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汉族人群D10S1248、D2S441、D1S1677、D9S1122、D10S1435等5个mini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白雪 丛斌 +2 位作者 李淑瑾 郭霞 李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1-386,共6页
为了调查D10S1248、D2S441、D1S1677、D9S1122、D10S1435等5个miniSTR(mini short tandem repeats)基因座在西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陈旧降解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文章采用荧光PCR和基因分型技术对西北汉族154... 为了调查D10S1248、D2S441、D1S1677、D9S1122、D10S1435等5个miniSTR(mini short tandem repeats)基因座在西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遗传稳定性及其在陈旧降解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文章采用荧光PCR和基因分型技术对西北汉族154份无关个体血样、10个家系血液样本及10份陈旧降解检材进行片段长度分析。在西北汉族人群中,5个miniSTR基因座分别检测出了8、7、7、6、7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Heterozygosity,H)为0.662~0.792,个人识别率(Power of discrimination,PD)为0.869~0.915,非父排除率(Power of exclusion,PE)为0.382~0.585,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650~0.750。家系和陈旧降解检材的研究表明,5个miniSTR基因座具有高度的遗传稳定性,可对陈旧降解检材DNA进行有效的分型。5个miniSTR基因座适合作为西北汉族人群的遗传标记,用于陈旧降解检材的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权鉴定案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STR 基因频率 遗传多态性 西北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MLH1启动子甲基化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甄艳凤 刘兴宇 +6 位作者 周云涛 丛斌 付丽红 李淑瑾 马春玲 倪志宇 姚玉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08-812,共5页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第三医院新诊断的RA患者33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河北省血液中心提供的健康人群38例...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07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第三医院新诊断的RA患者33例为病例组,另选择同期河北省血液中心提供的健康人群38例为对照组。取受试者外周血,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以RT-PCR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 MLH1 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经亚硫酸氢钠修饰后,分别设计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和非甲基化的DNA引物,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h MLH1启动子甲基化结果。结果病例组h MLH1 m RNA相对表达量为0.56(0.24,0.69),低于对照组的0.80(0.68,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P<0.05)。病例组h MLH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70(0.62,0.76),低于对照组的0.80(0.68,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5)。病例组h MLH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90.9%(30/33),高于对照组的13.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2,P<0.05)。h MLH1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与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s=-0.866、-0.541,P<0.01)。类风湿因子阳性患者h MLH1 m RN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h MLH1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 MLH1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h MLH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h MLH1异常高甲基化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 关节炎 DNA错配修复 HMLH1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不同脑区NSF附着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艳梅 吴宁 +3 位作者 李锦 丛斌 马春玲 李淑瑾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 目的探讨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对大鼠伏隔核(NAc)、尾壳核(CPu)及海马(Hip)中NSF附着蛋白(SNAPs)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戒断不同时间组,吗啡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8d,每日3次,剂量递增,对照组大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吗啡组末次注射吗啡4h后处死,断头取脑。自然戒断组分别在戒断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各组均设平行对照。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各脑区SNAP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吗啡依赖大鼠CPu内γ-SNA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上调25%左右(P<0.01),NAc及Hip脑区则无明显变化,自然戒断d2、d3、d7组亦未观察到γ-SNAP明显的表达改变。α-SNAP和β-SNAP在吗啡依赖和自然戒断状态下3个被检脑区(NAc、CPu、Hip)均未检测到明显的表达变化。结论慢性吗啡依赖可增加CPu内γ-SNAP的表达,对α-SNAP和β-SNAP的表达没有影响,提示SNAPs 3种亚型在慢性吗啡依赖过程中行使不同的功能,可能与特定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关。慢性吗啡依赖及戒断引起的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改变可能不是由α-SNAP和β-SNAP表达量变化介导的,其具体机制可能与其内在活性变化或蛋白在细胞内的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戒断综合征 NSF附着蛋白 伏隔核 尾壳核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S通过NF-κB抑制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12
