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架式与固定式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春艳 卢海燕 +3 位作者 王雯 马文盛 胡骁颖 陈文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 目的:对比铸造支架式与传统固定式上颌前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应用铸造支架式前牵引(15例),第2组应用传统固定式前牵引(15例)进行矫治。用SPSS13.0对2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结果、治疗时间以及复诊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持续时间第1组为(7.03±1.32)个月,第2组为(9.07±1.31)个月(P<0.05);复诊次数第1组(8.00±1.46)次,第2组(10.47±1.85)次(P<0.05);头影测量第1组的△U1-SN为(3.85±0.95)°,第2组的△U1-SN(5.25±0.95)°(P<0.05),其余各指标的改变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铸造支架式前牵引为一种高效、实用的前牵引口内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前牙唇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牵引 骨性Ⅲ类错[牙合] 替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Ⅱ类亚类成人牙颌不对称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兰 董福生 +4 位作者 于美清 卢海燕 胡骁颖 王帅 马文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的牙颌不对称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和30例正常上下牙列和下颌骨进行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常伴有中线的偏斜,且...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技术研究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的牙颌不对称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0例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和30例正常上下牙列和下颌骨进行测量,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安氏Ⅱ类亚类成人患者常伴有中线的偏斜,且多发生在下颌;其Ⅱ类关系的形成主要与Ⅱ类亚类关系侧下颌磨牙位置偏远中有关。结论:安氏Ⅱ类亚类错成人患者主要存在的是牙性的不对称,其次也有少量骨性的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 不对称性 锥形束 CT(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错类型人群微笑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利明 胡骁颖 +3 位作者 刘春艳 王雯 马文盛 卢海燕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错[牙合]类型人群的微笑特征。方法:选取18~25岁青年180人,其中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各60人,采集其动态微笑视频,从中获取姿势性微笑图像,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该图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的各测量指标中,安氏Ⅱ类... 目的:研究不同错[牙合]类型人群的微笑特征。方法:选取18~25岁青年180人,其中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各60人,采集其动态微笑视频,从中获取姿势性微笑图像,使用计算机软件对该图像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组的各测量指标中,安氏Ⅱ类[牙合]的微笑指数和牙龈暴露量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除微笑对称率外,其他定量评估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颊旁间隙、牙龈暴露量由大到小依次为:Ⅱ类>Ⅰ类>Ⅲ类,Ⅲ类[牙合]微笑指数大于Ⅰ类和Ⅱ类,微笑时Ⅱ类[牙合]的牙齿暴露量小于Ⅰ类和Ⅲ类。结论:不同错[牙合]类型人群的微笑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笑特征 错类型 姿势性微笑 定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