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SV CTL表位与G蛋白片段的融合表达对G蛋白片段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曾瑞红 梅兴国 +1 位作者 龚伟 亓晓温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7-390,共4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CTL表位F/M2与G蛋白抗原活性片段G1融合表达后,对G1诱导的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ET-DsbA-G1和pET-DsbA-G1F/M2分别转化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DsbA-G1和DsbA-G1F/M2,亲和层析纯化。取上述蛋白,腹腔注射免疫BALB/c小鼠,定期采集血清和脾细胞,用MTT法测定CTL杀伤活性,ELISA测定IgG及其亚类IgG1和IgG2a抗体滴度,空斑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结果:经表达和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融合蛋白;DsbA-G1F/M2诱导了显著的RSV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而无CTL表位的DsbA-G1则不能诱导产生CTL反应;DsbA-G1F/M2和DsbA-G1均刺激产生了强烈的IgG抗体应答,但DsbA-G1所产生的IgG亚类仅为IgG1,而DsbA-G1F/M2同时诱导了高滴度的IgG1和IgG2a,显著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二者均诱导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但与DsbA-G1相比,DsbA-G1F/M2所诱导的中和抗体滴度有所减弱。结论:CTL表位F/M2与G蛋白片段G1的融合表达产物DsbA-G1F/M2,能够同时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CTL的激活下调了IgG1与IgG2a的比例,使得免疫应答更平衡,有利于改善该候选疫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重组蛋白DsbA-G1F/M2 CTL表位 IGG1 IGG2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被引量:9
2
作者 曾瑞红 王卫华 +3 位作者 房桂珍 龚伟 梅兴国 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 目的:观察His-tag是否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方法:PCR扩增G1和F/M2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ET-His和pET-DsbA-His中,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采用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His-G1F/M2和DsbA-His-G1F/M2,将后者用凝血酶消化,再经Ni+螯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得G1F/M2,将His-G1F/M2和G1F/M2免疫BALB/c小鼠,用ELISA测定抗体滴度,MTT法测定细胞毒性T细胞活性(CTL)。结果:两种蛋白在BALB/c小鼠中诱导的RSV特异性抗体和CTL活性无显著差异。结论:His-tag不影响RSV重组蛋白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HIS-TAG 重组蛋白G1F/M2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数量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书涛 朱铁年 +3 位作者 张玉娜 刘桂红 周卫华 赵瑞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例初发Graves’病人、20例初发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数量和功能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0例初发Graves’病人、20例初发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促甲状腺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的水平;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T细胞及CD4+CD25+Tregs的数量;采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5例HT病人和5例健康体检者PBMC中CD4+CD25+Tregs和CD4+CD25-T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D4+CD25+Tregs对自身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提取各组PBMC的总RNA,经Real time-PCR检测TGFβ-1、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T细胞数量与正常人比较无差异(P<0.05);初发HT患者外周血PBMC中CD4+CD25+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1.55%±0.49%),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6%±1.04%)(P<0.05);初发Graves’病人外周血PBMC中CD4+CD25+Tregs占CD4+T细胞的比率为(3.25%±0.97%),与正常对照组(2.86%±1.0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MTT结果显示,初发HT患者CD4+CD25+Tregs对自身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百分率为15.7%±5.36%,与正常组(41.7%±9.87%)相比显著降低(P<0.05)。Real time-PCR结果显示,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PBMC的TGFβ-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0.10)和(0.43±0.0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02±0.04)(P<0.05);初发Graves’病人、初发HT患者PBMC的Foxp3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62±0.09和0.42±0.29,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9±0.17)(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HT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s的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Graves’病和HT患者外周血PBMC中TGFβ-1、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GS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TGF-β1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3、IL-27对RSV重组蛋白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晨涛 魏林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 目的:以编码IL-23和IL-27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23(以下简称IL-23)和pcDNA3.1-IL-27(以下简称IL-27)为佐剂,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G1F/M2共免疫小鼠,观察IL-23和IL-27对疫苗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以IL-23、IL-27质粒和Al(OH)3为免疫佐剂,与G1F/M2共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0天杀死小鼠,用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细胞CD4+、CD8+细胞的变化;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小鼠脾细胞杀伤活性。