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DNA表型(forensic DNA phenotyping,FDP)分析利用现场遗留生物样本DNA预测个体表型特征,如族群地域来源、身高、体质量、肤色、毛发颜色与形态、虹膜颜色、男性秃发、面部形态和年龄等,为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其中面部形态特征较为...法医DNA表型(forensic DNA phenotyping,FDP)分析利用现场遗留生物样本DNA预测个体表型特征,如族群地域来源、身高、体质量、肤色、毛发颜色与形态、虹膜颜色、男性秃发、面部形态和年龄等,为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其中面部形态特征较为复杂。本文从面部形态的测量采集、面部形态相关基因的研究、面部形态刻画的模型建立及法医学应用和伦理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肾、肝和心脏)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毒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40只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卡...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肾、肝和心脏)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毒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40只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以腹腔注射丁卡因建立急性中毒致死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 HRMS)获取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利用多元变量统计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找出与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表现出明显的区分。血清中鉴定出1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黄嘌呤、精胺、3-羟基丁胺等;肝组织中鉴定出2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腺苷酸、腺苷、柠檬酸等;心脏中鉴定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次黄嘌呤、鸟嘌呤、鸟苷酸等;肾组织中鉴定出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牛磺鹅去氧胆酸、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二甲基乙醇胺和吲哚。丁卡因急性中毒主要影响了嘌呤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有望成为该死因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该结果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作用机制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研究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法和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法在半同胞关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半同胞鉴定相关规范提供参考。方法(1)基于相同的遗传标记组合,比较实际案例与计算机模拟案例的累计状态一致性评分(c...目的比较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法和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法在半同胞关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半同胞鉴定相关规范提供参考。方法(1)基于相同的遗传标记组合,比较实际案例与计算机模拟案例的累计状态一致性评分(cumulated identity by state score,CIBS)与累积全同胞关系指数分布,验证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可信度;(2)模拟获得全同胞、半同胞、无关个体对各100万对在不同数量的三种类型遗传标记上的分型,分别计算CIBS和相应类型的累积LR参数;(3)比较基于不同数据、不同种类的遗传标记、应用不同准确度标准区分上述三种关系个体对时,LR法和IBS法所能提供的最佳系统效能,以比较两种方法在上述鉴定中的应用价值;(4)根据已有模拟数据,以曲线拟合的方式估计应用不同类型遗传标记鉴别半同胞与另两种关系个体对所需的最低遗传标记数目。结果(1)经秩和检验,在真实关系和检验的遗传标记组合相同的前提下,模拟方法与实际案例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数情况下,在其他条件设置相同时,LR法的系统效能大于IBS法;(3)基于现有数据,可以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得到全-半同胞鉴定和半同胞鉴定在系统效能达到0.95或0.99时所需遗传标记的数目。结论在进行甄别全同胞对和半同胞对或甄别半同胞对和无关个体对的鉴定时,推荐优先使用LR法,并根据拟进行的鉴定类型和基于的人群数据估计所需遗传标记数目,以保证鉴定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法医DNA表型(forensic DNA phenotyping,FDP)分析利用现场遗留生物样本DNA预测个体表型特征,如族群地域来源、身高、体质量、肤色、毛发颜色与形态、虹膜颜色、男性秃发、面部形态和年龄等,为案件的侦查提供线索,其中面部形态特征较为复杂。本文从面部形态的测量采集、面部形态相关基因的研究、面部形态刻画的模型建立及法医学应用和伦理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摘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肾、肝和心脏)中的代谢物变化,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其相关代谢通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毒理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40只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以腹腔注射丁卡因建立急性中毒致死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Orbitrap HRMS)获取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利用多元变量统计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结合t检验和差异倍数分析找出与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组小鼠血清和组织的代谢轮廓表现出明显的区分。血清中鉴定出11种差异代谢物,包括黄嘌呤、精胺、3-羟基丁胺等;肝组织中鉴定出2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腺苷酸、腺苷、柠檬酸等;心脏中鉴定出12种差异代谢物,包括次黄嘌呤、鸟嘌呤、鸟苷酸等;肾组织中鉴定出4种差异代谢物,包括牛磺鹅去氧胆酸、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二甲基乙醇胺和吲哚。丁卡因急性中毒主要影响了嘌呤代谢,三羧酸循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结论丁卡因急性中毒致死小鼠血清和组织中的差异代谢物有望成为该死因的候选生物标志物,该结果可为丁卡因急性中毒的作用机制和死亡原因鉴定提供研究基础。
文摘目的比较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LR)法和状态一致性(identity by state,IBS)法在半同胞关系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为制定半同胞鉴定相关规范提供参考。方法(1)基于相同的遗传标记组合,比较实际案例与计算机模拟案例的累计状态一致性评分(cumulated identity by state score,CIBS)与累积全同胞关系指数分布,验证计算机模拟方法的可信度;(2)模拟获得全同胞、半同胞、无关个体对各100万对在不同数量的三种类型遗传标记上的分型,分别计算CIBS和相应类型的累积LR参数;(3)比较基于不同数据、不同种类的遗传标记、应用不同准确度标准区分上述三种关系个体对时,LR法和IBS法所能提供的最佳系统效能,以比较两种方法在上述鉴定中的应用价值;(4)根据已有模拟数据,以曲线拟合的方式估计应用不同类型遗传标记鉴别半同胞与另两种关系个体对所需的最低遗传标记数目。结果(1)经秩和检验,在真实关系和检验的遗传标记组合相同的前提下,模拟方法与实际案例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多数情况下,在其他条件设置相同时,LR法的系统效能大于IBS法;(3)基于现有数据,可以通过曲线拟合的方式得到全-半同胞鉴定和半同胞鉴定在系统效能达到0.95或0.99时所需遗传标记的数目。结论在进行甄别全同胞对和半同胞对或甄别半同胞对和无关个体对的鉴定时,推荐优先使用LR法,并根据拟进行的鉴定类型和基于的人群数据估计所需遗传标记数目,以保证鉴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