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V-tk与p53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旭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侯亚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_tk)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_p53)联合杀伤人涎腺 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_tk基因、wt_p53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逆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_tk)基因、野生型p53基因(wt_p53)联合杀伤人涎腺 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 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_tk基因、wt_p53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逆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_PCR)检测转染后的基因表达;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p53基因治疗后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并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单独转染wt_p53 及HSV_tk GCV基因5d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54%和38%;两者联合转染5d后,细胞的存活率 降至2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SV_tk、wt_p53基因联合应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强于 此两基因单独应用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涎腺 基因治疗 野生型P53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癌P53蛋白的表达及p53基因的突变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英怀 王洁 +3 位作者 段玉芹 董福生 董玉英 郭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761,共4页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 目的:检测舌癌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10例舌白斑和32例舌癌,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检测舌白斑和舌癌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0.0%(2/10)和59.4%(19/32)。突变的19例舌癌,12例出现第5外显子突变,7例出现第6外显子突变,2例出现第7外显子突变,15例出现第8外显子突变。其中单外显子突变10例,多外显子突变9例。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舌白斑和舌癌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2/10)和46.9%(15/32);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临床I、Ⅱ期病例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Ⅲ、IV期病例(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病例的P53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有转移的病例(P<0.05)。采用免疫组化和PCR-SSCP检测舌癌的符合率为75.0%(24/32)。结论:舌癌发生过程中p53基因有突变,最多发生在第8外显子,其次为第5、6外显子;P53蛋白阳性的舌癌患者多处于临床晚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基因 突变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蛋白在颊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玉英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顾洪涛 李荷香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9-792,共4页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黏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黏膜鳞... 目的:探讨P16在口腔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32例颊黏膜白斑和扁平苔藓,30例颊癌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临床分期、转移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颊黏膜鳞状上皮和上皮单纯性增生中均有P16蛋白表达为100%(10/10,22/22);上皮异常增生中P16蛋白的表达率为90.0%(9/10);颊癌P16的表达率为40.0%(12/30),颊癌P16的表达率比上皮异常增生明显降低(P(0.01)。P16缺失表达的患者绝大多数处于临床Ⅲ、Ⅳ期(16/18)。临床Ⅲ、Ⅳ期病例P16蛋白表达水平比Ⅰ、Ⅱ期者明显降低(P(0.01);有颈淋巴结转移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P16蛋白的表达与颊癌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16蛋白缺失时,颊癌预后较差。P16可作为临床评估颊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黏膜 癌前病变 P16 鳞状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书深 王洁 +2 位作者 董福生 董玉英 侯亚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基因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IL-2基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采用光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独转染HSV-tK/GCV及IL-2基因5天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7.7%和66.0%;联合转染5天后,细胞的存活率降至21.5%,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V-tK和IL-2基因联合使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高于上述基因单独使用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涎腺 基因治疗 IL-2 HSV-T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TK/GCV联合IL-2治疗舌癌移植瘤的机制探讨
5
作者 董玉英 张英怀 +3 位作者 王洁 董福生 王旭 郭立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1-265,共5页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 目的:观察HSV-TK联合IL-2对舌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探讨HSV-TK与IL-2联合应用对舌癌抑制和杀伤的机制。方法:建立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HSV-TK联合IL-2对移植瘤进行体内转染,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使用RT-PCR检测HSV-TK基因和IL-2基因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瘤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CD4和CD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移植瘤体积生长曲线表明TK组(C组)及TK联合IL-2组(D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TK组抑瘤率为40.1%,TK联合IL-2组抑瘤率为80.2%。RT-PCR检测目的基因HSV-TK基因和IL-2基因已整合入肿瘤细胞中且稳定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A组(对照组)和B组(病毒组)凋亡峰不明显,而C组和D组凋亡峰明显。对照组、病毒组、TK组、TK联合IL-2组凋亡率分别为(6.77±1.31)、(7.08±1.28)、(13.22±3.28)、(28.90±6.50)。除对照组、病毒组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任2组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TK联合IL-2组,肿瘤细胞周围有大量CD4和CD8阳性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HSV-TK和IL-2治疗后可显著抑制Tca8113移植瘤的生长。HSV-TK与IL-2基因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较单独应用HSV-TK明显提高。HSV-TK可明显杀伤Tca8113移植瘤细胞,而IL-2可以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HSV-TK IL-2 裸鼠 移植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