结果:G1F/M2+Al(OH)3+IL-23和G1F/M2+Al(OH)3+IL-27可诱导高效价的IgG、IgG1、IgG2a抗体,且显著高于这三种佐剂单独使用诱导的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G1F/M2+IL-23和G1F/M2+Al(OH)3+IL-23刺激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的IL-23或IL-27对G1F/M2诱导的脾细胞杀伤活性没有增强作用,而Al(OH)3+IL-23和Al(OH)3+IL-27佐剂组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单独的IL-23、IL-27或Al(OH)3组。结论:这些结果表明:IL-23或IL-27质粒与传统铝盐佐剂Al(OH)3联合使用能显著增强RSV重组疫苗G1F/M2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 IL-27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G1F/M2 AL(OH)3 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调节性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被引量:5
5
作者 姚智燕 单宝恩 +1 位作者 赵瑞景 杨建岭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58-862,共5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调节性T细胞 CD4^+ 机体免疫系统 cells 自身免疫病 免疫应答 自身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G ODN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重组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娜 刘建勋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 目的:研究CpG2216佐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重组蛋白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重组RSV疫苗G1F/M2与CpG2216佐剂混合,或与CpG2216及常规佐剂Al(OH)3混合,鼻腔(i.n.)或腹腔注射(i.p.)免疫BALB/c小鼠三次,最后一次免疫后2周杀小鼠,取脾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脾细胞特异性杀伤活性;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效应及LDH记忆细胞。结果:与G1F/M2相比,CpG+G1F/M2鼻腔或腹腔注射免疫均诱导了显著的杀伤活性;而且G1F/M2+Al+CpG(i.p.)诱导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CpG+G1F/M2(i.p.)。ELISPOT结果显示:CpG+G1F/M2鼻腔免疫和腹腔注射免疫组的分泌IFNγ-和IL-4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多于G1F/M2组;CpG+Al+G1F/M2(i.p.)组的细胞数显著多于CpG+G1F/M2(i.p.)组;且各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多于分泌IL-4的淋巴细胞,即均诱导了Th1型优势应答,有利于宿主抗病毒。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CpG+G1F/M2(i.n.)仅诱导CD44+单阳性的细胞,而CpG+G1F/M2(i.p.)和CpG+Al+G1F/M2(i.p.)既诱导产生了CD44+单阳性细胞,也产生了CD44+CD62L+双阳性的记忆细胞。结论:CpG2216作为RSV重组疫苗G1F/M2的佐剂,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2216 佐剂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重组蛋白疫苗 细胞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医学免疫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资助概况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佳 杨建岭 吕群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3-128,共6页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免疫学领域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青年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地区项目)共1 205项,分布于16个分支代码,研究内容涉及了医学免疫学各个领域的科学问题。本文将介绍和总...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医学免疫学领域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简称青年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简称地区项目)共1 205项,分布于16个分支代码,研究内容涉及了医学免疫学各个领域的科学问题。本文将介绍和总结2018年度医学免疫学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和地区项目的申请、评审及资助情况,期待能为今后科研人员申请医学免疫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医学免疫学 项目申请 资助 面上项目 基金项目 医学科学 科研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吴小娥 陈晶 宋淑霞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全球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超过200万例。机体的固有免疫在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了固有免疫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识别,包括Tol...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肺结核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全球每年因结核病死亡的患者超过200万例。机体的固有免疫在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种模式识别受体参与了固有免疫细胞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识别,包括Toll样受体(TLR)、C-型凝集素受体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在Toll样受体中,TLR2、TLR4及TLR9及其接头分子髓样分化因子(MyD88)在启动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另外,其他的模式识别受体,如NOD2、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Dectin-1)、甘露糖受体及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C型凝集素-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也参与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识别。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模式识别受体基因突变影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易感性。因此,深入研究模式识别受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识别特点及基因多态性分布特征,对加深了解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特点、设计新型抗结核的免疫制剂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模式识别 结核分枝杆菌 免疫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RT多表位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丽娜 魏林 +5 位作者 杨建岭 石文凯 霍明山 李彩霞 崔玉秀 曾瑞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85-889,894,共6页