4
作者 朱桂军 李淑瑾 +3 位作者 胡振杰 于占彪 张玉想 张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580-1584,共5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表达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H-S细胞,用DATS和(或)LPS进行干预。反转录PCR检测细胞中TNF-α、IL-1β mRNA表达,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κB)及非磷酸化IκB的表达。结果LPS刺激MH-S细胞可导致TNF-α、IL-1β mRNA、p-IκB表达增加及NF-κB活性升高。用DATS(0.1、0.5、2.5、5.0mg.L-1)预处理细胞30min后再给予LPS刺激,可使TNF-α、IL-1β mRNA表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的NF-κB活性及p-IκB表达均显不同程度的抑制。单独DATS对TNF-α、IL-1β mRNA表达及NF-κB活性无影响。结论DATS可通过抑制IκB磷酸化及NF-κB活化,进而下调LPS诱导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IL-1β 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三硫 脂多糖 肺泡巨噬细胞 细胞因子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付丽红 丛斌 +6 位作者 甄艳凤 李淑瑾 马春玲 倪志宇 张国忠 左敏 姚玉霞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57-1361,共5页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失活与已分化的Th1和Th2细胞染色质结构重塑有关。为了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发挥重要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其基因失活与已分化的Th1和Th2细胞染色质结构重塑有关。为了探讨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基因失活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分别检测3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0mRNA、蛋白表达水平及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病例组IL-10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甲基化率(85.29%)高于健康对照组(43.3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2.439,P=0.000)。IL-10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79,P=0.001),与所累关节数显著相关,但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年龄均无相关性(P>0.05)。IL-10mRNA表达与年龄、所累关节数、ESR、CRP及RF均无相关性(P>0.05)。上述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IL-10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IL-10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状态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0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HSP70、HIF-1α表达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国忠 李瑞利 +4 位作者 冯国伟 毕海涛 王松军 丛斌 左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 目的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是否能作为电击死法医学鉴定的依据。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对照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电击死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测心肌HSP70和HIF-1α的表达变化。结果电击大鼠心肌细胞肌原纤维断裂,线粒体嵴和膜溶解消失,Z线、M线排列紊乱。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呈强阳性表达,与死后电击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P70和HIF-1α在电击死组表达明显上调,有望作为电击死的诊断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心脏 热休克蛋白70 低氧诱导因子-1Α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峰 王思明 +5 位作者 董玫 倪志宇 董富洁 史清文 铃木信夫 丛斌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06-509,共4页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观察菊科植物中分离出的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1),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2)和大花旋覆花内酯(3)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肝癌细胞、人黑色素瘤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倍... 利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观察菊科植物中分离出的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异土木香内酯(1),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2)和大花旋覆花内酯(3)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肝癌细胞、人黑色素瘤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这三种倍半萜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以及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发现异土木香内酯对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人肝癌细胞、人和色素瘤细胞和人乳腺癌脑转移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氧--乙酰大花旋覆花内酯和大花旋覆花内酯即使在100μmol/L的高浓度下,对四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不显示抑制活性,推测A环-开环可能是导致桉叶烷型倍半萜内酯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消失或减弱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科 土木香 旋覆花 倍半萜类化合物 肿瘤细胞 增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K-8对LPS攻击小鼠IL-1β、IL-6、IL-4、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倪志宇 丛斌 +4 位作者 李淑瑾 马春玲 闫玉仙 徐锦荣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观察LPS攻击小鼠IL-1β、IL-6、IL-4、IL-10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腹腔注射LPS)、LPS+CCK-8组(注射LPS前30 min腹腔注射CCK-8)及CCK-8组(单独注射CCK-8)。