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偏侧咀嚼对大鼠咬肌的影响及IGF-1调节机制探究
- 1
-
-
作者
刘思琦
李颖辉
刘子洋
王雯
马文盛
-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94-1099,共6页
-
基金
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QN2018145)
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医疗与生物医药专项(编号:18277756D)
-
文摘
目的:探究偏侧咀嚼对大鼠深层咬肌结构的影响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单侧戴用咬合板的方法建立偏侧咀嚼模型,建模后1、2、3、4周处死;取深层咬肌,通过冰冻切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染色、辅酶Ⅰ-四氮唑还原酶(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TR)染色观察深层咬肌结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IGF-1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mRNA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GF-1蛋白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aN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建模2、3、4周时非偏侧咀嚼侧MHCⅡa型肌纤维比例增多,并高于偏侧咀嚼侧(P<0.05);且IGF-1和CaN的蛋白及mRNA水平在3、4周时高于偏侧咀嚼侧及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偏侧咀嚼促使非偏侧咀嚼侧咬肌纤维类型由MHCⅡb型向MHCⅡa型转换,这可能与IGF-1及CaN的分泌增多有关。
-
关键词
偏侧咀嚼
咬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钙调神经磷酸酶
-
Keywords
unilateral chewing
masseter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calcineurin
-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