目的:制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多表位(meTERT)肽疫苗和DNA疫苗,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重叠延伸PCR将TERT的多个CD4+和CD8+T细胞表位串联连接,得meTERT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原核... 目的:制备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多表位(meTERT)肽疫苗和DNA疫苗,免疫小鼠,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用重叠延伸PCR将TERT的多个CD4+和CD8+T细胞表位串联连接,得meTERT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及原核表达载体pGEX-4T中,制备DNA疫苗(PCT),并原核表达多表位肽疫苗(PCG);皮下/肌肉(50μg/100μg)免疫小鼠3次,取脾细胞,用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和IL-4的细胞频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脾细胞杀伤率(抗原刺激的SP2/0细胞为靶细胞)。结果:成功制备meTERT的PCT和PCG疫苗;动物实验表明:PCT+PCG联合免疫诱导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1);另外,PCT+PCG诱导的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分泌IL-4的数量;PCT+PCG联合免疫诱导了显著的脾细胞杀伤活性(67.8%)。结论:含多个CD4+和CD8+T细胞表位的meTERT的DNA疫苗PCT和多表位肽疫苗PCG联合免疫能够诱导强烈的Th1和CTL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T CD4+T细胞表位 CD8+T细胞表位 meTERT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信号促进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常立甲 宋淑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7-181,共5页
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微血管、微淋巴管、众多细胞因子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构成。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也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提供... 肿瘤微环境指肿瘤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细胞、微血管、微淋巴管、众多细胞因子及少量浸润细胞等共同构成。肿瘤微环境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同时,也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及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抑制 肿瘤微环境 STAT3 肿瘤细胞生长 信号 机体免疫系统 多细胞因子 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mp65基因真核质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博 翟雪琼 +4 位作者 魏林 尹晓琳 马翠卿 曾瑞红 杨晨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目的构建以白念珠菌甘露糖蛋白65(MP65)编码基因mp65为目的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64550中获取mp65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真核表达经质粒大抽提并定量后免疫BA... 目的构建以白念珠菌甘露糖蛋白65(MP65)编码基因mp65为目的基因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白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64550中获取mp65基因,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将真核表达经质粒大抽提并定量后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抗体产生水平,流式检测细胞免疫。结果PCR法克隆出全长为1140bp的mp65基因,构建出pcDNA3.1-mp65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p65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效价为1∶800的IgG抗体,同时诱导CD4+T和CD8+T细胞百分含量增高。结论白念珠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p65成功构建并能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念珠菌 mp65基因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族链球菌多价疫苗的完善制备及其动物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家超 袁婷 +6 位作者 邹东花 高雪 郭奕阳 李剑 张征峥 杨丽娟 马翠卿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完善A族链球菌(GAS)多价疫苗并探究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GAS的多肽疫苗F7M6,将其中的M6多肽克隆作为对照,表达纯化后,将两种蛋白连同本室保存的GAS M1蛋白分别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0 d,半数小鼠行ELISPOT检测IL-4和IFN-γ,EL... 目的:完善A族链球菌(GAS)多价疫苗并探究其免疫保护效果。方法:构建GAS的多肽疫苗F7M6,将其中的M6多肽克隆作为对照,表达纯化后,将两种蛋白连同本室保存的GAS M1蛋白分别免疫小鼠,末次免疫后10 d,半数小鼠行ELISPOT检测IL-4和IFN-γ,ELISA检测各组的Ig G、Ig G1、Ig G2a;同时,以F7M6蛋白为诊断抗原检测其与抗链"O"阳性人血清的特异性结合;致死量的M1GAS攻毒并计算存活率。结果:无论是诱导细胞免疫,还是诱导抗体产生,F7M6组的水平均为最高;攻毒后F7M6蛋白的生存率为66.7%。F7M6蛋白检测抗链"O"阳性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为95%。结论:GAS的多肽疫苗F7M6能诱导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对GAS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且F7M6的多价表位涵盖于时下流行的大部分GAS的血清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族链球菌(GAS) 多价疫苗 M蛋白 Fba A蛋白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Ⅰ型菌毛fimH和fimC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尹晓琳 石新丽 +3 位作者 魏林 王秀荣 马翠卿 冯惠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和fimC为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诱导其在E.coliBL-21中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UPEC标准菌株J96获取fimH和fimC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将... 