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茜 张彦敏 +3 位作者 关玥 马会杰 高璐 张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人参皂苷Rg1干预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大鼠...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组织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制备SD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人参皂苷Rg1干预组(治疗组)。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用Chiu氏评分法观察肠黏膜的损伤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增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小肠损伤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小肠损伤评分明显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的肠道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TNF-α、IL-6、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小肠 缺血/再灌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1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茜 马会杰 +2 位作者 关玥 高璐 张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50-1354,共5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试验采用经典的离体小肠灌流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家兔小肠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g1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家兔离体小...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试验采用经典的离体小肠灌流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家兔小肠平滑肌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人参皂苷Rg1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家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幅度;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和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均可完全阻断人参皂苷Rg1对家兔小肠平滑肌收缩活动的抑制作用;在无钙台式液中,人参皂苷Rg1抑制rynodine引起的细胞内钙释放所导致的收缩活动。结论人参皂苷Rg1抑制家兔小肠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其抑制收缩活动机制可能是:增加小肠平滑肌NO浓度,从而抑制细胞外钙内流和内钙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1 小肠平滑肌 收缩活动 钙离子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参与白藜芦醇苷的心肌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利萍 杨长瑛 +3 位作者 王莹萍 关玥 徐瑛 张翼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oly)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室技术制备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oly(25, 50和75μmol.L-1)组、格列本脲(Gli) +Poly组、5-...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oly)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orff室技术制备离体大鼠心脏I-R损伤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oly(25, 50和75μmol.L-1)组、格列本脲(Gli) +Poly组、5-羟基癸酸(5-HD) +Poly组和苍术苷(Atr) +Poly组。对照组心脏由K-H液灌流110 min;模型组由K-H液灌流20 min后,停灌30 min,复灌60min;Poly组在I-R处理前用含不同浓度Poly的K-H液灌流10 min;Gli +Poly和5-HD+Poly组在I-R前分别用含Gli (10μmol.L-1)和5-HD(100μmol.L-1)的K-H液灌流5 min,再加入Poly (50μmol.L-1)灌流10 min;Atr +Poly组用含Poly(50μmol.L-1)K-H液灌流10 min及停灌30 min后,先用含Atr(20μmol.L-1)的K-H液灌流15 min,然后改用K-H液灌流。分别记录各组停灌前、停灌30 min和复灌60 min内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等容期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冠脉流量(CF)等心功能指标。心脏复灌60 min后,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透射电镜下检测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前各组心功能参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Poly可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大鼠I-R后心功能的恢复,预防I-R损伤。复灌60 min后,Poly组大鼠心脏LVDP,±dp/dtmax和CF明显高于模型组;LVEDP则低于模型组;缺血前给予Poly(50μmol.L-1)10 min可明显减小I-R后心肌梗死面积,并改善心肌超微结构。Gli, 5-HD和Atr可阻断Poly对I-R心脏心功能参数和心肌梗死面积等的保护作用。结论 Poly具有明显的抗心肌I-R损伤作用,其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细胞膜和线粒体膜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和抑制线粒体通透转换孔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苷 钾通道 线粒体通透转换孔 心肌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基因转染对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凌云 柴锡庆 +1 位作者 李清君 程桂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5-598,共4页