用EL... 目的:观察LPS攻击小鼠IL-1β、IL-6、IL-4、IL-10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LPS组(腹腔注射LPS)、LPS+CCK-8组(注射LPS前30 min腹腔注射CCK-8)及CCK-8组(单独注射CCK-8)。用ELISA及P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肺组织中IL-1β、IL-6、IL-4、IL-10的含量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PS攻击可使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IL-6、IL-4、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增加,预先注入CCK-8可显著抑制IL-1β、IL-6的表达,并使IL-4、IL-10的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CCK-8可能通过抑制LPS攻击小鼠IL-1β、IL-6的表达和进一步增加IL-4、IL-10的表达参与抗炎反应过程,从而减轻LPS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胆囊素 脂多糖类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家兔后肢导致急性肝损伤和抗氧化能力降低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业兴 谷振勇 +3 位作者 丛斌 岑新海 刘东旭 刘晓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48-250,共3页
目的本实验观察挤压家兔后肢导致肝氧化损伤,探讨氧化应激在挤压家兔后肢导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标准重物间断压迫家兔后肢复制模型。采用生化方法检测ALT和AST活性;分析天平称重方法检测肝脏湿干重比值(W/D);比色法测定肝组织超氧... 目的本实验观察挤压家兔后肢导致肝氧化损伤,探讨氧化应激在挤压家兔后肢导致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标准重物间断压迫家兔后肢复制模型。采用生化方法检测ALT和AST活性;分析天平称重方法检测肝脏湿干重比值(W/D);比色法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增高(P<0.01),肝细胞明显肿胀,肝窦轻度淤血,而肝脏湿干重比值(W/D)轻度增加(P<0.05);肝脏氧化损伤明显加重,MDA含量增高,而肝脏抗氧化能力下降,SOD、CAT、GSH-Px活性和T-AOC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17%、29%、24%和21%(P均<0.01)。结论挤压家兔后肢引起急性肝损伤及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下降;肝脏局部抗氧化能力下降可能是肝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氧化应激 抗氧化能力 挤压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牙膏中16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岩 马晓斐 +3 位作者 吕品 庞坤 李挥 丛斌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9-246,共8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牙膏中16种磺胺类(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吡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嘧啶、...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牙膏中16种磺胺类(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苯吡唑、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甲氧哒嗪、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吡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噻唑、磺胺甲基异噁唑、磺胺嘧啶、磺胺氯哒嗪、磺胺二甲异噁唑、磺胺甲噻二唑、磺胺醋酰)药物残留,试样经超声提取,Agilent poroshell 120SB-C18色谱柱(3.0mm×100mm×2.7μm)分离后,进行H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的定性及定量分析。16种磺胺类药物的方法检出限为2.0mg/kg,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1.2%~104.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1%。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牙膏中磺胺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膏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 MS) 磺胺类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果楝内酯化合物抑制人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常和平 王思明 +5 位作者 霍长虹 李勇 郭书瀚 王溪 董玫 史清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检测3种木果楝内酯化合物(Xylocarpin H,Xy-logranatin C和Xylomexicanin A)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 目的检测3种木果楝内酯化合物(Xylocarpin H,Xy-logranatin C和Xylomexicanin A)对人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与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Xylogranatin C对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RERF-LC-jk和QG-56)以及人小细胞肺癌细胞(PC-6和QG-90)5种实验用细胞的增殖均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由Xylogranatin C处理的A549细胞中的p53、Bax和caspase-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 Xylogranatin C具有较强的抑制人肺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果楝 木果楝内酯 Xylogranatin C 肺肿瘤细胞 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K-8对LPS作用下巨噬细胞B7.1和B7.2表达及其协同刺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风华 李淑瑾 +7 位作者 丛斌 张正茂 朱桂军 马春玲 丛军 刘宁 倪志宇 付丽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71-1275,共5页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B7.1和B7.2表达及其协同刺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CK-8(10^-12~10^-6)mol·L^-1和(或)脂多糖(LPS)孵育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B7.1和B7.2含量... 