目的构建以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H和fimC为目的基因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诱导其在E.coliBL-21中表达,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分析。方法PCR法自UPEC标准菌株J96获取fimH和fimC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感受态E.coli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并纯化目的蛋白fimH和fimC蛋白,定量后免疫BALB/c小鼠,动态检测抗体产生水平。结果PCR法克隆出全长为903bp的fimH和720bp的fimC基因,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fimH及pGEX-4T-2-fimC经诱导可分别表达出60KD和48KD左右的GST融合蛋白;蛋白经纯化后免疫动物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抗体。结论成功获取了UP-ECⅠ型菌毛基因fimH和fimC,所构建的原核表达质粒在BL-21中成功表达;fimH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 Ⅰ型菌毛 fimH和fimC基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郭志利 姚玉英 +5 位作者 姚克青 张梅 于洪斌 苗莉娜 王茹 尹晓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908-2910,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断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计7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断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计7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经Pearson法分析,结果显示脂肪细胞因子和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TLR4、MyD88、TRAF-6、NF-κB、IL-1β均与FBG、PBG以及HOMA-IR相关联(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分泌大量脂肪细胞因子,且脂肪细胞因子与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均可能参与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脂肪细胞因子 髓样分化因子88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对肿瘤耐药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芳 张雯 +1 位作者 宋淑霞 钱雪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2-436,共5页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存在早发现难、治愈率低和预后差等三大难点。虽然,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此产生的耐药也是当今影响疗效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从而使患者面对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外泌体(exosomes)... 恶性肿瘤已成为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存在早发现难、治愈率低和预后差等三大难点。虽然,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由此产生的耐药也是当今影响疗效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从而使患者面对无药可用的尴尬境地。外泌体(exosomes)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讯员,在肿瘤耐药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基质细胞均可分泌携带耐药相关分子(包括蛋白质和miRNAs等)的外泌体,并通过外泌体在TME中相互作用,传递耐药分子,从而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同时肿瘤细胞外泌体还可以介导药物外排,从而影响药效;基质细胞也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同时,这些机制的发现也为克服肿瘤耐药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表明通过去除或抑制含耐药分子的外泌体,或者通过改变外泌体的成分(减少耐药分子或增加抗耐药分子),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耐药。本文就肿瘤及肿瘤基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以及由此而来的耐药逆转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 外泌体 肿瘤细胞 基质细胞 逆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利众 赵瑞景 +2 位作者 刘建坤 高书涛 朱铁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42-2446,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糖尿病大鼠肝糖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单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模型组、PDTC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PDTC治疗组大鼠每天腹腔注射PDTC(50 mg/kg)1次;其它各组每天同一时间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胰岛素治疗组大鼠在处死前1 h腹腔注射胰岛素(1 U/kg)1次。治疗1周后尾静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糖水平,然后断头处死大鼠,测定肝组织中肝糖原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大鼠肝脏中蛋白激酶B(PKB/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血糖显著升高(P<0.01);肝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1);肝脏中Akt及GSK-3β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相比,PDTC治疗组与胰岛素治疗组大鼠肝糖原合成均显著增加(P<0.01);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中Akt和GSK-3β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PDTC可通过调控Akt/GSK-3β活性,增加肝糖原合成,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糖尿病 肝糖原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族链球菌表面蛋白Fb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应表位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翠卿 顾海燕 +3 位作者 郭奕阳 胡光磊 魏澎 魏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6-1048,1053,共4页