目的构建人类缺氧诱导因子-1α(human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NAV-HIF-1α,并观察其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 目的构建人类缺氧诱导因子-1α(human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SNAV-HIF-1α,并观察其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pBSKhHIF1αT7原核表达载体上HIF-1α基因序列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SNAV2.0,磷酸钙共沉淀法介导转染pSNAV-HIF-1α,Aβ25-35诱导原代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IF-1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酶切、PCR及DNA测序结果均表明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SNAV-HIF-1α,磷酸钙共沉淀法介导的pSNAV-HIF-1α质粒转染显著增加了海马神经细胞HIF-1α蛋白表达(P<0.05),同时可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上调(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转染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上调使海马神经细胞对Aβ25-35产生抗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原代培养 海马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基因治疗AD模型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祎敏 郝宏强 +2 位作者 孔卫娜 刘凌云 柴锡庆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11-2714,共4页
目的在体观察侧脑室注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腺相关病毒rAAV-HIF-1α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 目的在体观察侧脑室注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腺相关病毒rAAV-HIF-1α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①正常组(normal组):未作任何特殊处理;②AD模型组(AD组):右侧脑室注射2μl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25-35(10mg/m1);③假手术组(sham组):右侧脑室注射2μl生理盐水;④AD模型+rAAV-HIF-1a组(AD+rAAV-HIF-1a组):右侧脑室注射2μl Aβ25-35后1周右侧脑室注射10μl rAAV-HIF-1a(1×1012v.g/.m1)。以上各组动物于注射Aβ25-35或生理盐水后5周取材检测海马神经细胞HIF-1a蛋白表达及凋亡百分率。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rAAV-HIF-1α组海马神经细胞HIF-1α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同时可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百分率。结论侧脑室注射rAAV-HIF-1α能够在AD模型大鼠海马高效表达HIF-1α蛋白并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 重组人类缺氧诱导因子-1α腺相关病毒载体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钩藤碱对麻醉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宜先 董京辉 +4 位作者 高璐 马慧娟 武宇明 张翼 何瑞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探讨钩藤碱(Rhy)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方法通过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方法来获得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各项参数,阈压(TP)、饱和压(SP)、最大斜率(PS)和窦神经放电的最大积分值(PIV)。① Rhy10, 50和... 目的探讨钩藤碱(Rhy)对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影响及其有关机制。方法通过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的方法来获得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动的各项参数,阈压(TP)、饱和压(SP)、最大斜率(PS)和窦神经放电的最大积分值(PIV)。① Rhy10, 50和100μmo·lL-1用K-H液稀释后,隔离灌流颈动脉窦区。待钩藤碱发挥作用后,用K-H液冲洗恢复,在给药前后以阶梯方式升降窦内压以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同时记录窦神经传入放电及积分。②分别预先灌流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K+通道阻断剂四乙胺(TEA)和L-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观察他们对钩藤碱效应的影响。结果①Rhy 10μmol.L-1灌流隔离的颈动脉窦区,PS从(19.2±0.3)%降至(18.2±0.1)%·kPa-1,PIV从(219.3±3.3)%降至(199.1±3.8)%,同时TP和SP分别从(8.2±0.3)和(21.5±0.1)增加至(9.1±0.1)kPa和(22.1±0.1)kPa。用Rhy 50和100μmol·L-1进行灌流时,如PS,TP和SP的变化均呈浓度依赖性,表明Rhy可以抑制CBA。②预先灌流L-NAME不能阻断Rhy的效应。③预先灌流K+通道阻断剂TEA 1mmol·L-1也不能阻断Rhy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放电活动的抑制。④预先灌流L-钙通道开放剂Bay K8644可大部分阻断Rhy的作用。结论 Rhy可直接抑制大鼠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放电活动,其机制可能为Rhy抑制了动脉压力感受器上的Ca2+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颈动脉窦 压力感受器 BAY K864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对甲醛炎性痛诱导的大鼠痛反应以及脊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李清君 褚赛纯 +1 位作者 齐杰 胡玉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46-2046,共1页
关键词 炎性痛 NO 痛反应 神经元凋亡 大鼠 海马神经元 鞘内注射 行为学 性抑制 伤害性信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的半定量检测
8
作者 姚玉霞 史中立 +2 位作者 张君岚 丛斌 凌亦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1-254,共4页