目的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B7.1和B7.2表达及其协同刺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CCK-8(10^-12~10^-6)mol·L^-1和(或)脂多糖(LPS)孵育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面B7.1和B7.2含量的变化,用免疫磁珠从小鼠脾细胞分离CD4^+T细胞,按4:1数量比与腹腔巨噬细胞[预先用LPS、CCK-8和(或)抗B7.1抗体、抗B7.2抗体、CCK1R拮抗剂CR1409、CCK2R拮抗剂CR2945孵育24h]共同体外培养,同时加入ConA5mg·L^-1,采用^3H参入法测定CD4^+T细胞增殖反映巨噬细胞的协同刺激活性。结果CCK-8可以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B7.1和B7.2表达,抑制LPS活化的巨噬细胞的协同刺激活性。CCK-8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最大效应剂量在(10^-7-10^-9)mol·L^-1之间。CR1409及CR2945均能逆转CCK-8的上述作用,且CR1409的作用较CR2945更明显。抗B7.1抗体和抗B7.2抗体可减轻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协同刺激活性。结论CCK-8通过下调LPS诱导的巨噬细胞B7.1和B7.2表达而抑制其协同刺激活性,该作用由CCK1R及CCK2R介导,其中CCK1R起主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K-8 B7.1 B7.2 LPS 巨噬细胞 协同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克隆技术制备miniSTR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雪 丛斌 +5 位作者 李淑瑾 侯志平 谷建立 刘宁 李霞 郭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调查D9S2157、D9S1122、D10S1435、D12ATA63和D2S1776共5个miniSTR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制备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方法用荧光PCR和ABI310遗传分析仪对河北汉族120份无关个体血样中的5个miniSTR基... 目的调查D9S2157、D9S1122、D10S1435、D12ATA63和D2S1776共5个miniSTR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并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制备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方法用荧光PCR和ABI310遗传分析仪对河北汉族120份无关个体血样中的5个miniSTR基因座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结果5个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分别检测出了8、8、7、5和8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790、0.720、0.750、0.630和0.850。结论5个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其分子克隆法制备的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具有较高的法医学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克隆 分子 MINISTR 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砷、汞经骨髓吸收致急性中毒死亡1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叶光华 范琰琰 +2 位作者 胡海燕 喻林升 马春玲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汪某,男,61岁,有多年右侧股骨上端慢性骨髓炎病史。某年8月19日,请当地一土郎中上门医治,土郎中把白降丹粉末(购自当地某药店)塞进汪某右侧大腿根部的5个窦道内。汪某迅速出现腹痛、上吐下泻等症状,第... 1案例 1.1简要案情 汪某,男,61岁,有多年右侧股骨上端慢性骨髓炎病史。某年8月19日,请当地一土郎中上门医治,土郎中把白降丹粉末(购自当地某药店)塞进汪某右侧大腿根部的5个窦道内。汪某迅速出现腹痛、上吐下泻等症状,第2天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砷中毒 汞中毒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NO对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国凯 张晓彤 +4 位作者 马丽琴 李娜 马春玲 丛斌 谷振勇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0-252,256,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大鼠软组织挤压伤后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挤压组、挤压后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处理组、挤压后L-精氨酸(L-arginine,L-Arg)处理组,经实验处理后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NO浓度,并利用RT-PCR技术观察肝组织中TNF-α、IL-1β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肝组织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应用L-Arg后TNF-α、IL-1βmRNA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而应用AG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挤压组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明显增加(P<0.05),应用L-Arg后血清ALT、AST活性以及NO浓度进一步明显增高(P<0.05),应用AG后上述指标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鼠软组织挤压伤诱导NO生成增多,内源性NO介导肝组织TNF-α和IL-1β基因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挤压伤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口服阿托品中毒死亡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光华 范琰琰 +2 位作者 喻林升 胡海燕 马春玲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某女婴,出生48d,某年夏季上午,因“反复呕吐、溢乳32d”就诊于某县级医院儿科门诊,被诊断为“呕吐待查:幽门痉挛症”。