目的:制备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表面蛋白Fba(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a)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单抗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应表位进行了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Fb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及间接ELISA筛选出针对... 目的:制备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GAS)表面蛋白Fba(fibronectin-binding proteins a)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单抗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应表位进行了初步鉴定。方法:以重组Fba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及间接ELISA筛选出针对Fba的杂交瘤细胞株,以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并将获得的mAb与Fba+GAS和Fba-GAS分别行全菌ELISA、与Fba的分段表达蛋白行Western blot,初步鉴定mAb针对的表位所在区域。结果:获得了稳定分泌抗Fba-m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一株mAb能特异结合天然Fba+链球菌,且该单抗针对的表位包含了Fba蛋白的第104~108位氨基酸,该位点也是链球菌Fba蛋白结合补体调节蛋白FH的位点。结论:成功地制备了抗GAS表面Fba蛋白的mAb,其中一株mAb对应的表位为位于菌体表面的天然表位,并检测出了该mAb对应的表位所在区段,这为深入研究GAS的致病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族链球菌 Fba蛋白 单克隆抗体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IL-10限制SOCS1基因沉默的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智华 尤红煜 宋淑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目的观察SOCS1基因沉默的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微环境中IL-10对该DC疫苗抗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小鼠股骨分离骨髓细胞,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s分化,然后感染携带沉默SOCS1基因的Len-SOCS1-shRNA慢病毒;用TRP2抗原肽... 目的观察SOCS1基因沉默的DC疫苗对荷黑素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肿瘤微环境中IL-10对该DC疫苗抗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从小鼠股骨分离骨髓细胞,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s分化,然后感染携带沉默SOCS1基因的Len-SOCS1-shRNA慢病毒;用TRP2抗原肽负载沉默SOCS1的DC细胞制备DC疫苗,LPS诱导成熟,流式细胞仪分析DC细胞表面MHCⅡ和CD86的表达,real-time PCR分析该DC细胞的SOCS1、IL-10和IL-12p40表达。用B16细胞或降低IL-10基因表达的B16(B16-IL-10-/-)制备荷瘤小鼠模型,瘤内注射DC疫苗(3×106/只),观察肿瘤生长和荷瘤小鼠生存期。采用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观察CD8+T细胞的分布;并采用微量细胞毒的方法分析CTL活性。结果 Len-SOCS1-shRNA慢病毒感染DC后,可使SOCS1表达下调80%;下调SOCS1表达的DC细胞MHCⅡ和CD86表达有增加趋势,但与对照组DC相比无明显差异;下调SOCS1表达可降低DC细胞的IL-10表达,提高IL-12p40的表达。沉默SOCS1的DC疫苗对B16荷瘤小鼠的生存率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显著提高B16-IL-10-/-荷瘤小鼠的生存率(P<0.05)。下调SOCS1表达的DC疫苗不仅可提高B16-IL-10-/-荷瘤小鼠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数,还可促进CD8+T细胞IFN-γ的分泌及CTL活性。结论沉默SOCS1可提高DC疫苗的活性,但肿瘤微环境的IL-10依然是限制该DC疫苗有效发挥抗瘤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基因沉默 树突状细胞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新杰 刘建坤 +3 位作者 高冬梅 张怡梅 朱铁年 赵瑞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07-1811,共5页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NC)组和高脂饮食(HFD)组。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7 mg/kg),以随机血糖≥16.7 mmol/L为2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模型(DM)组和PDTC(50 mg.kg-1.d-1,ip)治疗组。治疗1周后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各组血浆、尿液及肾脏标本。测定各组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肾皮质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经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小球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硝基酪氨酸(NT)的表达。结果:PDTC治疗组血糖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较DM组明显降低(P<0.01)。DM组肾皮质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NC组,GSH-Px和SOD的活性明显低于NC组(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DM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扩张,系膜区扩张,Masson染色阳性物质增多,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PDTC治疗组病理改变较DM组明显改善。电镜超微结构显示,DM组基底膜高度增厚,厚度不均,有断裂层,足突融合;PDTC治疗组基底膜轻度增厚,足突轻度融合。免疫组化显示,DM组iNOS和NT表达量较NC组明显增多(P<0.05);PDTC治疗组iNOS和NT表达量较DM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DTC不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而且可通过减少iN-OS和NT表达改善糖尿病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 氧化性应激 一氧化氮合酶 硝基酪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ADP-核糖)聚合酶与细胞损伤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铁年 赵瑞景 凌亦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4-107,共4页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 is a protein-modifying and nucleotide-polymerizing enzyme. As a critical element in DNA repair, PARP can be activated by DNA strand breaks.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PARP, however, can ... 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 is a protein-modifying and nucleotide-polymerizing enzyme. As a critical element in DNA repair, PARP can be activated by DNA strand breaks. Excessive activation of PARP, however, can deplete NAD + and ATP, leads to cell death. Cleavage of PARP by activated caspase-3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聚核苷酸合成酶类 细胞损伤 细胞坏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