目的 检测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 ,随机分为肢体缺血 再灌注 (I R)组、肢体单纯缺血 (I)组及正常对照 (N)组 ,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 4h ,或 和开放 2~ 2 4h ,复制I、I R组动物模型 ,半定量R... 目的 检测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注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SD大鼠 ,随机分为肢体缺血 再灌注 (I R)组、肢体单纯缺血 (I)组及正常对照 (N)组 ,通过夹闭腹主动脉末端 4h ,或 和开放 2~ 2 4h ,复制I、I R组动物模型 ,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脑组织iNOSmRNA表达的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法观测脑组织内iNOS及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 )的硝基化产物硝基酪氨酸 (NT)的生成与分布。结果 N组脑组织iNOSmRNA未检出 ,I组及I R组脑组织iNOSmRNA均有表达 ,再灌注 2h ,iNOS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 (P <0 .0 1,vsN组 )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随后下降 ,2 4h仍有少量表达 ;I及I R组脑组织均有iNOS阳性细胞 ,I R组见于大脑皮层各区、海马、尾状核 ,I组仅见于皮层后肢区及尾状核。I R组脑组织可见弥散分布的NT阳性神经元 ,I组偶见NT阳性神经元。结论 大鼠肢体缺血 再灌后脑组织iNOS基因表达显著增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INOS基因 再灌注 肢体缺血 表达 大鼠 尾状核 RNA 阳性神经元 末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魏酸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高秀艳 宋士军 +3 位作者 崔同 王腾腾 李朝苹 田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法,检测FA对去氧肾上腺素(PE)和KCl预收缩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观察去内皮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亚甲蓝(MB)、吲哚美辛(Indo)、格列苯脲... 目的:探讨阿魏酸(FA)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离体血管灌流法,检测FA对去氧肾上腺素(PE)和KCl预收缩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观察去内皮或L-亚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亚甲蓝(MB)、吲哚美辛(Indo)、格列苯脲(Gli)、四乙基胺(TEA)孵育后舒张作用的变化;并观察在无钙K-H液中FA对PE诱发动脉环收缩作用的影响。结果:FA具有浓度依赖性地舒张PE和KCl预收缩的胸主动环的作用;完整内皮组和去内皮组的舒张作用的pD2分别为2.62±0.08和2.60±0.09(Z=0.447,P=0.655),与各种受体阻断剂孵育后FA的舒张作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可明显抑制PE诱发的依外Ca2+性收缩反应(FFA=134.517,P<0.001)和依内Ca2+性收缩反应(F=108.816,P<0.001)。结论:FA具有舒张动脉环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平滑肌细胞内Ca2+的释放和外Ca2+内流有关,其中考虑以抑制细胞内Ca2+的释放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胸主动脉环 舒张作用 机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遗传学调控高血压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神经元对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宏宇 郭鑫淇 +4 位作者 张荧 高璐 杜梓硕 王浩然 马会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38-2345,共8页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 目的观察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神经元对正常血压Wistar Kyoto(WKY)大鼠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前交感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阐明交感中枢过度兴奋的可能神经环路机制。方法本研究使用成年雄性WKY和SHR。通过蛋白印迹实验明确WKY与SHR PVN CR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借助免疫荧光实验观察WKY与SHR PVN 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通过将CRF启动子特异性Cre依赖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es,AAV)与化学遗传学AAV共同注入PVN,使得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仅由设计性药物激活的设计性受体(designer receptors exclusively activated by designer drugs,DREADDs),即WKY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q亚基偶联的人M3毒蕈碱型DREADD(hM3Dq),SHR室旁核CRF神经元特异性表达与Gi亚基偶联的人M4毒蕈碱型DREADD(hM4Di),而叠氮平-N-氧化物(clozapine-N-oxide,CNO)作为配体可结合兴奋性hM3Dq或抑制性hM4Di,进而调控PVN CRF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后向脊髓中间外侧柱(intermediolateral column,IML)微量注入荧光示踪剂逆行标记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最后,我们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CNO(10μmol·L^(-1))对室旁核前交感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和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SHR室旁核CR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WKY大鼠,SHR室旁核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化学遗传学DREADDs可成功表达在PVN CRF神经元,同时,逆行荧光示踪剂可成功标记在向脊髓投射的PVN前交感神经元。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4Di-mCherry的SHR脑片,可以引起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频率明显降低,但不影响其幅度。此外,用含CNO的人工脑脊液灌流预先在PVN CRF神经元表达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PVN前交感神经元sE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无明显差异。PVN CRF神经元表达有hM3Dq-eGFP的WKY大鼠脑片或表达有hM4Di-mCherry的SHR脑片用CNO灌流给药,PVN前交感神经元电流诱发动作电位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PVN CRF神经元活动增强、数量增多,增强前交感神经元sEPSCs,室旁核CRF神经元与前交感神经元之间存在神经调控微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化学遗传学 室旁核 CRF神经元 前交感神经元 神经微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