医生将阿托品1支(0.5mg。1mL)与生理盐水10mL配成混合液11mL,叮嘱其家属在每次喂奶前10min给婴儿喂服1滴该... 某女婴,出生48d,某年夏季上午,因“反复呕吐、溢乳32d”就诊于某县级医院儿科门诊,被诊断为“呕吐待查:幽门痉挛症”。医生将阿托品1支(0.5mg。1mL)与生理盐水10mL配成混合液11mL,叮嘱其家属在每次喂奶前10min给婴儿喂服1滴该混合液。其家人未听懂医嘱,当日下午连续给该婴儿喂服混合液,即将喂完时,发现婴儿体温突然升高、颜面发红,并出现烦躁不安、抽搐,遂去该医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阿托品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检查中反射性心脏抑制死亡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毕海涛 杨莹 +2 位作者 刘霞 马如飞 王松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69-1070,共2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41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年,痛经2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BP110/9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经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如孕2’月大小,活动、无压痛,中等硬,其左上方可... 1 病例报告 患者,41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年,痛经2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入院查体:BP110/90mmHg,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经产型外阴,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前位,如孕2’月大小,活动、无压痛,中等硬,其左上方可触及约5cm×4cm×4cm大小囊性肿物,活动、无压痛。妇科B超检查示:子宫前位,7.1cm×6.7cm×5.9cm大小,内部回声不均,宫底可见4.7cm×5.3cm×5.5cm回声减低区,边界较清,官腔内可见强回声光环;子宫左侧可见5.3cm×4.8cm×4.5cm混合性包块,内部回声不均,可见液性暗区及不规则回声。初步诊断:子宫肌瘤,左侧卵巢囊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检查 心脏抑制 反射性 子宫肌瘤 死亡 左侧卵巢囊肿 强回声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miniSTR基因座在湖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霞 丛斌 +4 位作者 李淑瑾 白雪 许立 侯志平 郭霞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建立扩增片段小于120bp,包括D10S1248、D2S441和D1S16773个mini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系统,并调查其在湖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引物,通过PCR扩增,利用ABI310遗传分析仪对186份无关个体血样进行3个miniST... 目的建立扩增片段小于120bp,包括D10S1248、D2S441和D1S16773个miniSTR基因座的复合扩增系统,并调查其在湖南汉族人群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引物,通过PCR扩增,利用ABI310遗传分析仪对186份无关个体血样进行3个miniSTR基因座片段长度分析。结果D10S1248、D2S441和D1S1677miniSTR基因座均获得了清晰的基因分型结果,经对186名无关个体进行分析,分别检出9、7、7个等位基因和21、19、15种基因型,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3个基因座在湖南汉族人群的非父排除率和个体识别力分别为0.465、0.491、0.361和0.886、0.899、0.818。结论建立的3个miniSTR基因座扩增系统在DNA高度降解检材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湖南汉族人群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可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多态现象 遗传 MINISTR 湖南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低压电击伤后血清LDH和HBDH活性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运强 靳彦奎 +2 位作者 任俊青 左敏 王松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家兔非热低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和法医学非热电击伤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 目的研究家兔非热低压电击伤后不同时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HBDH)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和法医学非热电击伤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击伤后7个时间点的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使用本室已建立的非热低压电击伤方法处理,电击后各实验组动物按照预定时间点麻醉后抽取5mL心室血,测定血清LDH,HBDH酶活性。结果在非热低压电击伤后家兔目标血清酶活性发生了动态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其中LDH活性在电击伤后4、12h和1、2、3d明显升高(4、12h和1dP<0.01;2和3dP<0.05);HBDH活性在电击伤后2和3d明显升高(P<0.05);电击组HBDH/LDH比值在2、4和12h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动态监测LDH、HBDH活性,可为非热电击损伤的诊断,损伤时间推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电击伤 乳酸脱氢酶 羟丁酸脱氢酶 损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枪钢珠弹致心、肺损伤死亡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善勇 王贺 +3 位作者 赵国婷 李占军 刘东旭 李英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6-97,共2页
1案例 1.1简要案情 陆某,男,17岁,某日凌晨在某养牛厂宿舍内休息时被高某用气枪(子弹为直径0.7 cm钢珠)打伤左胸部,经抢救无效死亡。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弹道学 胸部损伤 创伤 贯通性 气枪 创伤 枪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