动脉狭窄和静脉扩张、点片状出血;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主要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和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微血管囊样扩张和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的视力障碍与没有高血压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老年人的严重的慢性缺血性眼部症候群,男性多于女性,主要由颈动脉狭窄引起,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常需要神经科和心内科等医师联合诊治,高血压可以加重患者的眼部病变,眼底镜和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是早期确诊该病的关键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logistic回归与最大似然法在卵巢囊肿早期鉴别诊断上的联合应用及其软件开发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海涛 王莹莹 +3 位作者 席海峰 闫丽娜 刘荷一 杨俊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5-896,899,共3页
目的联合应用主成分logistic回归与最大似然法对卵巢囊肿进行早期鉴别诊断,并实施相应程序开发,以提高疾病鉴别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分别利用两种方法建立卵巢囊肿早期鉴别的判别函数,并从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评价两种方法的判别效... 目的联合应用主成分logistic回归与最大似然法对卵巢囊肿进行早期鉴别诊断,并实施相应程序开发,以提高疾病鉴别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分别利用两种方法建立卵巢囊肿早期鉴别的判别函数,并从真实性和可靠性两方面评价两种方法的判别效果;根据卵巢囊肿的疾病性质和临床诊治情况,选用串联形式完善诊断方法;利用Del-phi7.0进行软件开发程序。结果真实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回顾性和前瞻性判别符合率均大于80%,相应ROC曲线下的面积均在0.7~0.9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可靠性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均大于0.5,说明两种方法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前瞻性诊断的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978。结论两种方法的判别准确度中等,具有应用价值,能实现卵巢囊肿的早期鉴别诊断;串联形式的联合诊断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开发的软件易于操作,提高了鉴别的效率,可以用于门诊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logistic回归 最大似然法 联合诊断 ROC曲线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慢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少华 牟振云 +3 位作者 刘殿武 安波 刘洪杰 霍荣才 《中国健康教育》 2007年第10期726-728,758,共4页
目的探讨某些慢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7月河北省肿瘤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第二医院就诊的新发肝癌病人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相差<2岁,性别相同,民族相同,... 目的探讨某些慢性疾病与原发性肝癌(PHC)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1~7月河北省肿瘤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省第二医院就诊的新发肝癌病人进行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照组为与病例组年龄相差<2岁,性别相同,民族相同,职业相近、受教育程度相近、居住地相同的本地健康人群。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乙型肝炎、Ⅱ型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酒精性肝炎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95%CI分别为9.143(4.866-17.181)、4.861(2.236-10.568)、5.031(2.395-10.568)、2.836(1.724-4.665)和7.672(1.710-34.428)。糖尿病与乙肝对肝癌的发生有协同作用,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乙肝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比值比为10.846,95%CI为2.475-47.526,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慢性乙肝患者(OR=6.940,95%CI为3.576-13.469)(P<0.05)。体重超重、肥胖,高血压、冠心病与肝癌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乙型肝炎、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95%CI分别为13.387(6.398-28.008)、5.165(2.257-11.821)、2.946(1.698-5.111)、4.908(2.217-10.867)和8.822(1.867-41.694)。结论慢性疾病乙型肝炎、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是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体重超重、肥胖,高血压、冠心病与肝癌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慢性疾病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果推断方法检验mRNA在年龄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中介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碧珏 郭志飞 +4 位作者 杨海涛 李治 王菊平 曹红艳 周立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0-843,847,共5页
目的构建年龄、mRNA表达水平和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结局之间的因果中介推断模型,识别介导年龄和LGG结局的中介因子,为LGG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方法指导。方法以TCGA数据库中LGG数据为例,采用CIT和VanderWeele方法建立因果中介模型,识别年... 目的构建年龄、mRNA表达水平和低级别胶质瘤(LGG)患者结局之间的因果中介推断模型,识别介导年龄和LGG结局的中介因子,为LGG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方法指导。方法以TCGA数据库中LGG数据为例,采用CIT和VanderWeele方法建立因果中介模型,识别年龄和LGG结局之间的介导基因。结果识别出11个在年龄和LGG结局之间起中介作用的基因,中介间接效应的RR值均大于1,表明这11个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是LGG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基于因果推断的方法能够识别介导年龄和低级别胶质瘤结局的重要基因,为LGG的预后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推断 中介分析 MRNA 低级别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随机森林的三阴性乳腺癌microRNA组学数据的分类预测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志飞 王碧珏 +4 位作者 杨海涛 李治 王菊平 曹红艳 周立业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9-812,817,共5页
目的基于microRNA组学数据,探讨加权随机森林在三阴性乳腺癌分类预测中的应用,为疾病诊断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以TCGA乳腺癌数据为例,采用加权随机森林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的分类预测模型,并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LASSO... 目的基于microRNA组学数据,探讨加权随机森林在三阴性乳腺癌分类预测中的应用,为疾病诊断提供方法学支撑。方法以TCGA乳腺癌数据为例,采用加权随机森林构建三阴性乳腺癌的分类预测模型,并与随机森林、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LASSO和岭回归五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六种模型的5个评价指标,加权随机森林模型的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五种模型,加权随机森林模型的灵敏度为0.852、特异度为0.873、准确度为0.871、AUC值为0.862和G-means值为0.861。结论加权随机森林构建的分类预测模型较好地识别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随机森林 分类预测 MICRORNA 三阴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